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4 22:05:09瀏覽3244|回應6|推薦68 | |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是社工系大三的學生時,曾修習「醫療社會工作」這門課程,也曾實地到醫院參訪,瞭解醫院社工室的服務內容及作業流程。那時所參訪的大部分都是收容罹患精神疾病病患的療養院,面對這群患有心理疾病的朋友們,我的心裡有非常深刻的感觸,因為我也曾經有過這樣一位朋友,因為得不到家人的接納和支持,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孤寂地離開人世間,那年,他只有27歲。 他26歲的那一年,家庭長久不和諧所引起的衝突在那年的某一天爆發,他的父親在衝突之後離家出走,從此了無音訊;他的母親壓抑不住滿腔的憤怒,以至於一病不起,最後含恨離世…。 他在那年遭受父母離異、親人突然死亡,加上工作的不順遂,以及本身人格特質的影響,精神已呈現不穩定的狀態。到後來龐大的壓力加諸在他的身上,他必須擔負起家庭的責任,照顧年邁的祖母和弟弟,後來弟弟已成家立業,而他自己依舊一事無成時,親友的期待眼光變成失望的神情,他對自己要求甚嚴的態度亦加重他的病情,最後在承受不了過多的刺激與壓力之下,他終於崩潰了…。 當他來我家吃飯時,我們很明顯可以感受到他的情緒很不穩定,時而興奮、激昂、狂放,時而哀傷、憂鬱、沮喪與不滿。他變得愛講話且極端激動,嘴巴聒噪個不停,沒有聆聽批評的耐心,也不願意接受規勸與限制,他甚至誇大、妄想,承諾一大堆事情、做一大堆計畫,常常興奮得不肯入眠。但有時候,他又陷入極大的沮喪之中,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充滿罪惡感、悲觀、失望,到後來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他的情緒起伏甚大,有時前一天來的時候,表現得意氣風發,但到了第二天,卻又變得行動緩慢、講話平淡、機械化,甚至陷入沉思之中。他的家人將他送入療養院,醫師診斷的結果,認為他罹患了躁鬱症,從此他就以醫院為家,靠著藥物治療過日子。 原本他是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但長期下來病情並無改善,因此又轉診了幾家醫院,但情況依舊如此。到了後來甚至連各種偏方或奇怪的治療方式都出爐了,家屬遍訪名醫,甚至請和尚道士出來作法、消災解厄,以香灰、符咒水做為治病的藥材,結果當然是病沒治好,反而病況加重…。 最後家屬在「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態度之下,漸漸有意放棄治療,後來在經濟、心理均無法負擔的情況之下,將他安置在一家私人的療養院之中,之後便不再管他,任其自生自滅,甚至搬家逃避他的糾纏…。 他屢次從醫院逃脫出來,又因無家可歸,只好到我家來造訪。母親總會煮一些好菜招待他,並勸戒他要好好治病,不要常常逃出醫院。祖父則是給他一些錢,待其吃飽後送他回醫院。 他有時情緒不穩、有時又正常得如同一般人一樣,他一直覺得他很愧對家人,因為他的病使大家擔憂不已;但有時又很氣憤不平,覺得他的家屬在他最需要支持協助的時候,棄他於不顧、令他無家可歸。他一直向我們提出保證,說我們待他最好,等他病癒後要賺很多錢來報答我們。 我一直很難想像這樣一位翩翩青年竟是心理疾病患者,因為他有時會說出一些正常且令人深思感動的話語,且有時表現得令人無法從外觀判定他是不是精神疾病患者。他曾告訴我說:「他得了這個病,令很多人為他擔憂,他很難過連累了這麼多人,他也很想康復,可是別人都以奇異的眼光看待他,令他害怕面對人群…。」爾後,他的生活就是與院方人員玩著捉迷藏的遊戲,一逃一捉,沒有間斷。最後這個年輕的生命就在極度恐懼沮喪中,跳樓結束。 這或許是對他自己或家屬的永遠解脫,但對於我們這些朋友而言,卻是不勝唏噓、感慨,帶著遺憾眼見這位原本優秀的青年,就這樣地結束一生,與黃土相伴…。 他的病帶給家屬極大的負擔,因為一般生理上的疾病還有治癒的希望,但他的病縱使治癒了,人們還是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因為他已經被人貼上了「標籤」。他的家屬在照顧他的時候,最先面臨社會、心理上的影響,諸如鄰居排斥他,連親友也漸漸疏遠,令其社會關係漸漸孤立。其次,照顧心理疾病病人還必須付出極大的耐心與毅力,隨時注意他的情緒狀況,避免他在沮喪中傷害自己,因此家屬必須全天候照顧,心理負擔極大。 最後其家屬終於受不了這樣的負擔,更受不了別人的輕視鄙夷,便漸漸對他疏遠,不再支持接納他。又因為經濟的沉重負擔,遍訪名醫、掏盡積蓄依舊無法改善病情,最後將他安置在一家只養不治療的私人療養院之後,便不願再負擔任何責任。 就病人的心理層面來說,他是個自律甚嚴的人,在獲知自己成為眾人的沉重包袱,且當他逃脫出來、孤立無援的時候,自責與氣憤使他決心一死、以求解脫。一名心理疾病患者帶給自己與家屬的種種社會、心理、經濟、人際關係上的影響,釀成種種悲劇的產生,這或許是精神疾病患者的悲歌吧! 當這一幕幕的鏡頭在我眼前浮現時,我僅能惋惜一番而已,當年我只是個正在求學當中的社工系學生而已,面對這類的病人,我充滿無力感以及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遺憾。如今,我已成為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在我的工作週遭中,面對罹患身心疾病的學生時,我瞭解「支持與接納」的重要性,我更深知資源的協調與整合對此類學生的幫助。 心理疾病不是絕症,只要能持續接受治療、按時服藥,疾病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與控制,多數患者也能恢復日常生活的能力,過著常人般的生活。 當你所愛的人病了,請你敞開心門接受他、支持他、鼓勵他,陪伴他走過這段需要長期抗戰的療癒歷程,而精神病患的家屬們也需要更多的愛心與智慧來面對這場艱鉅的挑戰,他們同樣需要您的關心和包容。「有愛、無礙」,請為這群遭受苦難折磨的人群,營造一個溫暖友善的支持環境吧!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