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3 01:29:33瀏覽2307|回應6|推薦67 | ||||||||||||||||||||||||
引用文章 教育部長不見了 教改人士差勁的奧步 七月十二日,教改團體發起的〝為十二年國教〞大遊行,其中「四一○」教改運動的靈魂人物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黃武雄是主要的意見領導人物。黃武雄說,政府「廣設高中大學」的方向走錯路,讓太多私校成立,實施十二年國教,一定要彌補這個錯誤。 他甚至說,建中、北一女這種明星學校,可改為私校,並提高學費;政府努力發展公校,讓每區的學生都有質量均等的選擇機會。 把明星學校變成私校,並提高學費,這就是教改人士差勁的奧步。 當年「四一○」教改運動的四大教改主張之一就是「廣設高中、大學」,而今卻說政府「廣設高中大學」的方向走錯路?(四大教改主張:1.廣設高中大學 2.訂定教育基本法 3.落實小班小校 4.推動教育現代化) 「四一○」教改運動大遊行發生在民國八十三年的四月十日, 發起人包括黃武雄等教授。接著,由李遠哲領導了一系列的教改活動。首先是台北工專在民國八十三年改制為技術學院,原來國中畢業可報考的五專,變成了要高中畢業才能報考。接著在民國八十六年改制為科技大學,讓原本是重視動手做的工專生,變成是不會動手做的大學生。 李遠哲更於2001年全國教改檢討會議中提出「廢高職」的意見,從此技職體系遭到汙名化、技職教育沒落,讓原本不適合唸理論而喜歡動手做的學子通通擠向普通高中。結果產業界也找不著適合的員工,學子又大部分學非所用。不但浪費教育資源,也加速了失業率的升高。 . 教改最嚴重的不正義是阻滯社會階級的流動 教改人士想將明星學校變成私校,並提高學費。這作法明顯是對有錢人有利,對弱勢的家庭絕對是不利的。 原本私立學校的課程設計就有很大的彈性,是有錢人的首選。台灣的有錢人很多,私立學校辦學強調英文,學生資質又整齊,即使是目前考高中聯考基測,私立學校的畢業生表現也極為優秀。因此學費即使再貴,有錢人還是會將小孩送到私立的中小學。 而公立的中小學,由於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在不能按照程度編班的情形下,學生程度往往是被程度最差者所拖累。公立小學沒有查核點,老師的成績往往是隨便給,以鼓勵的用心居多,全班最低分也有85分,很多學生及家長都被麻痺了,對課業也失去了警覺心。因此一升上國中,很多學生根本無法跟上學業的進度。 時和 對小孩就讀在台北市的公立國中的班級以及全校同學做過課業分析 http://blog.udn.com/leepe/542225,在國中二年級時,主要學業成績有六科: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歷史、和地理。從成績列表單上可以看出:全二年級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學六科平均成績不及格;全二年級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同學數學成績不及格。 可以想見,未來十二年國教唯一的贏家將是辦學良好的私立中學,如再興、復興、大華、光仁、曉明、衛道、和振聲中學等。由於在以學區制入學之制度下的公立高中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勢必影響到教學品質;有更多的家長願意將子女送入傳統教學嚴謹的私立中學。 台灣將步上美國教育的後塵,由私立明星高中小學培養的學生進入明星大學,而公立高中將有更多「雖然每天帶便當到學校,卻一無所獲,浪費青春的學子」。台灣將步上美國的後塵:有錢人將讀私立中小學以及明星大學,沒錢人子弟讀明星大學的機會更加渺茫。 . 台灣的貧富差距在擴大 台灣的教改在學美國。讓我們看看在美國誰在繳稅? Who Pays Income Taxes? See Who Pays What For Tax Year 2006
沒錯,由表中可知,前百分之十富有的人繳了70%的稅,有大約一半的人幾乎沒有繳稅。但是,這是怎麼造成的呢? 時代雜誌刊登「Dropout Nation:美國十二年國教卻造成有三分之一中輟生的報導 」,明顯的警告後段班的學生絕對不適合美國目前的(十二年國教)高中教育。 十二年國教無法培養出專業人才。讀普通高中是為了進大學,然而這兩年來,零分也能上大學,代表大學文憑不值錢了。假如學生的成績原本就不好,而家庭經濟也不寬裕,揹債貸款來唸大學,假如四年後又沒有學到東西,那真是浪費了光陰,浪費了金錢,又糟蹋了學習技能及進入社會的機會。 在台灣,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沒有動手做的能力,他們在等待工作;但是產業界卻也面臨找不到技術人員的困境。這些待業的大學畢業生等待的是服務業的工作,但是假如國內的產業界起不來,服務業就失去了服務的對象。可見得國內的教育政策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無法為了未來的生活做準備,學子花了所有的青春時間及金錢,到頭來居然找不到工作? 時和 相信低學費政策才是民眾需要的,讓每個家庭及學子自己去決定該學什麼,提升技職教育才是教改的成功,而不是全無專長的高中教育而已。 . 提升技職教育才是教改的成功 教改人士最大的錯誤恐怕是誤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很有錢?而且其聰明才智與興趣都是相同的?但是,事實上當然不是。對家庭經濟好的學子而言,他們的選擇機會多。 雖然追求學位是國人的期望,但是對於家庭經濟嚴峻的學子來說,能及早就業卻是唯一的選擇;政府應該推廣「台北工專」類型的專門技術學校。過去台灣的經濟起飛靠的是中小企業的打拚,中小企業的老闆多是敢動手做的工專畢業生,也帶動了地方的經濟。 目前大學畢業生充斥,沒有動手做的能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產業外移,進而造成失業率升高。 政府過去將強調動手做的「工專」升格為不會動手做的「普通大學」,這絕對是錯誤的政策,政府應當要勇於改過。因為 好的技職學校勝過多數的大學。 至於,對於後段班的學生而言,目前的教育制度是完全的不適合他們,這只會讓這些後段班的學子受屈辱。政府應該關心「班後段」及「後段班」刻不容緩,安排額外的師資做課後輔導及檢查功課是最重要的。其次,開設技職班培養同學的一技之長,讓同學能經由實作而取得自信心。另外,加強技職教育學程,讓即使不喜歡考試的同學也能在國中畢業之後,仍然能接受技職教育,學得一技之長,服務社會。 . 結論 美國經驗不見得能適用在台灣,美國的貧富差距是由他們的教育制度所造成的。美國的學區制以及沒有專長的十二年國教反而造成弱勢族群難以翻身,進而造成社會的歧視以及分離。美國也會發生大規模的暴動,應該是由他們的社會分離怨氣所造成的。 假如沒有配套措施,十二年國教看起來會犧牲了後段班的學子,如此對整個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家庭經濟環境好天資好的學生在任何制度下都能出人頭地;因此教育單位要特別關懷到學習弱勢及經濟環境弱勢的學子,他們未來的出路也是國家社會的責任。台灣應該要重視技職教育,假如學子都能順利就業,則社會必然能和諧及安定。 . 延伸閱讀: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