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有止泊處
2020/05/12 12:55:30瀏覽80|回應0|推薦0

4-3無相---沒有止泊處

(原文)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語譯)我這法門,自從上代祖師以來,首先建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所謂無相,就是處一切相而離一切相;所謂無念,就是念念中而卻無雜念心;所謂無住,就是人的本來自性。對於世間的善、惡、好、醜,乃至冤家和恩親,有言語的冒犯、諷刺,或欺凌紛爭的時候,都一概視為虛空幻相,不會想到報復仇害。在念念之中,不尋思過去的境界。如果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能斷絕,就叫作繫縛。在一切法上,念念不住著,這樣就沒有繫縛,這就是以無住為本。

(說明)

無念,無相,無住三者之間,三者實際上是一體多面,可以說是從三個角度來看這件事;因為如果有「念」就有了「相」;如果沒有「相」,就不會「住」;沒有「住」就不會被繫縛。因此三者在名相上雖然不同,但是在實修的過程是統一的。

例如潤州鶴林寺的玄素禪師,他為人謙遜低調,不論貴賤或怨親都能心平氣和應對,時下大家稱他為「嬰兒行菩薩」,表示他慈悲柔軟的攝受力。當時有一個屠夫,景仰他的德行,特地前來拜謁,希望在他的住所設齋,禪師欣然前往受供養,眾僧對他的行為感到驚訝,但是禪師告訴他們說:「佛性平等,對於愚人和賢哲都要有平等的心,只要可以度的人,我會即刻給予度化,為什麼要區別對待?」玄素禪師不會因為對方的身分貴賤,而限制自己的決定,他的心不住在現象上,所以不受到外境的束縛。

有一次有個僧人來扣禪房的門,玄素禪師問道:「是什麼人?」那個人回答:「是僧人。」禪師回答:「不要說是僧人,就是佛來,我也不顧。」那人問道:「佛來為什麼不顧?」禪師答道:「沒有你的止泊處。」 一向慈悲柔軟的禪師,在關鍵處給僧人警示—沒有止泊處,意旨一旦有了止泊的地方,即有所住,有住即有身相的存在,有相連帶的必然有念,唯有平息這三面,才能自然縱橫自在,而玄素禪師的故事,正是活潑貼切的教導。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3471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