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19 09:45:18瀏覽2698|回應1|推薦11 | |
心理素質就是人生中的「韌性」。 心輔工作三十餘年加上閱讀經驗值的廣納百川,我常常分享和呼籲:心理素質真的很重要,但,得先學會付出代價才會奠定良好的素質,人生長久啊!心理素質之影響,遠遠比什麼功成名就都重要! 來問個問題試探一下:如果你的孩子考上台大醫學系要放棄,你能接受嗎?如果他念到一半要轉系,你能接受嗎? 如果這兩個答案你們父母都很難同意,那麼,等到他實習醫師結束,前後熬過七年終於要到醫院當醫生了才說要放棄,我想,你大概會直接死給他看吧! 是的,就有這麼一個「奇葩」叫:施清元,上頭照片這本書的作者,他放棄當醫生,跑去日本從頭:學設計,他喜歡日本文化,也投入攝影,還寫了一本叫「日本老舖居酒屋,乾杯!」的書,完全樂在其中。 假如,當年他的父母以死要脅,他終究不得不妥協的,他會如何勉強自己當一個醫生呢?他會怎麼過接下來的人生呢? 倦怠?憂鬱?酗酒?厭世? 都是很合理的推測。這,不就是很多人的現況?不管你願不願意,多數時候都嘛在配合別人,追求既有模式,要功成名就,要光耀門楣。難怪我們在就業現場,會看到一堆不快樂的人,然後把不快樂帶入婚姻和家庭。 根據近期國內《商業周刊》的報導: 衛生署統計國人有9%患有憂鬱症,大約是200多萬人,而達到重度憂鬱症的比例是5.2%,高達125萬人;這一兩百萬人的問題,不只是就醫吃藥,更多是親子衝突、自殺威脅、家庭負擔的沉重問題。 譬如再以「躺平族」、「啃老族」問題來佐證,根據衛福部針對65歲以上長者「老年狀況調查」,有7.34%必須承擔家中親人照顧責任,照顧老人也就算了,很糟糕的是,其中竟有13.21%的照顧對象是「成年子女」,啃老的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 這些全都是心理素質問題。 施清元因為不願成為爆肝的醫生生活,赴日重新學設計,得要面對日本語言、文化適應,而且另一項專業的磨練一定也要吃很多苦,但這種磨練過程,本就是韌性的關鍵:吃苦,才能讓心理素質更穩健。 何況,知道自己要什麼而吃苦,都會覺得甘之如飴,苦盡容易甘來;被動被迫的吃苦,只會越來越苦。 一個國家國民的心理素質不佳,付出的代價必然是慘痛的,不只是高齡化、少子化、憂鬱症、躺平族,更多是家庭的、生活的和生命品質的危害!譬如自殺、犯罪、家暴之類。而且注意喔!這些問題是不分年齡學歷的;想躺平的,更多是高學歷呢! 心理素質,不但可以訓練,而且越小越好,可以多參考和相信科學家的研究,譬如「恆毅力」一書講的,從小課外活動要有一個「堅持2年以上」的興趣培養,就是簡單吃苦的訓練,譬如:童軍、才藝、專項運動等。 這也是我常分享的:與其去怪罪高房價、升學主義、政治紛亂,那些短時間無法改變的事,不如想:當下可以做什麼?擬定行動方案,投入興趣!這也是我投入閱讀、讀書會多年最大的驗證:行動,才是知識力量的展現;多說無益,空想只會更沮喪。 最後要提醒,心理素質是不分年齡都應該要提升的,大人的身教、意外打擊的面對、中年為老年準備心理糧草......,都可以好好用上,尤其根據許多心理學家研究,有系統、有知識的訓練,更為有效,可先參考我這篇: 不要嫌孩子太脆弱,心理素質要從小培養:先「由外而內」打底,再「由內而外」壯大 (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76920203) #阿得的讀書會 #大人的心理素質課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