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14 00:10:55瀏覽18325|回應15|推薦60 | |
不勇於嚐鮮,反而是有些念舊、常重重複複至相同餐廳。《避風塘興記》可能已是禿筆記敘次數最多的食肆,簡言之,除非另有安排,否則它便是每至港第一頓晚餐或宵夜之處了。當地親友總問『怎麼又是?』,個人則繼續我行我素、吃得不亦樂乎。 甚有特色的「避風塘」式菜餚早已開枝散葉,遍及中、台、北美。但還是當年由船家轉上岸的那幾家最對味、像樣,興記自是其中之一。事實上,他地標榜「避風塘」招牌的粵菜往往沒幾道此路菜式,老是端出炒蟹、椒鹽瀨尿蝦(海螳螂、蝦蛄);再點其他,跑堂、廚師恐怕就要傻眼。 如昔 興記的觀光客雖然越來越多,當地熟客仍占了大半。菜色不多,也沒有什麼三不五時推出的「創新菜」,個人倒覺得挺好:能夠不看菜單便點菜、水準及風味又如一之店實可貴。
竹蔗茅根水是熱天好飲料,據稱清熱去火;興記在竹蔗(甘蔗)、茅根(絲茅)外也加了紅蘿蔔、馬蹄(荸薺),是傳統完整做法。溫潤微甜,夏天喝冰的、天涼也可溫熱飲;如不喝酒,以此佐避風塘式菜餚(尤其爆炒海鮮)甚好。每次必點的前菜六小福拼盤內容非固定,全看店家當天有哪些小菜,倒有昔日船家作風。這餐的六小福缺了最喜歡的韭菜花、以幼芥藍代替,其他海蜇皮、豬脷(舌)、粉腸、豬肚條、燙魷魚俱全;下酒聖品,三五好友便邊喝邊吃,稍後再開始點菜。
如一 平常較少在興記叫白灼基圍蝦(因一般粵菜館亦有),但老闆娘頻稱當天蝦好、而且鮮蝦也不算什麼「敲竹槓」貴菜,便從善如流,結果的確不錯。焗東風螺(鳳螺)是親友必點菜色,吃起來有點麻煩、但是拿支竹籤慢慢勾挑也是趣味。 椒鹽瀨尿蝦也是必點,蝦蛄隻隻肥碩、五人三隻足夠。蝦蛄爆炒後反而爽脆多汁,香氣、口感更遠勝生食、燙熟吃法(如日式握壽司)。大家手、剪齊出,吃得豪快、食後忍不住吮指回味。
每至興記,總會點個最具避風塘特色的「油鹽水」菜色,有時是「青口」(淡菜、Mussel)、有時是浸「泥艋」(一小型海魚),當晚則是油鹽水蜆。油、鹽、水聽來簡單,事實也不難:薑、蒜、大頭菜炒後與蚌類、水、高湯齊滾,再加蔥段大致即成。蜆肉既有本身甘味、又帶作料香,可惜有些吐沙未盡。 至此已近酒足飯飽,就不續點其他代表性菜色(如炒蟹等),只叫個有特色的主食來收尾就好。避風塘風格,結尾離不開粥(艇仔、泥艋粥等)、粉(各色湯河粉),五人便點兩碗燒鴨髀(腿)河、一碗齋(清湯)河。習慣將鴨腿撈出另放一碟、方便唏哩呼嚕吃河粉,細河粉柔滑依舊,燒鴨腿入味如昔、次次都啃個一乾二淨。
鹹乎、貴乎? 延續昔日下酒菜角色,避風塘菜路稍偏鹹、不宜當做一般粵菜一路空口吃,佐冰啤酒卻正好;來支大瓶「生力」(San Miguel)、「加士柏」(Carlsberg),味道、感覺就對了!也有朋友在此吃時價蒸魚、龍蝦,埋單時嚇一跳;地方、氛圍不合,個人於此一向不點(店家推薦慫恿也懶得理)那些貴價粵菜,所以覺得該店價格(於港)還合理。近期推出之各種合菜套餐更是物有所值、且適合不同人數。 吃過不少打著「避風塘」招牌之店,遇過瘦得可憐的小蝦蛄做成「泡湯」瀨尿蝦、用 Dungeness 蟹(肉多但口感較差)做的蒜炒蟹、沒有內臟的艇仔粥(本是以「下水」為主的雜料粥)等等等;總之,有名無實者四處皆是。吃來吃去,總是回到由港邊上岸、原味不減的興記。 對於無緣見識、錯過昔日(海港防波堤內)船、艇家菜者,尤其值得一試。 2008‧05(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