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教育的癥結
2008/12/06 01:25:12瀏覽4110|回應37|推薦76

引用 時季常教育博士文章:評論網友對台灣教育制度的批評 

引用蔡旺龍音樂工作室文章:失敗的教育制度! 

引用 最愛小提琴 文章:淺談美國高中教育---回答時和﹑雪人娘   如何申請進入美國名校﹖

難得 時和 首頁推薦連結中的〝思考者〞時季常教育博士與〝音樂工作者〞蔡旺龍音樂工作室同時對台灣的教育把脈, 時和 樂意野人獻曝、拋磚引玉,提供家長的看法,並預祝聯網城邦人士能整合出各方意見,轉化成適合台灣這塊土地的教育內涵。時和 將從大學談起、接著是高中、國中、及國小。

台灣大學生的英文基礎不好,無法完全吸收原文書的知識,造成無法與外國學生繼續競爭。台灣高中的課程太雜,即使是天才,也會被沒興趣的科目給折磨到喪失學習的熱忱。喜好物理和數學的愛因斯坦一定會被公民課程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給打敗,因此建議自然組和社會組要及早分流。國中學生的性向及聰明才智已經很明顯了,應該要及早推廣技職教育,讓喜歡動手做的學子能繼續開發他們的興趣。小學的學業是未來學習的基礎,國文、英文、數學是學科的基礎;音樂、美勞、體育是術科的基礎。茲分述如下:

一、 台灣的大學生不善於創造思考?

音樂工作者在其文章「失敗的教育制度!」 開場就提到: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造就的是一個個很會唸書來應付考試的高手,而不是善於創造思考的人!

時和 認為這是因為台灣學生的英文不好,看不懂大學的原文教科書,無法吸收、無法消化、無法表達的結果。

在台灣,上大學以前的知識學生學得都很紮實,但是上大學以後受限於英文,讀原文書變成是障礙。當無法吸收新知時,當然無法判斷所找到的答案是否是最佳的。

對台灣的學生而言,要想找到最佳的答案,還是要多方的參考文獻及新知,英文的能力更顯得重要。台灣大學生的英文要是能再好一點,那他們將更有自信!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的學生英文要能再好一點。請參考文章:

1. 既然英文好就代表研究能力好,為何不從小學開始加強英文 http://blog.udn.com/leepe/1200717

2. 孩子、該是加強英文的時候了 http://blog.udn.com/leepe/2041423

時和 認為台灣的教育必須更強調英文的重要性,原因就是要與世界接軌。 最愛小提琴 的文章:淺談美國高中教育 有介紹美國的高中是如何要求他們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高中生應該及早分流,考大學的學測科目太多、時間也不對

教改要將高中生延後至高三才分組絕對是錯誤的,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同,要逼不喜歡數學的學生去上較艱深的理組數學是不人道的。同樣的,對於以音樂、美術、體育、運動休閒、餐飲等為職志的學子而言,修太多與未來無關的課程也只會消磨去這些學子的熱情。無論如何,應該及早分流,讓同學及早學習相關的課程。

目前高中考大學分為在三年級上學期結束的寒假學測和在三年級下學期結束的暑假指考。不論是文組或是理組,三上寒假的學測考的範圍包括所有一、二年級所教的: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球科學)、社會(包括歷史、地理、以及公民(包括在一年級時上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不論是文組或是理組,這種考試的科目都是太多太多了,不靠補習班是不可能的。

學測舉行的時間也不對,只考一、二年級的範圍,高三上的課程必然被忽略、被犧牲,到高三下學期時,後續的進度可能無法銜接。同時部分的高中生已經申請到大學了,對高中的課業可能變得不專注。總而言之,高三這一年的學習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建議學測改到二年級下學期暑假八月底考,如此不會干擾到九月起升上三年級的課程。學測的成績供以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織品設計、體育、運動休閒、餐飲等才藝的公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以及所有私立大學科系申請使用。這目的當然在於鼓勵才藝的學習,畢竟才藝以術科考試為主,用申請的制度另外安排術科考試較為恰當。同時為了提升私立大學的辦學機會,讓台灣的私立大學也有機會變成像美國長春藤聯盟大學般的成功。

目前在台灣公立大學的學費、師資、及設備都比較合理及充足,基於公平的原則,其他公立大學的科系應該以聯考的模式,以使用暑假的指考成績為主來分發。而私立大學的科系也可以繼續參加暑假的指考分發。

對於參加國際性科展及奧林匹克學術競賽等獲獎的同學,則讓他們有更大的彈性選擇他們有興趣的任何公私立大學及科系,以鼓勵這些優異、並且為國爭光的學生。請參考文章:

3. 九八課綱應該徹底重訂 http://blog.udn.com/leepe/2289878

4. 台灣教改失敗在於不重視核心課程 http://blog.udn.com/leepe/2300724

時和 認為考得太雜太多了,沒有抓到真正的重點核心。

三、 十二年國教絕對是錯誤的方向,民眾要的是「低學費政策」

教改人士最大的錯誤恐怕是誤認為所有的人其聰明才智與興趣都是相同的?九年國教對學生沒有查核點,已經造成學生學習上出現嚴重的雙峰現象。時和 的三個小孩唸的都是台北市的公立國小、國中、及高中,時和 對小孩國中的班級以及全校同學做過課業分析 http://blog.udn.com/leepe/542225,在國中二年級時,主要學業成績有六科: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歷史、和地理。從成績列表單上可以看出:全二年級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學六科平均成績不及格;全二年級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同學數學成績不及格。

 李遠哲在今年9月23日說:上課聽不懂枯坐 是種暴力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50431;時和 認為學生的基礎沒打好,讀起書來是事倍功半。

台灣的家長迷信學歷,對小孩的期望也是全力栽培,然而卻經常忽略了小孩的性向,很多小孩喜歡動手做,卻不擅於讀書,即使勉強的到學校上課,卻由於學業的基礎太差而無法吸收知識。這些學生假如能夠走技職體系的教育肯定能獲得一技之長,並且能順利在社會上就業。但是由於九年或是將來的十二年國教沒有查核點,他們雖然順利的升上高中,卻完全沒有達到基本的學業能力。

在目前大學招生人數比報考人數還多時,零分就能上大學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他們真的能從普通高中或是一般大學中學到未來就業的基本能力嗎?還是只是懵懵懂懂的混過了青春,雖然拿到一張文憑,卻完全無法在社會上找到就業的機會?

 政府應該大聲的對人民說:「文憑不等於保證就業」,專門技術對就業更有保障。政府應當重視國中畢業就能報考的專門技術學校,政府應當鼓勵喜歡動手做的學子勇於往技職教育發展。請參考文章:

5. Dropout Nation:美國十二年國教卻造成有三分之一中輟生的報導 http://blog.udn.com/leepe/250349

6. 十二年國教無法培養出專業人才 http://blog.udn.com/leepe/980377

7. 技職教育的沒落居然影響到男性的就業 http://blog.udn.com/leepe/1113290 

8. 好的技職學校勝過多數的大學 http://blog.udn.com/leepe/308187 

9. 零分也能上大學,代表大學文憑不值錢了 http://blog.udn.com/leepe/2074966 

10. 有三個孩子的家庭所需要之教育政策 http://blog.udn.com/leepe/293197

台灣的家長都了解教育的重要,也了解教育費用的高昂與負擔不起,民間對十二年國教的憧憬,勿寧說是希望政府提供低學費的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教的普通高中教育將會讓學生單一化,未來反而不利於社會多元職業的需求。

社會上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作由技職教育畢業生擔綱就足夠了,技職畢業生在就業後亦可選擇繼續在職進修,這也是正規教育之外的多元選擇。就業最重要,教育官員應該要了解:歲月不待人。

四、 國語、英文、及數學應該是國民小學的最核心課程

從大學的門檻回推到高中、國中、以及國小,可以發覺小學的基礎最重要。教改以來,民進黨政府刻意的實行去中國化,除了減少國語上課時間外,更在各年級增加了不急迫的課程,美其名是多元學習、八大領域面面顧到,實際上卻將課程切割得支離破碎,小孩儘學些膚淺的皮毛,對於未來求學的基本能力如國文、英文、和數學卻沒有重視。結果,閱讀的能力沒有培養好、語文的能力沒有培養好、數學分析的能力也沒有培養好,未來學子想要繼續就學深造時,自然是事倍功半了。

在小學時,學科核心課程是國文、英文、和數學;術科核心課程是音樂、美勞、和體育而已。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就可以加入額外的課程。由於到高三之前,都是經由國文以學習新知,因此小學的課程應該以國文為主,初期的識字應該完全著重在國文課,務必要加強閱讀的能力。因此,甚至是社會、公民與道德、或是自然課程的內容,也可以編入在國語課本內來教,以加強識字的能力。

電腦課程應該延後到小學五年級才開始教,以避免小孩太早沉迷於電腦而近視。台語課程應該改為課後社團活動,有需要的同學再參加。 國小、國中、及高中關於台灣史的部分重疊太多,國小五年級上下學期社會課程全部都在談台灣史、國中一年級上學期及半個下學期重複的談台灣史、高中一年級整個上學期的歷史課又再重複的談台灣史,刻意的排擠其他知識只會讓台灣的學子變成井底之蛙。

課程應該重新的安排,先將國文、英文、和數學學好,未來的課業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同時要做好查核點,程度跟不上進度的同學應該強制參加由政府編列預算的課後輔導班,課後輔導班可以由學校教師擔綱、或是實習教師、或是流浪教師來擔綱。當然,假如學生還是不開竅,程度還是跟不上,應該輔導寒暑假重修或是留級一年。畢竟,人生並不差一年,假如重讀一年而能跟上進度,要比跟不上進度、聽不懂、枯坐在教室內浪費光陰,要強得太多了。請參考文章:

11. 台灣的教育小學就出了問題 http://blog.udn.com/leepe/203991

12. 國語、英文、及數學應該是國民小學的最核心課程 http://blog.udn.com/leepe/542225

13. 小學國文基礎差,作文差,到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就很可能永遠跟不上了 http://blog.udn.com/leepe/837285

14. 必須在小學舉行會考,必須要求小學生的素質 http://blog.udn.com/leepe/2208851

15. 很想說曾志朗是糊塗蛋,曾志朗應該先去當國中一年級的老師 http://blog.udn.com/leepe/1858198 

時和 認為基礎最重要,基礎差是事倍功半;基礎好卻是事半功倍。

五、 教改的神話

教改的想法太浪漫了,每人要學會一種樂器,課程要簡單,學習要快樂。結果教科書簡化了,學生程度落後了,由小學升上國中所需要基本程度的落差變大了。經濟環境好的人家小孩可以靠補習來趕上進度;但是經濟環境差的人家小孩因為沒有錢補習,而落入後段班,甚至永世不得翻身。讓經濟環境差的人家小孩沒有翻身的機會,應該不是教育的本意。

老爹老媽 的文章  http://blog.udn.com/Geniusway/2222587 中提及:「台灣有兩大斷層,所造成的全台傷害都是巨大的,
其一,車籠埔斷層,造成九二一大地震。
其二,就是我們的九年一貫教育中,小六升國一斷層」。這真是一針見血。

時和 認為國小與國中的落差在閱讀(語文)與數學;國中與高中的落差在英文與數學;高中與大學的落差在英文。雖然很多人為了避免數學而選擇社會人文組,但是英文的落差仍然巨大。追根究柢,這些落差的源頭顯而易見的是在小學的基礎沒有打好,一路上落後所造成的。

只有一種單一的課程是不可能滿足所有不同背景、不同目標的學子,IQ高的學子追求的是有挑戰的學術,以音樂為職志的學子就應該全心全力的專注在音樂的專業上,以體育為職志的學子就應該全心全力的專注在體育的專業上。

棒球〝全壘打王〞王貞治先生征服日本,他說,為了保護眼力不近視,他必須避免看書。圍棋國手林海峯征服日本的棋壇,他只有日本(華僑學校)國中的學歷,因為在圍棋界,人們看的是能不能贏棋,而不是學歷。

十歲旅日,目前為二十八歲的張栩已經獲得四次名人、以及兩次本因坊頭銜,是日本現今最夯的職業棋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6%A0%A9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712290141+97122911+0+091217+0,00.html,他也是只有日本(華僑學校)國中的學歷。

十二歲旅日,目前才十八歲的圍棋好手天才美少女謝依旻是日本最年輕的女本因坊及女名人,為了專心下棋,毅然決然的走出校園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C%9D%E4%BE%9D%E6%97%BB。每個人都有夢,魚與熊掌不得兼顧,家長、老師、和教育專家都應該認清:追求夢想也有黃金時間的重要性。

反觀台灣的紅面棋王周俊勳名人,為了高中之後的學歷耽誤了下棋的黃金時間。台灣棋壇學歷最高的當屬彭景華國家教練,擁有台大資訊系的金頭腦,可是也因為要顧及學業,在黃金時間的年華無法同時兼顧棋藝而錯過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上市公司封測大廠矽品的老董,林文伯名人,是棋壇的另一株奇葩,在很年輕時就登上了名人寶座,卻也必須在事業與才藝間作出抉擇。

學音樂更是如此,台灣學子學音業的挑戰可能是全世界最嚴峻的,那就是得兼顧到普通課程的學業與專業的音樂。結果,就像是下圍棋,無法兩頭兼顧,必須有所取捨,全心投入,否則不容易在國際上出頭。請參考文章:

16. 台灣有沒有年輕的小提琴演奏家能獨奏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http://blog.udn.com/leepe/1081888

17. 專門技術必須及早培養 http://blog.udn.com/leepe/845348 

18. 芬蘭教育的作法能移植到台灣嗎? http://blog.udn.com/leepe/2259040

To be honest,台灣需要敢講真話的教育專家 http://blog.udn.com/leepe/2086669

六、 結論

台灣的教改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用一套簡單的教科書,就可以滿足所有學習才藝的學子,結果大家的程度都變得落後了。目前台灣學子的數學和英文程度差大陸學子大約一年的進度,大陸學子申請美國名校能拿到獎助學金,台灣學子只能留在國內唸研究所,幾年以後,台灣的學術界或是產業界要是沒有活水的加入,則競爭力備受挑戰。

教育官員應該要了解,才藝是才藝,學業是學業,要及早分流,才可能在國際上登峰造極、出類拔萃。要成立專業的才藝學校,例如,茱莉亞音樂學院式的教育系統,附設國小、國中、高中、或是先修班,讓立志要學音樂的學子能專心學習音樂。其他的才藝學校也是一樣。如此普通教育就能專心的在學業上衝刺。

時和 常在想,學生的時間原本是足夠的,但是課程被切割得支離破碎,被膚淺的學習及不必要的電腦查資料或是小組專題報告弄得團團轉,很忙,但是沒有學到重點。科目太多代表課本多、筆記本多,因此小孩的書包變重了;課程太雜容易導致吸收不良,代表小孩得上補習班了,於是睡眠可能不足了。目前台灣學子近視的惡化更勝於教改前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60001,時和 認為是科目太多、課程安排太雜造成的。

因此,誠摯的希望聯網城邦中有志之士能整合出最有利於台灣的教育政策,讓台灣的學子既能減輕不必要課業的負擔,又能充分的學習到必要的知識,事半功倍,從容的出人頭地。

延伸閱讀:吳清基局長分析一綱一本的質詢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444974
 引用者清單(4)  
2009/02/24 01:15 【時和世泰年豐 花好月圓人壽】 從「學測英文作文抱蛋人數高達2萬2462人」談起
2009/01/03 09:07 【左撇子的部落格】 停止以不實美資批評台灣教育﹗
2009/01/02 03:54 【左撇子的部落格】 胡 評 亂 論, 談 甚 麼 教 育 ﹖
2008/12/09 05:11 【左撇子的部落格】 胡 評 亂 論, 談 甚 麼 教 育 ﹖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給制約而不自覺
2009/10/02 00:43

小弟不像時Sir對教育的研究有這樣的深度與廣度, 我的思考邏輯都是很簡單的:

國家社會要富強-->要把對的人用對的方式栽培放在對的地方-->需因材施教, 然後執行面要用最公平, 簡單, 透明的方法達成!

個人認為台灣教育的最大癥結就是: 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給制約而不自覺. 所以從上到下的教育體制都被錯置, 根本地違反"因材施教"這個大原則, 只要這種觀念不改, 別國實行再好的教育制度拿到台灣來都會被扭曲.

目前看來只有聯考入學方案才能在這樣病態的情況下還能維持基本的公平性, 讓社會各階層擁有流動性保持基本國力

教改搞成這樣, 要如電腦般系統還原回去先前的狀態是不可能了, 既得利益者共犯結構會盤根錯結擋在前面, 只有不斷地利用各種媒體工具教育大眾, 累積民意壓力迫使執政者重視逐步修回正軌

至於各種細節您的論述完整的讓我驚訝, 無法同意您更多了

時和(leepe) 於 2009-10-02 18:05 回覆:

謝謝 Yang Sir 的分享,也非常贊成您的看法:

>> 國家社會要富強-->要把對的人用對的方式栽培放在對的地方-->需因材施教,然後執行面要用最公平、簡單、透明的方法達成!

時和 一直認為台灣目前的技職體系(根植於日本或是德國的教育體制)是正確的方向;而教改人士所推動的十二年國教絕對會讓台灣的後段班學子陷入困境。

在德國教育體系中 http://nslt.yuntech.edu.tw/~gec/952comp-VTE/class/supplement15.pdf,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分流為(1)主幹學校,(2)實科學校,及(3)文法學校。其中主幹學校的學生超過總學生人數50%,將要走技職教育。社會上就業最重要,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適合的工作。

台灣的聯考還有一項優點:也就是檢驗出哪些人可能真的不適合唸書(唸普通高中或是大學)。

聯考可以讓這些人及早重新思考就讀技職教育、或是及早轉換學習的方法。

對讀書不開竅的小孩很可能對動手做的技職教育更有興趣,也會更有成就感。

時和 因此認為辦好技職教育更重要,讓技職畢業生能找到正職,就是幫助他們上壘,肯定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技職畢業生可以直接就業;想更進一部讀書者,可以循科技大學、研究所、一樣有機會可以拿到博士學位。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技職教育對後段班學子或許更務實些。

讓每一位學子未來都能充分就業是非常重要的。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綱多本,課本內容沒有人把關
2009/03/08 02:48

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最近,我在大學演講,都會有教授向我反映:我完全不懂我的孩子的國文考題,又怕他考不好,只好將他送進補習班補國文。有趣的是這個孩子什麼功課都不需補習,但必須補國文。國文有這麼難嗎?請看以下的考題,這是一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考題。

這份給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考題,令我傻眼,我一題也不會做,我將考卷寄給幾百位我的好友。所有回信者都說不會,只有兩位試做,答案也都不同。我的好友中包含了多位大學校長和教授,他們一致的反應是:題目太難了,小學生不該學這些東西。究竟難不難?我最後求教於兩位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他們也不會,而且他們都說這是修辭學的範圍,小孩子怎麼可以學這種玩意兒?


時和(leepe) 於 2009-03-09 00:35 回覆:

老師把國語變恐怖了!【聯合報╱黑白集】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776090.shtml

越喊解放,卻綁得越死,十年教改讓人無言以對。許多上一代的人從未學過修辭學,文章照樣寫得精采通暢;現在小學就上修辭,反倒教出許多連句子都寫不完整的學生,這不是揠苗助長嗎?更何況,小四上的只是「國語」課,不能讓孩子先好好學會講話嗎?

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和孩子們活在恐怖的修辭的夢魘中,苦苦掙扎,卻投訴無門;最後,只能藉李家同教授的投書代為反映其疑惑與不滿。僅從這個過程,教育體系的知覺遲緩已一覽無遺了。教育部!這回你聽見了嗎?
--------------

不是老師把國語變恐怖了!

而是一綱多本的教科書亂編,沒有查核機制。所以才能逼迫學生非買參考書不可。對國小及國中而言,一綱多本是災難 (disaster, catastrophe)。 

時和(leepe) 於 2009-05-04 12:22 回覆:
 
教改白老鼠 大一數理直直落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今年的大一學生水準特別差?在大學教了10餘年物理的邱韻如表示,大一生是建構式數學實施的第一屆,又是九年一貫國中的第一屆,可說是最「白老鼠」的一群,數理程度明顯變差。

長庚大學通識中心物理科教授邱韻如昨天在教改論壇召開的記者會中指出,今年大一生數理程度特別低落,立刻得到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劉源俊的共鳴,表示在教學第一線的確發現同樣現象。

邱韻如表示,建構式數學在85年9月正式推動,當年的小一生在91年進國中時,不幸又碰到新課綱,雖已在國中、高中階段針對數學補救教學,但恐怕還不夠,「大學還要再補救。」


汽車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建議
2009/02/19 16:17

我建議時和先生朝兩方面再思考一下,希望將來看到您的看法:

1. 我認為除了讓學生從小就朝正確的教育方式學習,還要注意如何讓小時候沒學好的人有機會走回學習的道路。美國教育最佔便宜的地方,就是人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美國高等教育學費奇高無比。很多人到了美國看到這種教育方式,就認為跟台灣「一試定終身」不同,認為他們很先進。我對此不甚認同,希望看看時和的意見。

2. 大學生學不好,除了基礎之外,我認為還有其他大學教育的根本問題。我唸大學的時候被老師當人的比例嚇壞了,所以努力認真了一學期,結果發現認真讀書的樂趣,改變了我所有的生涯規劃。因而我發現學生有沒有認真學習?老師有沒有辦法認真研究與教學?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會大大改變大學教育在台灣教育扮演的角色。所謂「讀書無用論」說不定會在大學教育改革之後徹底改觀。相形之下所謂「升學制度」的改革也許不是這麼重要。畢竟升學制度大家吵了許多年,改了這點另一個缺點又跑出來,要再改也很難了。

我思考教育改革已經很久了,這是我最近還在思考,還無法下結論的問題。希望您也來參與一下。

時和(leepe) 於 2009-02-24 02:51 回覆:
回應請參考:從「學測英文作文抱蛋人數高達2萬2462人」談起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測英文作文抱蛋人數高達2萬2462人
2009/02/19 14:22

http://udn.com/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4745039.shtml

今年大學學測,英文作文首次以單張圖看圖寫作,最高分19.5分,沒人達滿分20分,抱蛋人數則高達2萬2462人,比去年多6000多人。

由上面的新聞,應該可以了解大學生英文的基礎不好,恐怕無法完全了解原文教科書的實際情形。


時和(leepe) 於 2009-02-20 11:23 回覆:
民意論壇》英文作文 兩萬多顆蛋的背後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學測放榜了,有二萬多位考生的英文作文零分,這是可以預料到的,因為我一直知道我們的學生中間,有相當多的學生英文和數學都很差。遺憾的是,這麼多年來,政府始終拿不出解決的辦法。

我國博士生 英文仍有問題

個人如果英文不好,可能吃虧一輩子。首先,他可能無法念大學的英文教科書,既使看懂了英文書,也會因為寫不出好的英文論文而不能有所表現。有時,我看到我國博士生英文仍然有問題,實在非常代他著急。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78916


汽車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都是教改的重點
2009/02/18 15:25

說到英語不好帶來的影響,我記得的例子不勝其數,大學裡就有兩種天才,多多少少是因為英文不好影響到將來的求學生涯。

第一種是見不得失敗英文又不好的人,這種人可能選擇自我調侃,讓別人認為自己很聰明,可是因為英語不好被埋沒了,這種人不但引以為樂,更不可能去加強英文,因為這樣就沒有失敗的理由了。

第二種是有天份又用功,可是英文實在不好,最後不得不放棄繼續求學,或者把目標訂在台灣的博士班,失去擴大眼界的機會。這種人我覺得非常可惜,這些人如果英語好些,在國大放異彩的機率非常大。台灣很多出國之後表現不錯的人,跟這些人比起來其實只是英文好,專業天分其實比較差。

時和的若干論點非常實際,著重在教學課程,網友到此如果還拿升學制度來批評,其實有點走火入魔。升學制度似乎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之內。

時和(leepe) 於 2009-02-19 00:41 回覆:

謝謝 Chihchepedia 的分享,也謝謝 Chihchepedia 用心的讀完全篇,並一針見血的指出教育問題的癥結。

我們首先要問的是:大學生在大學內有沒有真正的學到東西?假如沒有學到東西?那問題出在哪裡?

很明顯的是英文的根基不夠好,那往回推,為何不在高中、國中、或是小學時就開始加強呢?

未來學生的出路在哪裡呢?看起來要嘛走國際路線,那英文或是其他的外國語言就是必備的基礎。要嘛在華文地區闖天下,那中文的底子對未來的文學、表演藝術、市場、傳播、廣告、行銷、或是創意等,中文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怎麼看來,國文、英文、和數學都是學科的核心課程,一定要優先學好他們。同樣的,音樂、美勞、和體育是術科的核心課程,是要求動手實作的基礎。

教改的課程被有心的政客給誤導,可憐的是學生,一大堆不必要的課,犧牲了睡眠、又得了近視,被整得半死,卻沒有學到真正在大學最需要的英文,結果是無法吸收原文教科書上的知識,白白浪費了大學的寶貴青春。這就是最可惜的。

再次謝謝 Chihchepedia 的寶貴意見。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開放選班
2009/02/16 13:04

謝謝時和大師所提問題!

尊重學生及家長!開放選班!但是要有自知之明:程度會不會跟不上?

數學、國文資優班並不代表英文不好!非英文資優班同學的英文也可能比英文資優班同學還好。

選擇資優班時可以考慮:(一)那一科好不好?(二)想加強哪一科?每學期可以申請轉班調整。

技職教育真的很重要!沒錯!

時和(leepe) 於 2009-02-16 17:26 回覆:

在國中及國小,假如沒有好方法,時和 通常並不會認為掛個資優班有何意義?

時和  唯一寫過一篇關於資優班的文章「國中小資優班採分散式教育一定成效不彰」,基本上是不看好目前的作法。

家長不同意程度編班就已經宣告太複雜的選班是行不通的。

可行的辦法就剩下假借社團、以及第八節課、或是由大學出面舉辦週末各學科的研習營。

------------------

對程度好的學子而言,要鼓勵他們能自動自發的看課外書、以及學習。真正的資優生是能自我學習的。按照目前國中基測上高中後,就相當是依照成績的程度編班。時和 也不會特別在意哪個學校特別好,畢竟,真的有天份的同學到哪裡都能出人頭地,用不著用世俗的眼光來幫他們打分數。

------------------

社會上更該關注的是後半段50%的學生,如何能啟發這些在學科上落後的學生,讓他們走出有尊嚴的自信,應該是教育的重點。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盡其才
2009/02/15 14:08

謝謝時和兄給我的回覆!

許多人反對能力分班,主要原因應是:會被別人以異樣眼光看待,同時學校也以「升學」掛帥,就不去管他們,因此而成為「放牛班」。

所以我想如果能以「專長」分班,讓每一班都成為資優班(只是不同的資優而已),再對不同的資優班「因材施教」,當能發揮每一個人的專長及潛能,使人人成為可用之人。

從貪污洗錢案來看,對社會為害最大的竟是我們一般人所謂的「資優生」-T大的法律生、醫生。也算是教育的悲哀!

時和(leepe) 於 2009-02-16 10:55 回覆:

>> 所以我想如果能以「專長」分班,讓每一班都成為資優班(只是不同的資優而已),

問題出在學生及家長是否滿意所分發到的班級?編班是否公平?是靠成績嗎?

很多學生都有參加補習,假如參加補習的就能編進好班,一般家長會怎麼想?

------------------------

時和 認為前半段50%的學生就學是沒問題的,真的好學生到哪裡都會出頭,學校及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多看課外讀物,鼓勵學生自動自發的喜歡學習新知。

學校可以開放較專業的社團,課後第八節課可以安排加強英語檢定考試、數學競賽、文學寫作、課後輔導、或是動手做的技術才藝課程,讓學生自由選修。

------------------------

時和 認為學校及社會要更關懷後半段50%的學生,假如他們喜歡動手作而對學科不開竅,那他們應該走不同的學習路線。學校應該主動幫他們作課後輔導,讓他們跟上學業;同時多開一些動手做的技職課程,讓他們能走出擁有技術的自信。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開放選班
2009/02/13 23:18

第一項的作法除了按成績分班外,也開放學生選班。

但每一個資優班的該項課程(例如英文資優班的英文)難度會較高一點,這樣才能讓某項資優的學生能發揮其專長/專才。按常態分班,只能滿足(該科)中間程度學生的需要,會埋沒該科資優生的天份,讓他們讀起來沒有與趣。

按專長分班,因為班上同學程度相當,會互相形成良性競爭,課程的難度就可以加深。

按專長分班,是按學生專長授課,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學生在自己專長領域裡會快樂地學習。

按專長分班,除了加強他們的專長科目外,也要加強最相關的課程。例如:我所說的「說話資優班」(不是國語資優班),就需要加強他們的國文程度,目的是充實他們的說話內容。

請時和大師指教。

時和(leepe) 於 2009-02-14 03:00 回覆:

謝謝植物仁兄的回饋。

在國中是不允許程度編班,但是允許跑班上課。

因此很多國中(包括 時和 小孩上的國中)就採用跑班上課,時和 小孩上的國中將相鄰的三班的主科(英數理化)混合編班,前1/3編成一班上英文、中間1/3編成一班上數學、後段1/3編成一班上理化,然後 in turn 輪流上完其他兩科。其餘較容易的科目則維持原班級上課。

時和 認為程度好的同學怎麼編班、怎麼教都會懂,但是程度差的同學可能需要更多的輔導,才能迎頭趕上。

因此,時和 比較關懷後半段50%的學生,他們的學科不如人,他們的未來應該要找到正確的出路。比如說,政府編列預算讓他們參加課後輔導班,讓他們有機會能跟上學業的進度。

另外就是鼓勵技職教育,讓喜歡動手做卻對讀書不開竅的學生能有另外一種選擇。政府尤其應該宣導各行各業行行出狀元的實際典範,職業無貴賤,要勇於動手做,改變社會觀念,一技之長勝過萬貫家財。

假如技職教育辦得好,就業有出路,那前半段50%學生的升學競爭就沒有那麼的引人注目了。

-------------------

不知植物仁兄有沒有看得出來 時和 更關懷班後段及後段班的同學。

在 時和 的判斷,前半段50%的學生未來的就學與就業應該是順利,根本不成問題的。假如後半段50%的學生都能順利就業,那前半段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謝謝植物仁兄交換心得!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能力專長分班
2009/02/07 22:55

一、台灣教育應從國中(二年級)開始走能力(專長)分班,分成國文資優班、數學資優班、英文資優班、理化資優班、體育資優班、音樂資優班、美術資優班、說話(口才)資優班、工藝資優班。實現因材施教、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理想,讓每個人未來都能成為可用之人。

PS.各資優班學生要培養第二資優專長,就是加強其必要的第二專長,例如體育資優班要提升其英文能力,以應付未來在國際運動場合的需要;說話資優班要增強其語文(國文及英文)能力,使其文字表達能力能有一定水準。

二、重新建立教育體制,例如國中畢業生50%升普通高中,高中畢業30%升大學、其餘走技職教育。大學畢業20%進碩士班、碩士畢業者5%進博士班。才不會造成大學泛濫、大學生、研究生滿街都是,不僅降低水準,也形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時和(leepe) 於 2009-02-10 03:09 回覆:

>> 二、重新建立教育體制,例如國中畢業生50%升普通高中,高中畢業30%升大學、其餘走技職教育。大學畢業20%進碩士班、碩士畢業者5%進博士班。才不會造成大學泛濫、大學生、研究生滿街都是,不僅降低水準,也形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植物仁兄第二項 時和 是完全贊成的。第一項的做法或許要迂迴一些。

人的聰明才智不同,開竅的時間也有先後,尤其是補習盛行,強制分類或許違反社會公平性。

在台灣,前半段50%的學生未來的就學與就業應該是順利不成問題的。

時和 比較關懷後半段50%的學生,他們的學科不如人,他們的未來應該要找到正確的出路。

比如說,政府編列預算讓他們參加課後輔導班,讓他們有機會能跟上學業的進度。

最重要的是,鼓勵技職教育,宣導各行各業行行出狀元的實際典範,職業無貴賤,要勇於動手做,改變社會觀念,一技之長勝過萬貫家財。

假如技職教育辦得好,就業有出路,那前半段50%學生的升學競爭就沒有那麼的引人注目了。

謝謝植物仁兄交換心得!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最後衝刺 補習掛帥
2009/01/17 11:54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694574.shtml

【聯合報╱趙坤茂/台大資訊工程系教授(台北市)】

大學學測即將登場。儘管學期尚未結束,但據聞已有不少高三學生以請假方式,參加校外的學測衝刺班進行最後衝刺。下個學期,可以預料也將有一批國高中生以請長假的方式,參加校外的衝刺班。

這些年的教改可苦了莘莘學子。以寒假的學測為例,考試範圍僅至高二為止,在高三上學期時,學生如何能專注於學測命題範圍之外的高三上課程呢?我不禁憂心,以學測成績進入大學的高中生們,會不會荒廢了整個高三的課程學習,而在高中階段完成時,僅有高二下的程度呢?雖然未來擬將高三上國英文列入學測範圍,但高三上國英文之外的課程,又該怎麼辦呢?

更值得省思的是,當今惡補歪風盛行,(不要怪學生一窩蜂補習,這些年來,甚至有些教授為了撰寫SCI期刊論文,還會參加坊間傳授投稿秘訣的集訓班。)補習除了可能提升考試成績外,它能打下紮實的學習基礎嗎?補習班鼓吹並招收在學學生以請假方式參加校外的衝刺班,難道沒有可議之處嗎?

每一位學校老師都有責任營造健全的學習環境,以維繫學生的學習主軸及熱情。如果我們有心教學,真的會教不過補習班老師嗎?如果衝刺班是考前的實際需求,難道學校不能放下身段,謀求對學生最實惠的學習模式嗎?千萬別讓校外補習成為學生們主要的學習管道,而學校課堂學習變成可有可無的學習選項,如此就太本末倒置了。

【2009/01/17 聯合報】 


時和(leepe) 於 2009-01-17 11:58 回覆:

在文章中,時和 從頭到尾就認為學測舉行的時間是不對的:

學測舉行的時間也不對,只考一、二年級的範圍,高三上的課程必然被忽略、被犧牲,到高三下學期時,後續的進度可能無法銜接。同時部分的高中生已經申請到大學了,對高中的課業可能變得不專注。總而言之,高三這一年的學習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建議學測改到二年級下學期暑假八月底考,如此不會干擾到九月起升上三年級的課程。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