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第七軍
2017/10/20 09:54:56瀏覽1068|回應0|推薦0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是中華民國國軍主力之一,新桂系嫡系部隊。曾參加統一廣西第一次滇桂戰爭北伐戰爭、寧漢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獲譽「鋼七軍」。最終於1949年11、12月間,在廣西博白地區,被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陳賡第四兵團、第四野戰軍43軍圍攻,第七軍全部被消滅。

--------

統一廣西

第七軍前身為李宗仁、黃紹竑領導之廣西定桂討賊聯軍。1921年,孫文將原桂系李宗仁部11個連,收編為粵桂邊防軍第三路,司令李宗仁。自1923年11月至1925年4月,定桂討賊聯軍以6,000之眾先後消滅陸雲高、陸榮廷、沈鴻英等舊桂系軍閥六萬人。自1925年2月至7月,以不足2萬人擊潰唐繼堯滇軍7萬人,統一廣西。1925年10月初至12月7日,全軍入粵,協助廣州國民政府消滅熊克武、鄧本殷、林俊廷、申葆藩等叛軍3萬餘人。1926年3月,受廣州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全軍4萬餘人。中國共產黨黨員黃日葵一度出任第七軍政治部主任。

北伐時期

1926年5月初,第七軍第七旅(旅長鍾祖培)北上湖南衡陽,支援受北洋軍閥吳佩孚攻擊之湖南軍閥唐生智,打響國民革命軍北伐第一槍。6月5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宣言出師北伐。李宗仁率第七軍12個團,組成北伐部隊2萬餘人。因白崇禧升任北伐軍代參謀總長,另委王應榆為第七軍參謀長。黃日葵為第七軍廣西留守部隊政治部主任,麥煥章為第七軍北伐部隊政治部主任。廣西留守部隊計8個團,由黃紹竑指揮。5月初至9月初,第七軍國民革命軍四軍、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經過衡陽、長沙、汨羅江、汀泗橋、賀勝橋諸戰役,消滅北洋直系軍閥吳佩孚20萬主力,圍困武昌。9月10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命令第七軍進軍江西,對直系軍閥孫傳芳作戰。歷經箬溪、德安、王家鋪、九仙嶺四場血戰,擊破孫傳芳10餘萬主力,為國民政府控制江西奠定基礎。江西連場血戰,第七軍陣亡團長3名:呂演新、陸受祺、吳鐵英,下級軍官傷亡三分之一,士兵2萬人傷亡4千餘人。

戰果:

箬溪之役全殲孫傳芳三大主力之一謝鴻勛第四師2萬人,謝鴻勛重傷身亡。德安之役擊潰含孫傳芳三大主力之首盧香亭第二師在內3萬餘人。

王家鋪之役擊潰敵第五方面軍陳調元部3萬餘人。

九仙嶺之役擊潰盧香亭、上官雲相、李俊義等3萬人,俘虜旅長2人:楊賡和、崔景貴。

江西之戰後,第七軍獲蔣介石之通電嘉勉,被國民政府及民間稱為「鋼軍」。

1927年2月,第七軍轉戰安徽。3月初,第七軍攻克安慶。3月中旬,第七軍進占蕪湖。敵安徽省長陳調元率部2萬餘人投誠。4月,四一二事變第七軍奉命在南京以西采石磯將企圖暴動之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繳械,第六軍軍長程潛,黨代表林祖涵(即林伯渠)潛逃武漢。第七軍隨後在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劉峙)中逮捕中國共產黨員,並監視第一軍第一師第二一師,使蔣介石順利撤銷薛岳、嚴重之師長職務。5月,南京國民政府渡江北伐,進攻孫傳芳和直魯系軍閥張宗昌,李宗仁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總指揮。5月11日,第七軍占領巢縣。5月13日,第七軍於柘皋大破直魯軍。5月15日晚,直魯軍宿將馬濟率精銳4萬餘人並1千餘名白俄騎兵,在合肥梁園與第七軍決戰,北軍大敗,馬濟戰死。5月20日,第七軍克鳳陽,5月22日第七軍占蚌埠。6月2日,第七軍克復徐州。第七軍第一師師長夏威因功接任第七軍軍長。

蔣介石下野與孫傳芳潰敗

1927年6月23日,第七軍開始第二期北伐,朝山東省北部進軍,25日第七軍占領嶧縣,27日,第七軍在臨城擊敗馬玉仁率領的直魯軍,馬玉仁於此役遭第七軍所擒。

寧漢分裂後,武漢汪兆銘政府因無法和中國共產黨繼續合作,卻也不願屈就南京蔣介石政府,因此與唐生智、張發奎聯手東征南京,希望取得國民政府主導權;李宗仁在這場北伐勢力分家的衝突中與蔣同盟,因此將原先進入山東的第七軍調回駐防安徽省蕪湖、安慶一線。第七軍南調後,直系孫傳芳,直魯系許琨、徐源泉等組成聯軍在1927年7月下旬向徐州反撲,由蔣介石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敗給直魯聯軍,徐州失守;隨後長江以北所有北伐成果均由孫傳芳軍奪回。第七軍在李宗仁指示下放棄安慶防線,將防線收攏至蕪湖到南京一帶;在第七軍收縮防線之際,唐生智東征軍推進至安慶,集結東攻。8月1日,中國共產黨南昌兵變;8月12日,蔣辭職下野;武漢政府與南京政府因反對目標消失暫時止戈,同心對付南攻的直魯聯軍。8月24日,孫傳芳動員11個整建制師又6個混成旅的部隊,傾巢南犯,自南京烏龍山、棲霞山、龍潭三處渡江,該役後世稱龍潭戰鬥;部隊渡江後,船隻悉數開往北岸,以示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之決心。8月下旬,第七軍第二師第十五軍第2師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軍長胡宗鐸);8月25日至9月1日,第七軍第十九軍與何應欽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偕同擊潰孫傳芳部隊,雖然北伐軍傷亡8千餘人,然而這場勝仗讓孫傳芳在之後影響力大衰,此後淡出中國政壇。夏威軍長因本次戰功晉升上將。

寧漢戰爭與新桂系全盛期

孫傳芳覆滅後,南京與武漢層峰之間爭奪首領的衝突再度引爆;9月11日的寧漢合流後會議汪兆銘不甘屈居於新桂系之下,因此在1927年9月下旬,汪兆銘與唐生智集結第四集團軍大部兵力(7個軍,10個暫編師)東征南京,是為寧漢戰爭

作為新桂系主要部隊的第七軍,在10月5日搶先將一直與孫傳芳關係無法割捨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軍(軍長王普)繳械,部隊編入第七軍第二師;10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西征討唐令」,編組西征軍對抗東征軍,總指揮李宗仁。10月25日,第七軍第十九軍19-3奪回安慶,擊潰由高桂滋率領的暫編第十九軍19-2;西征軍隨後一路西進,1927年11月初,第七軍在蘄春、蘭溪擊潰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與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軍(軍長劉興),主要部隊折損過重的唐生智通電下野,流亡日本;11月15日,第七軍進駐武昌,第十九軍進駐漢口,雖然在11月時唐生智尚有7個軍又7個獨立師退入湖南省,李宗仁派遣原任第四集團軍參謀長張華輔勸降,雖未成功,但湖南的殘餘兵力但已無續戰意志,寧漢戰爭由新桂系獲勝結束。

繼唐生智後,素與汪兆銘交好的張發奎在1927年11月17日在廣州發動政變,企圖刺殺新桂系主要核心人物黃紹竑,但未成功。駐武漢的第七軍隨即及南調廣州,與1927年初以原留守廣西的第七軍4·5·6師擴編之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軍長黃紹竑)協力,圍剿張發奎勢力。1927年12月,桂係以第七軍第十九軍及原劉佐龍 第十五軍各一部成立第十八軍,陶鈞任軍長,張義純任副軍長。

第七軍第十五軍與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交戰,許志銳戰死,黃鎮球重傷,餘部無力再戰,由薛岳、繆培南、朱暉日率領逃往江西,第四軍元氣大傷,張發奎、黃琪翔下野流亡海外。在張發奎下野後,第十五軍期駐防粵北,直至蔣桂戰爭結束。

1928年1月初,國民政府與駐湘第四集團軍之談判全面破裂。1月15日,國民政府下令討伐。1月17日,第七軍第十九軍在白崇禧指揮下進占通城,21日,攻占平江,27日,經激戰後克復長沙,隨後,攻占寶慶、衡陽。唐軍餘部請和,接受改編。

第一次解編

第七軍於華南征討時,蔣介石在1928年1月4日復職,北伐軍繼續第二期北伐;1928年7月,北京張學良政府接受改編,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戰爭完成形式上的勝利,隨即計畫整編現有兵力。
1928年10月,第七軍按照南京國民政府指定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師,隸屬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夏威任師長,轄四旅:第四旅旅長李明瑞,第五旅旅長李朝芳,第六旅旅長尹承綱,第七旅旅長楊騰輝,形式上此為第七軍第一次解編。

----------

一次蔣桂戰爭

1929年2月20日,唐生智降將何健向夏威、胡宗鐸謊稱駐湖南之第十八師(師長魯滌平,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繞過集團軍總司令部,秘密從蔣介石處得到大批軍械;第十五師第五二師(師長葉琪,由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改編)在未徵得李宗仁指示的情況下,朝第十八師第五十師(師長譚道源)發動攻擊;2月21日,第十五師佔領長沙將 第十八師繳械,第五十師則被 第五二師給逐退至湘西;此為蔣桂戰爭的序幕。魯滌平赴南京申冤後,3月份起蔣介石與李宗仁間的政治折衝便持續增溫,蔣介石自日本請回唐生智說服舊部挺蔣藉以裂解第四集團軍;夏威因喉疾委託李明瑞暫代指揮,1929年,4月2日,李明瑞、楊騰輝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除了自己所轄旅,也買通第五、第六旅各一團倒向南京政府。4月3日,馮玉祥部10萬人由河南、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由江西兩路攻入湖北。夏威率殘部逃離武漢,退往鄂西;駐華中一代的新桂系將領因無法有效控制部隊,在4月21日分別通電下野,避居香港;第十五師餘部一部份由李明瑞收編,一部份由張發奎、薛岳收編。

回師廣西

1929年4月7日,蔣介石任命李明瑞為第十五師師長、楊騰輝為第五十七師師長。5月,因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率領第十五軍6個師在廣西繼續抵抗,蔣遂命李、楊率軍回桂,陳濟棠、陳銘樞率粵軍,何鍵率湘軍全力配合。6月2日,李、楊率軍由廣東攻入廣西,半個月後攻抵南寧,李、黃、白見情勢已無可挽回,遂通電下野流亡香港、法屬安南(今越南),將餘部約3個師交由呂煥炎統領,囑其向俞作柏、李明瑞投誠,後被國民政府編為新編第十六師,呂煥炎任師長,另編蒙志獨立旅。

聯共反蔣

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後,隨即引入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等共產黨人進行活動,宣傳蘇維埃革命;解散國民黨各級黨部;並將關押在監獄中共產黨員全部釋放;在廣西各地組織農民武裝自衛軍;任命張雲逸為南寧警備司令。

1929年10月1日,俞、李二人在南寧發表宣言,公開反蔣。南京國民政府立即將俞、李二人免職,任命呂煥炎為廣西省政府主席,第十五師第44旅旅長黃權升任第15師師長,10月7日,命粵軍陳濟棠部3個師入桂平叛。

--------------------

第二次蔣桂戰爭,第七軍重組

1929年11月中,李宗仁由越南海防出發抵達南寧,時參加「湖北討桂之役」的張發奎、薛岳與新桂系聯絡共同反蔣,遂決定組成桂張聯軍,首先攻粵以解後顧之憂。

李宗仁委任楊騰輝重建第七軍,轄2個師:國民革命軍第五師(師長黃權)、國民革命軍第八師(師長梁重熙)。11月26日,聯軍分路東下,「第二次蔣桂戰爭」爆發。12月10日,張發奎部進抵廣州西郊花縣,廣州市區已聞炮聲;因張發奎、薛岳決心要以自己力量擊敗陳濟棠、陳銘樞(張部在北伐戰爭時稱「前線第四軍」,陳部稱「後方第四軍」),而拒絕第七軍第十五軍助戰,最終大敗,所部傷亡過半;12月14日,張部撤退,桂軍隨後撤退;粵軍蔡廷鍇部跟蹤追擊,進占桂東重鎮梧州。

此時,蔣介石命中央軍朱紹良、譚道源、毛炳文等部由粵北向桂林進攻。

1930年1月,李宗仁命白崇禧率第七軍第十五軍梁瀚嵩師在桂林迎擊朱紹良中央軍,命黃紹竑第十五軍、張發奎第四軍在桂東迎戰陳濟棠粵軍。白崇禧命楊騰輝第七軍在灕江西岸設伏,令梁瀚嵩師過江佯攻詐敗,譚道源、毛炳文中計,傾巢追擊,結果遇伏大敗,白崇禧率部追擊,在馬嶺、栗木、龍窩、八步四戰四勝,2月10日,朱紹良中央軍全部撤出廣西。2月16日,桂東的黃、張聯軍卻在北流戰鬥中被蔣光鼐、蔡廷鍇、余漢謀、香翰屏四師擊潰,傷亡慘重。

中原大戰

1930年3月,新桂系通電反蔣介石南京政府,加入反蔣聯盟軍,第七軍改名為「護黨救國軍第七軍,下轄國民革命軍第第十五師 第十九師第二一師。1930年5月中原大戰期間,第七軍自廣西北上進軍湖南;6月8日攻占岳陽,後占領長沙,迫近武漢。新桂系領袖李宗仁原本對這次北伐充滿信心,還委託了香港的印鈔廠印製中國國民銀行鈔票預定在攻下武漢後公開流通。

但是在6月中,國民革命軍所屬粵軍系統蔣光鼐率3個師奪取衡陽,第七軍等北伐軍被阻斷後路。面對遭到包抄的局勢,白崇禧北上直取武漢;薛岳提議東下進攻南京;黃紹竑連電要求迅速回援,最後李宗仁決定暫停北攻救援衡陽。6月18日,第七軍開始朝衡陽城攻堅,但未能攻克反導致新桂系部隊在7月1日起被陳銘樞率第十一軍包抄,新桂系在該役損失慘重。第七軍軍長楊騰輝重傷;而原本退往湖北、湘西、江西等地的中央軍逐漸包圍衡陽。李宗仁為避免部隊全滅下令分路突圍。1930年10月,第七軍軍長由原本第七軍副軍長廖磊升任取代楊騰輝職務,副軍長周祖晃。此時第七軍下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師第二一師。軍司令部設於百色。第七軍隨後開始對廣西境內的中國共產黨根據地實施綏靖,多度與紅軍交戰。

湘江戰役

1934年湘江戰役中,廖磊第七軍、夏威第十五軍重創彭德懷紅三軍團紅5師(原紅7軍);全殲紅軍少共國際師;重創紅五軍團,其中紅34師被全殲;幾全殲紅八軍團(僅周昆、羅榮桓個別除外)。期間,第7軍副軍長覃連芳發現中央軍周渾元一部有入桂跡象,遂對其突襲繳械,在得到蔣介石不進入廣西承諾後,才將這批人槍交還。

淞滬會戰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國民政府自衛宣言》,8月2日,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軍委會參謀次長,3日,白崇禧飛往南京;8月28日,國民政府任命李宗仁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新桂系部隊立即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上將)、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上將)北上抗戰,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夏威上將)則留駐廣西。第七軍編入第二十一集團軍戰鬥序列,因軍長升任升任集團軍總司令,故由原副軍長周祖晃中將接任第七軍軍長。

抗日戰爭爆發時,身為第171師513旅1026團上校團長的李本一隨部參加了淞滬會戰。一開始李團是幸運的,因為他不是先頭部隊,先到戰場的那幾個團幾乎都被日軍打殘了。等到李團趕到戰場時,已經接近了會戰的尾聲。於是,第七軍乃至於第二十一集團軍主力是否能安全撤出戰場的使命,落到了李本一的肩上。為了保障主力的安全轉移,李團堅守嘉興不退,全團無一退卻,在戰至僅剩200餘人的情況下終於接到了撤退的命令,途中率全團殘部300余桂兵,游過富春江歸隊。

1937年10月,蔣命廖磊趕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此役,第二十一集團軍因首次與現代化日軍進行立體作戰,損失嚴重,其主力部隊第七軍、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八軍少將以上高級將領夏國璋、龐漢禎、秦霖等3人陣亡、另重傷兩人,基層官兵傷亡過半。

在戰敗撤退時,廖磊主動提出為友軍朱紹良部斷後。11月12日,第二十一集團軍退出上海,第四十八軍撤至常熟,第七軍則在吳興、長興阻擊日軍第6師團,26日,因長江江陰要塞失守,日軍蜂擁登陸,第二十一集團軍乃奉命退往浙西。

第五戰區戰場上,第七軍第四十八軍在合肥滁縣阻滯南京方面日軍荻洲立兵第13師團北上增援,3月,一度克復江浦,震動南京。

徐州會戰

因要地宿縣失守,而年初韓復榘以失守山東被執行軍法,故為明正軍紀,將第七軍軍長周祖晃撤職查辦,第七軍第一七一師師長楊俊昌判入獄10年(抗戰勝利後方獲釋),由第二十一集團軍參謀長張淦接任第七軍軍長。

武漢會戰

1938年8月4日,第七軍第四十八軍第八十四軍與日軍第6師團展開黃梅之戰.廣濟戰役,8月26日,李品仙指揮第三十一軍克復太湖、潛山,切斷第六師團退路,日軍據險死守,並施放大量毒氣,新桂系第十一集團軍第二十一集團軍兩集團軍雖頑強進攻,但犧牲慘重;30日,稻葉師團得到岡村寧次派出3200餘生力軍補充後,遂發起反攻,白崇禧在預備隊用盡後,被迫於9月6日下令撤退。

第七軍軍長張淦升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由鐘紀接任第七軍軍長。夏威是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

第七軍奉命轉移到大別山打游擊後,李本一先後擔任過安徽省第5行政區督察專員、皖東游擊司令、第5戰區第10游擊縱隊司令、第一三八師師長、第一七六師長、第七軍副軍長兼第一七一師師長等職。在六年的大別山作戰中,李本一打日軍是十分積極的,但是在皖南事變後和新四軍也沒少打。甚至到了抗戰勝利之後,內戰爆發之前,仍沒有停火過。

抗日戰爭勝利後,軍事委員會對收復首都進行了一番頗費工夫的籌措,比如由哪支部隊進駐,該怎麼進去,進去後要有什麼表現,承擔什麼責任,等等等等。但是等這幫紙上談兵的人終於製訂出了一份計劃時,卻意外的得知,李本一帶著他的第一七一師早就開進南京受降去了。前面說過,李、白有過割據廣西的歷史,與老蔣始終是面和心不和的。這次的“李本一事件”,自然與他們脫不了乾系。李本一進入了南京,打出了受降大員的招牌,不僅給偽政府要員封官許願,還收受了大量的房產金錢。這樣一來,國府當局顏面何存?當即由陸軍總司令部下令,嚴令李本一退出首都,等候授過權的受降部隊前來接受。李本一在南京瀟灑一番後便也知趣的撤離了南京,前往真正的受降地——蚌埠去了。但是李本一的行為成了中央軍嫡係將領的攻擊目標,諸將領紛紛要求懲辦,不過都被白崇禧一一壓下,李本一仍舊當他的第七軍中將副軍長兼第一七一師師長。

國共內戰

內戰爆發時,李本一隨部與解放軍在安徽交鋒,並在靈壁、泗縣等地取得捷報。當國軍對山東實施重點進攻時,第七軍也隨之調到山東。此後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圍,離整編第七十四師最近的第七軍整編第二十五師整編第八十三師成為了解圍的主力。可惜三個部隊各懷鬼胎,都是出兵不出力,坐看整編第七十四師覆沒,張靈甫等將領陣亡。事後國防部追究責任,對整編第二十五師整編第八十三師的指揮官作出了處罰,但是對於新桂系的第七軍不好下手,畢竟白崇禧位高權重,動第七軍,容易落的個打壓雜牌的名聲。有人就出了主意,拿李本一開刀,重談李當年在南京的作為。白崇禧要保第七軍整體,就不便顧及個體,於是在白對李的再三保證之下,李本一“歸案”了。

兩淮戰役

1946年4月,內戰加劇,李品仙受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夏威受任第八綏靖區司令官,以第七軍(軍長鍾紀)為主力連續發動第172師泗縣戰役兩淮戰役,擊潰數倍於己的解放軍,致使毛澤東決定將華東野戰軍實際指揮權由陳毅轉交粟裕,以挽回頹勢。在泗縣戰役中,南、北城門皆為解放軍所破,然在此後慘烈的巷戰、白刃戰中,兩路解放軍又皆被第七軍逐出城垣,造成此後泗縣戰役國軍方面的全勝之局;兩淮戰役中,第七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精誠合作,打出了國軍罕見的默契配合、守望相助的經典戰例,既連中央軍系統內部之間亦屈指可數。

山東戰場

1947年4月,由第七軍第四十八軍(軍長張光瑋)組成張淦縱隊轉戰山東戰場,5月10日,第七軍向沂水發起猛攻,在蒙陰坦埠之中共粟裕決心調動華野6個縱隊優勢兵力,與沂水守軍裡應外合圍殲第七軍。然5月11日晚,粟裕連續收到沂水竟已被第七軍攻陷,守軍全部被殲,且第四十八軍「失蹤」去向不明的情報。國軍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探知坦埠為解放軍華野司令部所在地,且華野主力向沂水方向運動,坦埠空虛之情形後,遂命張靈甫之整編第七十四師為前鋒向坦埠展開急攻。粟裕判斷此時繼續圍攻第七軍過於冒險,最終決定調整部署圍殲整編第七十四師。華野於5月12日至16日發動孟良崮戰役,令整編第七十四師自師長張靈甫以下3萬餘人犧牲。有資料表明,桂系重要人物軍令部第一廳中將廳長劉斐是共諜,國軍重點進攻山東計劃,整編第七十四師襲擊坦埠行動,其後的徐蚌會戰計劃,劉都通報中共。

孟良崮戰役後,第七軍軍長鐘紀因增援整編第七十四師不力,被撤銷軍長職,由李本一接任第七軍軍長。

九江指揮所

1947年7月25日,國民政府明令公佈“陸軍少將李本一著即免官,並剝奪原授該員之忠勤勳章及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干城甲種一等獎章、華冑榮譽獎章”,此外軍事法庭判處他三年有期徒刑。不過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做做樣子,李本一在監獄裡“坐”了三個月,就在白崇禧先前的保證下重回第七軍當副軍長了。好麼,三年變成三月了……

1947年7月,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發起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略進攻,國民政府於1947年10月任命白崇禧為國防部九江指揮所主任,白崇禧立即將山東戰場的張淦第三兵團(轄第七軍(軍長李本一)、第四十八軍)調至華中,並重建第四十八軍 (軍長譚何易),並與第五十六軍(軍長馬拔萃)一起組建為徐啟明第十兵團。由於解放軍避開戰力較強的中央軍和桂系部隊,不停的打擊戰力較弱的粵軍,滇軍,使得國軍對大別山地區的進攻陷入膠著。但白崇禧的堅壁清野、堡壘戰術,亦使劉伯承部處境艱難,被迫於1948年1月撤離大別山地區,向北與陳粟三野靠攏。

1948年3月,李本一接掌第七軍(時稱整編第7師),當時他不會想到,躊躇滿志的他會成為第七軍的末代軍長。當時的第七軍未被賦予作戰任務,李本一就帶著部隊先後在信陽和孝感整訓。在1949年3月與解放軍江漢軍區的交鋒中,第172師損失一部,李本一沒有想到,他所率領的精銳竟然會被“共匪”的地方團隊擊敗,但這次戰鬥沒有引起李本一的重視,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部隊的戰鬥力,而且也忽視了當時部隊的士氣。

華中防線流產

1949年5月8日,桂系骨幹安徽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張義純在浙西開化被解放軍劉伯承部俘虜。5月9日,白崇禧電令胡璉第十二兵團由上饒開赴南昌,據險防守;令閩南劉安琪第二十一兵團西進贛南大庾嶺堅守;結果胡璉按照蔣介石之意,率部撤往粵東潮汕地區,劉安琪亦拒不從命。劉伯承二野遂會同林彪四野分三路向武漢合圍。5月14日,第十一兵團司令官魯道源向白崇禧報告,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九兵團司令官張軫準備向中共投誠,15日,白崇禧令第七軍襲擊第十九兵團司令部抓捕張軫,張得悉脫逃在第一二八軍軍部宣布投降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兵團第一二七軍軍長趙子立不願降共,當夜解放軍四野渡過長江,17日,白崇禧率國軍各部向湖南撤退,武漢淪陷。

青樹坪戰役

8月中旬,因陳明仁部原先已編入四野戰略的近10萬大軍已不復存在,且成為敵人,導致林彪企圖在長沙地區殲滅白崇禧集團的計劃失敗,林彪命第四野戰軍展開追擊,林部勇將鍾偉之第49軍尤其大膽急進,8月15日至17日,在湘南青樹坪遭到張淦第三兵團的圍攻,損失嚴重。國軍方面宣稱此役殲滅解放軍約2萬人,而解放軍方面公布有傷亡3千多人,另有13000餘人因暑疫病倒. 9月9日,毛澤東在致林彪、鄧子恢的回電中稱白崇禧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

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後,江防沿線的國民黨軍隊有如飛毛腿一般的往南轉進。1949年8月,位於湖南的中央軍竟然宣布了起義,而始終貫徹反共反蔣思路的新桂係為了獲得美國支持,竟然堅持抵抗,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這首當其衝的,就是李本一的第七軍,根據“小諸葛”白崇禧的部署,要李本一在青樹坪伏擊解放軍,李到也不負眾望,給了解放軍的追擊部隊一個措手不及。但回過神來的解放軍立即集中兵力圍攻第七軍,這回輪到李本一措手不及了,這原本是進攻的部隊就這麼三下五除二的被解放軍擊潰,第七軍的副軍長凌雲上、參謀長鄧達之、第一七一師師長張瑞生和第172師師長劉月鑑全部被俘,只剩下個光桿軍長李本一沖出包圍圈回廣西復命去了。

衡寶戰役

青樹坪戰役後,白崇禧犯下其軍事生涯最大之錯誤,白氏既未聽取張淦的建議:會同黃杰第一兵團、徐啟明第十兵團、魯道源第十一兵團、劉嘉樹第十七兵團,向長沙趁勝大反攻(其中張、徐、魯三個兵團為桂系嫡系),一決生死;也未聽取夏威之意見:趁解放軍亟需休整,無暇南下,將30餘萬正規軍全部撤入廣西大本營,再發動100萬民團武裝,固險據守。白崇禧選擇了將主力留在湘南,觀察局勢。

9月22日,解放軍葉劍英、陳賡、鄧華部野戰軍並曾生的兩廣縱隊等近30萬大軍,翻越粵北五嶺山脈,進攻廣東。

10月1日,中共在北平建國。2日,林彪抓住戰機發動了衡寶戰役,以13個師17萬人的兵力將桂系精銳第七軍第171師第172師及軍部直屬部隊,第四八軍  第138師第176包圍,激戰至11日,僅第七軍軍長李本一率第172師1個團,及第138師師長英彥率該師大部逃出。這4個師是三大戰役後國軍最後的精華,尤其是第七軍2個師的不復存在嚴重打擊了西北、西南、華南各地國軍的士氣。(註:第七軍第二二四師第四八軍軍長張文鴻及第一七五師未參加此戰)

廣西淪陷與桂系消亡

衡寶戰役後,白崇禧指揮各部20餘萬人退入廣西,立即以民團總隊補充第七軍第四八軍之兵員。

這一結局,使小諸葛頓時氣的七竅生煙,不過他沒有處罰李本一,要和“共匪”干仗,還是需要李本一這樣的猛將的。白一面重新調整廣西防務,一面升李本一為第三兵團副司令官,並要其重建第七軍。經過東拉西拼的,終於以廣西的幾個地方保安團,搭建起了第171師第172師的架子,再加上在衡寶戰役中未受損傷的224師,李本一似乎又有了些底氣。但他沒想到,解放軍攻入廣西後,他的224師首先在梧州覆沒,師長劉昆陽被俘,緊接著第172師又由師長劉維楷率領在百壽起義了。李本一隻得帶著第171師第三兵團張淦的司令部靠攏,但又沒想到,最後賴以堅持的了第171師師師長楊受才卻拋下張司令官和他李軍長跑了。

11月初,李品仙、黃杰向白提出全軍撤往越南,法國軍隊若有阻攔,即以武力解決;蔣介石希望白崇禧退往雲貴,與胡宗南、宋希濂等構築大西南防線;雷州半島、海南島守將陳濟棠、余漢謀、薛岳等則建議白崇禧撤往海南島。白崇禧在這3個方案間猶豫不決。

林彪則在以四野為主力,並聯合二野、三野共計70餘萬兵力,自北、東、西三面對廣西形成合圍後,於11月15日發起廣西戰役。最終白崇禧決定主動向東線二野陳賡兵團進攻,打通前往雷州半島轉往海南島的通道。以張淦第三兵團(轄第七軍、第四十八軍、第一二六軍)、魯道源第十一兵團(轄第五十八軍、第一二五軍)為攻擊主力,黃杰第一兵團(轄第十四軍、第七十一軍、第九十七軍)負責阻擊自貴州南下的解放軍,劉嘉樹   第十七兵團(轄第一百軍、第一〇三軍)負責阻擊自湖南南下的共軍,徐啟明  第十兵團(轄第四十六軍、第五十六軍)向欽州龍門港攻擊前進,並掩護張兵團南翼。

11月18日,第三兵團第十一兵團兩兵團在粵桂邊境的必經通道雲開大山寶圩、合江地區,對陳賡第四兵團展開了殊死的進攻,然陳賡部之抵抗亦極其頑強,11月25日,四野第15兵團趕至增援,東線解放軍兵力已增至20餘萬人,余漢謀亦率所部2萬餘人對解放軍後背展開逆襲,企望打開會師之通道。血戰至27日下午,張淦向白崇禧報告,所部犧牲過大,已不可能擊潰當面之敵;此時黃杰、劉嘉樹兩兵團防線崩潰,桂林、梧州、柳州等地均告失守,絕望之際,徐啟明兵團攻占欽州龍門港。白崇禧立即向蔣介石請求海軍赴援,蔣中正隨即派遣中華民國海軍全部艦艇前往欽州港,林彪部四野各軍則以每天100里的行軍速度向欽州挺進。

11月28日,白崇禧命令第三兵團第十一兵團兩兵團迅速脫離戰場向第十兵團靠攏。然不幸,由於第七軍與魯道源兵團被陳賡第四兵團死死粘住,未能順利脫離前線,張淦遂命令第十五師、第一二六兩軍及第三兵團直屬部隊於博白、陸川地區暫停,等待第七軍。11月30日,第十一兵團大部犧牲,第七軍則到達博白,是日夜,第四野戰軍第43軍跟蹤追擊至博白,陳賡兵團則以每天150里之狂速完成合圍。

11月30日,第七軍殘部在博白覆滅,李本一化裝脫逃,但仍不免於12月16日在平南被俘。

此前,徐啟明鑑於第十兵團已有被合圍於欽州的危險,已於12月3日命令只留少數部隊留守欽州,兵團主力西進力圖與黃杰、劉嘉樹兩兵團一起,奮力向越南前進;7日,欽州守軍全軍覆沒。最終第十兵團主力覆沒於欽州至南寧的公路上,劉嘉樹第十七兵團覆沒於中越邊境的龍州、東蘭。

激戰至12月6日,最終第三兵團第十一兵團兩兵團只有極少數人突出與第十兵團會合;號稱桂軍之花、鋼七軍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於是役後全軍覆沒,片甲無存。

12月11日至14日,解放軍先後占領鎮南關、防城等邊境要鎮。只有黃杰兵團的第十四軍、第九十七軍在撤入越南時,建制尚還完整,其他最終逃入越南的桂系將領有:第十兵團正、副司令官徐啟明、譚何易,第十一兵團司令官魯道源,第四十六軍軍長王佐文,第五十六軍軍長馬拔萃,第一二六軍軍長張湘澤,連同黃杰所部共約3萬人。白崇禧自12月2日起,率領陸續到達欽州灣海面的海軍艦隻數十艘苦苦等待,最終無一兵一卒登船。12月16日第七軍軍長在平南被俘。

此後第七軍軍長李本一相繼被關押在漢口、合肥。1951年8月24日,第七軍最後一任軍長李本一中將在陳毅強烈要求下,經毛澤東同意,經過公審,被安徽省皖北人民法院以在抗日戰爭時期“殘殺三萬群眾”等罪名判處死刑,並於當天執行槍決。

---------------------

民國四十一(1952)年八月一日    第十八軍第十一師第一一八師該二師番號改為第十七師第十九師,其核心骨幹為第十一師(第十七師),即後來著名的陸軍步兵117(海鵬)師-解併至298機步旅

民國四十四(1955)年3月1日來台灣後第四次整編番號,第十八軍改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七軍 

民國四十五(1956)年4月4日,第七軍司令部番號取消。

經歷數次整編,至民國八十七(1998)年精實案成為聯兵旅第一一七旅,

民國九十四(2005)年精進案併編入陸軍機步第二九八旅

2013年改銜陸軍步兵333(埔光)師-裁編93.4.1併入陸軍機械化步兵298旅Y)。

 

第一一八師則為陸軍第119旅(虎軍部隊)

精進案改為陸軍步兵168(虎賁)師-編為168守備旅Y(駐金門金沙)。

2014年4月1日,陸軍步兵168(虎賁)師-編為168守備旅金西守備隊併編為金門守備大隊。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882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