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柬埔寨《暹粒》-【吳哥攻略】一個在火葬場看夕陽的浪漫概念【世界文化遺産】 比粒寺(變身塔)Pre Rup
2022/10/16 05:03:16瀏覽2618|回應0|推薦31

「比粒寺」(「變身塔」)Pre Rup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於961年所蓋的王室神廟。羅貞陀羅跋摩二世也是在現已乾涸的「東池」East Baray (Yashodharatataka)裡蓋了「東梅蓬寺」East Mebon的君主,「比粒寺」就在「東池」之南,和「東梅蓬寺」在南北的同一條軸線上。「比粒寺」和「東梅蓬寺」一樣也是「廟山」Mountain-Temple式的建築設計,也就是神廟的主體建築以五座高塔來代表「須彌山」Mount Meru的五座高峰。不過「東梅蓬寺」是只有三層基座的的迷你版「廟山」,在8年後蓋的「比粒寺」有著完整的五層基座,已經發展成一座完整的「廟山」式神廟。

「吳哥王朝」開國初期的國教是印度教的「濕婆派」Shaivism。就和「東梅蓬寺」一樣,「比粒寺」主祭的也是代表濕婆的陽具形石柱「林伽」linga和代表夏克提Shakti(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Parvati化身)的陰戶形石洞「約尼」yoni。其它的四座塔則是有具體形象的濕婆Shiva,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Parvati的化身之一烏瑪Uma,毗濕奴Vishnu,和毗濕奴的妻子吉祥天女Lakshmi。「東梅蓬寺」裡的濕婆據說是依照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的父親容貌所打造的,而「比粒寺」的濕婆據說便是依照他自己的容貌打造的。

「比粒寺」的現況保存得並没有「東梅蓬寺」來得好,但是它的高台是個熱門的看夕陽之處。傍晚時分你便會看到很多人開始聚集在「比粒寺」的高台上等日落。尤其是現在另一座在山上更熱門的看夕陽地點「巴肯寺」Phnom Bakheng開始限制人數,要去「巴肯寺」看夕陽的人往往在下午4點就要開始去排隊,這也讓很多不想浪費時間的人選擇這個不用排隊的「比粒寺」來看夕陽。

吳哥目前的寺廟遺址之名大多都是後代才取的名字。Pre Rup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轉身」,這出自於很多後世的柬埔寨人相信這座寺廟曾經被用來作為火葬和喪禮儀式進行的場所。「轉身」指的是在喪禮中將骨灰罈轉向的習俗,這也是這座神廟另一個中文名字「變身塔」的出處。「比粒寺」在歷史上倒底有没有當過火葬和喪禮儀式進行的場所至今仍然眾說紛紜。就像吳哥大部份的遺址一樣,很多細節既然没有留下來的史料,它在數百年之中的用途也實在是已經遺失在歷史裡了。既没有有力的証據証明它是,也没有有力的証據証明它不是。不過如果它真的是的話,那今天的遊客來這裡看夕陽根本完全是一個在火葬場看夕陽的浪漫概念,這個轉身太過於華麗,其實也是有點怪怪der。

建造年代:第10世紀中期(961年)

在位國王: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944-968年)

寺廟用途:印度教(濕婆Shiva)

「比粒寺」(「變身塔」)Pre Rup外的杠棒。

「比粒寺」還蠻大的,完全被掩蓋在樹林之後。這座神廟以前周圍是有護城河的,不過現在的護城河已經乾涸。

入寺的東門。

「比粒寺」不僅在「廟山」上有廟塔,在第一層的基座上就已經有五座塔了。

原先應該有六座像這樣的廟塔的,不過其中一座當時就没建。

從門廊裡看廟山。

進第二層基座門楣上的雕刻原應是因陀羅Indra(帝釋天)騎在祂的座騎三頭象Airavata之上,只可惜東門的這一面雕刻已經損毀。

第二層基座上的僧舍遺址。

「比粒寺」的建築相當對稱,從第二層基座上看雄偉的「廟山」。

嗚嗚嗚,越完整的「廟山」意思就是要爬得越久...

OOXX

OOXXOO

喘氣,終於到最上面了。下面的那座基台上有很多學者相信以前是一座神牛Nandi的雕像朝向寺廟。神牛Nandi是濕婆的守衛,在東南亞的印度教裡很多人相信祂是接引亡魂到極樂世界的使者。如果以前這座基台上真的是神牛Nandi的雕像的話,那也讓「比粒寺」更有可能是火葬和喪禮儀式進行的場所了。

最高一層居中的廟塔。

廟塔面東的門。

這裡的廟塔比「東梅蓬寺」的廟塔還要更雄偉。

光是前面守衛的石獅就排了兩層。

四面都有石獅,所以主塔上原先就有8對,16隻獅子,只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獅子都存留到現在。

好可惜,吳哥的獅子造型都好優雅,如果全部都還在的話應該會很壯觀。

周圍四座廟塔裡的一座。

其中一座廟塔裡的神龕。

殘缺的獅子對映著斑駁的廟塔。

「比粒寺」和「東梅蓬寺」是差不多時期建的,不但建築相仿,雕刻也相仿,門楣上所雕的大多是因陀羅Indra(帝釋天)騎在祂的座騎三頭象Airavata之上。

類似的雕刻在「比粒寺」裡到處都是,不過保存得的確没有「東梅蓬寺」來得好。

「比粒寺」唯一勝過「東梅蓬寺」的雕刻是這些牆上的蒂娃妲Devata天女雕像,包括了這座少見的四臂天女。這些仍保有原來外層泥塑的雕像也讓當代人可以一窺「比粒寺」和「東梅蓬寺」原來的這些廟塔在全盛時期長什麼樣子。

一座基石上的雕刻。

從「廟山」的最高點遠眺。

下面的僧舍建築遺址。

「比粒寺」的僧舍建築在所有的遺址裡算是規模相當大的,保存得也完整。

一隻只剩尾椎的獅子。

等一下,這些獅子的尾錐上為什麼還幫它作了....我倒底是看到了什麼?

不要一直想獅子尾椎上的那朵採菊東籬下了啦,來看一朵真的落花(努力轉移注意力ing...)

「比粒寺」也是熱門的看夕陽地點,傍晚時分會有一大堆在這裡等夕陽的人。今天總共爬了兩次「比粒寺」,白天時來了一次,傍晚時為了看夕陽又回來爬了一次(眼神死)。

夕照下的古蹟和石刻好美。

「吳哥王朝」也許蓋得出像「比粒寺」這麼雄偉的神廟,但是一定没有這個東東(也不知道是在得意什麼)。

「廟山」的好處是地勢高,這也是為什麼「比粒寺」會變成看夕陽的熱門地點。

在以前有可能是火葬場的地方看夕陽,這個轉身有多麼的華麗啊!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找尋消失的吳哥王朝,周達觀眼中的謎樣國度【世界文化遺産】 前言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皇家風呂,空留一池春水看流年【世界文化遺産】 皇家浴池Srah Srang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水中迷你須彌山,吳哥王朝滄海桑田【世界文化遺産】 東梅蓬寺East Mebon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一個在火葬場看夕陽的浪漫概念【世界文化遺産】 比粒寺(變身塔)Pre Rup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吳哥王朝的極致瑰寶【世界文化遺産】 班特蕾絲寺(女王宮)Banteay Srei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國王夜夜和蛇精啪啪啪的空中宮殿【世界文化遺産】 非敏那卡寺(空中宮殿)Phimeanakas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謎樣的臥佛,超崩潰的世界最大3D拼圖【世界文化遺産】 巴芳寺(巴蓬廟)Baphuon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日出須彌,吳哥窟的建築奇觀【世界文化遺産】 吳哥窟(小吳哥)Angkor Wat(日出篇)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叢林裡的輝煌,吳哥王朝顛峰之作【世界文化遺産】 吳哥窟(小吳哥)Angkor Wat(寺廟篇)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盛世容顔,雕刻藝術的極致【世界文化遺産】 吳哥窟(小吳哥)Angkor Wat(壁雕篇-西,南廊廡)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盛世容顔,雕刻藝術的極致【世界文化遺産】 吳哥窟(小吳哥)Angkor Wat(壁雕篇-東,北廊廡)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被地雷紋身,在叢林深處沈睡的廢墟【世界文化遺産】 崩密烈Beng Mealea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古墓奇兵」的拍攝場景,侘寂的浪漫【世界文化遺産】 塔普倫寺Ta Prohm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吳哥王朝的「少康中興」,大吳哥城的前奏曲【世界文化遺産】 聖劍寺Preah Khan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觀音化身的馬和龍王治百病的無熱池【世界文化遺産】 涅槃寺(龍蟠寺)Neak Pean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善惡兩邊站,天神巨蛇攪乳海【世界文化遺産】 大吳哥城南門The South Gate of Angkor Thom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舉世聞名的「高棉的微笑」【世界文化遺産】 巴戎寺(巴揚寺)Bayon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從僧舍之城凝視滅佛後的百年孤寂【世界文化遺産】 斑黛克蒂寺Banteay Kdei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城門巨樹共生,千年興亡看飽殘山夢【世界文化遺産】 達松寺(將軍廟)Ta Som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天獄vs高級旅館,神祕的十二座石塔【世界文化遺産】 十二生肖塔Prasat Suor Prat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癲王「國王的新衣」下的冥王【世界文化遺産】 癲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延伸閱讀:【吳哥攻略】吳哥王室的皇家典禮台【世界文化遺産】 大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西歐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歐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歐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北美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美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美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北亞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南亞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東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非洲

延伸閱讀: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大洋洲

想追蹤文章按這裡就對了!

@AndyTsaiGB

更有男人騷味的大頭熊在GQ

來和大頭熊臉書換帖當個酒肉朋友啦!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oomybear&aid=14351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