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1 12:39:22瀏覽3061|回應8|推薦52 | ||||||||||
這一篇文章回應 BigMac 的文章:台灣學生的問題,干分組啥事? BigMac 探討了三篇文章: 關於錢致榕:政治大學講座教授錢致榕形容,如果文理分家,就有如人用單腳跳,路走不遠;如果文理兼通,就有如雙腳走路。他建議學生,大學前兩年努力念學科,後兩年加強術科,兩者兼顧,不必害怕找不到工作。 時和 認同:能找到工作最重要。 關於廖咸浩: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批評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遲到、打瞌睡、吃泡麵,態度散漫,引起各方討論。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昨天指出,這與學生對通識課不重視有關,且關鍵是高中太早分流。 時和 認為:教改最大的錯誤就是延後分流。 . 錢致榕之所以能出人頭地,是因為它的數理科強 從維基網站上可得知,錢致榕是台灣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然後赴美獲得物理博士。 錢致榕當年所讀的通識教育課程絕對不會比現在的大學生多。 錢致榕之所以能出人頭地,是因為它的數理科強,能得到機會進入美國名校拿到博士學位而更上一層樓。 很多通識是人生的經驗,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學習及認知。相信錢致榕教授的通識也是在人生不同階段逐步學習到的。通識教育用不著全部擠到高中時來教,高中時應該強調未來學習的主科,目前台灣的大學生主科反而太薄弱,主科沒學好,反而浪費了大學的時間。 . 國高中的通識課程太多,導致排擠效應,讓國高中生的主科變差 2009年台灣教育充滿青春之「怨」?國中生怨「為何是蒼白的15歲」,上了國中幾乎是苦難的開始;高中老師也替學生叫屈,台灣高中生要上23門學科,負擔居全球之冠,忙得只能利用上課時間吃飯。 台灣 國中及高中的通識課程太多了,導致排擠效應,讓國高中生的主科變差。 尤其是公民課程,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及經濟,絕大部分的高中生沒有能力吸收。但是這排擠效應讓高中生的英文和數學學習時間被剝奪。參考 翟本瑞/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投書:考公民…他們的生命還感受不到、彭廣林陪3千金走教改路、國高中的公民課程課綱 應該徹底重訂。 對未來要攻讀理工科的學生而言影響尤其的大,英文和數學的落後將讓台灣的學子無法和中國大陸、印度、甚至是香港的大學生競爭。 所以香港學者才會譏笑台灣目前的教改是花拳繡腿,沒有競爭力。 評論:港學者看台灣/學生基本功不好 只能教花拳繡腿 . 主科變差 台灣學子將喪失競爭力 目前台灣學子的英文和數學都差中國大陸名校學生一大截,更無法與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相比。在美國,名校的獎學金都被中國大陸及印度學子拿走,他們的畢業生也已經攻佔全美各大學的教職,逐漸影響以美國為全球中心的學術界。而台灣學者的影響力卻隨著老一輩的留學生學者退休而式微,ironically,40歲以下的大學教職已經很少為台灣出來的留學生。 有很多台灣女留學生選擇嫁給大陸的留學生,因為他們能拿到獎學金,畢業後能找到高薪的好工作。 台灣教改學者的盲點在於忽略了全球化的競爭。目前的產業界更需要配合跨國的合作及產銷,想要獲得高薪的工作,必須和兩岸三地甚至是全球的學子來競爭。很多學子到面試時,才了解自己的弱點,到那時為時已晚。 國內國中及高中最大的問題是教得太雜了,樣樣都教、樣樣學不好。大學的學測每科都要考更是可怕,「國、英、數」是基礎沒話說,但是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和生物;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公民(包括: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學測不分流,所有的考生 (不分文、理、法、商、工、農、醫) 都要考這麼多科,眼睛不近視、身體不搞壞才怪。 高中通識課程太重,公民(包括社會、法律、政治、以及經濟)尤其應該改為選修。現在的高中生,每天晚上即使讀到12點,也不見得能跟上進度,眼睛也近視了、身體也搞壞了。時和 認為:教改最大的錯誤就是延後分流,莫名其妙增加沒有急迫性的通識課程,卻排擠到了更重要的主科課程。 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需要透過人生的經驗,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學習及認知。通識教育沒有急迫性,用不著全部擠到高中時來教。 更可惜的是,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及精神,非主科的學習時間排擠到了主科的學習時間,主科的基礎反而沒打好。主科沒學好,反而浪費了整個大學的時間。 主科沒學好,更造成對自己沒有信心。近半大學生迷航 不知要做啥?問卷詢問學生「現階段的生活,你覺得最痛苦的事情是?」逾4成大學生表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近4成高中生則認為是「課業太重」。 《Cheers》雜誌公布「2008年大學調查」,各大學畢業生畢業3個月內投入職場比例僅2至4成,留在校園繼續升學比例,部分學校甚至超過6成。包括台大、台北大學、政大、中央等國立大學的延畢生比例,皆占應屆生約20%。 請參考 不想出社會 國立大學生20%延畢。 目前台灣增加更多的尼特族(NEET,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及啃老族,自然和他們在大學時期主科沒讀好、基礎不紮實有關。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時和 認同:能找到工作最重要。 台灣學生的問題,干分組啥事? 至於第三篇文章 通識課混 廖咸浩:高中過早分流,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指出: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遲到、打瞌睡、吃泡麵,態度散漫,這與學生對通識課不重視有關,且關鍵是高中太早分流。 廖咸浩的看法顯然有盲點,台灣學生的問題,干分組啥事? BigMac 指出:現在的高中分組是有它的問題,但是高一及高二都要修公民,而且高一理化修讀時間比史地還少,高二不分文理都要研修史地來看,請問一下台灣學生重理工輕人文,是「高中太早分組」的問題嗎? 時和 認為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吃東西事件是「被逼上梁山」的結果。真正的問題是出在跨校區的排課,學生忙著趕車,很可能根本沒有時間吃午餐? 假如能解決跨校區排課的問題,那「上課吃東西的事件」根本就不可能發生。請參考 跨校區排課 ── 也談 洪蘭批台大醫學生事件 . 延伸閱讀: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