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8 00:47:29瀏覽25583|回應8|推薦238 | |
「自殺」在我們的社會裡是一種隱諱避談的禁忌話題,人們總有種迷思是,只要去談論自殺,就會導致那些本來不想自殺的人跑去自殺,甚至自殺會變成一種逃避問題、懲罰他人或是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例如:「積欠大筆賭債,一死了之」、「為了讓某人良心不安、自責內疚一輩子而自殺」、「希望用傷害自己來得到某人的關愛和注意」……等。 其實和企圖自殺的人談論自殺,並不會導致他們真的去自殺,反而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其他人知道怎麼幫助他、降低自殺的發生機會。因為人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通常是很徬徨無助的,所以有輕生意圖的人,常常會對外釋放自殺的意念或是求助的訊息。因此,如果我們能夠辨識這些訊息、掌握時機適時介入、適時給予關懷與支持,就有機會挽救可能斷送的生命,甚至可以預防或是避免這些事件的發生。 一般而言,自殺者的動機可以從他的語言及行動中得知,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跟當事人的互動過程中,辨識當事人是否有自殺的意圖,而這些危險訊號包括: 一、語言上的線索: 有意或無意地透露出尋死的念頭,例如:「我想去死!」、「我不想活了!」、「沒有人會在乎我的死活!」、「如果我死了的話,也許事情就可以解決。」、「我的痛苦快要結束了!」 二、行為上的線索: 平時的行為習慣突然有大幅度的改變,跟以往有明顯不同。 ● 突然明顯的行為改變,例如:本來很活潑外向,突然變得很退縮內向。 ● 出現學習與行為問題,例如:成績大幅滑落、無法完成指定工作、表現失常。 ● 安排後事、放棄個人擁有的財產,將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別人或是丟棄、處理掉。 ● 突然開始酗酒或服用安眠藥、禁藥。 三、環境上的線索: 個人的環境發生重大的變動或是突發的壓力事件,讓人一時之間無法承受。 ● 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例如:離婚、和異性分手、親人突然死亡。 ● 家庭發生大變動,例如:經商失敗、負債累累、搬家等。 ● 對環境的不良適應,因而失去信心,例如:921大地震之後,災民身心調適困難等。 四、併發性的線索: ● 從社交團體中退縮下來,例如:跟好朋友吵架、不再積極參與社團活動。 ● 顯現出憂鬱的徵兆,經常出現「內疚」、「自責」、「絕望」、「無助」、「悲傷」以及「無價值感」的感受。 ● 表現出不滿的情緒,經常有許多的抱怨,甚至有爆發性的攻擊行為。 ● 睡眠、飲食習慣變得紊亂、失眠、經常顯得疲倦,身體不適。 在專業輔導上,要防治自殺的發生,其基本的原則就是「增加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所謂的「保護因子」就是讓想要自殺的人找到更多活下來的理由(責任未了、還有心願沒有完成、宗教信仰不允許自殺)、能有人陪伴(關懷、傾聽、同理),且能獲得一定的社會支持(實質的支持或情感支持)。 而面對企圖自殺的狀況時,專業人員會評估當事人企圖自殺的危險程度,分別給予不同的處遇與協助,例如: 一、最高自殺風險:立即危及生命的緊急狀況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挽救企圖自殺者的生命、維護企圖自殺者跟週遭親友的安全。 二、高度自殺風險:非立即危及生命的緊急狀況 先確定企圖自殺者計劃以什麼方法和什麼工具來自殺,在未獲得專業人員協助之前,必須看好企圖自殺者,不要讓他單獨留在某個地方。若情況嚴重的話,則必須讓他住院接受治療。 三、中度自殺風險:可能導致自殺的狀況 認為自殺可以解決問題,而且考慮採取行動的企圖自殺者就屬於中等程度的自殺風險群,面對這些企圖自殺者的時候,必須迅速採取因應措施,立即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或是開始接受心理諮商治療。 四、低度自殺風險:自殺計畫未明的狀況 低度自殺風險群的人雖然沒有自殺計畫、沒有提過自殺的口頭威脅,但他們長期處於沮喪、沒有希望、沒有價值感的狀態中,有可能使得自殺成為一種解脫的可能選擇。所以必須加強對這類常感覺絕望無助者的關心,傾聽與了解他們的心聲,給予支持與溫暖,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引導他們培養積極正向的人生觀。 如果你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人員,沒有辦法提供自殺者諮商輔導與危機處理,當你察覺到身邊的朋友有自殺的可能性時,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呢? 當然,如果你遇到的是「最高自殺風險」或「高度自殺風險」族群的朋友,你可能沒有相當的專業能力可以處理,這時候你必須盡快協助他就醫治療或是接受專業人員的心理諮商。倘若你遇到的狀況是屬於「中度自殺風險」或「低度自殺風險」族群時,則你可以採取「增加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的原則來幫助他,這些方式包括: 一、傾聽: 當有人向你表達他不想活了、他想要尋死的話語時,鼓勵他說出心中的情緒和想要自殺的想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想法,這件事本身就是很大的支持力量,會讓企圖自殺者減少絕望感。 而我們在態度上應保持高度敏感、尊重接納、專注傾聽、同理支持,不批判他想要自殺的想法,尊重他的感受和價值觀,努力了解他絕望無助的情緒何在?適時給予肢體語言(點頭同理、專注眼神、拍拍肩膀),來表達對他們的接納和尊重。 二、支持: 多給予陪伴與支持,盡可能掌握他的情緒狀態、自殺想法的變化及個人行蹤,同時表達你對他的關心以及願意協助的意願。甚至你可以跟他說:「我很擔心你」、「你有任何需要,我隨時都在」,然後聽他述說他的想法與感受。透過這種「有人關心我、有人在乎我」的關注力量,讓他得到溫暖的支持。 三、陪伴 對於自殺意圖很強烈的人,在短期間之內不能任由其獨處,必須安排24小時的陪伴和監護,讓許多人持續關懷他,共同陪伴他度過這段危險期。甚至要盡量去除可能的危險物品,如刀、繩索、木炭、安眠藥等,並且給予他危急時可以立即求助聯繫的電話(生命線:1995 要救救我、張老師:1980 依舊幫你)。 四、敏感 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判斷,如果你認為對方已經有自殺的意圖或危險,就應該主動積極關懷,不要忽略企圖自殺者所發出的警訊。雖然談論自殺的話題會讓人感到不安與不舒服,但你可以試著探問他對死亡的看法,瞭解他是否有死亡計畫或行動(打算何時、何地、用何種方法等)。不要跟他講述大道理或是爭辯是否該自殺,只跟他討論除了自殺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能的選擇或解決問題的方式。 五、不承諾保密 不要承諾幫他保守自殺的祕密、不要只有你一個人知道這件事(避免壓力全落在你身上)。你應該立刻找尋值得信賴的人,說明他企圖自殺的危險,讓多一些資源能夠一起加入預防自殺的工作,必要時務必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六、藉助信仰的力量 如果當事人有宗教信仰的話,可以考慮與他一同禱告,尋求宗教上的心靈慰藉。或是透過宗教團體的力量,加強他的社會支持系統,例如:透過教會團契夥伴、功德會師兄姐等同儕力量,讓他感受到源源不絕的溫暖與支持的感覺。 七、協助找尋資源 企圖自殺者通常處於絕望無助的混亂狀態之下,常常不知道可以去哪裡找尋資源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因此你可以協助他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式,或是尋求其他更親近的朋友或家人的援助。必要時,積極協助他接受精神科醫師、諮商心理師或社工師等專業人員的協助,以減輕遺憾發生的可能性。 八、緊急求助管道 1.緊急搶救生命:求助電話:119。 2.如果自己萬念俱灰,想要自殺尋死的時候, 千萬不要一個人獨處,儘可能留在人群之中或是找尋親友的陪伴。 ◎ 求助電話:生命線:1995(要救救我)、張老師:1980(依舊幫你)。 3.如果你的親友陷入自殺的可能危險時,千萬別讓他獨處,盡可能地24小時貼身陪伴或是緊急送入醫院,讓專業人員來幫助他。 ◎ 求助電話:生命線:1995(要救救我)、張老師:1980(依舊幫你)。 -------------------- 當一個人的痛苦已經達到極點,再也無法忍受痛苦永無止盡的折磨的時候,他們會認為只有「自殺」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因此他們再也顧不得別人的感受或是不捨,經常採取激烈的自殺手段,一死了之、尋求解脫。 可是,「死亡」具有不可逆性,人一旦死了,就再也不可能復生,它不但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讓深愛自己以及自己所深愛的人傷痛。這種「不能言說的傷」,會在自殺者遺族的心中烙印下巨大的創傷與悲痛,而這樣的失落情緒會延續很久、很久,難以平復。 自殺防治人人有責,任何人都可以一起來預防自殺案件的發生。雖然你不一定具有專業能力可以處理自殺危機,但你卻可以學習辨識企圖自殺者所釋放出來的徵兆訊號。用你的關心、支持與陪伴,增加他們願意繼續活下來的「保護因子」,協助他們解決迫切的危機問題,強化他們的社會支持系統,必要時幫助他們尋找專業的諮商輔導、心理治療或醫療資源。 「死亡」也許是逃避問題與結束痛苦的一種方式,但卻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社會上可以尋求利用的資源還有很多,人生也有許多美好的人事物值得留戀。多想兩分鐘、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其實你可以不必自殺。
©2011.05.18 Ruru~心理輔導筆記系列之2:自殺防治 延伸閱讀:Ruru@海豚灣~不能言說的傷—談自殺者遺族的悲傷關懷 網路資源:自殺防治守門人~自殺防治中心 網路資源:董氏基金會~自殺防治網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