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恆毅力」老師的閱讀書單:人人都可以扮演貴人,但請先放下成見、相信人皆有用
2022/06/09 07:46:27瀏覽1984|回應0|推薦10

有人問我上一篇關於老師的「視野」和「定型心態」論點,從何處得知?我想,這應該是源自於我多年的觀察吧!也因長期累積觀察而有所感觸和擔憂,譬如,你會聽到:「就是因為他是原住民加分進來的呀!」、「他數學就是怎麼讀也不行啦!」、「他的運動沒有天份」......。

沒有學生喜歡被貼標籤,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好好對待,都可以找到適合發展的路,而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抱持著某種「定見」或「偏見」,就很難看見其他的可能性,譬如晚熟的或特殊氣質的孩子。教育是百年樹人,老師角色太重要了,有比一般人多很多的機會可以扮演如此拉一把的貴人。

要改變這樣的思維,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是好好讀一本書,有完整體系、有思想脈絡、以及建議做法,充分而完整地建立一套拋棄定見、迎向成長的大腦認同架構,而這幾年關於破除天賦的迷思、開放性追求成長卓越,有幾本不錯的書,可以列為優先閱讀清單,尤其適用於初任教職的教育工作者:

1.「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2.「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3.「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4.「我比別人更認真」

5.「練習的力量」

6.「大器可以晚成:當世界沉迷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

7.「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8.「讓天賦自由」

(3-5選一本即可)

舉兩個我在「恆毅力」書裡看到的例子,多少能說明老師要能先破除偏見,才有機會拉拔每個孩子,特別是那些容易被忽略、悲苦中的孩子(請不要忘了:我們每年自殺率的年齡層中,在學學生是始終降不下來的族群):

1.第一個例子是作者任教於舊金山洛威中學時的學生大衛,數學課的分班他被分配在不屬於進階班的一般班,但老師一段時間的觀察後很明顯:大衛渴望學習,課堂上非常專注,作業的表現接近完美,甚至主動要求老師出更難的作業;於是,在老師的大力推薦下,他有機會轉班到進階班,從此在學習、升學、和就業上的表現,因為他一直保持非常努力,而有了很傑出的表現。

2.另一個例子是作者的同事考夫曼教授,他擁有卡內基美隆、劍橋、耶魯等大學的名校學位,拉大提琴也是第一把交椅,但他的小學唸得很不順利,因為進步太慢之故,而被編到特教班,甚至在特教學校讀到14歲,才因為一位特教老師發現他並沒有任何問題,而扭轉了他一直以為自己有學習障礙,轉而相信自己什麼都可以學得來,也包括他發現了自己對學大提琴有一些狂熱;當他申請卡內基美隆大學認知科學系被拒絕時,他改而申請比較不要求SAT的歌劇系,然後再透過輔系、轉系,最後成為一位優秀的心理學家。

這是國外的例子,那麼多年來我在自己教育圈周遭,看過更多用心的老師,用他們各自有效的方法,拉起無數困苦的小孩,只是基於隱私,且我也不是當事人,在此不多舉例就是;這些好老師都有一些特質:有使命感、有毅力、不放棄任何小孩、不歧視任何小孩、自己的生活也很努力。

老師不設限的追求進步,親近的學生必然能完全感受,而身教的威力遠勝過言教,有恆毅力的老師,不但具備熱情,而且他更知道他要追求什麼、該拋棄什麼!當一個師長最可貴的地方,是與其我告訴你怎麼做,不如我示範給你看!這也呼應我之前的說法:好老師特質,不是教甄可以考驗的出來,而是大腦要有一個完整的認同架構,而且就要利用在職初始時好好加強培養。

「讀大學時參與課外活動多年的老師,畢業後擔任教職時,比較可能堅持下去......相反地,這些老師教學的續航力與效果,和他們的SAT成績、大學的GPA、或是面談者對他們領導潛力評分完全無關。」(「恆毅力」p.276)

這也是個很好的參考點,教甄能聚焦於老師的背景條件,是除了課業表現之外,深究其投入課外活動積極而持續的表現,了解他的熱情方向和動力,而這不就是「恆毅力」嗎?能以此投入教育崗位,對於受教學生一定會有更好的包容和開放的心胸,願意持續不懈付出,相信改變永遠可能;所以,哪有救不起來、教不來的孩子呢?

註:照片說明~「如果說閱讀是50+的營養品,那讀書會就是50+的營養師了!」這是我前陣子寫關於讀書會的標題,也是鼓勵:靠自己讀書沒有毅力的人,不妨就組個讀書會吧!因為讀書會就是一種典型恆毅力組織文化的實踐模式。

#阿得的讀書會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7499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