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種人的天賦運動體能:從林書豪熱說起
2012/02/24 21:06:57瀏覽6426|回應4|推薦8

最近有林書豪熱,目前似通稱為「林來瘋」,台灣人瘋著看有林書豪參加的 NBA 籃球賽,並紛紛以林書豪為榮。甚至連大陸方面,也希望沾光,強調他有個浙江籍貫的外祖母。而卻又有美國議員抗議說:林書豪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無論如何,林書豪的確讓我們感覺光榮,畢竟 NBA 籃賽中的亞裔球員很罕見,華人好像前後就兩位。

但是,話再說回來,其實,這個案例也反映出某種悲哀,那就是台灣人中難得有世界頂尖的好球員,包括籃球、足球、美式足球 … 皆然,甚至連棒球也不例外。正因為難得,所以才會有林來瘋的熱潮。先前的王建民其實意義有點類似。正因為我們難得產生可以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出頭的棒球員,所以王建民就成了英雄。事實上,大聯盟中早就有許多個與王建民同樣優秀、甚至更優秀的球員,只是,他們不是華裔,甚至罕見有黃種人。對台灣而言,我們只有一位王建民能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有如此突出的表現。

在 NBA 裡面,林書豪的表現的確很優秀。但是, NBA 中不乏與他同樣優秀、甚至更優秀的選手。只是,林是唯一一位有台灣背景的選手(雖然他的「台灣性」也有人質疑)。

不但是台灣難得出現這種世界頂尖的球員,華人也普遍如此,甚至是黃種人也普遍都如此。就以韓國來說,他們的運動選手往往很有拼勁,但是,在足球場上,即使韓國人非常重視足球賽事,韓國隊也還是很難在世界盃中出頭。中國大陸也早已經有足球職業隊及相關的足球聯賽,但是,他們的足球隊也難在國際賽中出頭。

特別是以中國大陸來說,難道沒有熱衷運動比賽的嗎?沒有一定比例的人想要以打球、運動出頭的嗎?顯然實際並不乏人。而中國人中即使只是很小比例的人傾向要以打球出頭,那從人數來說就會是相當多的數量。那為什麼還不能產生較多的優秀球員,使大陸在國際球賽場上奪牌呢?

我認為不是華人都不重視足球或籃球 … ,也不是人口母體太小,無從挑選。但為什麼就是難以挑出足以在國際賽場上稱雄的選手呢?

為什麼?

我認為首先還是天賦的運動體能在起作用。

當然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譬如這幾天就有人藉機批評台灣的教育,認為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出不了林書豪這種優秀運動人才。

台灣的教育體制也許有影響,但是,請問又有多少在美國或西方國家成長的華人能打進 NBA 呢?或者能進入美國的職業運動場呢? 請記得,NBA的明星球員年薪往往是數億元台幣。

也還有另外的說法。今早( 2/24 )趙少康在他主持的中廣廣播節目上討論林書豪的現象,特別提到黑人打籃球,認為他們是因為普遍希望在球場上出頭,一旦出頭就可有極高酬勞,所以大家(黑人)就紛紛勤練籃球,所以能手輩出。 雖然我也同意這種說法,但是,我認為事情不是這麼簡單。

多數黑人為什麼不去做生意,畢竟做生意賺大錢的機會遠多於在球場上出頭?他們為什麼不去做學者、科學家?或其他專業白領工作?雖然酬勞可能不如明星球員,但是,機會畢竟多得多。為什麼有許多黑人寧從事犯罪活動,以致坐牢的人數佔比例遠高於其他族裔?

再說, NBA 好不容易出了兩位華人:姚明與林書豪。這兩位顯然在華人中已經是擁有非常特殊的天賦,有極佳的 . 柔軟度、敏捷性、 協調性 、反應速度、平衡性、準確性等。 但是,他們看來就是顯得比較瘦小,肌力、肌耐力與爆發力似乎不及一些黑人球員 。姚明夠高,也有很強的求勝企圖心,但是顯然很容易受傷,最後沒法長期延續球場生涯。王建民與郭泓志似乎也有相同的問題。

華人裡或許也有具備良好肌力、肌耐力與爆發力等運動特質的人,但是,卻未必同時具有協調性、準確性等特質,所以,才會在那麼多華人裡,才只產生聊聊可數的NBA球員。而卻有那麼多黑人能具備多方面優秀運動特質,很難說這與天賦運動體能無關。

總之,我偏向認為,黑人在運動體能上擁有天賦優勢,而非在科學、商業頭腦上有優勢。他們如果在某方面有先天的優勢,就自然會加以運用,而不至於有天生麗質而自棄。

文化價值因素與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 、文化資本、個人動機與意志力、培養環境等因素在整體就業選擇上仍然扮演重要角色。這點我並不否認。但是,那麼普遍的群體差異,再考慮以上的消除法邏輯推理,說沒有先天的因素,很難理解。

影響運動成績的因素其實很多,除了一些非體能的因素,如訓練、知識、智慧外,就體能本身而言,也有速度、肌力、 肌耐力 、 爆發力 、柔軟度、敏捷性、 協調性 、反應速度、平衡性、準確性、心肺耐力等。體能的因素又受到生物遺傳因素與非生物遺傳因素的影響,後者如訓練與環境影響等。

我的猜想是,肌力、 爆發力 、 協調性 、心肺耐力等體能因素比較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而我有個比較遺憾的猜想,黃種人一般在這些遺傳特質上均較白種人和部分黑人族群略遜。我說部分黑人,因為有些黑人,像布希曼人 (Bushman) ,在一般體能上不太可能優於一般黃種人。我們或許該說,黑人的運動體能優劣,變異( variation )極大,而最優秀的運動員往往也出自黑人。

中國大陸這些年在運動場上整體表現不錯,奧運金牌數屢創佳績。但是在國際田徑與大型球類賽(如足球、籃球)的場合則難有突破。

大陸選手在部分項目上能贏得好成績,我認為主要與天賦的耐力無關。所謂耐力,我認為其實可分成三部分, 肌耐力、 心肺耐力與意志力。這三者部分是訓練而得,部分是遺傳。就後者而言,我不認為黃種人有天賦的優勢,主要應該是訓練的結果。

有人說中國選手有技術優勢。技術也是籠統概念,它可能是指柔軟度、敏捷性、 協調性 、反應時間、平衡性、準確性等意。這裡面有訓練的效果,也可能有智力、知識的效果。甚至智力也可再分,有些智力是動作智力(準確、平衡、協調、速度),有些則是策略智力。這些項目的天賦部分,我比較不確定黃種人與他種人比較的差別為何。但是,我也不認為黃種人有天賦的優勢。

總之,在運動場上,黃種人不是具有天賦優勢的一群。現在黃種人(華、日、韓)在亞洲運動賽事中的壟斷性成績,我認為都不是天賦優勢的結果,而主要是重視程度與投入 (input) 程度的結果。而投入程度則相當程度與國力有關。一個極度窮困的國家或為內戰所擾的國家很難在這方面有好的表現。

但是,回到一個基本的論點,我還是認為黃種人的一般天賦運動體能,遜於部分黑人與白人。黃種人如果要在國際田徑、大型球類賽場上爭勝,或許有需要針對天賦體能的問題多加研究,以求改進。

而我強調「天賦」運動體能的差異,特別是要與另外一種思維相對抗,就是否認或忽視群體間的天賦差異。

這種否認或忽視,或許有一種積極作用,就是避免一開始就打擊某個群體的士氣,使其陷入沮喪、絕望。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天賦不如人,的確較易陷入沮喪、氣餒,甚至從而放棄努力。

但是,如果差異已經是明顯事實,並且長期影響著我們的表現與成果,甚至影響我們的心理、情緒,我們還要繼續視而不見嗎?

實際上我們往往有兩種反應模式。一種是如上所述,忽視或否認有天賦的差異;另一種卻是截然相反,直接將差異視為理所當然。我就曾經遇到一位國立大學運動醫學的研究學者,直接強調台灣應該多從原住民中尋找優秀運動員,因為他們具有較優的運動天賦。

對這兩種態度,我都有些不以為然。後者可能較有現實感,但是卻又少了審慎,少了繼續仔細窮究的動機,包括探究可能的差異所造成的影響。而前者則囿於某種原則:應該避談族群差異,特別是先天的差異。他們似乎覺得堅持這種立場是一種道德,是一種應該持守的原則,違反原則是不應該的。

我們如果更陰謀論地來說,或許有些人(西方人?)並不希望有人開始檢討這樣的問題。因為,一旦開始檢討,並獲得肯定結論的話,那可能會要求不同的比賽方式,譬如更強調比賽要依某些身體特徵來分級。或者,更具威脅性的是,黃種人開始在體能上做優生學改良的努力。

優生學,這現在幾乎是個禁止碰觸的議題。但是,它真的應該被禁止碰觸嗎?尤其是體能弱勢的黃種人,也應該跟著西方人來堅持這樣的禁忌原則嗎?

如果我說,其實黃種人在面對白種人的時候,長期而普遍地有一種自卑感,不知道這個說法大家是否能接受?這是我的觀察、我的真實感受。但是,我們卻又把這種情形幾乎視為當然,大家早已經接受那種狀態。我們只祈求能偶然出個王建民、出個林書豪,讓我們偶而而夠揚眉吐氣一下,那就足夠了。至於那一份普遍而持續的自卑感,似乎是無可改變的狀態,大家也沒打算做什麼更積極的改變努力。

對於白人,我們有普遍的自卑;而面對黑人,我們也往往有體能方面的自卑。 我們究竟有沒有這樣的普遍自卑?如果答案是有,我們究竟要不要積極尋求改變呢?然則,改變的方式會是不討論、不面對天賦差異嗎?或者假定這種差異不存在嗎?

而且,我再強調一次。我們其實已經深受其苦,我們卻習於忍受,忍受那種長期的自卑。把那種自卑當成常態。面對著西方人,我們習於卑躬屈膝。即使像中國大陸,對西洋人好像總是深懷敵意,其實骨子裡還是脫不了自卑。而我們並沒有從根改變的企圖,只求偶而能有個讓我們揚眉吐氣的英雄人物為已足,再不然就是責求政治領導人來直接造成我們所欲的結果:帶給我們榮耀。我對這種現狀是很不滿的。而我所提出的問題,至少是一種可能的問題答案與尋求突破的可能切入點。 

PS:本文業經修改,通過與網友的討論而小幅增添部分討論。我最念茲在茲的,其實有兩點。一是族群差異。我相信族群差異是存在的,而且部分是先天的。我認為我們作為弱勢者,應該面對這個問題,不能逃避。另外,我強調說話權,也許我的說話還不嚴謹,還不是確論,但是如果有一定程度的reasonable,我就有權公開說出來。我認為這是有益的,通過把話說出來,造成一種客觀化的效果,使議題可以繼續討論、可以累積智慧、帶來知識進步。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6148732

 回應文章

Medo
東亞人
2012/03/01 10:06
沒有黃種人,是東亞人。西方人以岐視心態自稱白人,其他為黑人、小棕人、黃種人。白人今日都不敢用黃種、黑種。東亞人實不必自卑謙稱為黃種人,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環境一定有影響
2012/02/26 01:30
林家三兄弟
就是書豪個子特別高
長時間打球一定有影響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2-26 17:27 回覆:
是的,我同意這一點。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
2012/02/25 14:44
「天圓地方」之類的已屬離題,我就不再多加表示意見。我僅僅只以「天動說」為例說明不應該直接從觀察到的現象來下結論。
我的回應其實並不在否定族群的差異,我之所以寫了那麼多,主因在於從你的原文看來你似乎把族群差異當做是「主因」,而我僅僅只是說明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存在。人的身高的確和飲食、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非常大的關係,歐美人的平均身高從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增長了十餘公分也是事實;即便是近代的中國人,又何嘗不是一代比一代高?基因當然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那個影響是「相對的」,也就是和別人比,而不是絕對的。先父只有一百六十公分,但是我有一百七十二,我哥還是一百七十八,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在台灣到處都是;這十幾二十公分的差距是如何在同一個家庭裡的一代之內拉開的?你第二次回應提到的同村孩童並沒有像黑人一樣的精壯,你完全忽略的就是「飲食」的決定性影響。
至於你說我們的職業球隊不能和別人的職業球隊相比,這些理由其實都非常清楚,只是你可能對運動不是非常熟悉。第一,運動也是講「傳統」的;歐洲人的身高不比美國差,北歐人甚至比美國人還高(一點點),但是為什麼籃球技術差那麼多?反過來說,美國現在也有職業足球啦,世界盃還是沒進準準決賽。冠軍通常不是歐洲隊就是南美洲隊。有沒有一個高手如雲的環境讓球員互相切磋成長是很重要的,還再加上好的教練所引進的訓練法,戰術等等。再者,如果你認為國內的職業球員的認真程度可以和美國相比,那你就太護短了。美國球隊付如此高價的薪水給一線球員不是在做善事;那是個非常、非常競爭的環境。台灣的市場規模根本無法讓球隊付給球員足以讓他拼命的酬勞;所以拼老命的是竹科的工程師,而不是職籃,職棒的球員。
我再次強調,基因的差異我並不否認,但是我也強調「環境」的影響比你認為的還大;而且我說的環境包括飲食,文化,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等。我完全贊成亞洲人不需要自卑,只是我不了解這和承認亞洲人的體能較差有何關連?族群的差異原本就僅僅是「平均值」的差異,不管是智力還是體力(如果差異確實具有統計上的意義)。但是不同的族群在智力或是體力上的分布曲線都有相當大的重疊,這點也是我們應該要認知到的。所以,認為某個民族比另一個民族優秀的論點其實我向來不為苟同。今天就算黑人這個族群的體能比東亞人好,又不代表每個黑人都比我「厲害」;即便東亞人的頭腦比黑人好,也不代表我不思不學也能贏過一個認真向學的黑人,所以知道這件事到底能對我有什麼影響?
ps. 身高的研究請見此報告:Global Height Trends in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雖然裡面的數據許多是「估計」與「推算」,但是絕非瞎猜。兩百年前人的身高可以從骸骨,服裝,甚至日用品的尺寸來推算。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2-25 17:49 回覆:

我已另文做出回應,請參閱。

我的文字中並未否認其他因素,我也不是在說族群差異的效果「最大」。我也在另文中討論到,所謂「最大」也可有多種不同的指涉。我強調族群差異的「意義」,特別是因為它成為討論禁忌。

環境效果當然無可否認。身高受GDP的影響,我也完全不否認。但是,即使是身高,我也還是認為有遺傳上的「閾限」效果。也就是說,如果飲食營養改善,子代身高可能增高。但是,最後,在相同的營養條件下,不同的族群還是會有不同的平均身高。而且差異可能顯著。

我並沒有說環境的效果小於先天因素。我沒有說過這麼粗糙的話。關於這一點,我不認為有簡單的答案。因為,最後的結果,通常是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結果,這裡,已經不再是迴歸分析的簡單迴歸係數大小的問題了,還有交互作用項的效果。

我比較是在強調先天族群差異的關鍵「意義」。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2-26 12:04 回覆:

「天圓地方」的認知內容不足深論,但是這種認知之所以難以超越,卻是個文化「問題」。

我認為一個重要關鍵是我們未養成將思想「客觀化」、「系統化」的習慣。而思想沒有客觀化、系統化,就難以通過持續對話、批判而累積、進步。我認為這是需要改進的文化習性。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賦與環境
2012/02/25 06:18
講到黑人在籃球上的絕對優勢,並不是像趙少康講的「大家紛紛練籃球」那麼簡單,雖然金錢上的報酬當然是重要誘因;但是板主的質疑「何不當醫生」也忽略了環境這項因素。黑人與白人或黃種人之間到底有沒有平均智力上的差異,我還是同一句話,根據目前有的資料,並不能下任何結論;我們所「親眼觀察」到的只是現象,直接從現象所下的結論通常不太可靠(比如每天太陽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所以是太陽繞著地球轉)。
「環境」其實是這個議題裡一個重大的因素,很可能比「基因」重要得多。而且此處所指的環境除了飲食(營養)之外,也包括文化,經濟,和階級。
人類的平均身高在十九世紀時相差其實非常小,東亞人的身高只比開始工業化的國家矮了不到兩公分,但是從二十世紀初期開始差距逐漸拉大,雖然東亞人的平均身高當然也在增加,但是工業化國家的平均身高增加更為快速。到現在,歐美人的平均身高已經比東亞人多了將近十公分。從十九世紀到現在,他們足足增加了15 公分,而東亞人才只有五公分;從十九世紀初期到二十世紀初期幾乎一百年的時間東亞人根本沒有長高!當然,同樣是歐洲國家,各國之間也有不同,這裡不列出詳細資料,僅就概略數字說明。
林書豪雖然優秀到可以打 NBA,但是他畢竟還是進得了哈佛的好學生,而且他的課業成績也一直都相當不錯,你說他從小一天能運動幾個小時?在高中和大學一天能花多少時間練球?一天念書八小時的人能和一天運動八小時的人比體力嗎?
重新回頭檢視黑人打籃球這件事,有豐厚報酬的運動很多,為什麼網球,高爾夫的黑人名將少之又少?黑人的音樂天賦反映在爵士樂上,但是為什麼很少有古典音樂的演奏家是黑人?因為網球,高爾夫,鋼琴,小提琴,溜冰,體操,都是需要資本來培育的。籃球隨便一顆就可以讓十個小朋友當街就玩個過癮,但是網球呢?高爾夫呢?溜冰,體操,芭蕾,都需要把小孩子一開始就送去「名師」那裡訓練(鋼琴,小提琴之類的也是),黑人的社經地位雖然比以前高出許多,但是即便是白人和亞洲人都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讓小孩跟隨名師學網球,溜冰之類的,更別說是目前絕大多數的黑人家庭了。
同樣的理由,為何足球在中南美洲非常盛行?因為一顆球就能讓十幾個小朋友玩得很高興,而且和籃球一樣,完全不需要任何特殊裝備或場地,很克難的就可以玩起來,是最適合經濟弱勢的小孩的運動。我當初唸研究所的時候有個同學是從烏拉圭來的,他自己踢足球,唸初中的兒子也踢,他兒子才剛轉進當地的美國學校就當了足球校隊隊長;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中南美洲的人多半都很會踢足球,他答得非常乾脆:「窮啊!」
在美國的亞洲人並不是活得像美國人;哪個亞裔家庭的父母會讓小孩子整天在外面打球的?肌肉和腦子有個共同點:越用越發達;其實也不過就這回事。社經地位高的白人家庭也絕對不會放任小孩子學校功課不寫無所謂,整天打球無所謂。但是生活在「壞區」的黑人家庭呢?
人的體能是鍛鍊出來的;不是遺傳的。古人的身高比我們矮,也比我們瘦,但是他們的體能遠比我們好。現代人是關在籠子裡的飼料雞,以前的人是放山雞;這也是為什麼原住民的小孩體能好的主因。漢人早就高度都市化了,慢跑三十分鐘就覺得自己做了什麼天大不得了的運動。原住民小孩有的每天單趟就要走一個小時的路上學,放學還要幫家裡做粗活,像少林武僧一樣劈柴打水的,體能會不好嗎?我當兵的時候有個老兵又瘦又小,可是和他比腕力我完全不是對手;扳他的手臂像在扳鋼筋。他入伍前是建築工,整天搬磚頭搬了好幾年,我這種大專兵和這些人比起來在體能上根本是廢物,雖然我看起來比他壯。
天賦的差異當然不是絕對不可能,但是這兩百年來因為工業革命而帶給人類社會一連串的影響讓我覺得天賦差異所造成的區別恐怕比環境造成的影響要小得多。而環境的差別當然有一部分與文化和價值觀又有關連。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2-25 10:26 回覆:

我先談談「地心說」。這是西方的文化產物。

「地心說」現在看來顯然是錯的。但是,他們至少嘗試提出了一套清楚的說法。中國人呢?幾千年來,中國人有沒有提出一套系統的天文學體系學說?據我所知,沒有。

中國人直到非常晚近的時候,還在說什麼「天圓地方」,這種簡略而粗糙的講法。

西方人提出了他們當時條件下所能說出的觀察。這個觀察錯了。但是,這個錯誤的觀察卻正是促進後續「日心說」發展的契機。對於哥白尼而言,他至少有個對話及批判的主題(地心說)。沒有這個主題,他未必會發展出「日心說」。

「日心說」其實也還是錯的,至少太陽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就此而言,據我所知,稍後的布魯尼---1600年因宣傳新天文學說而死的思想家---反而正確地指出,宇宙中有許多個太陽系。他只是沒有提出較詳盡的經驗觀察資料。)

但是,他們至少敢於、肯於提出他們的觀點。而觀點被提出後,會產生「客觀化」的效果,可供後續的持續討論,也促進了可能的進步。如果不客觀化(就是明確地說出來),就難有這種知識累進的效果。

我們再討論一下亞里斯多德,他也做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與討論。而他的論點,今天看來,其實也是錯誤百出。伽利略做「落體」實驗,就為證明亞氏的觀察錯誤。亞氏的物質元素說(水土氣火四元素)今天看來也是大大錯誤。但是,他討論物質「元素」卻是今天發現分子、原子、微粒子...的重要契機。

當然,我再度承認,直接說部分黑人天賦運動體能優於黃種人,這種說法不嚴謹,還不足以證明為真。但是,對我而言,我是深深相信的。而許多的學問,其實都是先有信念,而漸漸獲得證實。請注意,不一定先前的信念最後都得到否證。譬如我在初中時讀到「亞佛加德羅假說」,現在已經被證明為化學定理。

我說出我的深信,我至少是真誠的。

我的深信會不會是像我們深信太陽繞地球的觀察?的確有此可能。但是,我也在嘗試提出我的推論邏輯,我並非毫無邏輯、毫無根據。當然,最終的答案還需要更嚴謹的研究。但是,我並不堅持說我的說法一定對。我只爭說我可不可以說出我所信,也可以說是在強調非專業研究者的說話權。

而且,我再強調一次。我們其實已經深受其苦,我們卻習於忍受,忍受那種長期的自卑。把那種自卑當成常態。面對著西方人,我們習於卑躬屈膝。即使像中國大陸,對西洋人好像總是深懷敵意,其實骨子裡還是脫不了自卑。而我們並沒有從根改變的企圖,只求偶而能有個讓我們揚眉吐氣的英雄人物為已足,再不然就是責求政治領導人來直接造成我們所欲的結果:帶給我們榮耀。我對這種現狀是很不滿的。而我所提出的問題,至少是一種可能的問題答案與尋求突破的可能切入點。

關於體能,我再簡單提出一點。我並不相信如下陳述屬實:19世紀時人類平均身高相差非常小(譬如,我不相信19世紀時非洲布希曼人的身高與白種人相當)。首先,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資料證明這一點。再者,我認為,在一定期間內(譬如一、二百年),身高的遺傳效果大於營養效果;而群體的遺傳特質不是短期形成、也非短期就能改變。最後,我所看到的清朝時期西方人對中國人的描述,絕非身高相差不大,而是有很鮮明的差別。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2-25 12:51 回覆:

我另外再說說我的觀察。

我大體算是高雄縣民,有一段時間,村裡孩童流行打棒球,國小的操場上總是有一群小孩在打棒球。我們那個國小棒球隊甚至還拿過全縣亞軍。但是,幾年後就風流雲散,再不見有人打棒球了。有一次,難得的又見到有人在打棒球,結果認真看聽,好像是一群泰國外勞在打球,不是村民。村民們不怎麼打球了。

重要的是,村民中並沒有人打棒球打出頭。他們曾經熱衷,但是並沒有得到什麼正向回饋,久而久之心就淡了。

我的同村孩童們有其他的遊戲嗎?他們並沒有什麼特別可玩的遊戲。現在或許還有電玩,但是當年什麼都沒有。他們怎麼沒去踢足球,並練成像黑人那樣的球技?或者變得像常見的黑人運動員那種精壯的模樣?

再往前推,我幼年居住在山村裡。山村更沒有什麼遊戲的設備,最方便的遊戲就是打排球、足球或躲避球。但是,也沒什麼人變成明星球員。而山村的村民也始終長得偏矮小、瘦弱。不論是在山村的朋友或平地鄉村的朋友也都窮啊,但是並沒有練成什麼了不起的肌肉與球技來。

村民會不會繼續熱衷打球,與他們的成果是有關的。部分黑人可以持續熱衷運動,我認為部分是因為他們可以從運動中獲得正向回饋。如果總得不到什麼正向回饋,熱衷就難持續。而正向回饋則包括了最後能不能出頭。不能出頭,熱衷就消失了。

另外,一天讀書八小時的人固然不會與運動八小時的人體能相比,但是,我們的職業運動員(我是廣義說的,未必指職業隊,而是指以體育為其專業)的體能與西方職業運動員的體能能相比嗎?

肌肉與腦力越用越發達。這我不否認。而這也不與我所要強調的先天差異互斥。我的討論重點在於:先天的族群差異是否顯著?是否已經有相當的決定性作用?

PS:體能與身材的對比,不是我的討論議題,那是要進一步做區分時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