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雙手贊成地區高中免試升學
2009/01/06 17:07:18瀏覽2053|回應4|推薦26

引用文章高中免試升學是甚麼?能吃嗎? 

BigMac 是 時和 首頁推薦連結中的網友,他所寫的教育方面的文章,時和 也多是贊同。最近教育部要推動「高中免試入學試辦 現讀國三生適用」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70166 ,BigMac 有精闢的見解:高中免試升學是甚麼?能吃嗎?,時和 願意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之。

教育部的消息:教育部原擬比照大學「繁星計畫」,推動國中升高中繁星計畫,先從教育部補助的107所優質化公私立高中試辦,由於排除明星高中,失去「摘星」意義,已正名為「高中免試入學」方案,從98學年度開始試辦,目前就讀國三的學生開始適用,名額2700名。

在校成績門檻 擬全校前5%或前10%

時和 認為這政策是教育部正確的決定。因為這門檻是公正恰當的,能通過這門檻的學生基本上是有能力考上這些優質化的公私立高中,他們的能力不會被批評為放水。

對於住在那些地區高中附近的學生而言,這個方法基本上是好的,值得鼓勵的。

假如就住在麗山高中的旁邊,即使有能力考上建中或是北一女,有必要通車一小時以上去上建中或是北一女嗎?還是就近上住家旁邊的麗山高中就好了呢?

同樣的,假如家就住在景美女中的旁邊,即使有能力考上北一女,有必要通車一小時以上去上北一女嗎?還是就近上住家旁邊的景美女中就好了呢?

這個方法基本上是正確的,準備考基測實在是很花時間的,假如能省下時間去學習別的知識,即使不上明星學校也說不一定是值得的。

每個國中的實力不同,台北市明星國中如敦化國中、中正國中、介壽國中等每年上第一志願高中的都有10%以上接近100人,但是像是 時和 小孩上的(也是台北市的)國中,只有1%的學生能考上第一志願,對這個國中的學生來說,第一志願是很遙遠的。

也因此,地區高中是可以接受的。

無論如何,讓成績優秀但是不喜歡或是沒必要考基測的學生先選擇沒有爭議的地區高中,讓剩下想上第一志願的學生去考試,這種方法是兩全其美。

時和 雙手贊成!

時和 也建議這方法可以推廣到地區高職的免試升學。

-----------------------------------

時和 認為讓成績優秀但是不喜歡或是沒必要考基測的學生先選擇沒有爭議的地區高中,讓剩下想上第一志願的學生去考試,這種政策完全符合 時和 在 台灣教育的癥結 文章中之建議:

建議高中升大學學測改到二年級下學期暑假八月底考,如此不會干擾到九月起升上三年級的課程。學測的成績供以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織品設計、體育、運動休閒、餐飲等才藝的公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以及所有私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這目的當然在於鼓勵才藝的學習,畢竟才藝以術科考試為主,用申請的制度另外安排術科考試較為恰當。同時為了提升私立大學的辦學機會,讓台灣的私立大學也有機會變成像美國長春藤聯盟大學般的成功。

目前在台灣公立大學的學費、師資、及設備都比較合理及充足,基於公平的原則,其他公立大學的科系應該以聯考的模式,以使用三年級畢業暑假的指考成績為主來分發。而私立大學的科系也可以繼續參加暑假的指考分發。

這也是提出:讓成績優秀但是不喜歡或是沒必要考最終大學聯考〝指考〞的學生先選擇沒有爭議的公私立大學才藝科系,或是私立大學的各系。讓剩下想上學費相對低廉的公立大學的學生去考最終的大學聯考〝指考〞。

時和 也觀察到國內有一批人不喜歡聯考,聯考的目的在分配稀少的公立大學入學資格,一般學生拚得你死我活,為了也就是學費相對低廉的公立大學入學資格。因此建議讓私立大學先開放甄試,不喜歡聯考的學生可以選擇先申請學費比較貴的私立大學科系。

對於參加國際性科展及奧林匹克學術競賽等獲獎的同學,則讓他們有更大的彈性選擇他們有興趣的任何公私立大學及科系,以鼓勵這些優異、並且為國爭光的學生。

----------------------------

後記:對於明星高中或是明星大學的入學資格,由於名額少,因此使用聯考是最公平的。對於在補習街補習的學生而言,他們心目中的目標是明星學校,他們要求的是公平的競爭。

因此對於地區高中的免試升學,並不在這些非要讀明星學校學子的目標中,所以地區高中的免試升學對非要讀明星學校的學子是影響不大的。

然而社會上也有一批人並不在意讀明星高中,他們也不喜歡聯考,因為準備聯考確實花掉不少時間,不如利用這些時間去學習其他新的知識。

從各種角度來看,聯考與免試升學這兩種制度是可以共容的。聯考適用在名額少的明星學校入學資格;非明星學校由於並不是一般學子的首選,採取免試升學所會碰到的爭議較少。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540934
 引用者清單(2)  
2009/01/10 01:23 【時和世泰年豐 花好月圓人壽】 給洛晦的回應──再次分析地區高中免試升學
2009/01/10 00:08 【時和世泰年豐 花好月圓人壽】 給洛晦的回應──補習篇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頭到尾都認為明星學校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其他人實在不必陪考
2009/03/03 12:06
基測2合1 101年8成免試採在校成績
 
國中基測可望在101年重大改革,由原來兩次基測改為一次,且可能只有2成想拚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的國中畢業生需要考基測,其他8成學生都以在校成績免試入學;
真的,從頭到尾都認為明星學校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其他人實在不必陪考。


雪人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明星學校的老師未必教得比較好
2009/01/10 06:37

我們這一區的明星高中有不少老師上課自說自話,上課沒進度,最後趕課時,還理直氣壯告訴學生:"你們不是最優秀的學生嗎?應該有能力自己消化這些教材。"

台灣這種什麼都上什麼都考的現象,的確應該改革。有些是生活知能教育,實在不必考試,應該以活動代替筆試,例如體育和家政工藝美術和音樂。

歷史上得太浮淺,很多孩子只能死背答案,書本的字也是淺淺帶過,昨天雪人問我"東廠"到底是什麼,我問書上沒說明嗎,她說只有"監督",她想知道監督什麼。

國一國二的歷史課大約1.5節,實在不夠深入,孩子回家也被許多功課綁死,上網查詢時間也不足,這就是台灣的教育問題。龐雜不夠深入。

學什麼都好,但是要讓他們養成追究深入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台灣的教育制度和考試制度不容易做到! 除非頂尖人才家長有能力自闢路徑!

********************

雪人鋼琴老師沒有朝準備縣賽的方向給雪人曲子,老師認為以雪人花在彈琴的時間太少,來不及了,所以原則上,老師不鼓勵參賽。

時和(leepe) 於 2009-01-10 17:40 回覆:

謝謝雪人娘的分享。

國小及國中課程太凌亂,沒有將基礎的國文、英文、和數學學好,是學子日後繼續求學的夢魘。

日前教育部長鄭瑞城用錯成語「始作俑者」,可看出在華人地區,中文的造詣是非常重要的。英文在大學以後會愈加的重要。數學最近也愈來愈受重視:

老美最佳職業 數學家稱王http://udn.com/NEWS/WORLD/WOR4/4677312.shtml

數理差 好工作全沒份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801070241+0+0+203226+0,00.html

數學差 淒慘人生等著你?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3+132009010601679,00.html

只要讀對方向,未來的求學是事半功倍。但是也千萬不要揠苗助長或是要求小孩做不喜歡做的事,小孩的興致是要慢慢培養的,有些事情是要給環境以及時間。比如說,家裡放一套「吳姊姊說歷史故事」,碰到相關的事件就可以翻出來讓小孩閱讀,小孩久而久之就知道要如何找資料。

時和 為小孩買了上千本的課外讀物,包括百科、科普、偵探、推理、歷史、散文、小說等,偶而也看到他們翻一下,他們能吸收多少是他們自己的造化。

---------------------------------

時和 對小孩拉小提琴能到什麼樣的境界還是有一些目標的,雖然小孩不是專業,但是時和 還是暗地裡希望他們至少要會拉五首大曲子。包括: Lalo 的西班牙交響曲(OK)、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OK)和卡門幻想曲(進行中)、老柴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上高中再拉)等。

他們比不比賽是一回事,但是目標要拉好五首大曲子是 時和 暗地裡的希望,不能讓小孩子挫折,不能讓小孩子熄滅了熱情,做家長的必需要有各種的智慧,賞識教育及不責備是最重要的。當然家長尤其要了解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欲速則不達,千萬別壞了小孩的熱情。

雪人有沒有五首大曲子的目標?

「交響情人夢」中野田妹第一次比賽彈的 Schubert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D845 很好聽。

時和 小孩的老師雖然也會拿好曲子來讓小孩練,但是 時和 永遠 是想讓小孩挑戰那些永垂不朽的大曲子,還好小孩也都能接受。


洛晦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時和
2009/01/09 21:10

謝謝您多次的祝福

身為一個高三學生,我也只能以我們這屆所實施的教育政策的立場來思考現在的教育議題。

小時候只能以一個小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以自己本身限有的經驗,來評斷所聽到、所看到的每一個現象,而隨著年紀的增長,考量的東西變多了,思考也不像以前一樣的單純,漸漸能夠明白"大人"所考量的。但,處於也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的我,我認為我更能理解現在小孩子心裡有的感受,也稍稍懂得為什麼大人會有這些想法,正因為如此,時常我反而會置身於兩者的交界處,不知該如何思考,不知何謂真正的"正確"。
只怕,等到成為"大人"了之後,我就再也不能體會小孩子的想法,所以我現在想要呼籲的是:希望大人們能真正的站在小孩子的立場思考,更重要的是,是處於不同環境的小孩子。不論是出身於書香世家,或者出身於父母是勞工階層的小孩子。

若要真的從大範圍的教育立場去思考,對於小孩子所處於的環境,也要多方面的考量。而非,就你們大人自己所看到的視野去評估什麼對孩子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很多小孩子並沒有足夠的邏輯能力跟表達能力來清楚的告訴大人們自己的感受,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們只能告訴大人們,哪一些政策實施下來後,我們自己的觀感是好或不好的,並沒有足夠的能力跟經驗來告訴大人們應該怎麼做,而且每個教育政策實施後,好或不好都必須由學生們自己承擔,等到發現一個教育政策其實是錯的的時候,這幾屆的學生也都已經遭受到荼毒了。正因如此,實施任何一個教育政策都應該更加的謹慎。千萬不要以"試一試"的心態,來讓學生當可憐的白老鼠。

敝人看的不夠多,才疏學淺,提出的這些意見都只是個人的觀感而已。只是,真的衷心的期望大人們,能以一個小孩子的想法跟角度來讓小孩子真正的"快樂的學習"。
(最經典的例子是,教育部老是說要讓小孩減輕壓力,所以刪減了許多原本應有的課程,而導致學生必須以"補習"的方式,來讓自己能追的上早已畢業的學生,反而每天為了補習更加的奔波、勞累,而沒補習的大部分人,出了社會又該怎麼辦?)

(順帶一提,我認為,"補習"是只有給兩種人用的,一、聰明到不行的小孩,學校的課業早已不能滿足他,而家裡的經濟狀況許可和父母若懂得栽培小孩,就會讓他去補習。二、成績差到不行或是學校的老師在那科爛到不行,只好自己去補習班找方法解決。除了以上兩種人,其實補習是沒有必要的。)
(關於以上的談論跟我自己的見解,在http://blog.udn.com/jane588/2088972?raid=1809443#rep1809443裡的回覆中有,若您有時間和精神,在看完我的想法後,請不吝指教,謝謝。)

結論:我還是認為這個政策真的不好,是直覺性的以一個學生的角度來看。而真的對大部分的人好或不好,都說不得準,就至少再等5.6年以後才會有答案。就跟我們這屆95暫綱的"建構式數學"是一樣的,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我們這屆都已經要高三畢業了,還是沒有真正有效的補救措施,唉.........,不過這也就真的是社會的現實面吧。

時和(leepe) 於 2009-01-10 00:12 回覆:
第一篇回覆:給洛晦的回應──補習篇
時和(leepe) 於 2009-01-10 01:33 回覆:
第二篇回覆:給洛晦的回應──再次分析地區高中免試升學

洛晦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我不太認同
2009/01/08 22:59

就我自己的觀點來看,為什麼所謂的明星高中:建中、北一,上台大的人數每一年都有幾百人,而一般學校卻都僅僅只有幾隻小貓?除了他們自身的競爭力之外,師資跟環境也是一大重點。
而今開放高中免試升學的這個方案,我認為只會更增加雙峰化的現象而已。這會拉大想要往上念的學生跟只上地區高中的學生之間的差距。
設想:一個國中就不太喜歡念書的學生,卻又對自己的性向沒有很明顯的目標,如今跟他說不用考基測就可以上高中,那他還會更加認真的念自己想要看的課外讀物嗎?這就牽扯到人都有怠惰性,從小處來看,要是某份試卷在一個高三的班級發下去寫,說只是練習的,並非考試,不用記分,至少有3/4以上不會好好寫,就算有好好寫的一定只是少數。既然如此,又更何況只是一個國三的學生?
並非每個小孩有很好的家庭環境,父母會教導小孩子該怎麼"讀"書,很多學生跟家長都把課本當成是"全部"。

況且地區高中師資的好壞又有很明顯的差別,就拿我們學校的例子來說,女生在嘉義的第一志願是嘉義女中,但台北的學校就算是第二志願甚至到第四第五志願,就基測的成績來看還是比嘉女高出許多。如此一來,又更何況談論比嘉女更後面的學校?並非每個縣市的地區高中都有像"景美"之類的師資。原本某些高中的基測錄取成績就很低,競爭力就已經很差了,若今甚至是不用考試,後果可想而知。

再者,若有免試升學的管道,那原本想把小孩送去唸高職的父母,又有多少會願意讓小孩真的去唸高職?我認為,這也只會讓小孩更加被迫要去唸高中而已。

結論是:若真要讓地區高中免試升學,前提是,每一間的地區高中師資跟環境要差不了多少,否則,這真的只會造成雙峰現象更加的極化。這就會變成是:讓原本就不怎麼有動力唸書的小孩更不唸書而已。

時和(leepe) 於 2009-01-09 09:45 回覆:

謝謝洛晦的分享,洛晦是好學生,祝福洛晦這次學測高分榮登金榜。

時和 小孩去年(97年)考兩次基測,結果都差不多,時和 兩次陪考,與同學們的家長也有所溝通。考完後大家無論如何都選填了志願,基本上是各分東西。小孩學校考上第一志願的只有1%。

在台北市,錯三題(PR99)可以上建中及北一女,錯四題(PR98)到附中,錯五題的落點在成功及中山,錯六題(PR97)就跌到松山了。

現在想一想,假如跨校的模擬考沒有達到前5%,想要去衝前面的志願是有一點勉強的。

假如不必準備學測,那多餘的時間可以拿來做些什麼呢?能不能多學一些新知識呢?

地區高中和明星高中的差距在學生(同儕的壓力)而不是老師及設備。

在建中,同學們都在拚台大醫學院,讀書風氣能不盛嗎?

------------------

時和 在聯網上看到很多優質的網友甚至很滿意他們的小孩上非明星大學,或甚至是私立大學。

以 時和 的分析,這些優質的地區高中畢業生能考上國立大學是綽綽有餘了。對很多學生及家長來說,這已經算是很好的結果了。

時和 認為想上明星學校的學生去考聯考是公平的。假如是不需要一定要上明星學校,能上優質的地區高中,又不必準備聯考(基測),反而能有多餘的時間學習新知識,這是一件值得的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