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4 14:42:08瀏覽1469|回應23|推薦97 | ||||||
11月12日 – 難得週末進城,沒有特別的目的,只是隨便走走。為了找停車位,從南邊的中國城慢慢開過幾條街,最後在蘇荷(Soho)附近找到一個位子。這裡靠近紐約大學,H想去他以前常喝咖啡的地方,但那家店已經關了。 繼續往北走,看到花旗銀行的小分行,想起來是以前到紐約第二天造訪的地方。街道變了,塑像也是後來(1994)年立的。 拉瓜迪亞(Fiorello Henry LaGuardia)是紐約市第99任市長(1934-45年),公認是美國歷來最成功的市長。他大力支持羅斯福總統推行的新政,因此也得到羅斯福的強力支持,雖然兩人的政黨不同。 靠聯邦資助,拉瓜迪亞得以在紐約推動多項重要建設,包含捷運系統、平價住宅、公園、公共遊樂區、和兩座機場,成為羅斯福「新政」的典範。他整頓警力,晉用人才,破除人情關說,打擊黑社會,重振市民對政府的信心。 二次大戰爆發後,紐約從聯邦獲得的資金減少,龐大的交通和公共建設使市府財政困難,拉瓜迪亞想盡辦法支付各項費用。繼任市長們必須借款來支應公共設施和優厚的教師、警察、和市府員工薪水。舉債越來越高,終於無法償還,導致1975年紐約市的破產。 拉瓜迪亞街旁的公寓又稱Washington Square Village,是紐約大學教職員宿舍,也開放給研究生住宿。(大牌教授專用的宿舍在Bleecker Street,前有畢卡索的雕塑作品 … 謝謝時和指正)。再過一條街就是華盛頓公園(Washington Square)。公園四周的建築絕大部分是紐約大學校舍,所以這一帶常被戲稱是紐約大學校園。 天氣晴朗,公園裡熱鬧得很,大家都出來曬太陽。
公園這塊地最早是美洲原住民的村落,荷蘭人來佔領了土地,分給暫獲自由的奴隸耕種,作為和原住民之間的屏障。因此18世紀時這裡被稱為黑人之地。1797年紐約議會買下來作為公墓,直到1825年才關閉。那段期間埋葬了兩萬多人,部分是19世紀初的黃熱病犧牲者,至今還留在公園地下(還好以前不知道)。 1826年市政府買下毗鄰的地,把整塊地整平後作軍事訓練基地。1849–50年,又整建為公園。 公園裡最重要的建築物紀念門是1889年為紀念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就職100週年而建的。最早是木頭加石膏的臨時擺設,因為很受歡迎,1892年改用大理石建了這座永久的紀念門。經過長期自然和人為損壞,紀念門上重重汙垢。2007年經過整修煥然一新,只是華盛頓雕像的輪廓變模糊了,因為清理時磨掉了大理石像一層「皮」。 逛到中午肚子也餓了,就近去「華盛頓公園餐廳」(Washington Square Diner)用餐。 餐廳旁有個極小的公園,我一面吃蛋餅一面看外面的松鼠攀爬跳躍。 小公園有個特殊名字「金天鵝公園」。將近一世紀前這裡有一家「金天鵝」小酒館,是格林威治村的文人雅士喜歡聚集的地方。名劇作家尤金.歐尼爾時常光顧,有時也在此寫作。他的劇本“The Iceman Cometh”中有關「哈瑞霍普沙龍」的靈感更是直接來自金天鵝。 因為H想找一本書,我們繞到百老匯上的Strand書店,可是沒有找到。書店離聯合廣場(Union Square Park)很近,就順便逛到那裡。每星期六聯合廣場有市集,人來人往很熱鬧。還遇到一個“Give Me A Hug”(給我一個擁抱)團體,忘了是為哪個慈善運動募款。 市集旁就是公園,靠近北邊有一座林肯塑像。 逆光照的效果不好,怕電池不夠沒有重拍。有一個像學生的年輕人對銅像錄影,H聽到他說:「這裡有一座巨大的銅像,但不知道是誰」(“There is a big statue, but I don't know who he is”),忍不住偷笑。 十九世紀初規劃道路時,決定縱向的包厘路(Bowery)和百老匯(Broadway)在此交會。為了避免橫向街道穿過其間造成不規則的畸零地,市政會議決定設立一座「聯合公園」(Union Place Park),橫街止於公園外圍。 公園曾經是紐約重要的集會場地,1861年南北戰爭開始時,有25萬人聚集此處支持聯邦,是到那時為止美國最大的集會。直到現在這裡還常有遊行或政治集會。那天也遇到支持華爾街行動的遊行,不過規模不大。 因為天氣好,想多吸收一點維他命,我們繼續走到北邊的麥迪遜公園。 上次為了寫麥迪遜公園(第五大道 - 熨斗區),從網上看到公園南邊有座房子是老羅斯福總統的誕生地,這回特別想去看看。房子找到了,可是沒有開放。 我們猜是不是節約經費,遊客少的歷史建築就暫停開放。H開玩笑說,如果共和黨選上總統大概就開放了。 由此往北不多遠就是麥迪遜公園(Madison Square Park)和熨斗大樓。雖然不久前才去過,還是忍不住再照幾張好風景。
公園中有一個很有名的小吃攤Shake Shack,據說還有人慕名而來。我們在公園轉了一圈,從攤子前排到公園門口的隊伍也不見縮短,不過我們沒有去湊熱鬧。 麥迪遜公園是每年11月11日退伍軍人節遊行開始的地方,前一天獻的紀念花圈還留在公園裡。 走到這裡,時間也差不多了,決定回到停車的地方。經過聯合廣場時注意到這有趣的組合。 ↑電影學院的樓下就是賣酒的商店,算不算一種巧合? 聯合廣場南邊一棟大樓(One Union Square South)上有一件醒目的裝飾「節拍器」(Metronome),是 Kristin Jones and Andrew Ginzel 的作品。 作品有幾部分:左邊是液晶顯示的數字鐘,顯示這一刻的時間和還有多久這一天就結束。相片裡的 154343455161608 代表 15點43分43.4秒,還有08小時16分16.5秒 就過完11月12日,中間那個5是百分之五秒。鐘的右邊有個很多圈同心圓的設計,像投石入水產生的波紋。同心圓由黑、金兩色構成,每天正午和午夜,圓圈中心會放出水蒸汽。同心圓上方伸出一隻手,這是依照聯合廣場中喬治華盛頓銅像的手放大比例做的。作品中還有代表月亮和地質時鐘的部分,看不出來就不解釋了。 "Metronome contemplates time: geological, solar, lunar, daily,
(「節拍器」思考的是時間:地質的,太陽的,月亮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瞬間,顯示一個城市 … 和一個人 … 在微秒間的生命)。 在公園旁邊還有一隻倒立的銅象,是西班牙藝術家 Miquel Barceló 的作品。
作品名稱是"Gran Elefandret",有26英尺高,5英噸重。牠僅以鼻尖支撐重量,卻穩如泰山。Barceló 把他比喻成自己,說「這好像藝術家在(經濟)困難的時候,總是想辦法平衡(收支) 」。這隻象只展覽到2012年五月,紐約附近的朋友:欲看從速。 表演完畢,觀眾跟鋼琴師閒聊,才知道他們是為一個琴譜軟體做廣告:琴譜存在 iPad中,演奏時隨著音樂的進行而「移動」。樂師只要有個「愛配」,不需要帶很多本樂譜,演奏時也不用擔心翻頁,方便極了。感恩節時在小姑家提起這事,她說女婿正想為女兒寫個這樣的程式,現在有現成的就不用忙了。 過了華盛頓公園,在路邊看到這樣的「推車」,以為是萬聖節遊行的花車,結果也是廣告。 參考網站: 拉瓜迪亞銅像: http://www.nycgovparks.org/about/history/historical-signs/listings?id=12183 金天鵝公園: http://www.nycgovparks.org/parks/M125C/highlights/10766 老羅斯福總統誕生地: http://www.nps.gov/thrb/index.htm 「節拍器」(Metronome)戶外藝術:http://en.wikipedia.org/wiki/Metronome_%28public_artwork%29 「格蘭象」(Gran Elephandret):http://culture.wnyc.org/articles/features/2011/sep/13/giant-upside-down-bronze-elephant/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