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10 11:46:13瀏覽478|回應0|推薦1 | |
「命由業轉」,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由自己所造的業因決定;「相由心生」,出生後到死去的一輩子情態,由自己的心素質決定。業,有身業、口業、意業;三業以意業為先為導為重。因此,修行之鑰在心地功夫,如何時時覺照「心、意、識」也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心法,是故有說「佛法就是心法」,釋迦佛陀的教法是引導修行人如何靜心、觀心、照心、淨心。
關於「心、意、識」的法說為何?釋尊在世說法,有時講"心",有時講"意",有時講"識",有時講"心意識";這些不同的說法,是因為依談論的主題而有異,諸如:談六根時,說了意根;談五蘊時,說了識蘊(心蘊之一);談六識時,就說意識;談十八界時,就說意識界(也就是心意識)。釋尊入滅後的發展中佛教,經過了部派佛教與大乘佛教的阿毘達摩(論"法")式的深究,一直到大乘唯識學派提出「八識」論述,才大抵有了明詳解說,以及形成後來佛教界對「心、意、識」義解之共識: 心:第八意識—種子識—藏識—投胎識—結生心 意:第七意識—虛妄識—執持識—我見識 識:六識;第六意識—分別識-審慮識,及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感知識—是與外部緣境或處之門戶(故云:根門)
修行人如何依釋迦佛陀的教法,對這樣一個微細又縝密的心意識分工系統,去層層推進靜心、觀心、照心、淨心,完備且圓滿諸佛之教導:「諸惡莫作(以戒學),眾善奉行(以定學),自淨其意(以慧學)」之三學?
記得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位長老帶幾位年輕比丘到森林裡散步,突然一群強盜把他們圍住。強盜要求那位長老選一個人出來當人質,以便寺院交錢贖人。他們再一次問長老,但長老仍保持沉默。他們第三次問長老,長老仍然沒有回答。這個時候,他們生氣了,說道:「你怎麼不答我們的問題?有什麼問題?」長老回答說:「如果我指其中一位年輕比丘留下,那麼他就是比較低下的;如果我讓自己留下,那麼我就變成比較低下的,而我和年輕比丘們事實上沒有分別,所以不知道應該指哪個給你。」那群強盜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放了他們。
吾以為這一則故事指出「世俗的二元與世出世間的二非二之作意行為」,您以為呢?
一、「強盜要求那位長老選一個人出來當人質,以便寺院交錢贖人。」,這一段故事情節,提出:世俗的二元關係,如:強盜與被強盜的對立關係;長老比丘與年輕比丘的尊卑關係;人質與贖金的對價關係;選與不選的兩難關係…… 二、「他們再一次問長老,但長老仍保持沉默。他們第三次問長老,長老仍然沒有回答。」,也許這一段故事情節是提出:一位世出世間的修行人,當面對世俗二元對立的境遇當下,會呈現「聖默然」的態度與回應作為…… 三、「這個時候他們生氣了,說道:你怎麼不答我們的問題?有什麼問題?」,這一段故事情節,提出:強盜面對所求不得時,引發無明的瞋之習性反應…… 四、「如果我指其中一位年輕比丘留下,那麼他就是比較低下的」,這一段故事情節,提出:被盜者若依世俗二元的尊卑與對價關係,會是留下低下者或較無關要害者,因低贖金故;世俗的尊卑概念,年輕比丘屬低下者….. 五、「如果我讓自己留下,那麼我就變成比較低下的」,這一段故事情節,提出:緣於前提被強盜者的世俗舉措是留下低下者,接著依此世俗的尊卑對價關係回應強盜(也許強盜的預期心理是留下長老比丘),若是長老比丘自願留下卻暗示著所留下的就是低下者,低贖金…… 六、「而我和年輕比丘們事實上沒有分別,所以不知道應該指哪個給你」,這一段故事情節,提出:長老比丘藉此緣而為強盜者說明了「世俗二元,著實非二」的觀念,以及修行人的二非二的平等態度,如被盜者長老比丘的平等觀念,年歲雖有異,生命卻平等且無價…… 七、「那群強盜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放了他們。」這群強盜,恍然有悟,也算是有慧根之士吧……
捫心自問,自己在日常生活實境中,就如那群強盜處於二元對立的偏執、選邊站、執持自以為的認知價值系統,以及時時落入無明的貪愛與無明的瞋斥之窟窿中,久久才能有覺知呢!為了改進「久久」之危難,讓自己可以時時有清醒的覺察力去看住對境的意識流,尤其易於觀察的意識(第六意識),乃至因為定力弱而無法觀察到的潛意識(第七意識);於是,自己選擇相應的「十日內觀課」作修習,因為自知唯有第七意識—虛妄識—執持識—我見識 (即:行蘊)的不善心所習性反應已經被"實修轉化", 而呈現完全徹底的平等智慧的心意識狀態下,第七意識才真正能轉識成智—平等性智,也才能令六識隨時、隨處、隨緣境而與「實相」同在;更深知心意識唯有與實相同在,才有可能證無我空慧而自淨其意入究竟離苦狀態。若依「阿含三道」之道次第來說,於見道位得清淨的法眼,能斷三結而證初果,入聖者之流;見道後接著是修道位中,依正見正信深入如法實相的正行,漸漸地斷除內在各種煩惱而體證相應的道果(第二果至第三果);直至證道位,此時特指完全的斷了各種煩惱與有漏行為,成就第四果漏盡阿羅漢(究竟的解脫、涅槃狀態)。
莊子養神的方法是「心齋」和「坐忘」;佛家淨心的方法是「止定」與「觀慧」。佛法教導在靜坐中觀察自身(五蘊)之身、受、心、法(色、受、想、行、識)的生滅變化,警覺地覺照著當前所緣的實際現象或相狀(實相),在直接經驗自己的身心實相中體解一切現象(諸法)是無常性、無自性,透過深切的了知無常無我性而斷身見結,令心從結繫縛中解脫出來。身見結,是一種"自我意識"的感覺,並且執持有一個恆常不變的實體或本體(我);這個見結是最擾亂生命不得靜好的心魔!
人投生出胎之後,開始在自己所居處的外部大環境裏,修練身口意,體會自己的人生風景……;修行人!莫問他人是否能夠善觀一切法無常、無我-無自性;只管自問自答:自己站在眾善知識的肩上,是否已經能夠看得遠、想得深、悟得澈、體得真、證得淨?佛法,著實是一門生活藝術,而且是透過自力的聞思修證,直入內心打造內在聖殿,完成淨化生命,解脫苦,供上一尊法性如來……修行人呀,一息尚存,就從多面向去經驗實相、體知法性吧!
時下COVID-19疫情嚴峻,修行人隨順當前的緣起,每天有一段時間或每月的幾天中,老老實實獨處,真真切切地向內實修自己生命的宿業習染,人生是苦,生命太短,傾心聚焦在生命課題上,才是真正該做的生活事——不斷自我審視、修正、淨化、分享。修行人在向內實修中自知還不足且不清淨,進而策心奮發更向無執-無限-無量的生命狀態於尋常生活中如法生活,依佛法正行覺照根門……
當不執著的心狀態呈現後,生命向度就無限無量了。「我」不是東西,「無我」卻可東可西可任一方悠遊,這就是不執著的解脫自在生命狀態。如何放下"執持"與究竟離苦, 只能靠穩定的專注力作深度的思惟洞察,這就像有人說:嘿!你的床下有一條毒蛇。有人會害怕恐懼毒蛇而不入室臥床,或入室臥床而提心吊膽,或放棄臥室;有人會謹慎驚覺地拿來一支手電筒,仔細察看床底……;經這一番警醒的洞察後,了知"事實或實相",此後高枕無憂……
修行人呀, 心病是宿世輪迴之主因,自我虛妄意識只要對應了實境就被激化顯現,保持清醒的覺察心意識之流…… 修行人呀,佛法一直在,把所有驚恐交付正法之光中,令心無恐怖無憂悲…… 修行人呀,生活得緩心正念觀察著因緣變化行事…… 修行人呀,知道這一期生命旅程就是最真實的人生苦旅;一息尚存,好好看清生命的實相,願下一世能及早聞思修佛法,早日斷盡生死輪迴苦根…… 修行人呀,透過日常生活的各種觸境去播下、培育、淬煉正法的種子,唯有自身滋養茁壯了正法種子,才能自利也利人,在佛法中受益,於生活實修中圓滿諸波羅蜜…… 修行人呀,佛法,教我們,在世俗事相上修證勝義;就此專心致志向二諦通達,正勤,永不放棄…… 修行人呀,身為無明的眾生之一,趕緊把握人身,在有限的生命時光中,勤修修止觀;自知無明的苦與苦因,更向發展明慧斷煩惱而證寂滅勤奮……
孤僧於1/28-2/8自修複習 <十日內觀課>;深感 <去宗教化外衣,直顯佛法本質>是極重要的本分事,不管出家或在家;而且唯有"與實相同在",才能讓生命真正獲得提升與淨化.....;新春之際,與您共勉:一起勤奮正行....,並合十祝福遠方的您於牛年增福增慧,運轉正法之輪,利己又利人……
下面摘記十日內觀課之中譯文本(共12篇),供參閱: 01.開課日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149056 02.第一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2583 03.第二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2833 04.第三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3188 05.第四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3491 06.第五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3739 07.第六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3856 08.第七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4243 09.第八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4467 10.第九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4573 11.第十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4756 12. 圓滿日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214853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