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讀吳明益的《迷蝶誌》
2014/07/15 22:07:34瀏覽2404|回應0|推薦13

我讀吳明益的《迷蝶誌》

我一直覺得,其實人類並非沒有翅膀,而是萎縮。
我能接受,人類不能飛行,是因為攢集了太多金錢而導致口袋太重,或是自築牢籠、懼高、互相拉扯。唯一我不能接受的謊言是,人類沒有翅膀。
至少至少,給我一個飛翔的眼神。
——吳明益, 〈後記—飛翔的眼神〉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75919
迷蝶誌
作者: 吳明益
出版社:夏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30
語言:繁體中文

《迷蝶誌》是重要的文學書,能夠重印,值得欣慰。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陳芳明教授
 《迷蝶誌》是吳明益自然書寫的第一本散文創作集,2000年初版。 2010年8月《迷蝶誌》重新出版。

坦白說面對這類自然寫作的作品很汗顏,畢竟自己的涉獵非常有限,假如可以跳開這方面的議題,只用純文學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我其實還是很羨慕吳明益在這本書所展現的才情。 但這種假設並不切實際,每每在字裡行間引人注目、讓人感動的必然是關於土地、關於自然的文字書寫:
在我們興建核四、濱南工業區、七輕、八輕、美濃水庫時,其實未能把殺害土地、殺害其他生命的成本列入算計,未能把我們子孫將失去的,其他生命的友誼和他們直接間接的蔽護納入算計,我們會誤以為,舒適的生存,是多麼便宜的事;只為人類籌畫的生活美景,是多麼愜意的事。 也許我們會繼續信仰科技,信仰基因工程、信仰被自我催眠、神化的人類,那麼,有一天, 人類終會寂寞地死去。
(p.49~50,〈寂寞而死〉)

幾天前騎車經過宵夜街縋下的道路時,又趕到冬天的氣息緊迫而來。油菜花應該已經下種了吧?只是記憶中,曾經廣闊到可以擔負數百隻紋白蝶飛行的田地,已經被切割為岸,中間建起了修車廠。我想一個月後這一代的紋白蝶仍然會發生,只是飛行時必須避開,彷彿墳場般,廢車一輛疊著一輛的水泥廣場。
我想,有關油菜花,有關我的記憶,或者,有關這片土地的某種物事,必然有一部分,因為某種原因,被活埋了。
(p.126,〈活埋〉)

至於其他,像是接續在短篇小說集《天橋上的魔術師》裡頭中華商場的懷舊氣息,我們可以在〈迷蝶 二〉重溫那已經黯然失落的記憶:
昨天從你那裡經過,地面像一冊曆本,這些年來,都不曉得翻到第幾頁了。我牢牢記得,一九九二年那頁。 我必須說,那些天橋是我童年最重要的一根神經常它們刷地跨架在時間上,就溫熱我腦中某些已然膠硬的半透明記憶,重新流動。
……
一九九二,站在待拆的中華路天橋上,我親眼目睹了那株亙聯商場的巨木朽腐垂敗的崩解過程。我穿過武昌峨嵋,像繞過千萬里的山河,站在如今已成天空的橋上,看著怪手將我章年的場域凌遲處死。每當翻開那頁,眼前就浮現水手傅說中平貼翅翼在海而過夜的紅擬豹斑蝶迷蝶群落,順著陽光震抖身子,海,謎般燃燒起來。

在這本散文集裡頭,並沒有莊周夢蝶的哲學討論,也沒有昆蟲學者的學術研究,這只是作者吳明益「以一個朋友的姿態」表達出對蝴蝶的迷戀:
《迷蝶誌》即是,這段時間,我用文字、照片、手繪所記錄下的,我對蝴蝶的迷戀與想像。
〈後記—飛翔的眼神〉

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 2000 年一位未滿 30 歲的青年寫下的驚人作品,也已經成為台灣自然寫作的學習範本之一。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510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