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些年我曾經帶著孩子爬了100座山~然後,順便分享關於培養孩子毅力的一系列閱讀驗證
2021/08/21 12:02:54瀏覽1958|回應0|推薦15

2011年左右,有三年多的時間,帶著家裡的孩子利用假日,很努力不間斷地,爬了北台灣100條登山步道,真的,一條一條地構思、規劃、執行,雖然都只是些郊山步道,但,早起,安撫,鼓勵,堅持,達標,我稱之為:親子學習單。

往事重提絕無炫耀或驕傲,事實上,那整個親子爬山的過程,我一直是咬牙苦撐的,我也始終自我提醒要保持謙卑,引導而不逼迫地有目標去執行。那,為何要如此堅持?跟當年為人父母之後的期待、的擔憂、的閱讀、的驗證、的累積,息息相關,當然也收穫滿滿。

閱讀,是因為有問題、有需求,需要補充營養,需要找到藥方;而讀完後的生活驗證,回頭更強化了閱讀的延伸性和方向性,然後,繼續修正,繼續閱讀,繼續補給,繼續驗證。內在善的循環。

2010年讀Ken Robinson「讓天賦自由」,深刻體認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心流」的概念,如何在做自己天賦、天命的活動,能進入到一種狂喜的狀態,渾然忘我,感覺不到自己,甘願自我向上挑戰;而那個難度的控制點就在:10%的難度。(爬郊山有點難度但不會太難,融入自然很能忘我的!)

2011年讀「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書裡面舉了很多研究,去驗證同儕和環境的因素,是如何凌駕於父母,深深影響一個小孩的人格和成長;其中有一個很好的例子:1898年出生的Williams James Sidis,從小就是個小天才,六歲上學時一年內連跳六個年級,父母只好把他帶回家自己教,高中只念三個月,11歲念哈佛,發表很有創意的數學論文。但奇怪的是,從此以後他就走下坡了!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大學後來勉強念完,家庭衝突劇烈,人生從來沒有任何突出的工作或表現。為何?因為缺乏同儕和環境刺激和自我的期許!(爬山100座山不是父母的事,而是我們要一起完成的困難任務)

2013年讀到Malcolm Gladwell的「以小勝大」,非常欣賞作者引用的「有益的困境」(desirable difficulty)一詞,刻意對孩子設下的任務、困境和剝奪,其實是逼迫他走出舒適圈,而且多數時候是沒得選擇、沒有退路的(譬如:喪親),孩子不得不勇於承擔,從自我挑戰中自我超越。(是的,爬郊山的挑戰就是有益困境的設計啊!)

2014年讀了「虎媽的戰甲:三項黑暗人格特質,竟然讓人出類拔萃!」,虎媽的三個推促力量:1.優越感;2.不安全感;3.衝動控制。我特別在意不安全感,鼓勵孩子要有抗拒誘惑的堅持,和不逃避困難的勇氣和情緒控制,只要能堅持到底,最後就會有成就感。(爬郊山的長時間親近自然,更證明不碰3C也可以找到來自大自然的樂趣)

2016年讀了「韌性:挺過挫折壓力,走出低潮逆境的神秘力量」,提醒媽媽們要放鬆,因為媽媽時時刻刻的陪伴,並無法證明對孩子一定是好的,另一方面,托兒所的經驗,反而讓孩子學習提早與世界接軌,意思就是:母愛是可以被取代的,而且許多心理學的個案研究都證明了這個觀點,譬如中非的艾維族部落,平均每個新生嬰兒要經過十四個褓母;60多年前集中營倖存的孩子,無父無母在孤兒院共同生活和學習,經過60年後的心理學家的追蹤訪視,個個都適應良好。(教養的最大的責任和影響,其實是情境,而爬山,就是一種教養的情境設計)

2019年讀了「喚醒你心中的大師」,很喜歡書中關於當「學徒」的元素,學徒的苦練,就是大師的必經之路,書裡有兩段話很棒:「學習一項技能初期的痛苦與無趣,正好幫我們把心智鍛鍊得更強大,就跟運動一模一樣。」,「若不經歷痛苦與懷疑,心智會安於陳腔濫調之中,停止前進,最後連靈魂也一塊死去。」(爬山給我們簡單的道理:一山還有一山高,磨練永無止境,而所以越爬只會越謙卑!)

2019年讀了「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不斷提醒走出舒適圈的必要,:不要停止前進!不要為自己的不前進找理由,不要把沒有天份當作藉口;起身,聚焦目標,掌握方法,接受刻意練習的挑戰,鬥志會被激起,身體會被激起,神經元會被激起,撞牆期一定可以過關!(爬山有時候也會很厭世,用聚焦目標的刻意練習模式很可以突破心裡瓶頸!)

2020年讀了「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書最後講到一個「金髮姑娘原則」( Goldilocks principle),英國童話故事《三隻小熊》,金髮女孩不小心闖進了熊屋,在偷吃了三碗粥、偷坐了三把椅子、偷躺了三張床後,她覺得不太冷或太熱的粥、不太大或太小的床和椅子,最恰到好處,就習慣的建立來說,這種「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最容易達成所謂的「心流」。成功的最大威脅不是失敗,而是過程中「無聊」的煎熬。(親子爬山最需要注意的是難度的設定,要不太難卻又有點難,才能兼顧安全和挑戰的假日任務)

2021年讀了「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特別注意到有別於習得無助的「習得勤奮性」(learned industriousness)實驗,一開始被迫學習困難任務的老鼠,遇到第二個困難任務時,展現的活力和耐力會更多;然後我又看到作者運用恆毅力的親子之道:結合「有趣任務規定」和「困難任務規定」,培養孩子有難度的紀律和學習,利用刻意練習建立成就感的自我肯定。(有趣和難度,大概就是考量親子爬山活動時,天平上平衡的兩端吧!)

讓孩子吃點苦吧!心理學的驗證都在這兒了!「心流」、「有益的困境」、「不安全感」、「學徒」、「刻意練習」、「金髮女孩原則」、「習得勤奮性」、「恆毅力」......,培養孩子毅力的教養原則,都指向父母的習慣和身教和情境設計,尤其在孩子可塑性還很大的階段,可以影響和模塑人格的機會還很多,真的要好好把握;而親子爬山只是形式之一,更多有點難又有點趣味的任務,運動的、才藝的、階段任務的,請身為父母的您用行動來驗證吧!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6675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