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18 01:12:57瀏覽3591|回應3|推薦24 | |
最近接到一位學生家長的來電,同事們聽到我和家長的對話都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我全程都以彆腳的台語對話,為什麼呢?因為打電話來的家長是位本省籍的阿公啊! 我對這位阿公印象非常深刻,因為當他的孫子4年前就讀○大的時候,就是由阿公陪同他前來報到。阿公很辛苦,一個人要帶大W兩兄弟,因為他們是個「隔代教養」的家庭,W的父母已離婚,父親與母親已經不知去向,留下2個孩子,由在工廠當守衛的阿公一手扶養長大。 「隔代教養」是指祖父母負擔孫子女大部分的教養與照顧責任的情形,孫子女的父母只有在週末與孩子接觸,或是完全放棄對孩子的照顧,W家的情況就是後者,也因此當我透過訪談瞭解阿公家的狀況時,深深對於阿公照顧孫子的情誼感動不已。 在如今的台灣社會中,隔代教養已經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前不久由吳念真所執導的紀錄片「阿祖的兒子」,年幼阿宏和年邁阿祖的故事,道盡弱勢家庭的無奈與血淚,劇情悲憐令人不禁潸然落淚,也引起社會大眾再次重視隔代教養的困境。 對於W的狀況而言,阿公對於W的照顧更是令人感佩,因為W是位聽障的學生,在成長及求學的歷程裡,原本就比一般孩子來得艱辛,但是阿公始終沒有放棄W,阿公說:「就是因為我們家庭貧困讓人看不起,因此我更要好好把W兄弟帶大,讓他們成為有用的人。」 阿公真的說到做到,這4年來,阿公不知打了多少通關心垂詢的電話給我,希望我多多關心W的學業狀況,我這幾年來,講最多台語的對象,大概就是W阿公了吧!(呵!),而W還真爭氣,成績一向優秀,每學期都申請獎學金及助學金。 我其實蠻心疼W阿公的,因為阿公的身體並沒有很好,眼睛也有一眼看不見。對於他們而言,要照顧孫子輩的孩子,其體力和財力均是極大的負擔,他們無法享有含飴弄孫之樂,取而代之的,卻是必須拖著年邁與日益衰老的身軀,來照顧正要成長、發展的孫兒們。每當想到這些,我就覺得自己的身上負有「神聖的使命」,要努力幫助這些弱勢且資源貧乏的學生們,努力適應校園環境,順利完成學業。 終於,W在今年6月順利畢業了,畢業典禮當天,我又接到W阿公的來電,阿公說:「好不容易,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謝謝Ruru老師4年來對W的照顧,可惜我今天身體不舒服,所以沒有辦法來參加W的畢業典禮,但是,看到W能夠順利畢業,我真的很高興…。」 原以為W畢業了,我大概再也不會接到阿公的來電,沒想到,前陣子,我又聽到那熟悉的聲音…。 呵!原來是W一畢業之後,已經順利找到工作,而且這孩子很貼心的是,當他領到第1份薪水時,他是原封不動、全數交給阿公的。噢!超感動的,果然是好孩子,阿公您這20幾年來的辛苦付出,真的很值得,您教出一個成熟懂事的好孫子,真是值得驕傲。 「隔代教養」是社會變遷以及都市化之下的產物,W阿公的故事,只是現今「隔代教養」家庭的冰山一角,由於「隔代教養」將會衍生出種種問題,這些地方值得我們加以正視與省思。我認為,不管社會如何變遷、家庭結構如何的改變,父母對子女的教養責任依舊不能豁免,因為父母的愛是他人所無法取代的。 不是每個隔代教養家庭的小孩都能像W那樣遇到一位好的阿公,為了孩子的最大利益著想,如何在隔代教養家庭之中取得較佳的平衡點,並且適時引入相關社會資源的連結,讓這些祖父母們得到補充性或替代性的協助,這是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否則,這些孩子們處於單親加上貧窮的弱勢家庭,無形中已經「剝奪」他們接近資源的機會,也使其競爭條件較一般孩子更為不利。長此以往,在這樣的變遷趨勢之下,「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現象又會發生,可憐的,只有那年邁的祖父母,和那些失去父母庇護孩子們而已……。唉! Ruru961018~感到深深的無力與無奈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