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她靠著音樂,走過人生的低谷
2014/03/26 06:34:59瀏覽4708|回應28|推薦143

The oldest Holocaust survivor

"Hatred eats the soul of the hater not the hated. "
(仇恨啃噬仇恨者的靈魂,不是被恨的人) – Alice Herz-Sommer

愛麗絲‧赫茲-桑默(Alice Herz-Sommer)是一位猶太鋼琴家,1903年出生於奧匈帝國的布拉格(二戰後成為捷克首都)。她的父親是一位商人,母親受過良好教育。他們在布拉格經營一家文化沙龍,吸引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音樂家,包括馬勒(Gustav Mahler)和卡夫卡( Franz Kafka)。赫茲女士說“卡夫卡是個奇怪的人。他常來我家坐,和我母親聊天,主要是關於他的寫作。”卡夫卡也常和赫茲家一起旅行,給孩子們說故事。

愛麗絲三歲就表現對音樂的喜愛。她最先跟姊姊學鋼琴,十六歲進入布拉格的日耳曼音樂學院(Prague German Conservatory of Music),是年齡最小的學生。1931年她和利奧波‧桑默(Leopold Sommer)結婚,幾年後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史提芬(成年後用另一個名字拉菲爾)。她的演奏事業也在這時開展,在全歐洲建立了知名度。直到納粹佔領布拉格,禁止猶太人公開演奏、參加比賽、或是指導非猶太人學生。

1939年納粹攻佔捷克,赫茲家族多半移居巴勒斯坦,赫茲-桑默女士留在布拉格照顧生病的母親。納粹不許猶太人購物、搭電車、或上公園,生活益加艱難。但最大的打擊是母親在1942年被捕,隨後遇害。

桑默說,“那真是場災難”:母女連心,她深愛母親,幾乎被擊潰。但內心裡有個聲音告訴她,“從現在起只有妳能幫助自己。不是妳丈夫,不是醫生,也不是孩子”。 她覺得必須彈蕭邦的練習曲(Frederic Chopin’s 24 etudes),那是對鋼琴師最大的挑戰,像歌德的“浮士德”或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她回家後不斷的練習,在腦海裡想像那些音符並且彈奏和唱出來。音樂的美以及置身於這麼可怕的環境下,在腦海裡回想這些音樂的能力,讓她在當時以及終其一生能面對各種艱困。

1943年桑默和丈夫、兒子一起被送去特萊西恩施塔特(Theresienstadt)集中營。納粹為了宣傳,允許那裡的猶太人演奏音樂。集中營裡的鋼琴不太好,愛麗絲‧桑默還是賣力彈奏,六歲的史提芬也加入兒童劇團上台唱歌。特萊西恩施塔特有許多音樂家,即使是為納粹宣傳,他們也真心願意為同樣落難的猶太人演奏。集中營裡沒有希望、食物缺乏,又病又餓的猶太人把音樂當成食糧。愛麗絲‧桑默在集中營表演過一百多場。她說,“如果不是音樂,他們早活不下去了,我們也一樣。”

桑默女士雖是猶太人,對宗教並不熱衷,她的上帝是音樂。她認為音樂可以拯救她,結果也確實如此。集中營音樂會除了猶太人聽,也娛樂負責管理的德國軍人和來檢查的紅十字會代表。有一天桑默被一個德國士兵攔住,她擔心厄運臨頭,德國人卻說:“別擔心,我只是要謝謝妳”,因為他也被桑默的音樂感動了。他還加了一句:“妳和妳兒子都不會被送去別的地方,你們會一直待在特萊西恩施塔特,直到戰爭結束”。

德國人把特萊西恩施塔特當成輸送猶太人的中繼站,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在這裡停留幾星期或幾個月,讓外界看到他們假裝的“正常生活”,再被送到其他做苦工甚至處死的集中營。

1944年,奧波‧桑默和其他將近1000人被送去奧許維次,他在前一天來和妻子話別。奧波告訴愛麗絲:“如果他們徵求追隨丈夫的志願者,妳絕對不要答應”,還讓愛麗斯發了誓。奧波‧桑默那批人剛走,德國人就來問有沒有志願追隨的家屬?許多婦女答應。愛麗絲‧桑默記得丈夫的囑咐,沒有答應。那些志願者根本沒有見到他們的丈夫,很多就此一去不返。

奧波‧桑默熬過了奧許維次的監禁,可是病死在大橋(Dachau)集中營,不久戰爭就結束了。那次話別成了他們的最後一面。

1945年五月,蘇聯軍隊解放了特萊西恩施塔特,愛麗絲‧桑默帶著兒子回到布拉格,兩年後移居巴勒斯坦和家人重聚。她在耶路撒冷一所音樂學院教鋼琴,過得很愉快。桑默說那是她一生最美好的時光。

雖然經歷那麼多苦難,桑默並不恨德國人。她說:“他們做了可怕的事,但是亞歷山大大帝難道比較好嗎?罪惡一直存在,而且永遠如此,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她還說:“仇恨啃噬仇恨者的靈魂,不是被恨的人”(Hatred eats the soul of the hater not the hated)。1962年她出席了對阿道夫‧艾希曼(註)的審判,但是“我得說我可憐他。我同情所有德國人。他們是好人,不輸其他種族。”

1986年桑默隨著兒子一家搬到英國倫敦,繼續教琴和演奏。兒子拉菲爾是一位大提琴家,2001年他剛結束在以色列的旅行演奏,因動脈瘤突然去世,得年64歲。

兒子遽逝是桑默一生最沉重的打擊,那年她已經97歲,靠著音樂支撐過來。倫敦的鄰居聽到“住在六號的女士”又開始彈琴,知道她終於走出喪子之痛。即使遇到這麼悲痛的事,桑默還是從其中看到光明:“至少他去世時沒有痛苦。而且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演奏,覺得他還活著。有時我認為,有一天科技可以延緩死亡。”

近年來,由於她的年紀,永不挫敗的精神,對人的寬容,持續對音樂的熱誠,以及年輕時和卡夫卡、馬勒等大師間的友誼,不少作家和製片人以桑默女士的故事進行創作。包含2007年出版的傳記《地獄裡的伊甸園 ,“A Garden of Eden in Hell”》,BBC的電視紀錄片《106歲的愛麗絲桑默:每樣事物都是禮物 “Alice Sommer Herz at 106: Everything Is a Present”》,2012年另一部傳記《一個世紀的智慧:從大屠殺最老倖存者愛麗絲‧桑默的一生學到的功課 “A Century of Wisdom: Lessons From the Life of Alice Herz-Sommer, the World’s Oldest Living Holocaust Survivor”》 以及今年得奧斯卡金像獎的紀錄片《六號女士:音樂救了我的命》“The Lady in Number 6: Music Saved My Life” 。

2006年,當被問到長壽秘訣的時候,桑默回答:“就是一個字:樂觀。我總是看到好處。當妳放鬆的時候,身體也就放鬆。妳感到悲觀的時候,身體也變得不自然。妳自己決定要往好處還是壞處看。妳對別人好,他們也就對妳好。付出,就會收回”。她同時建議“不要吃太多,但也別挨餓。吃魚或雞肉,還有很多蔬菜”。

對現代科技,她充滿感謝:“年輕人看每樣東西都是理所當然,而我們老人了解自然。到了這把年紀,我學會感謝這美好的生活。我們有電、車子、電報、電話、網路;我們整天都有熱水,活得像國王一樣。”

桑默女士不因年老而減少練習,直到去世前不久,還每天彈琴兩三小時。高齡使她兩手各有一個指頭僵硬,她就改變技巧用八個手指彈奏。雖然手不靈活,她的音感依然敏銳。在她110歲生日那天,有位記者前去訪問。聽說她對記者厭煩,就假裝成一個音樂家。

桑默女士說:“彈首曲子吧”,記者彈了一小段舒伯特。桑默女士不讓他彈下去,說:“現在告訴我,你真正的職業是甚麼?”

愛麗絲‧桑默在今年二月廿三日去世,一星期後,根據她的故事拍攝的紀錄片The Lady in Number 6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

上星期在教堂,神父以桑默女士的話“Hatred eats the soul of the hater not the hated”來講道,引起我的興趣,上網找了一些資料,包含幾段訪問紀錄片。看到這一星期來台北的劍拔弩張,更覺得她的寬容樂觀值得世人學習。

(註):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納粹高級軍官,是猶太人大屠殺中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主要負責人。二戰後逃到阿根廷,1960年被以色列情報部門查出,以類似綁架的方式逮捕後,秘密送至以色列。1961年4月11日在耶路撒冷受審,以人道罪名等十五條罪名起訴。不少大屠殺受害者出庭作證。艾希曼面對控訴,以「一切都是依命令行事」回答。同年12月被判有罪,處以死刑。艾希曼提出上訴,最高法院維持原判,1962年5月31日晚上以絞刑處死。以前有部影片以他的故事為本,中文片名可能是“殺人王”。我在小學一二年級時看過,還記得幾個鏡頭。(維基百科:阿道夫·艾希曼,英文版比較詳細)

參考資料:

"Oldest Holocaust survivor, Alice Herz-Sommer, dies at 110, 23 February 2014, Haaretz

http://www.nytimes.com/2014/02/28/world/europe/alice-herz-sommer-pianist-who-survived-holocaust-dies-at-110.html

Oldest Living Pianist, Holocaust Survivor, Alice Herz-Sommer -109 years old

BBC Radio: Alice Herz Sommer Interview (Part 1)

BBC Radio: Alice Herz Sommer Interview (Part 2)

"A Garden of Eden in Hell" - Alice Summers, 108 year old survivor of a Nazi concentration camp

後記:

3月25日晚上看了一部影片Escape from Auschwitz | Secrets of the Dead看完心情很沉重。有時覺得猶太人小器,二次大戰都過去那麼久了,還念念不忘大屠殺。可是上百萬人被一火車一火車的運到Auschwitz集中營,最終目的就是要謀殺他們,那已經不是人類所能了解的殘忍。經過那樣的刺激,難怪他們要一再提醒後代和世人。比較之下,不記仇的桑默女士就更難能可貴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3wang&aid=11821703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5 07:11

音樂洗滌心靈的力量 強大到令人驚訝, 集中營中 的猶太人受安慰, 連管理猶太人的德國人 也受撫慰, 可見戰爭中的每一方每一人 都是受苦 受煎熬的 , 只有 發動戰爭的人得利.

喜歡看雲介紹 這樣特別的人物故事. 謝謝 .

看雲 (33wang) 於 2014-04-05 22:11 回覆:

德國人大多愛好音樂,可惜那時受強烈的民族主義矇蔽,政治被偏激的納粹黨徒操縱。

任何事走偏都有危險,希望國內年輕的一代覺悟。


~大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4 02:19

饒恕仇敵已非常人能夠做到

更何況愛你的仇敵

女士的胸懷情操讓人敬佩


看雲 (33wang) 於 2014-04-04 04:58 回覆:

音樂讓她心胸寬廣,悲天憫人

不過她最愛的還是音樂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音樂
2014/04/03 22:05

納粹集中營和迫害猶太人的行為,令人髮指

能夠靠著音樂支撐過來,讓人敬佩感動

看雲 (33wang) 於 2014-04-04 04:54 回覆:
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從影片中感覺到有的納粹軍人也不是那樣滅絕人性,可是國家至上的觀念讓他們無從選擇。桑默女士和另外幾位音樂家是少數的幸運者。

茉莉花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2 22:47

很感動! 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那麼殘忍, 桑默女士能夠有寬容之心, 了不起!

總是希望殘忍的事不再發生, 看起來難....


看雲 (33wang) 於 2014-04-03 03:43 回覆:

二次大戰後的各種國際組織就是為了避免戰禍,防止像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那樣的侵略和殘殺無辜,可是效果有限。

只有放下仇恨,才能讓人真正免於戰爭和迫害。可惜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2 14:06

很感人的故事

我們芝加哥有一位音樂老師在推行音樂治療呢

音樂是人生低谷時最好的療傷法!


看雲 (33wang) 於 2014-04-03 03:28 回覆:

我喜歡一面看書(或讀網上文章)一面聽音樂

輕柔的音樂是讓人心情安定的最好工具 愛你喲!


安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2 07:39
很精彩的介紹,的確,如果一直活在仇恨憤怒中,只是拿別人的錯誤惩罰自己!
安然

看雲 (33wang) 於 2014-04-02 11:11 回覆:

“懲罰自己”,一點沒錯。心中有仇恨,快樂不起來,等於是對自己的懲罰。

對人寬容,受益最大的其實是自己。施比受更有福,指的不僅是財物。


張錦弘(張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台灣人不恨很難
2014/03/31 01:34

前兩天讀了一個野百合世代家長寫給太陽花女兒的信,

說教台灣人愛,比較台灣人不恨簡單,這次學運又把台

灣徹徹底底撕裂了一番,看了您這篇文章,倍感溫馨!

看雲 (33wang) 於 2014-04-01 12:36 回覆:

謝謝

您那篇《期待用詩征服流氓》讀了讓人感動

台灣從事政治運動的人常不注重言語,年輕人也學著粗俗

學者從政,敵不過不講裡的對手,唉! 天啊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30 13:28

真的,忘了說,最近的臺灣好紛亂,,看看這樣的文章,

內心似乎就比較不浮躁,,,

感謝分享好文:)))!!!

看雲 (33wang) 於 2014-04-01 12:29 回覆:

謝謝異色

最近各種紛紛擾擾似乎特別多,聽到桑默女士的處世哲學時,覺得應該把她的故事寫出來

寫的時候正好發生服貿的抗爭,有些辯論變成人身攻擊。政客不帶好榜樣,學生跟著學會謾罵,這樣的"民主",我覺得悲哀。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30 13:21

我很喜歡看這樣一類的故事耶,覺得大時代所謂的可歌可泣約

就是寫類似默桑女士這樣度過的人生,,尤其對藝術的執著,以

音樂撫慰人心,,,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必推
2014/03/29 20:50

這實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已經通知電小二來看上一看

 

 

看雲 (33wang) 於 2014-03-30 12:18 回覆:

謝謝阿本

「以德抱怨」不容易,但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往前看,開拓健康的人生。桑默女士就是最好的例子。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