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22 22:57:20瀏覽12107|回應1|推薦34 | |
到香港,自然要吃粵菜,隨著口味轉變、每一陣子常至的餐廳也跟著換,但是每家總有幾味齒頰留香的拿手菜。當年灣仔《益新飯店》的金錢雞、琵琶鴨、焗魚腸、四寶燉菜膽,中環《鏞記》的皮蛋、班頭腩煲,銅鑼灣《農圃》的糯米雞翼、《西苑》的叉燒、爵士湯,尖沙咀《興記》宵夜的六小福拼盤、鴨腿河粉等等都教人回味,近年每趟赴港則少不了要去《生記海鮮飯店》一啖當店的拿手順德菜。 餐廳熱門,還好先訂了位,如果臨時起意、至少九點多才吃得到。生意興隆,一張空桌子也沒有,個個有一把年紀的堂倌依然慢條斯理、老闆娘還是指揮若定,完全老店架勢。
照例先喝湯,當天煲湯是雪耳金瓜湯(也就是白木耳南瓜),金瓜排骨湯常見,這只是加了木耳的。廣東說法,雪耳潤肺養胃、金瓜化痰平喘,好搭檔;且不管食療,這簡單的組合味甘生津,十分好喝。盛出的湯料俗稱「湯渣」,食客多半只看不碰,我則會沾一點醬油試試,有時(尤其是螺頭、豬腱、霸王花等料)還頗能吃,這晚的沒什麼味道。 上次來,既沒枸杞、又沒黃沙豬膶(肝,指非深紅、呈泛黃淺色的幼豬嫩肝),當晚雖然還是沒有黃沙膶,可是有枸杞豬膶。豬肝做得好,嫩裡帶著微脆,這麼形容豬肝有些奇怪,但配上枸杞後味道可真清雅。 豉(醬)油皇大蝦味裡帶一點焦香、甜鹹正好,生熟口感也佳,到位。就像一流壽司屋,像樣些的的粵菜館多半會調製自家用的醬油,便是當店的豉油皇了,頗喜歡生記弄出的的味道。 煎蓮藕餅還是一貫水準、好味,能夠走進一家餐廳,知道某些招牌菜餚味道總是如一、不會忽好忽壞,可貴。 預留了一隻古法鹽焗雞,整隻上桌、過癮。廣東人非常愛吃雞肉,但講究滑嫩,跟台灣喜歡有嚼勁的口感相反;人各有所好,但嫩雞的胸肉不易乾、柴,較不至於被浪費。當晚的雞焗得鹹香入味、且無損該有的「雞味」,加一點薑蓉更是好;紅肉嫩、白肉也不老,吃了個盤底朝天。五個人意猶未盡,再來半隻一樣能解決。
跳過當日時蔬,來一道比較不一樣的素菜,上湯勝瓜雲耳浸枝竹也就是絲瓜木耳豆腐皮,幾樣材料都喜歡,大熱天吃這做法比鑊氣十足的炒菜來得清爽。 本想重溫上回的炆魚,但店家說當天魚「靚」,所以不炆燒、只清蒸,吃過不少蒸游水(指野生)好魚,當晚其實更想吃口味重些的炆魚,於是就算了。沒炆魚,加兩樣菜來下飯。上一次的蝦醬蒸肉眼根(近豬肩胛部位)好吃,這次換個做法、改以梅菜蒸肉眼根,比蝦醬版淡些,但多了惠州梅菜特有的甘味,還是挺好。 家家戶戶都蒸蛋,但粵菜的蒸水蛋要蒸到初凝而水嫩、蛋料融合,可有一點考功夫。叫做肉鬆蒸水蛋,但當然不是家庭版的蒸蛋上面撒一些肉鬆,這裡的肉鬆便是肉碎(末),餐廳版除了肉末、還加了一些發透了的瑤(貝)柱絲。一流的蒸蛋,也下飯。 飯後慣例招待順德名甜食白糖糕(又稱倫教糕),久別重逢吃到這糕時、有返璞歸真的懷舊感,但吃了多次後、大家也興趣缺缺了。
七菜一湯,五人頗家常式的叫菜吃飯,但又是高興舒坦的一餐。管它有沒有星星、排不排名,適口者珍,合了口味、覺得好吃就對了!(希望 2014 版米其林別給生記啥星星,連輪胎寶寶 Bib Gourmand 也放過吧...呵呵) 2013‧08(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延伸閱讀 香港 - 無星之星《生記海鮮飯店》 香港 - 百吃不膩是《興記》 深圳 -《國宴》中的「陳村粉」 香港 - 難忘《益新飯店》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