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涂爾幹自殺論看自殺行為
2011/02/28 21:28:25瀏覽49950|回應14|推薦262

「自殺」的現象,在目前的社會裡已經有越來越嚴重的傾向,特別是在現今的社會情境裡經濟大環境不景氣、非自願性失業人口增加、政治對立化、社會安定和諧的力量消失、現代人抗壓能力薄弱、社會草莓化、家庭價值逐步崩解……,導致過去幾年自殺人口上升,年齡層下降,服藥、燒炭、跳樓…的新聞時常佔據大幅社會新聞版面頭條

面對如此失衡的情境因素與社會結構問題,也不禁令人好奇:是什麼造成這樣現象的發生?為什麼這些人要選擇這樣「謀殺自己」、終結自己的生命?

 

在我的生命經驗裡曾經遇過幾例自殺案例,有的肇因於家庭因素【1】、有的是因為罹患精神疾病【2】、有的為情所困而尋短【3】、有的則是因為罹患憂鬱症的緣故【4】。前陣子秋冬季節交替、憂鬱症好發之際,學校裡更有幾位高危險群學生的狀況不太穩定,讓輔導老師們疲於奔命,而我這陣子也正陪伴著好友走出親人自殺身亡的悲傷歷程……。

◎◎◎◎◎◎◎◎◎◎

若要從社會學的觀點來探討自殺行為的話,則不能不談談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的經典分析~「自殺論」。他在「自殺論」(Le Suicide)這本書裡,運用大量「社會自殺率」統計分析資料及圖表,以實證研究資料證明,某個社會成員的自殺,並不是個人的事情,必須從整個社會中尋找原因。他認為自殺是一種常態社會現象,肇因於社會成員與社會整合的程度不同所致,所以自殺行為不能單獨以種族、精神疾病、模仿效應或是其他個人因素來做探討,而應該以社會學的角度將自殺為一種客觀的社會事實,將社會環境因素列入考量

 埃米爾.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法國著名社會學家,與馬克思韋伯並稱為古典社會學理論的三大家和三大奠基人。

一般大學用書都會將涂爾幹對自殺行為的分類,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按:亦有學者認為涂爾幹對於自殺的分類不是「三種」或「四種」,而是兩大類三層次的分類,請參閱:孫中興著‧「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一書 

    一、利己型或自我中心型自殺(egoistic suicide):

由於個人與團體之間的整合度過低,所以當個人與團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疏離的時候,他們沒辦法跟社會融合成一體,所以被團體孤立、隔離,就會產生自殺行為。

例如:社會適應困難者(自我意識較強,孤立於社會之外,較缺乏社會聯繫)或是久病厭世自殺者。(只為自己身體的病痛著想,認為生命是他自己的財產,可以任意處置,完全沒有考慮到他也是社會成員之一,必須善盡社會責任)

    二、利他型的自殺(altruistic suicide

個人與團體之間的整合度過強,個人被團體完全控制,對於團體的責任感超越自我,所以服從團體的命令,而按照團體的指令赴死。

例如: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的神風特攻隊、自殺炸彈客或是一些為宗教信仰及政治忠誠而自殺的殉道者。他們的自殺行為係出自於高尚的信念,他們認為他們有自殺的義務,甚至認為能夠為了某種尊嚴而死,對他們來說是很榮耀的一件事

    三、脫序型的自殺(anomie suicide):

所謂的「脫序」是指個人喪失社會歸屬感或不再相信參與社會的意義。當社會被某種重大危機侵襲或產生急劇的社會變遷時,社會整合力量降低,固有的道德規範或習慣遭受破壞,造成個人對團體的疏離,便容易產生脫序型自殺。

例如: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上升、傳統規範無法發揮功能、遭受離婚或失業等壓力事件…等等,個人沒有辦法再以理性的方式來處理危機,所以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此台灣日益攀升的自殺率,很多都是肇因於脫序型的自殺行為,失業、生活困頓、經濟壓力…,當社會整合力量失去控制時,自殺遂成為一死百了的自我解脫方式。

此外,像九二一地震之後,災區出現自殺率攀升的現象亦屬於此一原因。在強震之後,災民面對災後環境的急速變遷,親人的死別、房屋的毀損、財產的喪失、身心靈遭受巨大的壓力與創傷、生活秩序與生活習慣出現重大變化…,使他們對於當前生活困境感到極度失望、絕望與無助,此股不安氣氛的瀰漫、擴張,導致自殺潮的發生。

    四、宿命型的自殺(fatalistic suicide

當群體中的個人被置於極度受禁錮的情境之中,他們感覺即使付出任何努力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生命時,就會將自己的生命權全然交付在他人手上,完全聽命於他人。例如:奴隸的自殺。

綜上所述涂爾幹認為個人無法擺脫社會的力量,所以在探討自殺的原因時,應該將自殺者在社會環境中所承受的壓力也納入評估,因為個人的自殺行為和社會環境及個人處境是息息相關的。愈強的社會整合(例如:組織「職業團體」),使個人重新融合於團體之中,可以使人們彼此的連帶關係愈強,就可以防止自殺行為的發生(即整合程度與社會自殺率呈現反比關係,整合程度越強,社會自殺率越低)。但亦有不同學者認為涂爾幹的自殺論在許多層面的解釋是不適當的,他們批評涂爾幹並未對社會規範訂定明確的操作性定義,也沒有測量出社會整合與自殺率之間的關係。

 《自殺論》是古典社會學大師涂爾幹的重要社會學名著,首次為社會學建立經驗基礎,對傳統上認為純粹是個人和心理因素的自殺現象,提供了社會面向的解釋。

           ◎◎◎◎◎◎◎◎◎◎

因此當我們在討論「一個人為什麼會自殺?」的時候,除了從社會學的觀點做探討之外,我認為我們亦不能忽略生理(精神疾病、健康因素)、心理(自我攻擊性格、完美主義、抑鬱、壓力事件)、家庭(家庭功能失調、親子關係溝通不良)…等種種複雜現象的探究。因為有時候看似導致一個人走上絕路的原因,未必就是真實的成因,我們必須深入探究影響當事人自殺的「危險因子」是什麼?個人人格特質、成長過程、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社會支持系統、精神狀態、抗壓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都是必須列入評估的範圍,因為自殺意念的形成,很可能是長期累積的結果。

比如說:有人為情所困,因為失戀,所以選擇吞藥自盡。表面上看來,這二者似乎有因果關係,「失戀」是導致「自殺」的原因,但如果仔細探究當事人的成長歷程,或許你會發現當事人的家庭關係和生長背景將他形塑成一個對自己非常沒有自信、低自尊,且自我貶抑(自我評價低)的人。因此當他在情感上遭受挫折、得不到依附時,會加深他的絕望感、無助感,情感的失落強化他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沒有人愛的人」的錯誤認知。因為找不到繼續生存下去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會選擇用自我傷害的方式,終結自己的生命。

導致自殺的成因、企圖自殺者所透露的訊息徵兆、針對高危險族群或自殺未遂者的輔導措施、面對自殺狀況的危機處理以及自殺者遺族的悲傷輔導【*】……,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且值得正視的議題。在學校裡,如何加強高危險群學生的辨識、篩選與追蹤輔導、如何建立學生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也是輔導單位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但這些議題說來話長啊!不是單篇文章就能一言道盡的,所以…,以後有機會再分享好了。(未完待續)

 

©2011.02.28  Ruru~社會學筆記系列之1:涂爾幹自殺論

 

 延伸閱讀1:Ruru@海豚灣~為什麼她不想活?

 延伸閱讀2:Ruru@海豚灣~當你所愛的人病了

 延伸閱讀3:Ruru@海豚灣~怎一個情字了得

 延伸閱讀4:Ruru@海豚灣~是誰半夜輕敲我的門

 延伸閱讀:Ruru@海豚灣~不能言說的傷—談自殺者遺族的悲傷關懷

 延伸閱讀:你可以這樣幫助他--如何協助身邊有自殺意圖的朋友? 

 延伸閱讀:yichun~自殺和反自殺---盧武鉉和大江健三郎

 網路資源:自殺防治守門人~自殺防治中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ru1211&aid=493253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大學生
2014/10/13 19:13

你好

請問可以引用文章裡的一些話嗎?

做報告的時候會特別標出來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4-10-14 17:46 回覆:

歡迎引用,只要註明出處就好了。大笑

從涂爾幹自殺論看自殺行為http://classic-blog.udn.com/ruru1211/4932539


1995
101年高考社會學考題
2012/10/22 19:58

三、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有時也報導自殺的消息,顯見自殺仍是國人的重要社會問題之一。而關於自殺的研究最有名的是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他著有自殺論(suicide)一書,該書談論有關歐洲的自殺議題。

在自殺論中,涂爾幹把自殺分為四大類型,試針對這四大類型加以論述並舉例說明之。就臺灣目前的自殺現象而言,那一種自殺類型較吻合臺灣的自殺現象,為什麼?另針對自殺議題,我們要有那些預防措施?



101高考「社會學」
2012/10/17 15:41

從涂爾幹自殺論看自殺行為此題於101高考「社會學」出題,閱讀君之文章,依照體系表論述,該題得分18(總分未滿40),感謝!

若是社會學者的文筆都像君淺顯易懂,社會學教科書(社會學與台灣社會,教授作者合著)就不會文理不通了?!

註:本人是法律系畢業,報考法律廉政類科。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2-10-17 20:40 回覆:

呵!謝謝您告訴我,我的文章對您參加高考有所助益,我覺得很開心,也不枉費我花時間書寫這篇文章。 大笑


聯合新聞網
有淚不輕彈 男自殺遠多於女
2011/10/26 14:27

「男兒有淚不輕彈」傳統觀念影響,男性自殺風險遠高於女性,林口長庚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昨天說,男性自殺風險比女性高,尤其老年人更是自殺高危險群,自殺人數不是最多,但在其他年齡層自殺下降時,老年人自殺率反而逐年上升,不容忽視。

分析老年人自殺率上升現象,張家銘認為,主要是整個社會的核心家庭瓦解,家庭凝聚力量不再,老年獨居人口增加,社會疏離,許多大樓鄰居一年講不到一句話,老人自認老了、沒用,加上身體病痛、憂鬱,老人心理脆弱,是老人容易尋短原因。

民國86年起自殺進入國人十大死因,之後自殺顯著增加,民國95年達到自殺率最高峰,每十萬人有19.3人自殺,全年4400餘人自殺,之後自殺防治宣導,自殺逐年下降,至去年降至每十萬人16.8人自殺,排在國人死因第11位,自殺人數亦降至4000人以下。

他表示,自殺有多重原因,不能以單一理由解釋,因為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想不開自殺。從自殺性別來看,男性自殺多於女性,是因男性自殺方式激烈,不易救回。

傳統「男兒有淚不輕彈」觀念下,男性向來較不願對外求助,壓抑自己、不示弱、喝酒,甚至拖延就醫。相較女性會求助手帕交談心或看醫師,男性自殺風險因此較高。

張家銘認為,就老年人而言,醫療是重要的切入點。對老人的醫療救助、社會福利及老人年金、到府服務,政府宜多重視和努力,家人要多關心和傾聽、陪伴和給予支持、鼓勵,注意老人情緒。

他也希望男性開放心胸,不要壓抑自己,注意不要喝酒和藥物濫用,出現憂鬱徵兆不要吝於求助或求醫治療,會有很多「貴人相助」。社會多一點關心和重視可減少自殺率。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675836.shtml#ixzz1bqLF0Xoh 


羽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1/04/26 00:17

三毛的自殺

因素,似乎都無法

歸納到這篇文章

的範圍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4-26 17:46 回覆:

謝謝您的來訪與回應。

關於三毛的真正死因,眾多紛紜,一直存在各種說法,但都沒有具體的證據可以證明,所以我們也無從置喙。

但若從涂爾幹的自殺論來做分析,我認為三毛的自殺(假設她真的是自殺的話)比較傾向第一類型,即利己型自殺。


紫薔薇Mi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答案的答案
2011/04/03 11:27

有時候人的行為和思想其實是沒有答案的˙有的卻是過程裡面的答案˙

但失去理智˙其實有時候就沒有答案˙要找答案只有找的人才會去想˙

失去理智的人˙當下狀態不一定會有答案˙而只是承受不了當下狀況˙

或者是預設的狀況˙

突然回頭看到這篇的感觸^^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4-03 17:19 回覆:

謝謝Melody的再度造訪與回應喔! 


盹龜雞~ 五月23日 科隆主教大教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殺行為
2011/03/29 19:00

選擇自己結束自己生命 , 雖然我們可以說他們不夠堅靭勇敢 , 但是倖存的我們 免不了受到情緒上的衝擊 .

大學時候聽到新竹和尚大學(清交)的高中同學說到她的 活潑聰明漂亮 成績很好 會彈吉他 會唱歌的女同學, 在大三時自殺了(忘了是不是情傷)  , 她很難過 ; 連不認識她的我 聽了也難受. 唉 ~ 太聰明的孩子 , 想一些我們不會想的東西 , 想幫都幫不上忙.

學生期間 ~ 在體制裡沒找到自己的定位 認清楚自己的價值 , 沒有遠景, 很容易看輕自己 , 糊塗做傻事.

成人之後~ 若是在工作 感情 經濟 健康 出了沒法承擔的壓力, 就會有輕生的問題. 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日趨疏離孤單 , 若是沒有融入具同理心的小團體 , 個性又內向 , 出了難以啟齒的問題 , 怕是容易想不開.

輔導志工和社工人員 的善心 , 是他們的救生圈 . 感謝有像Ruru的你們 .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3-30 19:09 回覆:

您說「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日趨疏離孤單,若是沒有融入具同理心的小團體、個性又內向,出了難以啟齒的問題,怕是容易想不開」,這正是呼應涂爾幹所強調的「社會整合力量」的重要。

撇開生硬的理論不談,光從人的心理角度出發,若是身心承受太大的壓力卻無法紓解的話,真的很容易產生灰澀的想法而尋短。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中,比較常遇見的狀況卻是罹患精神疾病或是憂鬱症,這樣的個案在校園中還蠻常遇見的,所以如何加強高危險群學生的辨識、篩選與輔導,就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謝謝您的分享,您對我文章的回應與回饋,讓我覺得很窩心。


♡ 綾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3/14 15:35

無論自殺的原因是什麼,他們的心裡已經充滿了「苦」.....

要讓自殺降低,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愛和正面的思想......


歡迎您加入『無聲息的歌唱』CITY。請點圖片連結進入,^(OO)^~文字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3-15 19:06 回覆:

涂爾幹認為愈強的社會整合,使個人重新融合於團體之中,可以使人們彼此的連帶關係愈強,就可以防止自殺行為的發生。

綾子所說的愛與正面思想,都是促使社會更加凝聚整合的力量,對那些絕望無助的受苦人們來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支持關鍵。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沒看到你對格友的解釋
2011/03/14 15:13

很難想像出為了一篇文章

竟然要事先讀這麼多的書

作這麼詳細的專業研究

可見你寫作的認真嚴謹

值得效法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3-15 19:14 回覆:

呵呵!這是我第一篇嘗試嚴謹寫作的文章,在撰寫之前真的要做足功課,儼然當成一篇小論文一樣地做探討。

不過,這樣的議題僅限於有心人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前篇文章【社工人的非戰之罪】做延伸探討,而一般網友看到這樣的內容,應該連看都沒興趣看吧!哈!

謝謝你的來訪與回應,讓我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


粗心小王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__^
2011/03/04 14:55

大賽期間謝謝您的鼓勵與支持,

ANDY祝福您日日順心。


海豚灣(ruru1211) 於 2011-03-05 10:29 回覆:

謝謝安迪老師的來訪,也恭喜您榮獲第五屆華梵盃部落格大賽教師組佳作喔!恭喜您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