又逢端節期間,然而不少事情想來,令貓兒頗為哀嘆感傷,
心情不甚好之餘,貓兒看清了很多人事物,凡事總是樂觀,
工作向前衝的貓兒,外表內在都已習慣性地,導引出堅強,
其實貓兒心底感性的很,難道很多時候\許多事情,都是得
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人了解與看開嗎?思之令人遺憾.
還好西華美麗的Wina和Nicole來電熱情邀約,告知貓兒:
週六(30日)早上,有場泰國美食烹飪教室課程,可以跟
來自於Banyan Tree集團的帥哥主廚Chef Tammasak
Chootong學習泰國菜烹飪,頓時讓貓兒心情開朗了許多.
週六早晨,貓兒特別起了個大早,練完瑜珈與肚皮舞之後,
便開心地在9點多來到西華飯店,一進門便遇上(Deputy
General Manager)Akim Hake先生,由他帶領貓兒至2樓,
準備學做菜;當換上了廚師服,一副架式十足模樣的貓兒,
來到泰歡樂烹飪教室卻發現~好在不是得自己要下廚啦!
而是由主廚傳授大家,製作泰式美食的秘訣,然後享用
大廚巧手烹飪出的美味佳餚,這回貓兒可鬆了口氣,畢竟,
在眾人面前,當場來段料理live秀,壓力可是挺大著的呢
(想必Causa大就沒有問題囉),烹飪教室在10點準時開始.
穿著廚師服的貓兒,看著主廚Tammasak(塔馬薩)和飯店
陳重光師傅,兩人一邊做料理,一邊詳細解釋烹調的秘訣,
空腹的貓兒,也開始餓了起來;而泰國料理相當注重香氣,
以首道香茅海鮮白菇沙拉為例:酸味,辣味,甜味層層疊疊,
缺一不可,還運用了多種香料,包括檸檬香茅lemongrass,
美國香菜coriander leaves等,每道材料皆有獨特風味,
只見主廚動作迅速,把所有材料切絲搗碎,底下的學生們,
也是忙著勤抄筆記,希望回家後,還能以新鮮香料/食材,
自己DIY出一道道最泰味的新鮮佳餚,與家人們一塊分享.
當日主廚要做三道美味的泰式佳餚,並再加上一道甜點,
以包含半隻龍蝦的香茅海鮮白菇沙拉開場後,緊接著
便是香氣四溢的椰奶雞湯,完全沒放味精與鹽的這道菜,
鮮甜味來自於雞高湯&椰奶,鹹度由魚露引出,多款香料
則幫忙味覺的延伸,由Kaffir lime leaves來豐富層次,
南薑/辣椒/香菜根/萊姆汁/蕃茄,讓椰奶雞湯鮮活無比.
第3道是碳烤石斑襯香蘭葉,主廚先把香料依序放缽裡,
仔細研磨,加橄欖油,均勻搗碎(據他說:只要再加入蝦米,
就製成了涼拌青木瓜絲的醬汁了),將魚沾上入味後
用香蕉葉&錫箔紙包住,放進鍋裡煎烤,煎出來的石斑魚
能夠保有湯汁而不乾硬,搭配上頭擺的四季豆蕃茄沙拉,
可真是非常提味,讓人食慾大增呢,烹調期間,貓兒只見
坐在貓兒旁邊,年齡約在8-9歲的一小女生,仔細抄筆記,
還努力嗅著,師傅傳下來的香料味道(如Kaffir檸檬葉),
超認真的模樣(可惜她還沒有blog),令人印象特別深刻.
泰歡樂烹飪教室最後,以甜點芒果糯米飯佐香椰汁作收,
糑脆交織,號稱絕配的酥炸糯米春捲,當與令的愛文芒果,
搭襯黑芝麻冰淇淋,絕對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嚐,
尤其目睹Tammasak主廚,在熱鍋蒸氣中快速打勻蛋黃
超過8分鐘,讓空氣充分攪入,以製作冰淇淋,再配上解說,
讓這場壓軸秀,著實畫下精彩的句點. 席間,貓兒也遇到
媒體同業舒夢蘭姊妹,與蕭子新主播&蕭媽媽母子2人,
相談甚歡之餘,發現大夥都是美食愛好一族,不但愛嚐鮮,
他們有機會也偶而親自下廚料理,而且大夥這回都拿到
Banyan Tree所發放cooking課程的Cerftificate證書,
下回或有時間,齊約切磋手藝,想必將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附錄)泰式料理的發展:
泰國從地理位置上分為泰北、東北、中部、和南部,各有其美食特點如下:
泰北-糯米飯、咖哩(蘭那泰王朝19世紀後回歸曼谷)
長久以來泰北一直是獨立的蘭那泰王朝,一直到19世紀才重回曼谷的統治。泰北居民不像中部居民喜愛香軟米飯,而偏愛各種糯米飯。他們將糯米飯揉成小圓球,再搭配各種醬汁的菜吃。加有薑、羅望子及薑黃等做成的豬肉咖哩則從鄰近的緬甸傳來。
東北-口味辣、重鹹
東北人喜歡重口味的食物,其中包括青木瓜沙拉、辣豬肉或雞肉沙拉以及烤雞。淡水魚和蝦也頗受歡迎,常以藥草和香料來調理。和泰北一樣,東北居民也喜歡糯米飯,有時會做成甜口味的糯米飯,是每一道菜的主食。
南部-海鮮、椰奶、沙爹
泰國南部海域盛產新鮮海產,包括海洋魚類、龍蝦、螃蟹、烏賊、貝類、蛤蜊及貽貝等。椰子被大量使用於菜餚當中,椰奶中和辣湯、咖哩、油炸的熱度,而果肉則當作佐料。受到泰國眾多回教徒的影響,淋上花生醬的沙爹也是此處的特產。
中部-軟米飯、麵食、香料、水果(泰皇正統宮廷料理發展中心)
泰皇宮廷料理從泰國中部圍繞著湄南河的肥沃平原發展而成,最早期古代的素可泰王朝以米飯為主食,配上新鮮漁獲和本土香料:大蒜、鹽、黑胡椒及魚露。四世紀時的大城王朝時期加入南美產的辣椒、香菜、萊姆及蕃茄。身為當時的國際轉運站,在此時也融合了來自中東、歐洲、中國、印度、日本、波斯及葡萄牙商人的飲食習慣。18世紀開始大受歡迎的是傳自中國的麵食和大火拌炒的烹飪方式,而水果如芒果、榴槤、柚子入菜的習慣也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