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抗過敏的中藥應用
2024/12/15 12:55:36瀏覽358|回應3|推薦39
抗過敏的中藥應用

"過敏"是指人體對外來異物所產生的一種不適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異物稱為「過敏原」,而我們身體會對過敏原產生抗體,即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繼而引發身體不適的症狀。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是最常見的三種病癥。

*「自體免疫」疾病
也是自體過敏反應,通常不歸類在一般過敏症,大約有100多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女性。例如修格蘭症候群(俗稱乾燥症)、紅斑性狼瘡(SLE)、系統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又稱銀屑病)等。
「自體免疫」疾病成因複雜,症狀亢激。中藥效果很有限,只能用清熱解毒藥,暫時減輕症狀,不能立即解除痛苦。
中藥可以抑制免疫反應產生的有︰金銀花、蟬衣、連翹、牛蒡子、魚腥草、蒲公英、黃苓、黃連、黃柏、梔子、大黃等(或藥湯清洗)。
或方劑︰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其他不明皮膚癢疹也適用。藥性寒,不宜空腹服用)
自體過敏反應患者切忌辛辣食物,發病時切記不可服用中藥的補藥。清創也不可使用有刺激性的如酒精、薄荷、硫磺水等,只能用無菌的鹽水清創。
個人認為,「自體免疫」疾病,只宜以西醫西藥方式診治!

■抗過敏常用藥︰
荊芥︰發汗解表、宣毒透疹、可緩解風疹、濕疹。
白芷︰祛風解表、改善過敏性鼻炎。
薄荷︰行氣解鬱、祛風止癢、緩解牛皮癬。
(有些傳統方劑是根據"先透疹,再止疹"方式用藥,因此常會用到如薄荷、麻黃、細辛等發散藥,症狀可能會先出現發疹更劇現象。
個人認為已不合乎現代醫療觀念,立刻降低症狀痛苦才是王道,因此個人很不認同過敏症使用發散藥。)
蟬蛻︰疏散風熱、降低肌肉和神經緊張反應。
黃耆︰固表止汗、補益脾土、改善瘡瘍組織血液循環。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祛痰止咳、保護支氣管黏膜。
茵陳︰清熱利濕、降低皮膚搔癢感。
艾葉︰溫經止血、止咳平喘去痰。
金銀花︰清熱解毒、抗皮膚發炎作用。
黃柏︰瀉火解毒、滋陰降火、降低肌膚過敏反應。

■過敏性鼻炎常用方劑

●急性期
風寒型︰流清涕(方劑︰辛夷散、小青龍湯、桂枝湯)
風熱型︰黃涕、鼻塞、涕倒流、鼻竇炎(方劑︰蒼耳散、辛夷清肺湯)

●緩解期
肺氣虛︰畏風、怕冷、易疲倦、易感冒、對氣候變化敏感(方劑︰玉屏風散)
脾氣虛︰食慾差,易腹脹,大便稀軟(方劑︰香砂六君子湯)
腎氣虛︰清涕難癒、怕冷、腰膝痠軟(方劑︰寄生腎氣丸)

■氣喘

●急性期
寒喘︰痰多清稀、泡沫痰、舌苔白、怕冷(方劑︰小青龍湯、三子養親湯)
熱喘︰痰黃黏稠、舌苔紅、易渴、喜冷飲、便祕(方劑︰麻杏石甘湯)
肺虛︰多汗、怕風、易感冒(方劑︰玉屏風散)
*喘急︰阻塞性肺炎、肺積水致喘(方劑︰葶藶大棗瀉肺湯,僅急救使用。)

●緩解期
脾虛︰食慾差、體型偏瘦、大便稀爛(方劑︰六君子湯、蔘苓白朮散)
腎虛︰畏寒肢冷、氣短喘促(方劑︰真武湯、四君子湯)
*食療常用單方:白果、杏仁、山藥、胡桃肉、黨參、粉光參等。

●氣喘扶元固本的增益:
01、氣虛:容易感冒、流汗、疲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脈搏虛弱。
《補氣藥》人參、西洋參、黃耆、黨參、茯苓、淮山藥、白朮等。
02、血虛:臉色蒼白,體弱乏力,脈沈弱,女性經量稀少等。
《補血藥》當歸、熟地、枸杞、阿膠、大棗等。
03、陰虛:腰酸耳鳴,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補陰藥》燕窩、石斛、麥冬、百合等。
04、陽虛:畏寒、浮腫、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沈遲。
《補陽藥》鹿茸、人參 、冬蟲夏草、肉桂、淫羊藿、胡桃肉等。

■扶正固本的膏方、茶飲
●膏方︰
▲過敏性鼻炎與氣喘︰
《益氣參耆膏》人蔘 黃耆 白朮 五味 麥冬 陳皮 炮附子 炙甘草、蜂蜜。
▲久咳氣喘︰
《潤肺枇杷膏》桔梗、沙參、枇杷葉、遠志、川貝、款冬花、半夏、茯苓、薄荷、蜂蜜。
(感冒不宜!)

●茶飲
◎防疫茶︰防風、薄荷、甘草、黃耆、紫蘇葉、黨參、紅棗。
【功用】益氣養血、祛風固表,幫助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
◎桂枝蒼耳子茶︰桂枝9克、蒼耳子12克、茶葉12克、蔥白10支。
【功用】抗菌、通鼻。
◎葛根辛夷花茶︰葛根6克、辛夷花3克、紫蘇6克。
【功用】緩解肩頸痠痛,流濃鼻涕。
◎玉屏風飲︰黃耆6克。白朮、防風各5克。
【功用】對治畏風怕冷。易鼻塞、流清涕者。
◎過敏煎茶︰防風3錢、銀柴胡1.5錢、烏梅3-5個、五味子0.5錢。
【功用】用於久咳虛喘。
◎補脾益肺茶︰西洋參1.5錢、生黃耆3錢、炒白朮3錢、紅棗3大顆。(感冒發燒停用)
【功用】改善易感冒、易發氣管炎體質。

㊣本篇僅提供一般中藥常識,有病應找醫生診治。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ESI15&aid=181511180

 回應文章

vivi 之東張西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12/16 18:14

時下年輕人常輕看中醫,以為毫無數據與科學學理,

但中醫一如古人之溫和、含蓄、卻又能到位,實令人可貴。

只是近人多在種植之地勢、養成、後製上再不能嚴格固執於古法,

太多的地不宜和添加物,品質已不如前,並有毒物的疑懼,

讓人傷心感嘆。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12/16 12:02

李兄,

多才多藝又精通保健養生---。

感恩分享!!!

郁勝(PAESI15) 於 2024-12-16 12:27 回覆:
本篇中雖有我長期"試藥"的部份經驗,但離"專業"仍甚遠。去看醫生才是專業的正道。

米若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12/16 06:15
意外您專研中藥這麼有心得,發表這篇造福大眾,收下了。
郁勝(PAESI15) 於 2024-12-16 09:03 回覆:
只不過10年前我還很少用到健保卡,因為一直有在自修研究中藥,小毛病用中藥調理就可解決,直到近年才不得不常上醫院了。
過去"以身試藥"累積了不少經驗,中藥如果用對有時也有可能產生奇效,例如前年打疫苗造成心臟緊痛不止,上醫院掛急診也只能給止痛劑。我只用一勺家裡備存的"枳實",就完全揮別了症狀。
月前,沾到野鳥糞出現皮膚炎,就醫歷經一個多月未癒,後來是用(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才終於痊癒。即使有這點心得,原則上有病時我仍會先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