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03 19:19:47瀏覽354|回應0|推薦0 | |
南昌暴動中共又名八一南昌起義、八一起義、南昌起事,是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8月1日針對中國國民黨的武裝起義,在江西南昌發動的武裝暴動事件。 ---- 背景 1926年至1927年間,亦即北伐進行期間,國民政府因為「容共」或「清黨」兩種意見的衝突,而造成內部分裂。1927年1月,北伐軍攻克武漢,當時以國民黨左派人士為中心的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武漢方面的國民黨人士主張容共並擁戴汪兆銘。3月10日在武漢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決議案》,免除蔣中正除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職以外的其他公職。蔣乃在南昌發表《告黃埔同學書》,表明不接受該決議,遂率領一批國民黨人於南京另組政府,是謂寧漢分裂。 1927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提出國民黨內之共產黨員,受第三國際指使,企圖顛覆國民黨,破壞國民革命,要求取消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之黨籍,隨即通過「清黨原則」,成立「清黨委員會」,全面進行反共清黨,並清除共產黨人,此為四一二事件。 民國16(1927)年5月初,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及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朱培德任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由王均任軍長。編成均以桂系(李宗仁)為主要攻擊對象。8月1日,被南昌起義部隊殲滅一部。 1927年7月15日,武漢汪兆銘政府知悉蘇聯顧問鮑羅廷欲分化國民政府以助中國共產黨奪取武漢政府權力之策略後,決定和平分共。在武漢的中共中央(瞿秋白主持),根據在江西九江的中央負責同志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等人的建議,決定在江西南昌發動武裝全面暴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自此結束,此為七一五事變。 中共任命周恩來為前敵委員會書記,負責組織暴動。7月26日,周恩來離開武漢,前往南昌。周離後數小時,中共中央收到共產國際電報,指示「如毫無勝利的機會,則可不舉行南昌暴動。」於是中共中央立刻派張國燾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去追趕周恩來,傳達最新指示。但是張國燾抵達九江和南昌時,起事已無法停止,停止起事動議亦被多數代表否決。 武漢汪兆銘政府八月宣布正式與共產黨分裂及逐其黨員,遂決定取締共產黨言論,又通過「取締共產議案」,罷黜鮑羅廷及其他蘇聯顧問,是謂寧漢復合(中共則把國民黨的團結稱為寧漢合流)。由於南京及武漢兩方面都先後取締中共和鎮壓國民黨左派,故中共宣稱這是孫文的「大革命失敗」。 參與的部隊 屬於張發奎第二方面軍建制下的第十一軍(包括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一部及第十師) (副軍長葉挺,黨代表聶榮臻)及第二十軍(軍長賀龍),由九江秘密開抵南昌,與南昌市公安局長兼第三軍軍官教導團團長朱德會合,準備起事,發動武裝反抗。因為賀龍方面兵力最多,故賀龍任各軍之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葉挺事件發動前就是共產黨員。葉挺獨立團擴編為六個團,即第二十五師的第73、75團、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3個團(原為空架子,葉挺去後組建了70、71、72團)和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盧德銘為團長)。73團為葉挺獨立團的直接繼承者。但葉部的蔣光鼐及蔡廷鍇師(第十師)只服從國民政府,不願受共產黨指揮。 第二方面軍 總指揮張發奎 參謀長劉伯承 第十一軍 副軍長葉挺,黨代表聶榮臻。起義後,葉挺任軍長。 第十師 師長蔡廷鍇(南下一出城就率部脫離,投奔陳銘樞)3個團 第二十四師 師長古勛銘/董仲明 該師是空架子,葉挺去後組建了70、71、72團 第二十五師 師長李漢魂 師參謀長張雲逸 師部駐九江以南黃老門車站西端黃老門村。起義後,在南昌改編,周士第任師長,李碩勛任黨代表 第七十三團 團長周士第,黨代表陳毅 原葉挺獨立團,團部駐地九江馬回嶺。全團起義 第一營營長符克振 第七十四團 駐馬回嶺以南。王爾琢率重機槍連起義。到達南昌後,由七、八百名青年組織起來的一支隊伍與原七十四團重機槍連合編為新的七十四團。團長孫樹成,參謀長王爾琢 第七十五團 駐黃老門西南。三個營起義。團長孫中一,黨代表楊心畲 第二十軍 軍長賀龍 黨代表廖乾五 政治部主任周逸群 第一師 師長賀錦齋 第二師 師長秦光遠 第三師 南下時新建。師長周逸群 黨代表徐特立 第九軍 軍長韋杵(未到職)副軍長朱德 軍官教育團 團長朱德 經過 中共部隊使用過的捷克斯洛伐克Vz. 24步槍和白朗寧自動步槍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朱德、周恩來等指揮的中共部隊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革命軍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佔領了全城,公布了《八一起義宣言》、《八一起義宣傳大綱》。國民政府方面則馬上調集軍隊包圍了南昌。 8月3日,中共部隊撤離南昌。 8月7日,張發奎率第四軍入南昌,接著追擊中共部隊。而中共方面,蔣光鼐、蔡廷鍇師在南進廣東途中脫離了部隊。又因天氣暑熱,長途行軍,且未鼓動群眾,後勤工作不佳,沿途逃亡的士兵很多。陳賡任第20軍3師6團2營營長,在會昌之戰中,被打斷了腿,留在長汀福音醫院養傷,後在警衛員盧冬生護送下回到上海,在中共特科工作。 在部隊到達廣東大埔縣三河壩後,周恩來決定主力南下進擊潮汕地區,企圖獲得蘇聯共產國際海運的援助。留朱德率第25師(以73團為主),加入朱德的教導團及20軍新組建的3師約3000多人。堅守三河壩。抗擊錢大鈞部3個師的追擊。 南下中共部隊在途中遭粵軍和中央軍夾擊。 9月23日至10月2日,南下中共部隊到達汕頭。於潮安汕頭戰鬥及揭陽戰鬥過程中,一度攻占潮汕,但最終於湯坑受到大敗。20軍2個師投降,領導機關分散突圍。後譚平山、周恩來、劉伯承、賀龍、葉挺等主要負責人離隊,分別前往香港、上海。董朗、顏昌頤率1300人餘部轉移至海陸豐地區與彭湃的赤衛隊會合,後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 朱德所部撤出三河壩時剩2000多人,路遇潰敗下來的20軍教導團參謀長周邦采率領的200餘人,得知南下部隊失敗後,朱德堅決反對解散隊伍,提出隱蔽北上去湘南。派師長周士第、師黨代表李碩勳去中央彙報。10月16日到福建武平,還有2500人;10月17日擊退追敵,剩下1500多人。部隊到達江西安遠的天心圩的狀況時:「師長、團長均皆逃走,各營、連長亦多離開。」[5]師以上軍事領導幹部只剩下朱德,政工幹部全走了。團級軍事幹部只剩下74團參謀長王爾琢,政工幹部只剩下73團政治指導員陳毅。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朱德把1927年的中國革命比做1905年俄國革命。此時部隊約800人,編為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縱隊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下編3個步兵大隊,1個特務大隊,1個機炮大隊(一門82迫擊炮、兩挺手提機關槍、兩挺重機槍),編餘軍官編成教導隊。 後朱得知滇軍故交范石生部駐紮韶關,1927年11月化名王楷投奔范部,改編為第16軍47師140團。1927年12月上旬聽說葉挺舉行廣州起義,朱德率部南下到韶關時,廣州起義失敗,接收了起義殘部200多人。1928年1月實情被國軍偵知,范石生通風讓朱德離開。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南昌起義後當天上午,譚平山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名義,在南昌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及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鄧演達(未參與)、張發奎(未參與)、譚平山、陳友仁(未參與)、吳玉章、彭澤民、林祖涵、賀龍、郭沫若、黃琪翔、惲代英、江浩、朱暉日、周恩來、張國燾、葉挺、張曙時、李立三、徐特立、彭湃、蘇兆征、宋慶齡(未參與)、何香凝(未參與)、于右任(未參與)、經亨頤(未參與)等25人[6]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其後,經亨頤、于右任分別在1927年8月13日的《漢口民國日報》上發表聲明,否認參與),並推選宋慶齡(未到)、鄧演達(未到)、譚平山、張發奎(時為國民黨的第二方面軍總指揮,有意爭取其支持)、賀龍、郭沫若、惲代英組成主席團,以譚平山為主席團主席,吳玉章為祕書長,林祖涵為財務委員會主席,張國燾為農工委員會主席,惲代英代理郭沫若為宣傳委員會主席,張曙時為黨務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為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賀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兼第二十軍軍長,葉挺為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朱德為第九軍軍長。 在中共部隊撤離南昌,南下廣東途中到達長汀時,革命委員會決定沿用國民政府的名義對外,並以譚平山為國民政府委員長,陳友仁、顧順章、王荷波、蘇兆征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9月24日,中共部隊到達汕頭後,決定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並決定由譚平山任國民政府主席。25日張太雷到達汕頭,提出反對此前的決定,並即於第二天召開南方局會議,決定暫不發表國民政府名單。此事擱置,隨後形勢惡化而終不成事。 結局 1927年11月,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在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以違反共產國際指示所謂「政治紀律」問題,決定將譚平山開除出黨,並給予周恩來、惲代英、李立三等人處分。張國燾制止不力,也被處分[7]。 1928年1月,朱德發動湘南起義,4月率部上井岡山,在寧岡礱市與毛澤東會師,建立紅四軍。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