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北北基引爭議 郝:不是政策錯誤會續辦 2011/7/5
引用文章:北市府:北北基會檢討 不停辦 2011/7/8
六月中旬,北北基高中聯測 分發放榜,有多位早先透過申請上榜的考生家長發覺他們小孩的成績反而是高分低取,因此透過議員表達抗議。
然而這些抗議的考生成績落點都在前十幾志願之後的社區高中,時和 認為這些考生及家長們對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的名額及成績 並沒有精算清楚,小題大做,看不清大方向。
.
為何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的錄取分數有落差?
這次抗議的考生成績落點都在前十幾志願之後的社區高中,PR值都在PR85以下。補習班及學校預估的落點分析顯然並沒有精算清楚,那他們忽略了什麼?
一、很多自認為考差了的考生為了拚明星學校或是更理想的學校,毅然決然的準備二次基測;
二、很多考得還不錯的考生選擇就讀技職學校;
三、很多沒考上明星高中的學生選擇就讀私立高中。近幾年來,有口碑的私立高中崛起。比如說,復興中學、再興中學、薇閣高中、美國學校等是直接出國的跳板。東山高中及延平中學的醫科班更是保證升學並踏入富貴的捷徑。
除了明星高中,在這麼多人放棄聯測登記分發下,社區高中登記分發的錄取分數自然是大幅的滑落。
.
北北基聯測高中入學方式 對心中有定見的學生或是家長獲益最多
北北基聯測的目的是要減輕考生的壓力,比如說,北北基統一採用「一綱一本」的教科書,就是減輕考生冤枉多讀不同版本的壓力。北北基採取與其他縣市不同調,就在於北北基聯測只考「一綱一本」,而全國基測是採用「一綱多本」。
為了減輕考試壓力及提倡多元入學,在北北基聯測 分發放榜前,還有在三月放榜的北星/新北星 計畫入學方案、在四月放榜的免試入學方案、以及在六月初放榜的申請入學方案。
北星/新北星 計畫入學方案在提供在校成績優異的國中畢業生優先選擇在地高中的機會。時和 小孩就讀的國中今年有440位畢業生,在北星計畫入學方案中就有16位同學錄取了公立高中(每校一名),及32位同學錄取了公立高工/職。
四月放榜的免試入學方案是提供給所有北北基畢業生有相同的機會,允許跨越行政區,只參考在校成績及競賽才藝。時和 小孩就讀的國中今年就又有38位同學錄取了公立高中及76位同學錄取了公立或是私立高工/職。
也就是說,在北星/新北星計畫及免試入學方面,小孩國中的應屆畢業生有大約五分之二的同學是選擇利用免試入學 (只看在校成績) 的方式進入高中及高工/職。
以上兩種入學方案中,高工/職錄取人數 都是 普通高中錄取人數的兩倍。可以看出學生及家長的觀念中,都能接受「行行出狀元」、「一技之長 勝過萬貫家財」的多元學習。
從各個角度來看,北北基入學方案滿足有定見的學生各種入學的方案。假如學生夠厲害,或是學生不想考聯測,都可以透過 北星/新北星 計畫 或是 免試入學方案直接入學。至於其他夠實力的學生也可以透過考聯測,然後依申請或是分發入學。
以建中高一入學名額的分配來說明各階段錄取的人數。(A)三月放榜的北星計畫錄取56人;(B)四月放榜的擴大免試升學錄取60人;(C)六月初放榜的聯測申請錄取475人;(D)六月中放榜的聯測分發錄取494人;(E)七月中二次基測分發將錄取114人。由數據可知,八成的建中生是透過考北北基聯測,經由申請或是分發錄取。
.
申請學校是學生主動的,不喜歡的學校為什麼要去申請?
在 雙手贊成地區高中免試升學 與 給洛晦的回應──再次分析地區高中免試升學 的文章中,時和 就一再表示贊同優秀的學子留在住家附近的地區高中就讀。
在這次引起爭論的所有同學其落點值都是地區高中,在同等級的地區高中之中還要分排名?確實是沒必要的,哪有什麼差別?申請學校是學生主動的,不喜歡的學校為什麼要去申請?
.
話又說回來,高分低就,在學校中反而容易出人頭地。
三年後,用繁星專案申請大學,那時不看高中就讀的學校,只看在校成績排名,一樣有出頭的機會。這或許反而是出奇兵制勝,反而容易申請到大學。
無論如何,眼光要看遠一點,心胸要開闊一些,吃虧說不一定是佔便宜,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讀書是自己在讀的,讀高中又不是最後的終點,跟唸哪個學校有什麼關係?
.
時和 也有小孩也是唸建中的,他們班上的段考成績,有人平均92分,但是班上也有六位同學平均成績不及格。
幹麼那麼在意讀哪個學校?
倘若在學校成績不及格,跟不上腳步,那才是後悔莫及!
未來 12 年國教 不就是標榜校校相同,不依據成績排名,校校有特色。
心胸要寬大一點。
讀書是自己在讀的,跟學校有什麼關係?
.
中上等成績 何不鼓勵去唸技職教育?
在這次引起爭論的所有同學其落點值都是地區高中,PR值大約是PR73至PR85之間。以民國85年出生的小孩高達32萬人來計算,代表全國同年齡有超過四萬人成績比這些同學好。
倘若將全國165所大專院校分級,台、清、交、成大、陽明、及各醫學院等是第一等最優級,總共錄取人數不到一萬五千人。那對PR73至PR85的考生而言,可想而知,未來想要進入這些明星大學ㄧ樣是遙不可及。
至於唸第二等級〝中〞字輩的大學 (中央、中興、中山、中正),那和唸國立科技大學也差不多。而科技大學正是高工/高職繼續升學的管道。
因此,那何不鼓勵去申請技職體系的學校?未來或許更實用些。因為好的技職學校勝過多數的大學。
唸大學到最後常變成「眼高手低」、「紙上談兵」、「光說不練」,也許反而不如唸技職的敢動手,敢接受挑戰。台灣中小企業的創辦人當中,70% 是技職體系出身,動手做、勇於挑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時和 的三兒今年國中畢業,他在三年級學期中的前四次仿基測模擬考的PR值大概都在PR85 至 PR87 左右。但是這種分數是不可能考得上明星高中的。PR85 至 PR87 代表全國同年齡有超過四萬人成績比小孩好,一想就知道,未來明星大學也是遙不可及。
那 時和 的三兒可能在高中時期脫胎換骨嗎?
時和 在 台灣的國高中教育制度可能只適合最頂尖的至多到前 top 30% 的學生? ㄧ文中道出了小孩就讀國中時所面臨的困境:
時和 老三的問題是,每天先從社會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看起,接著是國文和生物。接著就 exhausted了,得休息了。很用功、很努力,但是 時和 感覺是沒有真正唸到該唸到的英文和數學。所以他的英文和數學相對的不如意。更令人擔心的是,英文和數學是累積的學習,前面沒學通沒學懂可能影響到後面的學習。
這問題真的就是〝時間不夠〞。對像老三這種程度的學生而言,時間可能真的不夠。
老三的程度在公立國中是屬於中上,假如中上的學生都會感到〝時間不夠〞,那後段的學生只能說是更慘了。
.
高中的情況絕對比在國中時更嚴峻,依據 時和 大兒及二兒的經驗,倘若三兒讀普通高中,他的讀書方法絕對無法承受普通高中那麼多的雜課。請參考:
教改以來 到底增加了哪些沒有急迫性的雜課?
大學聯考學測的考試科目太多,阻礙了學生追求創意
另外,大學的學測每科都要考更是大笑話,「國、英、數」是基礎沒話說,但是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和生物;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公民 (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學測不分流,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 都要考這麼多科,眼睛不近視、身體不搞壞才怪。
.
時和 的三兒或許不是讀普通高中的料,時和 希望三兒在15到18歲之間仍然能從容的掌握讀書時間,不要被太多的雜課給擊倒。
少學ㄧ點沒關係,但是不要淺碟式的學習,到頭來還是沒有競爭力。
因此,時和 二話不說,在北星計劃時就讓他直接申請技職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