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是因為生氣,所以不打小孩
2020/02/14 05:58:02瀏覽5458|回應2|推薦22

自從跑教育新聞以來,我所採訪過的教養專家、心理學者、小兒科醫師⋯⋯沒有一位支持體罰。然而事情又很弔詭,每當發表呼籲零體罰的文章,總有家長抗議:「怎麼了,難道爸爸媽媽不能有情緒?是小孩害我們生氣,如果講得聽,誰想用打的?」

我不是專家,我只是一個記者。但我也曾經是一個孩子,如今也已是一個母親,對於體罰這件事,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正因為有情緒、正因為生氣,所以不能打小孩。

我出生成長於1980年代的台灣。當時的社會普遍允許體罰小孩,不論是學校的老師或家裡的爸爸媽媽,都經常採用體罰—包括巴掌、鞭打、杖擊—作為教養手段。我當然也沒被少打,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

但是我對於「在家被打」跟「在學校被打」的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究其原因,就在於施加體罰者的情緒。

我升上國中的時候,教育部已經明令禁止能力分班。儘管如此,在家長的期待壓力下,很多明星國中用其他方式來能力分級。我們學校採用「能力分排」,以考試成績為依據編排學生座位,像我這種被認為一定要考上第一志願的學生,就坐在班上所謂的「第一好排」。第一好排的學生享有不用輪當值日生、不必參與升旗典禮、只要專心讀書的特權,但如果考試成績沒有達標,處罰也是特別嚴厲,當時我們導師的政策是,第一好排的學生,凡考試成績未達滿分,少一分打一下手心(而最後一排的同學,就算考零分也不會被打)。

當我考試考不到滿分,被叫到講台前打手心的時候,當然也是苦著臉,但並不害怕:如果我考了92分,我知道老師打我八下,就會結束,不會永無止境地打下去。被老師體罰,就是按照規定打。我們老師從來不會情緒激動,平靜地打完,說一句「好了,記住這次的痛,下次再加油」就完事了。

但是拿著同一張考卷回家,卻令我心中充滿恐懼。我媽媽一看見考卷,立馬七竅生煙:「妳考這是什麼成績?存心讓我丟臉是不是?」然後抄起藤條,對我劈頭劈臉的打下去。我總是摀著臉,不敢出哭聲音,心裡怕極了,不知道鞭笞什麼時候會停止。好幾次,藤條打裂了,媽媽抄起衣架繼續打;衣架打變形了,媽媽抄起球拍繼續打。我咬著牙,等她最後面目猙獰地坐在沙發上喘氣,吼出那句:「妳給我滾,我不想看見妳這個白癡!」只有等到這句話,我才能得赦,才能跑進房裡躲起來,這時候我屁股大腿上往往已經沒有一塊好肉。

後來我考上北一女了。我討厭體罰,但對於曾經打我的老師,並不感到怨恨。對於同樣打我的媽媽,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理解這種情緒,對於自己竟然討厭媽媽,有一種很深的罪惡感。

自己成為母親以後,我才想明白,原來,老師打我,和媽媽打我,是完全不同的。老師打我,那是處罰;媽媽打我,那是出氣。但是這之間的差距,恐怕連我媽媽自己也沒有覺察到。成年以後,我致力與母親和解,但縱使破鏡重圓,裂痕畢竟不會消失。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為人父母的,愈是生氣,愈不該打小孩。因為面對親子衝突,我們很難沒有情緒,而在憤怒的當下,管教與出氣甚至虐童之間的界線,是那麼的混沌、薄弱,一扯就會斷

現在的我,有兩個兒子,正值頑皮的六歲與麻煩的兩歲。不論怎麼生氣,我絕不打他們——而且,在無數次跟小孩「過招」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真正讓我動氣的,並不是孩子胡鬧,而是我自己面對教養挫折時產生的不快。

經歷了這個過程,我更深深感到,我們為人父母的,要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產生「都是小孩害我生氣,所以我才打他」的想法,以教養為藉口,把自己的暴力行為合理化。我們是成人,不該讓孩子替我們的情緒負責。諷刺的是,儘管很多家長嘴上合理化體罰,但沒有一個爸爸媽媽在打完孩子以後會感覺良好

近年來愈來愈多研究證實,體罰的效果立即但短暫,負面影響卻很深遠。身為家長,我們都應該自我警惕:愈是生氣,愈不能打小孩。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tseng&aid=131732926

 回應文章

悲慘的小五和小六
2020/04/22 19:27
記憶中,我的學習態度,當時並沒有因為被老師打了2年而被匡正,因為先天個性加上後天已經養成了習慣,造成積習難改,只是老師當時處罰我的時候,都一直拼命灌輸給我「學習態度會影響課業成績」的概念,我當時可能多少有聽進去,而且因為「學習態度不好」跟「會被狠打手,會很痛」兩者之間,在我的心靈中,被建立了一個強烈的連結,然後因為怕痛,而不大敢打馬虎眼,後來到了國小快要畢業的時候,可能已經被老師打到麻木,已經變得不是很怕被老師打了,後來國小畢業,升上國中,由於知道媽媽會不定時來抽看我各科的作業簿,知道如果作業亂寫,會被媽媽打手心,因為怕媽媽的棍子,所以寫作業和讀書都不大敢敷衍了事,後來一直到國二的下學期,我可能因為年齡的增長,終於自己開始懂得什麼叫做「自我要求」了,我也是從那個時候,才開始比較少吃媽媽的棍子了,因為我寫作業和讀書,到底有沒有認真,媽媽應該是感覺得出來的。所以綜合起來,似乎很難判斷,當年我到了國二下學期,開始自己懂得「自我要求」,是因為年齡增長的關係,還是因為小五小六時候,曾經被老師狠打2年的關係。
旅美記者曾小貓(twtseng) 於 2020-05-09 11:12 回覆:

謝謝您的分享。教育專家都同意,體罰的效果立即卻短暫,我非常不覺得體罰會讓孩子改變學習態度。有的孩子比較晚熟,就算沒有挨那兩年棍子,我相信隨著年紀漸長,您也會學會自我要求的。


悲慘的小五和小六
2020/04/13 16:29
我在小學一到四年級的時候,上課不認真,常常分心想東想西,四年級下學期以後,成績每況愈下,老師的評語重點都在不用心,後來升上五年級,媽媽聽說有一位老師正在帶五年級,教學以嚴格著稱,並重視學習態度,於是安排我轉學過去,那位老師要求每個禮拜要交出一篇作文,不能少於300字,每次月考前的一星期,全校都放學了,我們那一班在降完旗以後,還要回教室再上一節課到五點,加緊複習月考,我因為在前面四個學年,已經養成不用心,不認真,常常上課會分心的習慣了,所以剛剛轉過去的時候,完全改不過來,所以被老師狠狠的修理手心,還打到哭出來,老師再叫我到教室後面半蹲,降完旗以後一個人被留下來補習,所以我的童年等於從升上小學五年級以後就結束了,惡習難改,過了一個學期,我還是沒有學會專心上課,還是常常會分心看窗外,老師也只好每抓到一次,就打一次,而且每次都五下手心起跳,五年級一整年加加起來,我被老師打手心少說有500下了,因為除了上課不用心這事以外,老師還要求考試成績要滿分,少一分就手心一下,而且四科都要求,就這樣,一直到畢業,小學五、六年級那兩年,竹筍炒肉絲變成我的家常便飯,兩個學年加起來,我的小手大約挨了那位老師1000下左右,我兩年期間,平均每一個禮拜被打10到15下,平均每一個月被打55下,平均每一個學期被打250下,我們班教室,經常響起啪啪啪啪、清脆又響亮、棍子打手掌的聲響,而且大部分是打在我的手掌上,雖然嚴師帶領下,全班每個人都無人能倖免,但是整體比起來,班上其他同學挨打的情形,比我好很多,我在一開始剛剛轉過去的時候,常常在放學的時候,雙手和雙眼都紅紅的回家,如果被媽媽知道了,媽媽還會打電話給老師,跟老師說謝謝,真是相當悽慘的小五、小六生涯,原因就是出在我小一到小四,學習的態度方面表現得太混,媽媽才會把我轉學過去,讓我由超嚴格的老師帶小學的最後兩年,除了學業成績當然嚴厲要求外,主要是想要匡正我不知道要認真上課的學習態度。
旅美記者曾小貓(twtseng) 於 2020-04-22 07:08 回覆:
謝謝您分享經驗。結果您覺得自己的學習態度有因此而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