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好書:公東的教堂~在台東遇見愛台灣的典範
2013/05/06 16:08:52瀏覽3330|回應0|推薦14

桃園高中 莊義得

很久沒有看一本書,情緒起伏竟是如此劇烈,看到心情低沉時,不時閤書磋嘆,讀到激昂處,卻又手舞足蹈做揮拳狀,只能說,這樣令人熱血沸騰的書,不發一語只用行動就道盡「愛台灣」的真諦,怎能不多推薦呢?!

一.關於作者:范毅舜先生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留學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獲碩士學位,是享譽國際的華人攝影家,曾受邀於美、德、法的藝廊舉行攝影個展;著名的相機和軟片大廠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范先生的攝影作品可參閱他的個人網站:http://www.nicholasfan.com/

除了專業攝影外,寫書的觸鬚常觸及許多人文關懷和省思,著作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來已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台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等書。

這本《公東的教堂》的著作緣起於:作者在歐洲遍訪建築大師柯比意的建築時,卻赫然發現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公東教堂,就是道道地地的柯比意風格教堂建築,而且,就在故鄉的台東,正是台灣戰後的第二座現代建築。有此劃時代創新式的教堂坐落於此,而且是五十多年前的台灣,怎能不大書特書!而我們又是何其地有幸和沾光啊!

二.異鄉來的撒種人-錫質平神父

靈魂人物是錫質平神父,說到錫神父,可說是這本書最令人情緒高昂的精華段落了。神父1917年出生於瑞士,1944年晉鐸為神父,1952年爭取奉派來到台東,是白冷會在東部海岸山脈的開教者,直到1985年與世長辭為止,居住台灣長達33年,最發光發亮的人生皆在這塊土地,連死也要爬回台東化為肥料;他在東台灣的觸鬚甚廣,他是公東高工的創辦人;他上山下海與原住民互動;他興建許多學生宿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培質院」,嚴謹地注重生活與品格教育。

神父屬於那老一輩不擅表達情感的修道人,他會因買到省錢的衛生紙而洋洋得意,卻又吝嗇於誇讚薛修士領導的機工科搶下大筆病床的訂單;他每晚為學生蓋被子,親自帶領學生清掃校園和廁所,廁所堵塞了二話不說就跪下動手挖,但一旦學生攀折花木或踐踏草皮,必遭他的「飛拳」教訓;在外用餐,他必將剩菜剩飯打包帶回給學生吃;三更半夜學生身體有狀況,他絕不辭辛勞地載學生連夜就醫。    

一種如同慈父般的慈愛、無私、負責、 誠實、重言教和身教,一貫如此,也因此,那所有接受過他協助的公東學生或子民,都是深深地以與他認識為榮,為師、為父之典範也不過如此!看看下面這段話,來自他在癌末時回信時的心情,你絕對可以體會到什麼是「汎愛眾,而親仁」:

「不要問我還能活多久,那簡直是浪費時間,今日應做的事,就該做得百分之一百,未來我們無把握,現在是我們的寶藏。」(黃嘉德先生的信)

三.德仁的故事

在錫神父的傳奇故事中,最令人動容的,當屬劉德仁~浪子回頭的故事。

劉德仁先生的父親是酋長之子,父親當年違背媒妁之言而生下了德仁,卻因家族反對而硬生生逼走了德仁的媽媽。

從小他就是個問題小孩,十三歲換了六所學校卻仍念小三,尤其在德仁父親過世後,情形更加嚴重;當錫神父得知德仁父親撫恤金將被家族其他人瓜分時,他全力捍衛並接手照顧這沒有人管得動的孩子,就算德仁在培質院也壞到待不下去了,神父仍帶在身邊照顧他,從未放棄過他。

直到那一天,錫神父用紙條迂迴地引導德仁去見了從小就失散的生母,那一刻,媽媽的淚崩,神父對德仁說的話:「你有位愛你的媽媽,你在這世上並不孤獨......」,天旋地轉,頑石點頭,倔強潰堤,人生翻轉。之後,重生後的德仁,一路念到輔大法律系畢業,奉養生母,娶妻生子,當了三十年的好老師。

錫神父的遺願,正是將自己安葬再酋長的大武鄉南興村家族墓園裡,永遠做一個台東人。

四.技職教育的典範:公東高工

錫神父是人師,更是典範,他一手所創辦的公東高工,更是台灣教育的一頁傳奇。

民國47年就創立的公東高公,其實創校的基金是很卑微的,是白冷會募款自瑞士許多工會和社會組織,是一筆筆藍領階級的捐款,企圖創建德語系「二元教育系統~技藝學校v.s.學徒教育」的技職教育模式;所以,一開始就成立學徒班,特別是針對那些弱勢家庭來的孩子,所以食宿全包,白天術科、晚上學科,兩者力求兼顧。

低調實作耐操的校園氛圍,重視技藝,也兼顧理論,因此工廠實習課是教育部規定的兩倍,所需要的技術師資來源,單是民國4763年前後,就有廿一位來自瑞、德、奧的專業技師不支薪來到台東授課。

公東校訓:實實在在的做人,實實在在的做事工巧以穩,業精於勤。所秉持的一貫理念是:有什麼比改善實際生活的「教育」更重要呢?木工科可以接校外業務賺外快,機工科可以標醫院病床的生意。

回首過去,一個五十多年前創立的學校,是如此的務實,是如此地照顧弱勢,是如此不講究升學,卻能創校至今,在國際技能競賽中共拿下15面金牌,10面銀牌,及5面銅牌;國內學生技能競賽則拿下86面金牌,82面銀牌,80面銅牌,以及68個優勝;木工科還締造了台灣家具業的一大片天空。

但一個最大的諷刺,民國55年,教育部欲迫使公東升格為專科,但在以協助弱勢的理念堅持下,當時的吳博滿神父及白冷會堅決地抗拒升格,才能讓公東繼續在台灣保有這了不起的技職教育典範,也才有那一連串豐碩的成果。

仰望未來,這樣的學校給了台灣教育和教改什麼樣的教訓和啟發呢?

五.教堂美學:公東教堂

公東教堂,建於1958年,是台灣戰後第二座現代建築,頂樓的教堂具有台灣廊香教堂之美譽。(1955年世界最具份量的建築大師科比意,發表了舉世震驚的廊香教堂,被公認是二十世紀最好的宗教建築之一,往上翹的屋頂造型如同一艘座落在教堂上的船身,寓意是代表神旨意的方舟)當年為完全遵照建築師的設計來完工,白冷會特別自瑞士請來土木、木工、及水電三位專業技師來台一起施工,是台灣第一個「清水模」建築。而如今,清水模可說是台灣建築的顯學。

說來教堂是非常前衛的建築,小巧卻獨特,顯示了當年白冷會的接納,是非常有胸襟和氣度的。

設計師達興登先生,1925年出生於瑞士,大學念建築,是歐陸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家之一,任教於維也納大學,作品遍及全球。年近九十的他仍活躍於蘇黎世,熱情與創作不輟,面對作者的親自拜訪,謙言公東教堂是當初不成熟的博士論文作品而已。其實,比公東教堂晚五年達興登有一代表作-「聖瑪莉加冕教堂」:其屋頂美學,更具個人風格與獨特,但同樣的特色是:不對稱設計、清水模牆面、神蹟的光影、石材地板、大片木板。

深究建築美學的比較,達興登柯比意最大的差別是:前者是天主教徒,更有企圖心將建築設計與內心情感連結和感受,是一種藝術與宗教的完美結合。

所以,你可以細細品味這棟小巧的教堂:它的外觀如海洋中的一葉方舟,建築北面的剪力牆的九個不規則洞口,代表九位天使引領大船前行;三層樓的階梯完全不同,隱含著天梯般的穿越光明之路,從人間來到了天堂;陽台藉由洞口與欄杆製造穿越的效果,光影變化與海岸山脈連成一片;中堂天花板和東面彩色玻璃,製造出彩色光屋的效果;不對稱斜角的天花板,與不對稱座椅相呼應。

六.教堂之外,我們看到了什麼?

教堂之外的台東,是西部人認為的好山好水,但也是西部人平常罕至的落後地區,今日如此,五六十年前更加如此。

白冷會堅持從教育、從原住民、從教養院、從生活的根本,來協助那些東部的弱勢族群,出發點也許是宗教,但所作所為是融入生活的,是不分彼此的,是連死也要葬在這塊土地的情懷和奉獻,怎不讓人動容呢?

於是,有了公東高工的技職典範,有了公東教堂的美學示範,有傅義修士與他設計的小馬天主堂和都蘭天主堂;有宜灣之寶史泰南神父;有林志柔修士與他數十年的攝影紀錄;有精通阿美族文化的姚秉蘗神父;有哭求死也要回台灣的池作基神父;有力抗公東升格的吳博滿神父;有英年早逝的「蘭嶼之父」紀守常神父......。

活在許多人心中的不只是上帝,更有那些以身殉道成就他人的天使們,他們永遠最有資格示範什麼叫做「愛台灣」!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755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