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聯考學測的考試科目太多,阻礙了學生追求創意
2010/07/06 18:54:23瀏覽8038|回應15|推薦123

引用文章 台灣教育的癥結

ㄧ、 引言

看教育是否辦得好?得看結果是否令人滿意?推動教改的學者在意的是敞開升學的窄門,讓學生的升學管道暢通,讓學生能在沒有升學壓力下 快樂的學習。

但是現在 在少子化下招生的名額比學生還多,每個學生已經都能升學了,誇張到台灣的大學數量是淹腳目,不去唸就會倒。趨勢是 12年後…60所大學要關門?  (2009/10/12)  大學生素質低落》交大校長:20年後 大學倒一半 (2007/7/29) 因此問題已經不在聯考擠窄門,問題出在這些學生未來到底有沒有競爭力?

根據媒體報導:外語與專業戰力不足 台灣去年畢業生38%仍待業!  2010/6/10

時序進入 6 月,許多應屆畢業生即將面臨畢業是否等於失業的挑戰, 104 教育資訊網今 (10) 日公佈「2010年好學歷 v.s. 好學力調查」結果,發現 2009 年畢業生 (含退役) 者僅 6 成 2 已就業,有 3 成 8 至今仍待業中;推究未能順利就業的原因, 7 成 8 企業主認為學校訓練與職場需求有落差;就業力主要缺口則出現在「外語能力」、「專業技能」兩項,顯示當前新鮮人就業即戰力明顯不足。 <詳全文>

根據媒體報導:台灣留學人數 跌谷底 2010/6/14

台灣學生的數學程度變差了!」張恆瑞比較兩岸及亞洲主要國家年輕人申請美國學校的成績指出,以前台灣學生考美國入學測驗SAT,數學成績往往拿到800分的滿分,但近年建中學生能考到700分就不錯了。他憂心的說,教改之後,高中的數學和物理變得太簡單,不少到美國讀大學的台灣學生,因為程度跟不上而讀不下去。  <詳全文>

很明顯的,大學生的英文能力、數學能力、或是專業能力都退步了。但是這個問題的癥結到底出在哪裡?時和 認為是大學學測及高中課綱整個都搞錯方向了。

.

二、 學測的考試科目太多 反而阻礙了學生追求自我的興趣

大學的學測每科都要考是大笑話,「」是基礎沒話說,但是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和生物;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公民 (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學測不分流,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 都要考這麼多科,眼睛不近視、身體不搞壞才怪。

更令人不解的是,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 對每一科試卷 都考相同的題目。

注意喔!是讀理工科的學子 和 讀文法科的學子 考相同的數學、考相同的物理化學。

這結果要嘛就是讀理工科學子的數學、物理化學 和讀文法科的學子ㄧ樣程度簡單;要嘛就是〝整〞文法科的考生。

怎麼可能讀理工科學子的數學、物理化學 能和 讀文法科學子的程度相當?

那台灣讀理工科學子的程度怎麼可能有國際的競爭力?所以大學教授才會感嘆:教改白老鼠 大一數理直直落 2009/5/4。

相同的,社會科太雜,公民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即使讓數學與物理資優的 愛因斯坦們 來考台灣的學測,大概也都會被三振出局。

高中通識課程太重,公民(包括社會、法律、政治、以及經濟)尤其應該改為選修。現在的高中生,每天晚上即使讀到12點,也不見得能跟上進度,眼睛也近視了、身體也搞壞了。這就是為什麼時和 認為:教改最大的錯誤就是延後分流,莫名其妙增加沒有急迫性的通識課程,卻排擠到了更重要的主科課程

更可惜的是,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及精神,非主科的學習時間排擠到了主科的學習時間,主科的基礎反而沒打好。主科沒學好,和大學的課程無法銜接,反而浪費了整個大學的時間。

.

三、 美國的作法

網友 Humming Bird 的女兒(老三)就讀排名全美第一的公立高中: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一般簡稱TJ),她小孩的經驗可參考「全美第一高中」及「我看美國明星高中」。美國的高中為四年,從9年級(相當是台灣的國中三年級) 到12年級(相當是台灣的高中三年級)。

Humming Bird 說:在對學生科學與數理的啟發和引導,學校有極佳的教學陣容和規劃,除了高一時全部納入「英文/生物/科技整合式計畫」(Integrated English/Biology/Technology),分組後由學生自選專題進行研究、期末進行成果報告,每個學生在高中最後一年必修「獨立研究」(Independent Study),升高二前就決定研究大綱,從高二到高四的三年課程,依此大綱為依歸…;老三已決定大概走BioEngineering,接下來的課程則偏生物和物理、數學。

Humming Bird 說:其實女兒早心裡有數,在申請之初,TJ學長學姐們即已再三告誡──進了TJ,睡眠/朋友/成績 只能三者取二,非天才型人物無法兼顧。入學之初,我早未卜先知,依老三的個性,她絕對是取朋友和成績,犧牲的絕對是睡眠。 

Humming Bird 在台灣就讀中山女高,她說:我自己出身台灣明星高中,看老三高一的日子,比我高三還辛苦,(當然,好強的她和「差不多」老媽不能比),經常睡不足6小時,有回趕報告她一個好同學只睡一個小時,靠著猛灌咖啡因飲料硬是把報告趕出來,我和老公聽了都不僅搖頭──想當初在台灣準備聯考還沒這般沒日沒夜,何況TJ菁英雲集,全是各校篩選出的聰明孩子,九年級就如此,未來還得了?

這是十年級老三的課表:英文、數學 pre微積分、AP(Advanced Program)化學、AP音樂理論、日文三、世界歷史、體育/駕駛。老三每天上午7時出門,下午3點50下課,進行兩個小時的田徑隊訓練,回到家,一定晚上過7點,吃個飯開始做功課,整理功課、準備小考、作業,上床時間通常在半夜12點以後。

.

網友 Matt22 的小孩就讀MIT(麻省理工學院),他小孩申請大學的經驗請參考:談美國的大學入學招生。美國考大學基本上有幾個程序:(1)申請表。(2)報名費$50-$75。(3)高中成績單。(4)個人志向表述或短篇作文(a personal statement or an essay)。(5)推薦信(一至三封)。(6)標準測驗SAT或ACT考試成績(不是每一所大學都要)。除了標準測驗得親自到場考試,其他所有程序都在網上完成。主要是看標準測驗成績 與 高中成績單。

標準測驗:
由於美國的公私立高中超過12,000(也有說30,000)所,水準參差不齊,若沒有一個共同的考試,根本無法辨別程度,所以競爭高的大學,只好以標準測驗為基礎,做為對高中學業成績的確認。通常要求的標準測驗為: SAT(考閱讀,數學和寫作三種),SAT專業學科(Subject Tests)指定考高中數學(一級或二級不拘),其他任選兩科(歷史,政治,經濟,物理,化學,生物等),或ACT考試,以英文,數學,閱讀,自然與寫作五科,無論SAT或ACT考試,學生都可以選自己方便時間和地點,逐科考,不滿意時,還可重來,成績五年內有效。

以傳統的SAT閱讀+數學滿分1600而言,幾個有名公私立大學平均成績(中間50%)例子:哈佛1485,麻省理工1470,史丹佛(Stanford)1435,康乃爾1400,柏克萊加大1340,維吉尼亞大學(UVA)1330,密西根大學(UM)1325,洛杉磯加大1290,所以考明星公立大學大約在1300以上,私立大學則至少在1400。這些成績並不須某一次SAT考試,而是多次SAT考試中,選學生最高一次的閱讀(或數學)成績來合併計算。對多數的高中生來說,SAT在1230以上,就可以達到相當滿意的州立大學標準。但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對有能力的學生(相當於台灣各地區高中程度),滿足SAT標準其實是考大學最容易的部份,真正的挑戰是四年高中裡所修過的課程。

P.S. 網友 沙塵豹 在本篇文章回應中補充說明: 『自2006年起,美國SAT學測機構,多添了一項英文寫作考試,因此總分提高到2400,一般 Ivy League 私校與幾所著名公立大學,入學門檻是在2100~2300之間。』

高中成績單:
這是考大學真正重點;修課深度和成績都要,但深度更要緊。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及,由於學區所開課程不同,有錢的私立高中能提供較多的選擇,所以考大學時就比較搶手,在公立高中裡,只有少數的明星高中或富有的學區,才較有進入明星大學的機會。至於一般高中的普通課程,大概只有台灣國二生的水準,只有修過進階課程(Honor課以上),才能真正測驗出學生的程度,等於是一種品質保證。明星大學選學生,當然不值得冒險去挑沒修過進階課程的學生,進階課程修的越多而且成績好,自然他們的優勢就顯出來了。

美國的明星大學到底有多競爭呢?網友 Matt22 他家的老大每周寫日記Email回來,提及不少同學是各國國際奧林匹克代表隊選手,他室友就是美國隊數學組的,由學校給家長刊物上我了解,還有從非洲國家全國競試第一挖角來的,通常由當地校友面試後推薦,學雜全免,美其名贊助(小投資,將來成為校友後捐助更多?),同時也確保麻省知名度及學生素質在世界領先。老大只有說功課重,沒提怎麼唸,但同學有上課時從椅子上瞌睡滑落到地板上的笑話,我可以想像那種壓力,但直到兩個多月後的感恩節回家,才第一次看到他的倦容滿面。問了老大之後,才知由於功課重,他每天都到凌晨二點才睡

.

網友 最愛小提琴 家的老大也是就讀MIT(麻省理工學院),最愛小提琴的建議:美國的上課方式讓資優生還是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事/研究,音樂時間更不會被剝奪,我家另外兩個大的,就是在高二就修完微積分,高三已經跑去先修(社區)大學級的微分方程和線性代數那一類的東西,進入大學後唸電腦電機雙主科,就唸得很輕鬆。

.

以上 Humming BirdMatt22、以及 最愛小提琴 所提到的美國教育方向都是一致的。所舉的例子都可以看出 美國的升大學制度是很彈性,很自由的;各個學生除了應修高中基本課程外,其他可按照自己的性向和興趣選擇適合他自己的課程學習;這也正是 時和 所認知的美式自由學風。

但是美國任何一個高中都絕對不會強迫學生必修公民,包括社會(高一上)、法律(高一下)、政治(高二上)、以及經濟(高二下);更不會強迫學生必須要考這些科目的SAT專業學科(Subject Tests)。有任何的美國網友要反駁嗎?請舉出真實的 (您所認識的學生的) 例子!

.

四、 台灣的學測以及高中課綱完全抹殺了學生的創意

台灣高中課綱的訂定完全配合學測,高中所實行的不論是95課綱、甚至是即將於今年(2010年)九月開始實行的99課綱 都將讓台灣學子絕對落後國際上同年齡的優秀學生,別人是,我們是,別人能讀到專業的博士學位,我們的學子則是基礎不紮實,事倍功半。

Humming Bird 所舉其女兒十年級的課表:英文、數學 pre微積分、AP(Advanced Program)化學、AP音樂理論、日文三、世界歷史、和體育/駕駛,可知美國高中生所選修的科目並不多,但是這反而能讓美國高中生培養出他們自己的興趣及學習方向。

 Humming Bird 的女兒是學校的田徑隊,還能參加全美高中生鋼琴大賽;伊涵 家的兩位公子都是數理資優生,他們也同時是學校的游泳校隊,更是鋼琴大賽的常勝軍最愛小提琴 家的公子們都能擔任青年弦樂團的小提琴首席 (Concertmaster)。讓我們見識到在美國的資優生一樣能兼顧到學業與才藝的養成。

反觀台灣高中的課程多到必須補習否則無法消化,每天甚至都得搞到深夜,完全沒有沉思反省的時間,這又如何能讓高中生找出自己的興趣與方向呢?

原因就是在國高中的通識公民課程太複雜、太多、多到排擠到了核心課程國文(作文)、英文、和數學的學習。

很多網友以為公民是在教傳統的〝公民與道德〞,但是現在的公民教的是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道德談得少,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國高中的小孩即使花再多的時間,也不見得能搞得懂各種案例的情境背景。但是所造成的排擠效應肯定會耽誤到核心課程的學習。

.

教改學者強調的是延後分流,認為高中生多半無法發掘出自己真正的興趣,因此在高中安排了大量不同領域的通識課程,目前高中共有23門不同的課,而且大部分是必修。

根據媒體報導:教改總體檢/怨→蒼白的十五歲VS.上課吃東西的大學生  (2009/12/17),2009年台灣教育充滿青春之「怨」?國中生怨「為何是蒼白的15歲」,上了國中幾乎是苦難的開始;高中老師也替學生叫屈,台灣高中生要上23門學科,負擔居全球之冠,忙得只能利用上課時間吃飯。

台灣 國中及高中的通識課程太多了,導致排擠效應,讓國高中生的主科變差。

尤其是公民課程,包括社會(高一上)、法律(高一下)、政治(高二上)、及經濟(高二下),課程內容是取自大學教科書,難得不得了,很多學生必須靠補習才能進入狀況。補習公民喔!絕大部分的高中生沒有能力吸收。但是這排擠效應讓高中生的英文和數學學習時間被剝奪。參考 翟本瑞/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投書:考公民…他們的生命還感受不到彭廣林陪3千金走教改路國高中的公民課程課綱 應該徹底重訂

還有就是高中也要必修資訊處理,但是資訊處理的學習本來就跟學生的性向有關,而且根本沒有必要那麼早當必修課來學,所以在高中的資訊處理成績經常只能用慘不忍睹、大屠殺(Massacre)來形容,請參考網友(資訊處理老師)夫子的文章:629考試成績公佈。這真的只能說,每個人的性向不同,所能接受的課程也不一致。何必每科都要訂定成是必修課程?有多少課程反而是澆熄了學生的學習熱忱?

這麼多的雜課,對喜歡 Fashion design 的吳季剛 及 古又文 等 又怎麼可能有時間專注的搞設計?

對學音樂的學子來說,光要準備學測這麼多的科目,哪有時間背樂譜?台灣學音樂的學子 沒有及時能在高中以前的黃金記憶年齡背下足夠多的樂譜,直接造成這些學子將來無法登上國際舞台演奏要背譜的大曲子。

時和 雖然是理工科畢業的,但是 時和 是非常的尊敬人文的發展,也認為文化創意將會是兩岸決勝負的關鍵。誰能領導主流文化,誰就更有機會領導這一代。時和 希望台灣能有更優質的文學、劇本、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文藝創作。

時和 認為高中時代是啟發創意泉源的黃金時間,想要讀文學院的學子,在高中時期至少要讀上百本的優質文學作品,進大學後才能悠遊於文學視野的學習與創作。高中這麼多的雜課,肯定會抹殺了創意的泉源。時和 甚至認同 評論:超震撼 台大外文首度不採數學勉強學數學 浪費文史人才! 2009/11/14

要讀理工科的學子也是一樣,在高中時能有機會多閱讀科普叢書的學子,才有可能在大學時對理工科的學習熱愛。高中過多的雜課,對未來要攻讀理工科的學生而言影響尤其的大,英文和數學的落後將讓台灣的學子無法和中國大陸、印度、甚至是香港的大學生競爭。

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需要透過人生的經驗,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學習及認知。通識教育沒有急迫性,用不著全部擠到高中時來教。對於已經知道自己興趣及方向的學子而言,何必延遲對他們有興趣學習的時機?主科沒學好,更造成對自己沒有信心。

近半大學生迷航 不知要做啥?(2009/11/28) 問卷詢問學生「現階段的生活,你覺得最痛苦的事情是?」逾4成大學生表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近4成高中生則認為是「課業太重」。更可惜的是,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及精神,非主科的學習時間排擠到了主科的學習時間,主科的基礎反而沒打好。主科沒學好,反而浪費了整個大學的時間。

所以香港學者才會譏笑台灣目前的教改是花拳繡腿,沒有競爭力。 評論: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2009/10/5)

.

五、 高中生應該及早分流,考大學的學測科目太多、時間也不對

對於學測,教改學者要求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 對每一科試卷 都考相同的題目,教改學者的目的是要將高中生延後至高三才分組,但是這絕對是錯誤的。

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同,要逼不喜歡數學的學生去上較艱深的理組數學是不人道的。同樣的,對於以音樂、美術、體育、運動休閒、餐飲等為職志的學子而言,修太多與未來無關的課程也只會消磨去這些學子的熱情。無論如何,應該及早分流,讓同學及早學習相關的課程。

目前高中考大學分為在三年級上學期結束的寒假學測和在三年級下學期結束的暑假指考。不論是文組或是理組,三上寒假的學測考的範圍包括所有一、二年級所教的: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球科學)、社會(包括歷史、地理、以及公民(包括在一、二年級時上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不論是文組或是理組,這種考試的科目都是太多太多了,不靠補習班是不可能的。

況且,大學招聯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提案:明年起大學甄選入學比率上限可從現行的百分之四十提高到百分六十  2009/9/19,這讓高中生不敢輕言放棄學測。

然而學測舉行的時間也不對,只考一、二年級的範圍,高三上學期的課程必然被忽略、被犧牲,到高三下學期時,還要準備接下去的甄試(面試);因此,後續的學業進度可能無法銜接。同時部分的高中生已經申請到大學了,對高中的課業可能變得不專注。總而言之,高三這一年的學習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根據媒體報導:寫信給馬總統/林昀:期待更人性的教育 2010/5/19

北ㄧ女高三學生林昀指出,大學的入學考試時程設計是高中生程度低落的元凶之一:它讓高中無法正常教學,三分之一的學生無心高三下的課程。我的同學錄取醫科,但前幾天畢業考完她笑嘻嘻地說,這次她的數學應該不及格吧!  <詳全文>

更有甚者,高一及高二的課程是文組與理組大致相同,以便於能考相同的學測試卷。因此高三的課程才是理工科自然組的重頭戲,高三的課程沒學好,立刻影響到上大學後讀原文書、必修微積分、物理等能否銜接主科課程的現實問題。

.

另外,高中課綱配合學測也造成課程間教學先後次序的混亂。比如說,99課綱數學的部份:今年升上高一這一屆,到〝高二上學期〞才會教〝三角函數〞,但是在高一時,生物、化學、物理、地球科學這四科要各上一學期 (,每學期上兩科)。問題是出在〝物理〞,在教〝力學〞時,可能會用到〝三角函數〞,這絕對會造成困擾。

時和 當年高一教〝三角函數〞,高二才開始教物理,因此能完全銜接。

99課綱數學的部份 完全是為了學測的考量,為了要讓所有〝文理法商工農醫〞的考生 考相同的題目,先教共同簡單的部份。但是99課綱數學的部份並不是為〝物理〞教學而規劃的。由於沒有注意到數學與物理先後次序的關聯性,因此這一屆的高中生絕對會被 (沒有專業考量的) 教改的課綱給陷害了。

真正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及早分流:高一維持不分流,高一下學期做性向測驗,高二開始分流專攻文科或是理科。如此文組有文組的課綱、理組有理組的課綱;文組有文組學習的目標、理組有理組學習的方向。文組有文組的學測、理組有理組的學測,允許考生跨考。倘若學子覺得要更換學習方向,則可以參加個別的課後輔導或是留級降轉。

.

六、 學測是甄試、指考是聯考,孰優孰劣?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兩套取才的系統:科舉聯考制度 和 九品中正的推薦制度。

聯考是最公平的,在台灣,蔣家的子女都沒辦法上台大,這就是公平。

九品中正的推薦制度最終幾乎都會流於買官的黑箱作業,所謂的「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

所以平民老百姓喜歡公開招考的聯考制度;有錢有地位的人喜歡九品中正的推薦制度,都說「有錢有權能使鬼推磨」嘛。 
  .

但是科舉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度是在徵求 (職位稀少、俸祿優厚) 官場的官員,和大學入學考試並不完全一致。比如說,(1) 冷門的科系根本就不會額滿? (2) 應用科學的科系比基礎科學的科系要熱門得多,因此基礎科學的科系其聯考分數通常都是墊底的? (3) 私立學校的學費通常比較貴,是一般經濟弱勢的考生所無法做的選擇? (4) 有些人天生就拒絕聯考,只要這些人所選擇的學校及科系並不是熱門的, 通常也不會引起其他的考生抱怨。 

時和 也是認為是有兩者並行的空間。聯考對於想要選擇熱門科系的考生最公平;真的,不是有沒有聯考的問題,而是台大醫科每年只收100名新生!那誰該能上?考試顯然是最公平的。

申請甄試 則是讓考生有機會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科系。      

建議學測改到二年級下學期暑假八月底考,如此不會干擾到九月起升上三年級的課程。學測的成績供以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織品設計、體育、運動休閒、餐飲等才藝的公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以及所有私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這目的當然在於鼓勵才藝的學習,畢竟才藝以術科考試為主,用申請的制度另外安排術科考試較為恰當。同時為了提升私立大學的辦學機會,讓台灣的私立大學也有機會變成像美國長春藤聯盟大學般的成功。

目前在台灣公立大學的學費、師資、及設備都比較合理及充足,基於公平的原則,其他公立大學的科系應該以聯考的模式,以使用暑假的指考成績為主來分發。而私立大學的科系也可以繼續參加暑假的指考分發。

對於參加國際性科展及奧林匹克學術競賽等獲獎的同學,則讓他們有更大的彈性選擇他們有興趣的任何公私立大學及科系,以鼓勵這些優異、並且為國爭光的學生。

.

七、 大學中的轉系、輔系、雙主修應該更有彈性

學測只考高一及高二的範圍,學生是否懂高三的課程是被忽略的。因此,申請甄試不見得是萬靈丹、能通過聯考 (七月指考) 的品質管制也許更能保證學生的程度。

由於仍然有很多學生不確定自己的性向,以及能否順利就讀自己甄試申請或是被指考分發的科系。這時 在大學中就應該提供更有彈性的轉系、輔系、以及雙主修學程 (programs)。

在新聞報導中,很遺憾的 仍然能看到很多因為學測考不如意而想不開的優秀學子,包括明星高中的學生

甄試申請上明星大學更得注意學業基礎能否應付大學的課程?疑課業壓力 交大女生跳樓這麼優秀的資優生為何還會出狀況?要仔細的想一想?那是因為英文和數學的基礎沒打好,原文書無法完全吸收,無法跟上明星大學的進度。

即使是明星高中畢業推甄上台大電機系 ㄧ樣會出狀況:疑「只求第一」資優大學男上吊亡。事實上台大不見得有錯,在台大只要成績夠好,轉系是易如反掌。即使成績不夠好,降轉也是有機會。可見得推甄不見得是萬靈丹,真正的學業實力與彈性的轉系、輔系、與雙主修才能讓學子有足夠的機會嘗試不同的選擇。

現在還有另一個熱門的話題是〝不分科系〞,讓考生先進大學,先學共同科目,並適時的發掘自己的興趣,延後分科,以保證能選到更適合自己興趣的學系。

〝不分科系〞的立意雖然更有彈性,但是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學生的基礎倒底有沒有紮實?英文和數學好的學子才可能選擇理工科或是自然組的類科。依照美國〝不分科系〞的經驗,大部分事前無法培養出興趣的學子,讀來讀去,最終多是選擇了〝公共行政學系〞,累積到了學分畢業,完全看不出有什麼特殊的專業?

.

八、 通識教育沒有急迫性,用不著全部擠到高中時來教;但是哪些人最應該要加強通識教育呢?

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需要透過人生的經驗,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學習及認知。通識教育沒有急迫性,用不著全部擠到高中時來教。

教改學者可能會強調不懂通識教育的學子 未來進入社會後可能會做出危害社會的事。但是,事實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的,他們了解:『殺人者死、傷及盜者抵罪』。事實上大部分的人所從事的行業也不會危害到社會,因此我們只要用正面列舉法,列出要通過〝通識檢定考試〞才能擔任的職業,如此可以讓其他不相干的人能專注在其個人的專業及就業上發展。

(1)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參加公立學校的小學、國中、高中的各學科老師資格考試。(術科老師則考術科的檢定考)

(2)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參加國家公務人員考試。

(3)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擔任各級政府的約聘雇文職人員。

(4)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出來競選公職首長及民意代表。

(5)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擔任各級政府的政務官。

(6)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參加醫師、律師、會計師、理專、和股票分析師的資格考試。

說真的,絕大部分的人民都是善良的,都很少出錯,會出狀況,會影響到社會觀感的就是(1)到(6)項這些人,他們才是最應該要加強通識教育。

.

九、 結論

台灣學子整個國際的競爭力都出了問題,英文有待提升、數學退步了、專業技能也與就業市場脫節,造成嚴重的失業 (unemployment)、或是低就業 (underemployment)。問題的根源直指教改的錯誤主張,學測就是最大的錯誤之一。

首先,大學的學測每科都要考就是個荒謬,「」是基礎沒話說,但是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和生物;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公民 (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學測不分流,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 都要考這麼多科,眼睛不近視、身體不搞壞才怪。

更令人不解的是,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 對每一科試卷 都考相同的題目。

注意喔!是讀理工科的學子 和 讀文法科的學子 考相同的數學、考相同的物理化學。

這結果當然是弱智化了理工科的學子。怎麼可能讀理工科學子的數學、物理、和化學 能和 讀文法科學子的程度相當?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另外,學測選在高三的寒假考,時間也不對,它迫使學生放棄高三的課程以準備學測以及接下去的甄試(面試),卻直接導致高三的課程被忽略。即使學生僥倖進了大學,也因為高三的課業沒學好,而發生無法銜接大學主科的後果。

更重要的是,學測影響到了高中課綱的重排,但是這課綱完全沒有考慮到自然組理工科之數學與物理的先後學習順序,更與理工科學子進大學後必須立即面對的大一微積分、線性代數、與物理等無法銜接。

我們分析目前學測的政策是錯誤的,希望能及時補救台灣的高中及銜接大學的教育。及早分流,讓讀社會組的學子與讀自然組的學子能及早培養出他們的興趣。高中是關鍵的時期,是創意的泉源,是讀文學作品或是科普叢書的啟蒙年齡,也是探索才藝的黃金時間。

真正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及早分流:高一維持不分流,高一下學期做性向測驗,高二開始分流專攻文科或是理科。如此文組有文組的課綱、理組有理組的課綱;文組有文組學習的目標、理組有理組學習的方向。文組有文組的學測、理組有理組的學測,允許考生跨考。

目前高中有23門不見得相關的課,太多太雜的課程,反而會抹殺了學生學習的熱忱,反而阻礙了學生追求創意的企圖心以及機會。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4195731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3 01:30 【udn】 我還找到這個!99 學得 國小 用美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單純化
2010/09/05 17:43

大作面面俱到,分析深入,台灣的教育和教改,一路走來,如人飲水。太多的專家也阻止不了有辨法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外當小留學生,送到美國學校,送到昂貴的私立學校。

升斗小民,農工子弟,弱勢族群在多元升學管道下越來越出不了頭,這才是我所擔心的。

真懷念當年的大學聯考,簡單的分為三類組,大家公平競爭,又有公費科系讓寒門子弟有所選擇。

多元當然很好,還好當年不須要「口試」,否則,我過不了這一關。

好懷念單純的聯考時代!


時和(leepe) 於 2010-09-06 17:27 回覆:

謝謝 一畝桑田 的分享,時和完全贊成 一畝桑田 的觀點。

>> 真懷念當年的大學聯考,簡單的分為三類組,大家公平競爭,又有公費科系讓寒門子弟有所選擇。

的確是如此,相信和 一畝桑田 ㄧ樣,時和 當年考大學甲組理工科,我們高一及高二有教歷史與地理,但是不必考。只考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與化學。

丙組是醫學與生物組,則加考ㄧ門生物。

乙組是文科、丁組是社會科,只考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和地理。

如此 就能省下很多的時間做自己心目中更重要的事。

.

現在搞ㄧ大堆的名堂,處處設限,倒楣的是弱勢家庭的子弟。

另外,將台北工專等技職教育體系 藉由升格而破壞,更造成現在滿街都是不會動手做的大學生。台灣的教改是完全的失敗。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孩子仍是跳不出來
2010/08/26 13:45

1. 我已經拿第一志願的高中生的一般讀書時間分配推論考十科的合理性
   這些學生不適合唸書的機率相當的低, 因為有參考性才推, 可不是一昧


2. "說真的,我國的國高中內容已經超出其他國家太多"
   "為什麼要考試要分流,就是為了分出每個人的程度不是嘛?"
   "人是有極限的;人也是專長的"
   ~有沒有覺得自己的論述很矛盾?


3. "先生,您的說法可代表了這個社會的心態。考試就是要滿分的。
   考試滿分固然好,但拿不到滿分的何必強求滿分?"
   ~你用甚麼邏輯推論出我有這樣的意涵? 苦讀一定是為了拿滿分? 太神奇了!


4. "但是為什麼沒辦法培養夠底兒的大學生?我想這不是科目的問題,也不是考試的問題,應該是大學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沒辦法建設一個跟哈佛等等大學一樣優秀的學府?我想這跟考試科目無關。應該跟政府的政策有關。"
    ~就事論事你還是沒聽進去, 我們當然知道跟其他因素也有關,
    問題的背後通常是有一連串的因素, 可你一直說跟考試科目太多無關,
    卻沒提出具體的立論證明, 而是一直顧左右而言他扯別的還帶出一堆矛盾
    你可以在自己部落格開這樣的標題, 我們再去討論, 但請你看看時和的標題

作學問天資與努力並重, 我個人沒有看過哪位人前的天才, 人後沒有下一番苦功的
學海無涯, 如果你從沒遇到覺得難的東西下苦功費心思考過, 其實是一種不幸

我告訴你的是一流企業分析問題的方法, 放諸四海皆準, 你能學就學, 聽不懂那也沒關係
反正對你來說也太早, 不過你的思考邏輯一直有重大缺陷, 希望你早點發覺
相信克服這點後你會突飛猛進成為更優秀的知識份子

時和(leepe) 於 2010-08-26 16:40 回覆:

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時和 完全贊成 Yang Sir 的觀點。

槓上開花 是建中生,國內的佼佼者,自然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然而,所謂的「英雄出少年」,學生的意見確實需要重新的了解及溝通。

時和 也是認為「成功不必在我」,有時假如能透過學生的意見 向政府反應教育的癥結,或許更能得到政府的關注。比如說,北ㄧ女高三學生林昀的意見就值得讚賞。槓上開花 是建中高一學生,或許兩年後 他的觀點會和 林昀 同學ㄧ樣更成熟。

根據媒體報導:寫信給馬總統/林昀:期待更人性的教育 2010/5/19

北ㄧ女高三學生林昀指出,大學的入學考試時程設計是高中生程度低落的元凶之一:它讓高中無法正常教學,三分之一的學生無心高三下的課程。我的同學錄取醫科,但前幾天畢業考完她笑嘻嘻地說,這次她的數學應該不及格吧!  <詳全文>

.

>> Yang Sir 說:作學問天資與努力並重,我個人沒有看過哪位人前的天才,人後沒有下一番苦功的。學海無涯,如果你從沒遇到覺得難的東西下苦功費心思考過,其實是一種不幸

時和 完全贊成 Yang Sir 的觀點。

考試 事實上沒那麼必要斤斤計較,時和 也是過來人,我們看的是有沒有真懂,有沒有真的學到東西,未來能不能發揮獨當一面 或是 群體合作的能力。

台灣學子的眼光要開闊,我們目前處在全球化的競爭下,我們的競爭對手至少包括 大陸及印度 優秀的學子。不要被太多的考試科目所陷住,仍然要有時間開發出自己的興趣,及學習更深入的新知。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10科怎麼會不多?
2010/08/23 17:04

合理假設一個高中生放學回家從晚上8點~12點花四個小時唸書, 你不能說他不用功吧?
如果連週末也算進去, 他每週花4*7=28個小時唸書, 而國英數理化需花2r時間
對文組來說國英數史地也花2r時間, 剩下5科只花1r時間, 所以15r=28, r=1.87小時
所以每星期主科要花2*1.87=3.74小時, 副科花1.87小時來唸, 這種時間分配應付國中課程還行
應付更艱難的高中課程怎麼可能夠? 據我所知現在本地第一志願的高中生
每項主科平均每天都會唸個一小時以上, 幾乎都是犧牲副科的時間來讀
這還是最優秀的一群, 那其他資質中上的鐵定是要花更多時間才跟得上
簡直不用吃飯睡覺了, 怎麼可能還會有時間出去運動休閒玩一些自己的興趣?

考試科目太多-> 消耗過多學生時間與精力-> 阻礙創意發展-> 影響競爭力
時和並沒有說: 考試 -> 無法培養出競爭力, 這兩個邏輯有一樣嗎?

累的跟狗一樣的時候, 任誰都不會有創意, 創意一直都是有閒有精力才比較會去搞的事
時和兄之所以一直在證明這點的重要, 並不意謂師長的因素就不重要
那是另外的議題可再專題討論. 這裡你只要想: 現在學測考試科目是不是真的太多
而太多的考試科目是否讓多數學生心力交悴喪失追求創意的動力即可
無端的枝節無法收斂議題, 自然也難以產生交集產生建設性的意見
那不是討論問題的方法. 排除不要的雜牌, 專心摸你想要的牌, 才能槓上開花加一番

你若不同意時和的下的標題, 就拿出你的根據與邏輯來證明
如果你提出的根據與邏輯只適用於你那一小撮人, 那就是本位主義
缺乏普遍性與可靠性的東西無法拿來作為根據, 當然也不該據此推理公共議題

討論議題就事論事, 有根據有邏輯, 立論的根據也要盡量客觀, 更不該憑個人感覺

學測該不該考或該考的科目, 要從學測的定位與目的來立論, 而學測其定位與目的
也要從整體高等教育的合理性來看. 高中生畢業並無一技之長, 所以是大學的先修準備
既然大學是分院分系專業導向, 那高中對應的課程也該約略分組才對,
讓高中生把時間與精神放在他上大學後根本摸不到的科目, 若主科很輕鬆那還可以
但高中主科一點也不輕鬆, 只會讓他分身乏術搞得連重要的主科也沒學好
使得他上大學後課程的銜接發生問題得不償失, 這不是個聰明的策略

我還有既得利益動力論沒拿出來講...

時和(leepe) 於 2010-08-24 16:28 回覆:

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時和 完全贊成 Yang Sir 的觀點:

>> Yang Sir 說:累的跟狗一樣的時候, 任誰都不會有創意, 創意一直都是有閒有精力才比較會去搞的事

時和 完全贊成 Yang Sir 的觀點,高中是培養興趣的關鍵時期,是創意的泉源,是讀文學作品或是科普叢書的啟蒙年齡,也是探索才藝的黃金時間。

對喜歡文史哲學的學子而言,看上百本的名著更能啟發各種文化創意的思想。

對理工科有興趣的學子而言,各種科普叢書更是打開視野、滿足跨越不同領域的喜悅。

太多沒有銜接性的課程 ㄧ定會花掉額外的時間,絕對會排擠到對有興趣領域的學習,很可能反而澆熄了學習的熱忱。

.

現在理工科學子上大學時,首先要面對的就是 原文書版本的 微積分、普物、普化等,二年級還有工程數學及其他專業科目等。

然而,大部分的理工科學子在大一及大二時,倘若沒將主科讀得踏實,比如說,學業成績能達到 75 分,那大三及大四所修的課程必然無法甚解,整個大學的學習成果必將被打折扣。

.

很多的雜課是用不著通通擠到高中時來教,通識教育可以延後到上大學時再教,甚至是大學畢業後再參加成人教育 或是 終身教育。

>> Yang Sir 說:只會讓他分身乏術搞得連重要的主科也沒學好,使得他上大學後課程的銜接發生問題得不償失,這不是個聰明的策略

時和 完全贊成 Yang Sir 的觀點。


痴人如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失敗的政策,錯誤的教育,無言的未來
2010/08/12 21:07
教改,肥了企業,毀了未來
時和(leepe) 於 2010-08-13 12:59 回覆:

從結果來看,教改所造成的落差是令人觸目心驚。

(1) 雜課太多,keep 小孩 busy,反而剝奪了小孩靜思與反省的時間。

(2) 國文的堂數減少,讓小孩的閱讀能力無法培養起來。

(3) 整體的學業競爭力落後了,教改似乎沒考慮到大陸與印度的崛起,台灣學子未來入社會能否面對挫折?

(4) 去中國化的結果 造成整個社會道德跟著沉淪,這一代的學子可能很難理解 四維八德、國民生活須知、或是青年守則等的傳統立身處世修養了。

贊成 痴人如青 所說的:教改,毀了未來 。


moz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8/07 04:54
台灣的教育在拿了一雙鞋,強迫學生穿
即使不合腳也要勉強套上

沒有使用足夠的資源去尋找孩子們適合的鞋
時和(leepe) 於 2010-08-08 01:02 回覆:

完全贊成 Mozar 的觀點!

每一個學子的聰明才智及興趣都不相同,社會上的工作也是千百種,單一化的教育反而不利於社會的多元化。

技職教育 與 普通高中的教育 對不同的學子各有因材施教的功能。

教改人士不重視技職教育 是 教改失敗的最大原因。


moz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認同
2010/08/07 04:49
"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需要透過人生的經驗,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學習及認知。"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時和(leepe) 於 2010-08-08 01:24 回覆:

謝謝 Mozar 的分享!

過去教改以前 國內教育重視的是 品德教育,所以在生活與倫理 和 公民與道德 的課程中 我們更強調倫理道德的部分,比如說:四維、八德、青年守則、生活須知等。這些都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

但是現在的公民課程所強調的社會、法律、政治、與經濟,基本上都是大學專業科系的教材,提前拿到高中時來教 只會揠苗助長,因為高中學生可能根本無法融入個案的情境,只是白白浪費了時間,更排擠到了主科學習的時間。

從結果來看,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都無法與 大陸及印度 優秀的學子相比,國內學子的主科能力變差,絕對要歸罪於沒有急迫性的雜課太多,消磨掉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更排擠到了主科學習的時間,讓學子的學習受挫。


沙塵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進取
2010/08/06 06:30
自2006年起,美國SAT學測機構,多添了一項英文寫作考試,因此總分提高到2400,一般 Ivy League 私校與幾所著名公立大學,入學門檻是在2100~2300之間。但也有的學校不看 SAT 成績,這是有原因的,因為現在 SAT 補習風氣比十年前增強十倍有餘,尤其是亞裔學生的父母,把中台韓日的作風全般移民到美。

有的亞裔父母把才上9年級的孩子,就送去暑期惡補,沒上10年級就考 SAT,等10、11年級時,花大錢,趕緊送孩子參加著名大學的資優生特別班,參與Ph.D.等級的科研項目。這些孩子中,少部分也的確有好的天賦,將來可能很有潛力,但也有不少的只是成績出色,並不特別有創意,將來是可以進名校就讀,可是會怎麼出類拔萃,則未可知。

野豹曾參與一些高中資優生科學論著評鑑工作,有幾個學生是到著名大學作短期研究,然後寫的成果報告,水準很高,可惜創意不足。我知道台灣也盛行類似做法,友人的孩子高中時,就到某研院機構做研究,當時很引人羨慕,後來進了著名大學,七、八年後,表現不錯,可也不特別突出。

東方式教育,幾乎就是在教年輕的一代當學者,當教授,當專家,這跟我們的文化背景緊密連結,可是西方的教育並不特別著重這一點,人可以有自己的價值與尊嚴,成績只代表其中一小部分。
時和(leepe) 於 2010-08-06 12:46 回覆:

謝謝 沙塵豹 的分享,沙塵豹的觀點 時和 完全的贊同。

沙塵豹 所提出來的問題非常的宏觀,至少涵蓋三個層面:

一、美國最頂尖那一層的學生增加了,而且競爭更加的激烈;

二、即使如此,光靠 SAT 並不見得能完全篩選出最有潛力的學生;

三、行行出狀元,追求自己的專長與興趣會更有成就感。

茲分別探討如下。

.

一、美國最頂尖那一層的學生增加了,而且競爭更加的激烈:

美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網羅了天下所有的菁英。

 光是華裔、印度裔、猶太裔、及各地移民的第二代就是菁英輩出,這些第二代的年輕人有優秀的父母教導,加上美國富足的〝地利和豐富的資源〞,確實提昇了美國頂尖人才的實力。 

我們看美國的實力,通常是看到他們所培養出來的頂尖年輕的一輩。

.

二、即使如此,光靠 SAT 並不見得能完全篩選出最有潛力的學生:

人的潛能很大,所謂的「路遙知馬力」,只要時間夠長,有潛力的學生總有出頭的一天。

比如說,有潛力的學生才容易出 papers (學術論文);有潛力的學生才容易更上一層樓能申請到進入研究所的學程、通過口試、通過 tenure track、等等。

總是有比較公平的方法來決定人選,即使第一輪落居下風,有潛力的學生總會有辦法出頭的,早晚而已。時和 認為用不著因噎廢食。

.

三、行行出狀元,追求自己的專長與興趣會更有成就感:

每一個學子的聰明才智及興趣都不相同,社會上的工作也是百百種,單一化的教育反而不利於社會的多元化。

時和 認為就業最重要,首先要滿足社會金字塔底層 50%的需求,所以技職教育應該是整個教育體制能否成功的基礎。

由於社會上至少有50%以上的工作是以實作為主,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技職教育更能滿足喜歡動手做的學生其學習的成就感。

讀技職學校是進可攻退可守,畢業後可立即就業,畢竟社會上超過50%的工作只需要技職畢業生就足以擔當。倘若行有餘力,想要繼續深造,讀技職學校ㄧ樣可以報考科技大學,然後讀研究所及博士班。南港高工就有畢業生分別就讀台大及清華的博士班。其他的技職學校學生像是大安高工與台中高工的基測成績甚至比師大附中還高。

.

賸下想要繼續追求高學位的學子,也應該提供能有競爭力的課程規劃,至少別輸給在亞洲的大陸和印度。

然而,目前的現況是,台灣高等教育的基礎幾乎是花拳繡腿,令人擔心。

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2009/10/5

段樵對台灣教改太「理想化」感到憂心。他認為李遠哲主導的台灣教改,較適合富商巨賈的二、三代,但在台、港教育應先求功能性和實用性。

真的,台灣現在的國高中課程是雜而不實,主科能力變差,令人擔心。

不是能不能上大學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競爭力的問題!

對小孩的教育,我們知道水準應該在哪裡。我們關心教育 自然希望全體的學子都能受益。

再次謝謝 沙塵豹 仁兄的分享。

時和 完全贊同「行行出狀元」的觀點。

金刀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一篇教育萬言書 !!
2010/08/03 11:36
依據金刀小朋友自己的經驗

學科的數目、考試的多寡並不是真正學生痛苦的主因

真正令學生痛苦的,是二、三十年的教育歷程到頭來不過是空有一張文憑

學校所傳播的是象牙塔般的知識  與職場的常識與工作內容天差皇帝遠

在校內讀的東西基本上一點用處都沒有   最後那張文憑也只有第一次求職有用

偏偏大學不斷的開、研究所不斷的招生

原本高職體系的學生被迫往技職校院升學  ... 

但技職校院為了拚國家型補助 又不斷挖腳理論研究能力強的教授  而非實務能力強的

再加上台灣的產業所稱的研發多半是向國外買技術回來改進

所謂產學合作也不過就是逆向工程的拆解國外技術與理論

所謂實習也常淪落為學生為了畢業學分  只好被教授帶去當廉價勞工 ...

台灣的教育  幾乎很多層面都處於脫軌的狀態 

台灣的學生若有幾個有幸發揮創意、發揮高水準的智慧

多半 是仰賴家中父母教育水平極高 社經地位極佳  ... 而非台灣的教育體制 

時和(leepe) 於 2010-08-03 12:13 回覆:

謝謝 金刀 仁兄的分享。金刀 的文章ㄧ向是犀利,時和 最喜歡引用 金刀 的 『來加一則罄竹難書的國中教育實例吧』,請參考「國高中的公民課程課綱 應該徹底重訂」。

金刀 探討的題目很大,必須針對不同的對象 採用不同的方法以解決問題。

.

每一個學子的聰明才智及興趣都不相同,社會上的工作也是百百種,單一化的教育反而不利於社會的多元化。

時和 認為就業最重要,首先要滿足社會金字塔底層 50%的需求,所以技職教育應該是整個教育體制能否成功的基礎。

由於社會上至少有50%以上的工作是以實作為主,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技職教育更能滿足喜歡動手做的學生其學習的成就感。

讀技職學校是進可攻退可守,畢業後可立即就業,畢竟社會上超過50%的工作只需要技職畢業生就足以擔當。倘若行有餘力,想要繼續深造,讀技職學校ㄧ樣可以報考科技大學,然後讀研究所及博士班。南港高工就有畢業生分別就讀台大及清華的博士班。其他的技職學校學生像是大安高工與台中高工的基測成績甚至比師大附中還高。

.

賸下想要繼續追求高學位的學子,也應該提供能有競爭力的課程規劃,至少別輸給在亞洲的大陸和印度。而台灣高等教育的基礎幾乎是花拳繡腿,令人擔心。

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2009/10/5

段樵對台灣教改太「理想化」感到憂心。他認為李遠哲主導的台灣教改,較適合富商巨賈的二、三代,但在台、港教育應先求功能性和實用性。

真的,台灣現在的課程是雜而不實,主科能力變差,令人擔心。

不是能不能上大學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競爭力的問題!

對小孩的教育,我們知道水準應該在哪裡。我們關心教育 自然希望全體的學子都能受益。

再次謝謝 金刀 仁兄的分享。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別無他途
2010/08/01 20:21

 有啥用 ?

教了一輩子書,寫一篇文章----「我們在明知故犯 !」

出席了千百次-----教改會議

現在看到---教改---馬上關了

學子們努力吧 !

是你必進的窄門,必過的獨木橋 !

時和(leepe) 於 2010-08-02 12:33 回覆:
>> 教了一輩子書,寫一篇文章----「我們在明知故犯 !」

請問 文章 在何處?

有時只希望 亡羊補牢 為時未晚。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wow
2010/07/25 11:29
真的是太多科了, 這學生怎麼唸啊?
時和(leepe) 於 2010-07-26 01:49 回覆:

謝謝 悅己 的分享。

台灣學測可怕之處在科目之多,學生必須平均分配時間到各科,但是這麼多的科目是很難完全讀完的;絕果卻造成學生所有的時間都耗在準備考試上,而且,最重要的主科通常都只能蜻蜓點水,反而無法透徹。

難題鑑別度高?適得其反  2010-03-01 中國時報/陳至中/特稿

今年學測數學科相當弔詭,平均分數是歷年新低,零分人數卻是歷史新高,各項指標也都符合「難」的定義。這樣公認的偏難考題,卻無助於提升前段考生鑑別度,十四、十五級分人數幾乎和去年一樣,頂尖大學還是無法篩選學生。中後段考生則大量集中於低分群,拿到二級分的人竟然最多!對各種考生的鑑別度,今年恐怕都奇差無比。

.

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 對每一科試卷 都考相同的題目。

讀理工科的學子 和 讀文法科的學子 考相同的數學、考相同的物理化學。

這種出題方式對文法科的學子不利。

同樣的,對於考公民 (社會、法律、政治、與經濟),其準備時間一樣排擠到了加強理工科的主科:英文、數學、物理、化學。

.

太多的科目只會讓學生筋疲力竭,主科反而被排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