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22 09:13:12瀏覽2851|回應0|推薦15 | |
新精神分析學派大師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非常實用,羅列了人生八大階段的發展任務和危機,身為教育工作者,我特別注意到6-12的學齡兒童期,主要任務和危機是:勤奮與自卑。 意思是一個人一生勤奮與否,學齡階段的培養很重要,我自己生養過孩子很清楚,訓練孩子勤勞與自律,小時候真的很重要;勤奮,從來不是等他懂道理了再去做,而是先從外顯行為去要求,久了,就會內化勤奮的精神。 習慣創造自律,自律創造命運,道理可以由此推演。 這種道理的驗證,可以參考國內外很多的實例,譬如:童年有做家事習慣的孩子,成年後獲得高薪職位的機率多了4倍,失業機會則少了15倍;德國的孩子從小被要求生活要自理、便當還要自己裝好;集中營倖存的孩子生活韌性反而都比較好;西藏或許多民族、國家因宗教或文化因素,小孩需進像修道院過團體訓練的生活,多數長大後過得比較好。 從小訓練韌性當然最好,但青春期以後還是可以訓練,人格的模塑是一輩子都可以鍛鍊的,像以色列國家,男女生都需要當兵,也普遍被認為對全國人民的心理素質頗有幫助。的確,好逸惡勞、趨樂避苦是人的天性,但奮力向上可以帶來的自信和成就,的確更可以激發韌性和潛能,這不管在哪個年齡都適用。 我在高中輔導室看過很多「習得無助」的孩子,究其原因,多數時候成長過程中充滿挫折感是主因,特別是學業方面更明顯;很顯然許多孩子除了課業,其他生活層面家裡幾乎都不要求,以至於生活缺乏樂趣和毅力的培養,而這些韌性培養在青春期之前要做到真的是比較容易和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近年的讀書會,積極導讀過很多本「由外而內」形塑韌性、強化心理素質的好書,像:「原子習慣」、「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刻意練習」、「心態致勝」、「恆毅力」、「失敗的力量」......,無論如何,越早培養好習慣一定是越好的。 幾個「由外而內」打底心理素質的建議如下: 1.家事要讓孩子輪流做,不可以和零用錢掛勾,因為那是在家裡應盡的義務,然後注意不要有性別上的偏好或歧視。 2.學校作業是孩子自己的責任,寧可做不出來或無法完成,也不要讓安親班老師或父母直接代為完成。 3.要上的才藝可以先試探幾種,然後讓孩子表達選擇意見,一旦決定,建議就不要在兩年內停止。 4.鼓勵孩子參加外宿的營隊或活動,譬如童軍,可以學習到有責任分工合作的活動更好,訓練孩子的責任承受和人際互動能力。 5.不要過於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盡量在擁有前清楚溝通、付出代價,尤其是手機、網路和電腦等,一定要先同意使用規則和界線才購買。 6.運動的體能活動,一定要有父母的帶頭示範,如果可以安排團體的運動課,藉由同儕的影響和良性競爭則又更好。 7.多試探不同的興趣活動,讓孩子透過環境和群體的影響而更願意去投入,譬如:當環保志工,或是參加親子繪本讀書會等等。 8.對孩子基本作息的要求,可以是很好的家規和儀式,如果能從父母的身教做起當然最好,引導去體會時間的珍惜和善用。 9.可以為學習增加一些趣味,培養孩子願意學習的好習慣,譬如每天背一首詩詞然後集點給獎勵,或是參加需要專注的學習活動,譬如:讀經、圍棋、心算等。 10.如果父母或親友的工作孩子有好奇,可以找機會讓孩子在旁長時間見習,近身觀察和體會工作的辛苦。 註一:「心理素質」是我的閱讀和實踐之驗證,融合多年知行合一的深刻體驗,節錄幾篇曾寫過的心得如下供參考參考: 1.恆毅力的家庭教養之道:親子關係可以嚴格,但要支持! 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66515703 2.創造「困境」才能把技能的學習逼到不得不「自動化」的境界:所以為什麼演奏樂器時我是「不靠譜」的人 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71862996 3.那些年我曾經帶著孩子爬了100座山~然後,順便分享關於培養孩子毅力的一系列閱讀驗證 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66752980 4.教養之道:孩子學才藝到底要堅持多久?熱情,才是關鍵! 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74216212 註二:照片是我當年帶著孩子爬100座山的剪影,這些努力過的回憶,完全印證「恆毅力」一書所說的重點:結合「困難任務」和「有趣任務」。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