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5 00:36:55瀏覽1878|回應3|推薦32 | |
Meknes - Moulay Idriss - Volubilis søndag 25. november 2012
摩洛哥的回教徒一生中如果無法親自到沙烏地阿拉伯麥加(Mecca)朝聖的話,梅克內斯北方近郊的小鎮穆萊‧伊德里斯(Moulay Idriss)倒是別無選擇的最佳替代方案。此鎮之所以成為摩洛哥的麥加,源自西元七八六年一位由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遷移此地定居的男士,兩年後成為摩洛哥的第一位蘇丹王伊德里斯一世(Idriss I),自此城鎮以其名稱呼。離穆萊‧伊德里斯僅一公里遠的羅馬遺跡瓦盧比利斯(Volubilis),名氣遠勝於摩洛哥的麥加小鎮,每年數以千計前來摩洛哥旅遊的觀光客之熱門景點。 我們老遠瞥見宛如從山上覆蓋而下的密集屋舍,穆萊‧伊德里斯已然近在咫尺。待我們駛入中心後,鎮容顯得冷清,寥寥無幾的鎮民擦身而過;不少在地居民從坡地高處騎著驢子緩緩而下,身軀嬌小卻特別耐勞的驢子,不僅要載主人下山,兩側亦背負不少重貨。此情此景,我的腦海不禁哼起兒時的童謠:
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去趕集。
依據旅遊指南書上的說明,蘇丹王伊德里斯一世辭世後即葬在以他命名的小鎮上。老公開車上下山坡、繞了幾圈,不得其門而入;在人煙稀少的街道上找不到人問路,礙於時間有限,嘗試幾次徒勞無功後,我們決定開車到瓦盧比利斯參觀比較重要。 循徑前往目的地路上,我們於地勢略高的道路旁乍見瓦盧比利斯遺跡,興奮之情油然而生,停下車來拍了幾張遠眺的景致才肯罷休。「既已拍照留念,」老公突然對我說:「不如繼續趕往丹吉爾,省錢又省時,豈不更好?」若非我對老公的另類幽默瞭如指掌,他人聽聞此言恐怕會信以為真。 不費吹灰之力地抵達瓦盧比利斯路口。找了位置停車、買票剛踏進入口,想拉生意的導遊自然也守候在附近,他們苦口婆心的努力還是無法說服我們不要導覽的慣例。土黃色的建築遺跡矗立於橄欖樹園後端之坡地上,未鋪柏油的土石路引領我們走至遺址。兩旁密佈的橄欖樹果實累累,翠綠的草坪中驢子正低頭專心地吃草。 瓦盧比利斯始建於新石器時代(Neolithic),乃柏柏爾人(Berber)重要的村落,被認為是古代茅利塔尼亞王國的首都(The kingdom of Mauretania)。起先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後稱迦太基人Carthaginian)的居住地,自羅馬帝國迅速擴展勢力範圍到北非各城邦後,則完全受其統治。
Tingis是丹吉爾(Tangier)的古名,有些旅遊書則稱呼Tangier Gate。拱門前一條寬敞的道路Decumanus Maximus兩旁有許多荒廢的屋舍、宮殿,如維納斯之家(House of Venus)、大力士赫拉克勒斯之家(House of the Labours of Hercules)等等,都可見到羅馬人遺留下來的馬賽克地板,圖案典故都與希臘神話有關。 和丹吉爾拱門遙遙相對的凱旋門乃古羅馬人的創建,為慶祝戰爭勝利而蓋的紀念性建築物。此凱旋門(Arch of Caracalla)特以羅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命名為念,自然是瓦盧比利斯遺跡的中心點。 從凱旋門左邊的道路續往前走,我們沿路經過北澡堂(North Baths)、巴西利卡(basilica)和主神殿(Capitoline Tempel)等遺跡。
所謂的巴西利卡是羅馬人的一種公共建築式樣,特色為長方形的平面,外側有廊柱圍繞,以條形拱券為屋頂。
老公和我隨處亂逛,在凱旋門南北兩邊的破瓦斷樑間陸續看到遺留的馬賽克拼圖地板,也看到當時橄欖油提煉榮景時殘留的榨油工具。
維納斯之家(House of Venus):希臘神話中黛安娜沐浴受驚一景(The bathing Diana being surprised by Actaeon) 維納斯之家(House of Venus):希臘神話中美男子海拉斯被寧芙水仙誘拐一幕(The abduction of Hylas by nymphs)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之家的馬賽克地板(House of the Labours of Hercules) 埃菲柏之家(House of the Ephebe):希臘神話中酒神巴克柯斯邂逅沈睡中的阿里阿德涅(Bacchus encountering the sleeping Ariadne) 運動員之家(House of the Athlete):運動選手耍倒騎並手持獎賞的特技(An athlete ridding his mount back-to-front and holding up his prize) 相關相片:摩洛哥 - Moulay Idriss & Volubilis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