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論:超震撼 台大外文首度不採數學
2009/11/13 13:20:01瀏覽4319|回應21|推薦63

引用文章 評論: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引用文章 超震撼 台大外文首度不採數學 2009/11/13

(中國時報報導) 九十九學年度大考分發招生簡章出爐,指考採計六科的校系大幅減少,由二五四系組銳減為一○四系組,考生不必再「科科強」也能進入理想校系。其中具指標意義的台灣大學外文系,首度不採計數學乙。升學輔導專家直言是「震撼性」突破,恐將引起文史科系一窩蜂跟進。

向來被視為一類組文科榜首的台大外文系,今年從六科降為五科,破天荒不採計數學乙。系主任梁欣榮表示,系上原打算取消公民科,但有老師認為該科涉及政治、經濟等社會學科基礎知識,與外文系的訓練有關,才決定先不採數乙一年試試看。他強調,若招來的學生不理想,明年也可能再調整。

-------------------------

及早分流、因材施教

時和 在引用文章 評論: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中就大力的強調 及早分流、因材施教時和 認為及早分流為自然組和社會組是絕對必須的,如此每一位學生才能專心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上學習。

當年羅家倫 (後來的國立[北京]清華大學校長) 1917年以作文滿分考入北京大學文科,胡適批閱羅家倫的作文試卷時,激賞的給了滿分,但招生委員會卻發現他數學零分,其它學科平平。最後由蔡元培同意破例錄取。羅家倫數學零分,仍能考取北大,並成為一代學問家,迄今傳為佳話。事情是這樣的

一九一七年秋季招生,蔡元培剛就任北大校長,胡適也剛回國服務於北大。在招生會議上,胡適興奮地說:「我看了一篇作文,給了滿分,希望能錄取這位有才華的考生。」蔡元培當即同意。當考試委員翻閱這位考生的成績單時,卻發現他的數學考了零分。蔡、胡堅持「不拘一格選人才」,就這樣,廿歲的羅家倫幸運進入了北京大學。

事實證明,蔡、胡有「識人英明」,羅家倫卅一歲就當上清華大學校長。第二年招生考試時,一名考生語文和英語考得非常好,祇是數學成績不及格 (數學只考得十五分)。愛才心切的羅家倫親自面試後,特准入學。這個學生就是錢鍾書。這幾乎是羅家倫當年的翻版,沒有他的特准,也就不會有日後聞名於世的文史大家錢鍾書。

大陸 2001年以一篇《赤兔之死》贏得作文滿分的蔣昕捷,被南京師範大學破格錄取,高考作文滿分:一篇古白話十年閱讀功(附文)專訪:我如何寫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南大欲錄取高考作文滿分者引出的爭議江蘇考生古白話作文得滿分 南大欲破格錄取。文學的興趣、執著、與功力ㄧ樣是令人佩服。

台大外文系 首度不採計數學乙 是個有勇氣的實驗,目的自然是在防止跨考生,很多第二類組(理工科)或是第三類組(醫農生物科)的同學其數學都較第一類組(人文社會科)的同學其數學要來得強。

跨考生的興趣也許原本就不在文史方面,但是因為選校不選系的觀念誤導,讓跨考生擠進台大外文系,也許卻也造成跨考生無法適應台大外文系的課程以及文化風氣。

時和 支持台大外文系 不採計數學乙 的嘗試。國內國中及高中最大的問題是教得太雜了,樣樣都教、樣樣學不好。大學的學測每科都要考更是可怕,「」是基礎沒話說,但是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和生物;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公民(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學測不分流,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等) 都要考這麼多科,眼睛不近視、身體不搞壞才怪。尤有甚者,考相同的試卷,以為所有各分科考生的程度都是相當的,更是沒有人道、也沒有智慧。

大學聯招第一試是寒假的學測,估計至多錄取 60% 的新生 (明年起大學甄選入學比率上限可從現行的百分之四十提高到百分之六十  2009/9/19),倘若學生不滿意第一試(學測),可以考暑假第二試的指考。

為了能找到對文史真正有興趣的新生,時和 支持台大外文系在指考時 不採計數學乙 的嘗試。也贊成其他科系在指考時 儘量減少和該系不相關和不必要的考試科目。

---------------------------

台大外文系的理想

台大外文系是文組的第一志願,算是文組的龍頭。臺大外文系有他們的理想,他們想敎出有文學創作能力,有劇本創作能力的學生。臺大外文系也會有壓力,別人會問這文組的龍頭:到底臺大外文系培養出來了什麼樣的文學家?

時和 也是認為台灣的文學創作似乎到了瓶頸。我們更希望文學院的學生能大膽的創作,希望他們能多看一些文史方面的題材,能在文化建設、廣播電視、戲劇音樂電影、以及文學、甚至是流行文化上激發出新的創意。如此由台灣地區發展出來的文化才可能脫穎而出。

而文筆是最重要的,大量的閱讀,構思出大格局的作品,都需要不間斷的時間。

所以文學系需要的背景知識是很明顯的,更需要的是對於文學作品的熱愛與執著。

---------------------------

後記:台大外文系的畢業生能否找到工作就業?

國內大學入學的志願選填令人詬病,學生及家長迷信明星學校,選校不選系的結果造成 大學生學非所用:『「九十五學年度大學應屆畢業生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約兩成八畢業生自認不具職場所需的專業知識及技術;約三成畢業生自認不具職場所需、將理論運用至實際工作的能力;約兩成畢業生自認不具職場所需、發掘及解決工作中問題的能力。
.
另外,調查報導也顯示,近三成四畢業生表示如果大專可以重來,不會選擇與相同的主修領域,且有約三成七畢業生不會推薦他人就讀同一科系。』
.
就業後,更有 38%上班族 後悔念那個系:3成8的受訪上班族後悔學生時代所填校系,因為當時僅是考量個人興趣、有利職涯發展與父母意見;如果能重新選擇的話,商管、設計、外語最受他們青睞;還有7成8的上班族希望能再進修取得學位。
.
調查指出,高達54.24%的上班族認為自己「學非所用」,其中以體育、文史、法政學群的畢業生覺得自己學非所用的比率最高,而認為自己屬於「學以致用」的,以教育、設計、理工與建築學群畢業的上班族最高。
.
職場的挑戰與競爭也是瞬息萬變,只有在該領域最投入者才能勝出。台大外文系的畢業生也會面臨到相同的壓力:能否找到工作就業?能否快速的學習新知,Adapt 職場的瞬息萬變?
.
延伸閱讀:
碩博士人口將破百萬 台灣教育何去何從? 2009/11/9
「當臨時工 早知就不讀博士了」 2009/11/9
公校無路私校無門 年輕博士晾著 2009/11/9
數學變廢科 高中還需通識? 2009/11/14
勉強學數學 浪費文史人才! 2009/11/14
我的文史夢 籠罩數學陰影 2009/11/15
熱門話題-這樣搞教育 慘嘍! 2009/11/15
迷惘 我愛文學卻選自然 2009/11/17
人民對華文沒興趣 李光耀:星推行雙語錯了 (中國時報 2009/11/18)
人民對華文沒興趣 李光耀:星推行雙語錯了 (聯合報 2009/11/18)
近半大學生迷航 不知要做啥 2009/11/18
明年大考社會組163系 數學0分也能上 2009/11/20
羅家倫 數學曾抱蛋 2009/11/22
台大外文不採計數學/「符合課綱」 高中校長喝采  2009/11/23
國小師資檢定考試101年加考數學 2009/11/24
教研院研議 師資生數學科學測指考要均標 2009/11/24
楊筱薇 紐約最棒的英文老師 2010/3/5
教長被考倒:學測數學不要太難 2010/3/10
教長:指考採計應降至3科 2010/3/11
胡溫首席美女翻譯 古文詩詞難不倒 2010/3/15
100學年大考分發簡章 台大外文恢復採數乙 2010/11/10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3493265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要拚學測嗎?
2009/11/25 14:40
時先生希望我談ㄧ下對學測的看法,
寫了ㄧ篇文章,
雖然沒有提出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改進?
不過,也算是抒發己見。

拚學測?還是拚指考?



時和(leepe) 於 2009-11-25 21:52 回覆:

已經回應在您的原始文章 拚學測?還是拚指考?

謝謝蘋果蘇打的分享,也感激蘋果蘇打的相互討論!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除此之外, 指考分發還得先於學測甄選前實施才行!
2009/11/24 17:30

理想狀況是: 學力測驗(只卡低標)->指考分發->學測甄選

現在狀況是: 學測甄選->指考分發

照理來說指考分發本就該先於學測甄選才對. 一般來說為了保險起見, 學生幾乎都會參加第一次的入學測驗, 若將學測甄選先於指考分發前實施, 各大學為了先於此階段搶優秀的學生, 一定會用成績高低來篩選, 結果搞得學測題目難度也就不可能出得太普通了, 完全失去學測只是要測出學生是否具備該項學科基本能力的意義. 

而為了肥水不落外人田, 明星大學一定也會要求放寬第一次入學測驗錄取率限制,又再一次踐踏學測甄選原本為了拔擢少數無法由筆試測出卻有特殊才華的學生之精神, 這一切都是將學測甄選先於指考分發前實施所導致!只要明星大學有一科系為了降低指考比例以提高指考排名或搶好學生打開這個潘朵拉的盒子, 其他科系就不得不跟進, 最後台清交成全部淪陷, 60%的學測入學之門完全打開, 由社經地位優勢者子女所佔領, 社經弱勢者子女就只能吃菜尾, 完全是劫貧濟富!

而指考分發先於學測甄選前實施則完全合理, 各大學為了於第一次入學招考就搶到優秀的學生, 只能用指考成績高低來篩選, 因而指考題目難度就需提高, 正好符合指考需要鑑別出學生是否對該項科目確有擅長之目的. 接著為了肥水不落外人田, 明星大學也會要求放寬第一次入學測驗錄取率限制, 於是指考分發入學比率增加成為主要入學管道, 學測甄試入學比率縮小成次要管道. 學生通過學力測驗後, 就可全力針對少數指考科目做準備, 大幅減輕其負擔與壓力, 而無法在指考階段測出其真正實力的少數遺珠之憾, 就致力於其特殊才華之學測甄選申請各項準備即可. 因為筆試成績優秀的學生, 應大都已於指考分發階段被錄取, 對各大學科系而言, 剩下的學生其筆試成績本就不會好到哪去, 所以是否真的擁有特殊才華便是優先考量, 這才是原本學測甄選之意義! 在學測筆試成績高低不會成為優先錄取考量之下, 出題才可遂行其僅測出學生是否具備各項學科基本能力之目的, 題目不用出得太難.

可以看得出來, 這樣才是一個良性循環, 正派學生/家長/大學均贏, 唯獨印刷業/飯店業/補教業者是輸家, 當然還有唯利是圖的大學或某些家中小孩資質普通的有錢人會很不爽!

既然學測甄選先於指考分發有這麼明顯的錯誤, 為何還要如此蠻幹下去呢? 

第一種可能就是基於某些厚黑神秘的理由! 

第二種可能就是有總統府高層誤解了巴菲特的話, 以為覺寓部是那種一群猴子也可以經營的公司!

時和(leepe) 於 2009-11-25 18:46 回覆:

感謝 Yang Sir 的分享,也完全贊成 Yang Sir 的觀點。時和 甚至認為學測應該廢去。

學測的構想是來自美國的入學申請制,但是美國的SAT、甚至是研究所入學的GRE都只考英文、邏輯、和數學,其他專業科目Subject Test至多選考三科。

台灣的大學學測每科都要考更是可怕,「」是基礎沒話說,但是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和生物;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公民(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學測不分流,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等) 都要考這麼多科,眼睛不近視、身體不搞壞才怪。尤有甚者,考相同的試卷,以為所有各分科考生的程度都是相當的,更是沒有人道、也沒有智慧。

------------------

學測可以說是教改最大之惡,高中生每天讀到晚上12點都讀不完,眼睛不近視、身體不搞壞才怪。

教育部應該做個調查,能考上台、清、交、成大者,還有多少人眼睛沒有近視?

這些教改者把所有通識課程都擠到高中來教、都擠到學測來考,事實上反而排擠到了學生未來上大學唸主科(及本科)的能力。所以現在的大學教授才會感嘆學生的程度是每況愈下。香港學者才會對台灣的教育發出警語 評論: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

通識教育是終身教育,用不著全部擠到高中時來教。政府應該多製作像Discovery頻道或是國家地理雜誌一樣好的通識節目。

另外,這些通識科目可建立檢定制度,在高三上之前的寒暑假考,通過檢定考試才能考指考,學測則完全廢除。

學測原本的目的是用作多元入學的申請,在美國,明星大學如長春藤大學聯盟、史丹佛、芝加哥大學等都是私立的,私立學校辦學有他們經費的壓力,因此很多私立大學要求入學生家長要 donation,所以申請制基本上是對有錢人的子女有利。

台灣倘若要走申請制絕對也面臨是否公平的疑慮。

時和 在 台灣教育的癥結 這篇文章中建議:

建議高中學測改到二年級下學期暑假八月底考,如此不會干擾到九月起升上三年級的課程。學測的成績供以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織品設計、體育、運動休閒、餐飲等才藝的公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以及所有私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這目的當然在於鼓勵才藝的學習,畢竟才藝以術科考試為主,用申請的制度另外安排術科考試較為恰當。同時為了提升私立大學的辦學機會,允許私立大學完全開放推甄,讓台灣的私立大學也有機會變成像美國常春藤聯盟大學 (Ivy League) 般的成功。

目前在台灣公立大學的學費、師資、及設備都比較合理及充足,基於公平的原則,其他公立大學的科系應該以聯考的模式,以使用三年級暑假的指考成績為主來分發。而私立大學的科系也可以繼續參加暑假的指考分發。

對於參加國際性科展及奧林匹克學術競賽等獲獎的同學,則讓他們有更大的彈性選擇他們有興趣的任何公私立大學及科系,以鼓勵這些優異、並且為國爭光的學生。

------------------

至於推廣通識教育是要用方法,讓人心甘情願去讀的。 比如說,

(1)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參加公立學校的小學、國中、高中的各學科老師資格考試。(術科老師則考術科的檢定考)

(2)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參加國家公務人員考試。

(3)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擔任各級政府的約聘雇文職人員。

(4)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出來競選公職首長及民意代表。

(5) 一定要通過通識教育各科的檢定考試,才能參加醫師、律師、和會計師的資格考試。

說真的,絕大部分的人民都是善良的,都很少出錯,會出狀況,會影響到社會觀感的就是(1)到(5)項這些人,他們最該加強通識教育。


雪人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個消息對我家雪人是個震撼彈
2009/11/23 18:27

雪人的學習不偏不倚,文學數理相當平均發展,拿掉數學,將來考大學文組,就佔不了便宜了!!!

制度會一直改變的,因為沒有一個制度是絕對公平也絕對有道理的。

等雪人高中時,再來想對策了!  實在是個不小的煩惱!

時和(leepe) 於 2009-11-24 12:46 回覆:
臺大外文系有他們的理想,他們想敎出有文學創作能力,有劇本創作能力的學生。臺大外文系也會有壓力,別人會問:到底臺大外文系培養出來了什麼樣的文學家?

時和 也是認為台灣的文學創作似乎到了瓶頸。我們更希望文學院的學生能大膽的創作,希望他們能多看一些文史方面的題材,能在文化建設、廣播電視、戲劇音樂電影、以及文學、甚至是流行文化上激發出新的創意。如此由台灣地區發展出來的文化才可能脫穎而出。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是好神奇喔!
2009/11/23 01:47

1.數學訓練<=>具備邏輯思維, 此互為充要條件之命題為真?

2. 為什麼老是有人以為: 不採計數學指考=高中學生不學數學?  數學仍是必修啊, 及格才拿得到學分!

3.只要將來可能用到聯考就要考, 按此邏輯那乾脆廢除指考吧, 因為所有科目都要考!

4.指考其精神在於對某些科目有特殊興趣與天份的學生提供一個公平的入學管道,
使其有機會進入能發揮其所長的科系就讀, 人盡其才, 對學生個人與國家社會皆是雙贏. 因此為了要鑑別出學生是否對該項科目確有擅長, 其題目難度深度靈活度就必須比學測還要高才行, 而學測的目的只是要測出學生是否具備該項學科基本能力即可, 訴求根本不一樣. 既已知文組學生數學就不可能強到哪裡去, 也非將來文史科系之重點, 那還"指定"考這科有甚麼意義呢? 了不起最多用學測成績卡一個低標不就夠了嗎, 為何偏要對數考指考如此執著?

5.大學反客為主過份強調通識教育, 與高中延後分流,
根本違背"因才施教, 人盡其才"教育理念, 這才是全才教育論者最大的矛盾!

6.台大醫學系不採計史地公民, 是否我們也可以具此推論: 台大醫學系眾教授們, 可能以為, 台灣學生素質太差, 是因為學史地公民之故?

其實非然, 因為這種邏輯推演根本就不合理! 這就叫文不堪國用, 出言不順理, 清談弄玄好高言, 綴文辭以為懿美, 安得經世濟民乎?

7.真是神奇, 現在認為台大外文應採計數學, 強調邏輯訓練非數學不可的眾多論述, 其邏輯常破綻百出自相矛盾. 反而愚者如小弟我理工出身, 業餘還教導青年學子國高中數學之素人宅男, 卻深知邏輯訓練並非只有數學一途, 而數學成績好也不代表邏輯思維就會好. 在下所依持的邏輯無人可破, 因為我如果是錯的, 就代表小弟這個聯考數學比某國立大學統計教學中心教授還高60幾分的傢伙, 邏輯其實也不怎麼樣, 所以最後我還是對的!

想要說別人理不順欠邏輯之前, 最好先看看自己的論述是否夠嚴謹, 把自己鬍子先刮乾淨.否則就學一下投機宅男我, 用"悖論"來擋子彈, 在下竭誠恭候各方大德指教!

教育的目的就是"因材施教, 人盡其才", 我們只要創造一個暢通, 開放, 公平的環境
提供學子足夠的資源讓他們去自由發展其專才, 創造無限可能的未來. 因此除非必要, 限制是越少越好, 老是用一些相關性不強的條件去卡掉可能很有才華的學生
才真的是劃地自限倒行逆施, 埋沒人才, 讓社會喪失掉這些優秀的人力資源!

時和(leepe) 於 2009-11-24 13:02 回覆:

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Yang Sir 的觀點 時和 完全贊成。

台大外文系是文組的第一志願,算是文組的龍頭。臺大外文系有他們的理想,他們想敎出有文學創作能力,有劇本創作能力的學生。臺大外文系也會有壓力,別人會問這文組的龍頭:到底臺大外文系培養出來了什麼樣的文學家?

時和 也是認為台灣的文學創作似乎到了瓶頸。我們更希望文學院的學生能大膽的創作,希望他們能多看一些文史方面的題材,能在文化建設、廣播電視、戲劇音樂電影、以及文學、甚至是流行文化上激發出新的創意。如此由台灣地區發展出來的文化才可能脫穎而出。

而文筆是最重要的,大量的閱讀,構思出大格局的作品,都需要不間斷的時間。

所以文學系需要的背景知識是很明顯的,更需要的是對於文學作品的熱愛與執著。


閒雜人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孫子兵法今人必讀!!孫子算經有沒有聽過啊!
2009/11/22 16:07

---孫子曰:夫算者,天地之經緯,群生之元首.五常之本末,陰陽之父母.星辰之建號,三光之表裹.五行之準平,四時之終始.萬物之祖宗,六藝之綱紀.

稽群倫之聚散,考二氣之降升.推寒暑之迭運,步遠近之殊同.觀天道精微之兆基,察地理從橫之長短.采神祇之所在,極成敗之符驗.窮道德之理,究性命之情.

立規矩,準方圓,謹法度,約尺丈,立權衡,平重輕,剖毫釐,析黍絫.歷億載而不朽,施八極而無疆.散之不可勝究,斂之不盈掌握.嚮之者富有餘,背之者貧且窶.心開者幼沖而即悟,意閉者皓首而難精.夫欲學之者必務量能揆己,志在所專.如是則焉有不成者哉!

---依閒人觀來,台大外文系眾教授們,可能以為..台灣學生素質太差,是因學數學之故?其實非然!!不學數算,何以察天道之理歟?明成敗關鍵乎?若僅學文不究理,實為冬烘學者也!文不堪國用,出言不順理.清談弄玄好高言,綴文辭以為懿美,安得經世濟民乎?

時和(leepe) 於 2009-11-22 18:55 回覆:

謝謝 Pet711s 的分享。在本文中提到:

>> 台大外文系 首度不採計數學乙 是個有勇氣的實驗,目的自然是在防止跨考生,很多第二類組(理工科)或是第三類組(醫農生物科)的同學其數學都較第一類組(人文社會科)的同學其數學要來得強。 

跨考生的興趣也許原本就不在文史方面,但是因為選校不選系的觀念誤導,讓跨考生擠進台大外文系,也許卻也造成跨考生無法適應台大外文系的課程以及文化風氣。

-------------

也許拿數學分數當成外文系的錄取標準,那真的是強人所難了。

時和 贊成用數學檢定當成文學院入學的門檻,數學檢定可以提前到考前的任何寒暑假時考,也可以考很多次,直到過了為止。真正的大學聯考,包括學測及指考,都不要用數學計分,不以數學成績分發文學院的錄取志願。

即使是在高中,文組的學生也有讀數學,只是沒納入學測及指考中而已。

大學文學院覺得需要的話,也可以幫同學開一些實用的數學課程,讓同學選修。

>> Pet711s 說:---依閒人觀來,台大外文系眾教授們,可能以為..台灣學生素質太差,是因學數學之故?其實非然!!不學數算,何以察天道之理歟?明成敗關鍵乎?若僅學文不究理,實為冬烘學者也!文不堪國用,出言不順理.清談弄玄好高言,綴文辭以為懿美,安得經世濟民乎?

時和 想強調,文學院的數學不必用強迫的方式加諸給學生。我們更希望文學院的學生能大膽的創作,希望他們能多看一些文史方面的題材,能在文化建設、廣播電視、戲劇音樂電影、以及文學、甚至是流行文化上激發出新的創意。如此由台灣地區發展出來的文化才可能脫穎而出。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其實現今學測與指考制度的差別就一個字不同!
2009/11/22 12:40

講了這麼多, 其實現今學測與指考制度的差別就一個字不同:

學測的目的在於"人盡其財, 因財施教", 而指考的目的是"人盡其才, 因才施教"

時和(leepe) 於 2009-11-22 15:09 回覆:

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

時和 也是認為「學測是個大錯誤」。

教改以來所實行的學測科科都要考,而且即使是不同類組考生的考題也都完全一樣。可見得題目不能出得太難,也因此,假如學測的程度代表高中畢業生的程度,那台灣學子的程度真的要差大陸學子或是印度學子一大截了。

所以香港學者才會直言台灣學子的基礎太薄弱了,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以下純屬虛構!
2009/11/20 11:02

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還是一片混沌的時候, 有一堆類似幹細胞的生物聚在一起開會要決定未來演化的方向. 如我們現在所知, 這群類似幹細胞的生物分成了兩派: A派主張單一細胞要具備所有的功能, B派則是決定分流特化成不同功能的細胞彼此分工合作

結果數億萬年後, B派演化成了高等靈長類生物還建立了文明. 而A派則仍是一堆單細胞生物, 為了自己仍要身兼所有的功能而覺得很幹, 此種細胞還被B派某一群高等靈長類觀察到並加以命名,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幹"細胞

當然A派細胞也不是省油的燈, 他們終於決定特化了, 但卻演化成一種特殊的病毒, 侵入 B派演化的高等靈長類生物腦部內加以改造來個絕地大反攻. 被此種病毒感染者最大的特徵, 就是主張所有高等靈長類後代的教育不可特化分流, 必須具備全才的功能, 於是乎B派其後代因為要身兼所有才能也覺得很幹, 這樣一來就報了B派一箭之仇了!

以上純屬LDS, 如有雷同.....有可能是真的!

時和(leepe) 於 2009-11-20 17:06 回覆:

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Yang Sir 提到的生物進化論相當的 impressive。

時和 是Engineering的思維,學生唸書,本科的知識最重要,倘若本科的基礎沒打好,則學校的課業必定無法吸收,反而是浪費了讀書的黃金時間。

文科及法政科的主科包括:國文、英文、史地、及公民;

理工科的主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及化學;

醫農科的主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化學、及生物;

商科的主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及公民。

本科的基礎打好了,行有餘力,才可以加修其他領域的通識課程。

-----------------

現在的教改及學測的方法是強迫先修通識課程,課程太多太雜,事實上學生是無法吸收的。這結果反而拖累了主科的學習,假如上課聽不懂,學習碰到障礙,反而造成整個大學生涯的虛耗及浪費。

所以香港學者才會批評國內:好像教得很多,但是基礎不好,只能算是花拳繡腿,沒有辦法深入學習的。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測呢?
2009/11/20 03:47
台大外文指考不採數學,那學測呢?有何改變?
時和(leepe) 於 2009-11-20 17:47 回覆:

得之蘋果蘇打的小孩也正在唸高三,也希望能聽一聽蘋果蘇打關於學測的觀點。

時和 認為學測是完全錯誤的。

國內國中及高中最大的問題是教得太雜了,樣樣都教、樣樣學不好。大學的學測每科都要考更是可怕,「」是基礎沒話說,但是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和生物;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公民(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學測不分流,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等) 都要考這麼多科,眼睛不近視、身體不搞壞才怪。尤有甚者,考相同的試卷,以為所有各分科考生的程度都是相當的,更是沒有人道、也沒有智慧。

時和 是Engineering的思維,學生唸書,本科的知識最重要,倘若本科的基礎沒打好,則學校的課業必定無法吸收,反而是浪費了讀書的黃金時間。

文科及法政科的主科包括:國文、英文、史地、及公民;

理工科的主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及化學;

醫農科的主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化學、及生物;

商科的主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及公民。

本科的基礎打好了,行有餘力,才可以加修其他領域的通識課程。

-----------------

現在的教改及學測的方法是強迫先修通識課程,課程太多太雜,事實上學生是無法吸收的。這結果反而拖累了主科的學習,假如上課聽不懂,學習碰到障礙,反而造成整個大學生涯的虛耗及浪費。

所以香港學者才會批評國內:好像教得很多,但是基礎不好,只能算是花拳繡腿,沒有辦法深入學習的。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

學生從小學起學習,國語、英文、及數學應該是最核心的課程,隨著性向的發展,逐漸能了解自己的學業能力,有興趣的強項當然應該繼續加強,沒能力的弱項也要能了解必須另尋出路。

時和 在 台灣教育的癥結 這篇文章中更強調假如要上大學,英文一定要好。

教改所搞出來的學測,每科都考,對於學生而言,所有的精力都被分散得消磨殆盡,眼睛也近視了、身體也搞壞了,所以說:『台灣的教改真是可惡,毀了台灣的所有學生』。

更慘的是 80% 以上的學生,英文程度不足以唸大學的原文教科書,這些學生即使大學能畢業,出社會或許也不會有信心。

得之蘋果蘇打的小孩也正在唸高三,也希望能聽一聽蘋果蘇打關於學測的觀點。


matt22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顧及多數人的教育政策和天才教育不該混為一談
2009/11/19 05:09

教育政策是顧及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少數明星(體育,圍棋,文學-赤兔馬,羅家倫)等人,應該是特案處理,不應該據以決定文科學系(台大外文)都不需要數學。我們應該做的是檢討對文科學生數學的需求與教育方式,或著說,即使共同考數學,但降低數學分數的門檻,同時在達到最低門檻之後,文學院不與計分。如此一來,所有文學院學生,都有一個最低要求的數學知識,但又不會因為數學分數,影響錄取機會。絕大多數文科畢業生,都只是對文學的愛好而不是文學天才,將來都會從事教育,寫作,或進入工商業。沒有一點數學底子,根本談不上競爭力。我前面舉過當文科老師也需懂數學的例子,工商業裡更是需要,老闆丟些資料給秘書,秘書有能力用工具幫老闆整理出一份分析圖嗎?圖表出明顯差錯時,能看的出來嗎?這些都是拿高薪秘書該做的事,我親眼看到,不是憑空像出來的,工具是現成的,秘書也會送去上課,但總要一些數學概念吧,至於轉到行銷,市場部門或自行創業,更別提數學的重要了。某些人可能說,不懂數學也能做事,當然每個人都會有活路,過去的台灣文學院畢業生,也都是從數學裡活過來的,雖然痛苦,但是自己已擁有對數學的基本能力而不自知,若對將來的文學院畢業生,還想活在上一世紀的工作方式,就別再奢談競爭力了!

時和(leepe) 於 2009-11-19 11:13 回覆:

>> Matt22 說:不應該據以決定文科學系(台大外文)都不需要數學。我們應該做的是檢討對文科學生數學的需求與教育方式,或著說,即使共同考數學,但降低數學分數的門檻,同時在達到最低門檻之後,文學院不與計分。

過去 時和 唸書的年代,

甲組理工科及丙組醫農科教史地,但是聯考不用考;

乙組文史科及丁組法商科教理化,但是聯考也不用考。

高一所有學生都有上生物課,但是聯考時只有丙組醫農科要考生物。

如此學生有時間專攻自己有興趣的科目。

教改以來所實行的學測科科都要考,而且即使是不同類組考生的考題也都完全一樣,這才是不知變通的殘忍。

---------------

我們讀理工科的,雖然不考史地,不代表我們不重視史地。

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教授是清大物理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博士,可是卻是因為歷史學而榮獲中央研究院院士。

很多讀理工科的人都寫武俠小說,可見得他們能將史地整合起來。注意喔,這些人當年的大專聯考都沒有考史地。

---------------

現在的文組學生在高中是有敎數學的。

但是讓人無法苟同的是:教改以來所實行的學測科科都要考,而且即使是不同類組考生的考題也都完全一樣,這才是不知變通的殘忍。

讀文史所考的數學和讀理工所考的數學是完全一樣的,這是不是個大錯誤?

更有甚者,為了讓讀文史及讀理工所考的數學一樣,整個高中數學的課綱被搞亂得一蹋糊塗:98數學課綱 三角函數拆開教

為了第一類組(人文社會組)能考數學,而犧牲了整個理工科數學的完整性,值得嗎?

讀文史所考的數學和讀理工所考的數學需要完全一樣嗎?

----------------------

時和 完全贊成 Matt22 所建議的:我們應該做的是檢討對文科學生數學的需求與教育方式,或著說,即使共同考數學,但降低數學分數的門檻,同時在達到最低門檻之後,文學院不予計分。如此一來,所有文學院學生,都有一個最低要求的數學知識,但又不會因為數學分數,影響錄取機會。

而這種檢定考試可安排在高二的暑假,用不著擠進到高三的學測和指考。

讀文史所需要的數學更用不著(束縛)拖累了讀理工所需要的數學。98數學課綱就是一個大錯誤

整個台灣教改的錯誤就出在此:想延後分流,結果反而限制了學生的專長。

所以說,優秀的美國學生可能比台灣學生更專精!

而台灣學生的精力都被分散得消磨殆盡,眼睛也近視了、身體也搞壞了,所以說:『台灣的教改真是可惡,毀了台灣的所有學生』。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接下來我要講的才夠辛辣
2009/11/16 12:05

辛辣?! 不會呀, 您看根本沒人吐嘲小弟的回應! 接下來我要講的才夠辛辣: 其實理工出身的人也不見得就會解決問題, 某位頂著諾貝爾獎光環的化學家還不是把教育問題越解越大條? 我們想要朝民主法治方向邁進, 結果選的兩位台大法律畢業的高材生也弄得不怎麼樣啊! 重點在於只要其腦袋一旦被某種意識型態狂牛病毒附身, 例如神秘的大學通材教育理念或紅通通與綠油油之爭, 主事者及其支持者的智商馬上打對折, 我們原本選多優秀的腦袋都沒用, 他們已經不跟你講道理了, 中間選民的理性之夢再度於午夜夢迴中驚醒! 我提議的政府官員特考數學只是對抗此種意識狂牛病毒的一種消極性檢疫措施

小弟是學理工的, 當然認為數學訓練是所有高中學生的必修才對, 這種基本功訓練除了在學校, 出社會後有幾人會再重領其奧堂之妙? 而文史涵養出社會後卻較容易持續. 所以我贊同台大外文不採數學的決定是認同其勇於突破現狀的嘗試, 這才是我心中一流學府所當為, 勇於挑戰傳統窠臼, 絕不是認為數學不重要, 他們仍須在高中完成此項科目訓練, 只是我覺得沒必要讓他們再花額外時間精神去準備數學指考, 這樣就違背原本指考的意義了

時和(leepe) 於 2009-11-16 16:48 回覆:

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完全贊成 Yang Sir 的觀點。

Yang Sir 這次所 issue 的 topic 更是麻辣:〝某位頂著諾貝爾獎光環的化學家還不是把教育問題越解越大條?〞

真的要是回覆 Yang Sir 這 claim,時和 肯定被公幹。

話說教改最大的錯誤就是刪減國語文授課的時數,造成學生閱讀的能力普遍不足,然而在高三前,所有的知識都是靠國語文來學習,倘若學生無法自修,如果不靠補習,真的是永遠落後,等著被淘汰了。

還有更令人擔心的,台灣的電視、電影、文學創作等文化產業有逐漸邊緣化的現象,好像很久沒有看到令人振奮的消息了。

時和 認為文學及文化是令人敬佩嚮往的。台灣和大陸決勝負的關鍵在於精緻的文化,足以讓對方折服的文學及文化。

看到大陸的高中生蔣昕捷能寫出《赤兔之死》贏得作文滿分的好文章,能不警惕嗎?

曾經有 時和 認識的大陸理工科學者,來台灣訪問,就是特地到重慶南路的大書局找古典原文書,大陸學生也有很多人熟讀中國古典文學,像是這位蔣昕捷,《水滸》、《西游記》、《紅樓夢》、以及《三國演義》的古典原文書都讀過很多遍了,台灣的學生到底有多少人有這種功力?

倘若海峽兩岸在文學及文化上產生傾斜,台灣的優勢還能維持多久?

時和 小孩上高二,該年級有三分之ㄧ的同學選擇第一類(社會人文)組、三分之ㄧ的同學選擇第二類(理工科)組、三分之ㄧ的同學選擇第三類(醫農生物)組,讓那些專心於讀文史的同學不考數學,應該對台灣工業技術的提升沒有影響。

但是希望他們能多看一些文史方面的題材,能在文化建設、廣播電視、戲劇音樂電影、以及文學、甚至是流行文化上激發出新的創意。如此由台灣地區發展出來的文化才可能脫穎而出。

時和(leepe) 於 2009-11-16 17:02 回覆:

過去 時和 唸書的年代,

甲組理工科及丙組醫農科教史地,但是聯考不用考;

乙組文史科及丁組法商科教理化,但是聯考也不用考。

如此學生有時間專攻自己有興趣的科目。

現在的學測科科都要考,而且即使是不同類組考生的考題也都完全一樣,這才是不知變通的殘忍。

>> Yang Sir 說:只是我覺得沒必要讓他們再花額外時間精神去準備數學指考,這樣就違背原本指考的意義了。

時和 完全贊成 Yang Sir 的觀點。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