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7 17:48:27瀏覽3604|回應9|推薦105 | |
引用文章 蘋果蘇打:現代孟母三遷苦了誰? 孟母曾住在市場旁、墳場旁,導致小孩有樣學樣。 孟母希望小孩唸書,因此才搬到學校的旁邊。 ------------ 現代的孟母更考慮學校是否有霸凌 (bully)、能否提供小孩的多元才藝學習環境。 有趣的是,幾千年來,沒改變的還是沒改變。 小孩的學習和家長的以身作則與企圖心有關。 整個學校要有夠多優秀的學生,達到 Critical Mass,物以類聚, 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反之,倘若整個學校沒有夠多優秀的學生,則其他即使住在學區內的優秀學生,也會怯步,轉往其他熱門學校。所謂的「良禽擇木而棲」而已。 . 重視多元才藝的家庭 選擇 重視多元才藝的學校 現在學生的家長更挑了,學校有沒有弦樂團?有沒有英文課後才藝班?有沒有多元體育活動,如:籃球、直排輪、桌球、羽毛球、等等。 >> 蘋果蘇打說:如果可以讓每所學校的資源相同,親師投入的心力相當,是不是就不會再有孟母三遷,或舟車勞頓的情形? 目前很多學校的學生太少,開不出才藝課程及社團,也造成學生的流失。 我們既然提出問題,也應該提出至少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聯合附近幾個學校成立跨校的弦樂團、常規的各式才藝活動營等,才可能留下成績優秀的學生。 今年小一入學新生,在 downtown 的明星小學仍然是額滿,每班超過30人。而 時和 在台北市邊陲住家附近,三個小學總學生人數都很少,小一新生每班都只有剛剛好僅20人(大約是男女各半,男生多一些、女生少一些)。 時和 曾經深入的思考各校招生差異的情形,老師都差不多、都是師院畢業的,大部分老師還拿到了碩士學位;每個學生平均所能使用到的經費也大致是一樣的,因為都是台北市的學校。住家附近的學校校地還甚至更寬敞些。 然而,由於採取小班制,每個班湊不出五人一組像樣的籃球隊;兩個班即使全班同學都上場,也無法打一場正式的躲避球友誼賽。更因為湊不足人數,總是開不出像樣的弦樂團、或是才藝課程,學生沒有上場表演的舞台,有辦法的家庭都將小孩遷戶口轉走了。 很多住家附近的家長都將小孩轉到 downtown 的敦化國小、國北師附小、市北師附小,甚至是阿扁金孫唸的信義計畫區內的博愛國小。這些熱門的明星小學為何如此的搶手?能提供多元才藝的學習環境是絕對的關鍵。 想想看,諸如私立的靜心小學、復興小學、光仁小學、康橋小學、薇閣小學等 為什麼都不計成本的成立弦樂團、或是英語才藝班等?那為的是吸引各方面都優異的學生。 總而言之,想要留住當今的孟母,光喊「教改快樂的學習」口號是不夠的,有沒有內容才是家長關心的。教育當局應該思考的是,學校到底提供了什麼學習的環境? 當今的孟母完全瞭解小孩成長的過程只有一次,絕對不能浪費小孩寶貴的青春。當今的孟母想的也只是:小孩到底能學到什麼? . 延伸閱讀:你不可忽視的校園霸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