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穿著夏季軍便服的海軍官校艦上實習生。
我們的卡其時代
卡其布是一種主要由棉、毛、化學纖維混紡而成的織品。1848年時,英國陸軍將這種淺褐色帶點淺綠色的布料,使用在英軍的軍服上,原來目的是適用在沙漠地區做為戰場利於掩護的保護色。以後廣泛被各國軍警和學生制服採用,色差稍有改變的或有土黃色。現今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仍在使用卡其做為制服用色。
1934年,日本在日俄戰爭後引進卡其制服後,把這種制服顏色定名為"國防色",並成為日本中學男生的制服顏色。國府遷台後沿用原制,之後卡其布料很長時期都是軍隊或學生制服的基本用料。二戰後的1950~60年代,民間服裝也曾流行。
民國35年時高中以上學校學生制服,中山裝,夏季深黃色,冬季黑色,直到民國39年才有所改變。國民政府的陸軍制服,與「中山裝」學生制服,基本上長的一模一樣。不管是「國民服」或是學生制服,顏色大多因為戰爭被統一為「國防色」,也就是如今的卡其色。那時的學生制服還有綁腿,看起來就和與國民政府「草黃色」軍服十分相似。
到1959年(民國48年),才頒定初級中學學生制服的樣式;男生戴船型帽,上衣配長短褲;女生不戴帽,上衣配百摺黑裙。到1984年,政府做成放寬制服的決議,除上童軍、軍訓課外,學生平時穿著校服上學;其式樣、顏色由各校自訂。
1968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制度,國中女生制服修正成:秋、冬等季穿黃卡其長袖童軍裝(不必結領巾、徽章)、黑色裙、白皮帶;夏季著白色短袖上衣、黑色裙、白皮帶,且以不戴帽為原則。高中女生制服樣式為:秋、冬等季戴黃卡其船型帽、穿黃色卡其長袖上衣、黑色短夾克及黃卡其下裙;夏季則穿各校設計的校服。然大多未脫短袖白色上衣配黑裙之樣式。
但也有別具特色的,如臺北一女中的綠上衣、景美女中的黃上衣等。北一女的制服一開始其實原是白色的,但在1949年間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情勢相當緊張,當時北一女的校長江學珠認為,北一女離總統府很近,很容易成為敵軍的目標,為安全考量,1952年起改以深綠色上衣代替各校通行的白上衣,當敵機在高空經過時有隱蔽作用,期能降低傷害發生。
早期研究顯示,引進學校制服有助改善學生整體的課業和行為表現比起沒有制服的學校,有制服的學校的老師所感受的校園幫派活動較少,反之比起有制服的學校,沒有制服的學校的學生有較高的自我知覺。
早年女學生的西瓜皮髮型來自1950年代防制頭蝨。1950年代時,頭蝨在台灣婦女中相當普遍,當時民間甚至有專門為人除頭蝨的個體行業,使用的藥劑大多是有毒性地DDT,直到1970年代頭蝨在台灣才逐漸消失。女學生的西瓜皮髮型在那段時期有著現實上的需要。男學生髮型和日據時期的中學生類似,都是近乎光頭的三分頭,一直延用到1970年代。
高中的卡其軍訓服在台灣維持了最長時間,每當軍訓課都要換穿軍訓服。男生是卡其上衣和長褲,頭戴卡其布大盤帽。女生一式連身卡其窄裙,頭戴卡其布船形帽。1986年首先從臺北市教育局開始放寬髮禁,部分學校自訂新校服。到1991年後,軍訓服才逐漸從學校中消失。
軍隊中的卡其軍服年代為時最久。國府遷台前,三軍都曾有過穿著卡其軍服的時期。1950年之後,國軍軍服歷經好幾次換裝,各個時期的服制我已不很清楚,只知在1990年代前,三軍的夏季軍常服都曾是卡其色。
早期的空軍和海軍官校學生,夏季穿著都是卡其色,只有陸軍官校是草綠服。國軍軍服最近的一次換裝在2007年,只有海軍的軍官軍便服,以及夏季乙式軍常服仍繼續維持卡其色。但各時期或各軍種穿戴卡其軍服的布料質材仍有些不同,顏色也略有差異。
1960年代穿著夏季校服的國中學生。(AI生成,與原像會有部分差異)
1970年代穿著軍訓服的高中學生。(AI生成,與原像會有部分差異)
1980年代穿著夏季軍便服的空軍官校學生。(AI生成,與原像會有部分差異)
1980年代穿著夏季軍便服的海軍官校學生。(AI生成,與原像會有部分差異)
1980年代穿著夏季軍便服的陸軍官校學生。(AI生成,與原像會有部分差異。)
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