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9 03:42:19瀏覽5929|回應27|推薦86 | |
引用文章 矛盾之三 引用文章 淺談美國高中教育---回答時和、雪人娘 時和 懷疑台灣的國高中教育制度可能只適合最頂尖的至多到前 top 30% 的學生? 一、通識教育太重了,核心課程被忽略了 時和 老三(今年是國一下)的問題是,每天先從社會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看起,接著是國文和生物。接著就 exhausted了,得休息了。很用功、很努力,但是 時和 感覺是沒真正唸到該唸到的英文和數學。所以他的英文和數學相對的不如意。更令人擔心的是,英文和數學是累積的學習,前面沒學通沒學懂可能影響到後面的學習。 在雪人娘的文章:從第56號教室的奇蹟看台灣 中提到: 『 咱們的教育倒著走,國中和高中的數理,教得太高深,許多到大學再學就可以的題目,卻拚命塞給國高中生。讓許多孩子受挫,導致這些中後段孩子的青春期,一片空白。』 也許雪人娘是師大外語系畢業的英文老師,雪人娘認為國中和高中的數理,教得太高深。 時和 是理工科背景,時和 瞭解數理及英文在大學是決勝負的關鍵,其他社會科目反而像是通識教育,對理工科的學習而言相對是沒有 dependent 的必須先修關係。 看起來大家都發現課業是太重了,雪人娘認為數理教得太高深造成時間不夠;時和 認為通識教育太雜,排擠了核心課程英文及數學的學習。 不管怎麼說,國內的課程真的似乎是排得太滿了,滿到絕對會排擠掉其他才藝課程的學習。 相對下來,最愛小提琴的文章 淺談美國高中教育---回答時和、雪人娘 中所提到美國的課程就很寬鬆,能讓學生(及家長)自己追求想要學習的方向。彈性很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動自發的精神。在聯網上,看見在美國的網友幾乎都送小孩上音樂的才藝班,幾乎每個留學生的小孩都會至少一種樂器,實在是令人羨慕。 台灣的課程科目太多、太雜、太重了,重到連 時和 都懷疑能否再讓小孩繼續拉小提琴? 二、通識教育排擠到了核心課程 時和 的老三成績在班上是中上,當然因為每天要練琴半小時(weekdays,周末假日是一小時),賸下的時間也是在 K 書。可是 時和 發覺老三每天看的都是歷史、地理、公民、國文、和生物;但是對於 時和 認為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卻沒有時間看。因此老三的英文和數學偏弱。 時和 認為這或許就是國內學生進入大學的罩門:英文和數學偏弱,將來上大學讀原文書吃力,無法讀需要較多數學的科目。真是頭痛! 怎麼樣看都是認為科目太多了,非急迫性的科目排擠到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將來小孩讀大學時肯定會碰到瓶頸。 想這狀況居然發生在自己小孩的身上,也有些無能為力的感覺。 P.S. 最優秀的學生如建中和北一女等,毫無問題應該是完全能適應目前的教學內容。但是 時和 懷疑 top 30% 以後的學生可能就力不從心了。 三、必須簡化國、高中的通識教育,或是延後通識教育到大學再上 在引用雪人娘的文章 矛盾之三 中, 謝謝雪人娘分享經驗,真的,只有當自己的小孩被當成白老鼠,被放在油鍋中煎熬時,做家長的才能痛心的體會到為何教改是錯得離譜,錯得將小孩的青春都給浪費消耗掉了。時和 在 「台灣教改失敗在於不重視核心課程」這篇文章中就質疑: 『高中的 95 課綱及 98 課綱也是如出一轍,95 課綱增加了公民與社會,內容含括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尤其是經濟學,內容比大學一年級的經濟學概論還多,不少師生叫苦連天。98 課綱再增加了資訊科技概論,這兩次動用了大量社會科學與資訊界的教授背書,增加公民與社會中的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以及目前最熱門的資訊科技概論,目的在稀釋中文以及文言文的重要性,卻也傷害了數理課程的結構性。』 時和 認為「95及98 課綱應該徹底重訂」,應該把通識教育簡化,或是延後到上大學後,在大一及大二時再上。即使是美國,通識教育也是在大學時才上,台灣的做法是揠苗助長、逼小孩讀大人書、消化不良,完全浪費了國、高中生的青春。 時和 甚至認為整個教改將會毀了這一代的學生。教改完全是意識形態的文化大革命,為了要去中國化,塞進來各種沒有急迫性的通識課程。 就像是雪人娘在 矛盾之三 中所舉的例子:『雪人(國中二年級而已喔)前一晚問"職權命令"和"授權命令"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差別。』 就像是李家同教授在 學會教科書 去打球吧 中所舉的例子:『我最近發現一個孩子在補公民與社會,裡面有外部成本、邊際效應等等名詞,他當然不懂,可是他非補不可,他說他如不補,一定考不出來的。』 說真的,時和 虛長這麼大,都還沒碰到"職權命令"、"授權命令"、"外部成本"、或"邊際效應"等狀況。當然或許其他人會碰到,但是需要在國、高中時就學嗎? 網友 金刀 的文章中舉出國中的四題公民題,也認為國中生不可能瞭解成人世界那麼複雜的法律問題。 教改的通識教育絕對排擠到了上大學理工科所必備的英文和數學的能力。也排擠到了學才藝的時間。一個人的才藝會幫助其度過單調枯燥的時間,豐富其人生。 通識教育應該延後到上大學後,在大一及大二時再上;但是學才藝的時間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愈加困難,學習有先後緩急。學才藝是愈早愈好;通識教育的學習卻是愈成熟愈好。同樣的,英文和數學的能力也絕對應該在上大學前就應該先培養好;而通識教育卻可以延後到上大學之後再學也不嫌晚。 時和 贊成高中的通識教育改為選修,有興趣的人可以多修一些;沒時間的人可以少修一些,或是延後到大學時再修。 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通識教育的學習卻是愈成熟愈好,不必急的在國、高中時學得太多太重。 四、呼籲教育當局能看到真相,重新編定課程學習的優先次序 時和 很感激聯網上很多對教育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老師、以及家長之間的意見溝通,尤其謝謝雪人娘以及最愛小提琴的分享。雪人娘是教育家的風範,德智體群美、五育兼顧。 時和 完全贊成雪人娘的全人教育。 時和 寫教育相關的文章,愈發的覺得學生的聰明才智及性向都不見得相同,因此整個教育制度絕對不能單一化。 比如說,高中的學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球科學)、社會(包括歷史、地理、以及公民(包括在一年級時上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這麼多的課程,不論是對人文社會組或是理工科類組的學生而言,這麼多考試的科目絕對是太多太多了,多到讓人沒有時間思考,多到讓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完全吸收。 事實上,社會上的工作是多元的,人文社會組和理工科類組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是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用不著每個人都選修相同的科目。 人文社會組和理工科類組應該及早分流,各組的必修課可以少一些,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人生的方向。選修課可以多一些,讓學生能加深加廣自己的興趣。 目前國高中的課程安排是極為不利於中後段的學生,課程多到囫圇吞棗,無法消化、無法吸收,反而浪費了學生的寶貴青春。時和 呼籲教育當局能看到真相,針對不同性向、不同類組的學生,重新編定課程學習的優先次序。 ---------------------------- 後記(2009/05/25):老三(國一下)第一次段考的成績出來了,社會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果真都有90分以上;但是國文、數學、和生物只有70幾;英文勉強上了80分;是全校國一 477人中之第119名。這種成績大概只能上地區高中。 剛考過的第二次段考成績公佈:由於他每天都在看歷史、地理、和公民,這三科成績確實是還不錯。但是他的數學只考了 60 分,作文只得了 2 級分。 做家長的只能惋嘆,時間被排擠,主科核心課程數學和作文被糟蹋了。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