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人該修的「包容」學分:談老師的視野要更開闊、更有包容性
2022/06/06 12:22:14瀏覽1647|回應0|推薦9

教學生涯中經歷兩件不太愉快的事,因為牽涉到教育工作者的視野問題,所以提出來並非要批評誰或自抬身價,純粹是藉此經驗分享,提醒我們大人:職場上要有更好的自我提升,讓視野更開闊,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第一件是很多年前,一個「特殊個案」的轉班申請,已經由輔導室召開個案會議通過同意,但,轉班的方式當時決議是「抽籤」,也就是必須由三位可能接受轉班的導師來抽籤接納,但偏偏其中一位導師嚴詞拒絕抽籤,理由是:這個會議「於法無據」。

身為主其事的主管,我責無旁貸盡力去溝通,導師拒絕抽籤也並非沒有理由,但,申請轉班的學生和家長,可是提出更多洋洋灑灑、合情合理的說明書啊!而且更麻煩的是:我們也開會同意啦!夾在中間的我,非常左右為難,奮力兩邊斡旋,卻始終無法達成共識。

最後的解決方案是:家長「讓步」,放棄同類組轉班申請,改以退一步「轉組」申請進行後續處理。憑良心說,當時該家長如果把過程資料爆料給媒體,可受公評的狀況下,於情於理,或至少在程序上,我是比較站得住腳的,而該導師受到輿論「撻伐」的機會很大。

第二件事情也是很多年前,關於遴選老師可否以「名校」為參考基準呢?也就是,在參與教師甄試的過程中,最後討論候選老師的名單時,有外聘委員提出一個觀點:要其他委員參考候選老師的學習歷程,尤其是他學歷中的高中和大學,是否為第一志願學校?

雖然是非正式的聊天討論,但我非常訝異,怎麼會有教育工作者是以過去就讀「名校」與否為參考點,來遴選未來的老師呢?一開始當然我百分百理解,我們是強調升學的學校,當然有經歷過嚴格升學管教的人,比較有經驗值是吧!但,擺在眼前是,我身為輔導室的一份子,必然看到的是升學以外的更多問題。

老師,常常可能扮演學生一輩子中的很重要的「貴人」角色,除了知識上的「經師」角色,身教上「人師」扮演往往更重要、更多元,孩子的個別差異、品格教育、生命關懷、尊重性別、重視人權、情感教育......,太多啦!怎麼說,也不該侷限在只重視考試升學的背景經驗值而已。

「心態致勝」(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作者杜維克博士經過長年對不同群體的研究,發現人有兩種心態:「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偏向「定型心態」的人,總是急於追求證明自我,將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偏向「成長心態」的人,則是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可以藉由努力、累積經驗和他人的幫助而改變、成長。

所以,傾向「定型心態」的教育工作者,很容易貼標籤,執著於自我認定的觀點而不易(願)改變,這在教室裡上課時可能還不要緊,但,面對知識傳遞以外的事就會有麻煩,因為,那些特殊的、突發的、新發生的個案或狀況,都遠遠超過你的經驗值,於是否定、逃避、固執己見、甚至不以為然,也只是一種防衛吧!

那為什麼老師的「定型心態」很多呢?因為,老師的教室場域往往是專業而自主的,自視甚高是常態,通常也不太願意被人家「說三道四」;我記得以前教公民和英文時,只要是命題的討論,都要很謹慎,嘴巴常說的:越資深的老師,自尊心越強,直說是說不得的!你說,長此以往,老師不定型也難吧!

偏偏這是一種大陷阱,社會的開放氛圍下,老師是常常要被公開檢視的,不管是教育主管機關,或是媒體的直接爆料,所以老師要提早用開放的心胸去廣納百川,抱持「特殊」也是常態,能虛心以待,或視如己出;通常順風車人人愛搭,那有順流而下就有逆流而上,誰該承受?

學校本來就要願意充分討論,要包容各種不同意見,才能發現問題,然後教育才會越來越進步,尤其是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快;如果教育行政、老師們只是執著於過去舊的經驗,故步自封而不自知,以現在開放教育的思維來看,不出問題是很難的!

這也是我覺得老師容易有的通病:看不見自己!我在「擁抱B選項」一書中,看到作者----FB營運長Sheryl Sandberg----提到在公司力推的「困難對話」的點子很棒,鼓勵員工願意公開直接提出公司的困境或批評,而且是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充分對話和討論:

「當人們覺得可以安全的討論錯誤時,他們也會比較願意報告錯誤,同時較少犯錯。然而典型的職場文化往往習慣展示成功,隱藏失敗。」(p.217)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其他人看得見,自己卻混然不知的弱點。有時候我們會否認這些弱點;有時候我們只是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在職涯中教我最多東西的人往往是能指出我盲點的人,」(p.220)

「如果你不把批評當作針對個人,就會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如果能以開放的態度面對批評,就會得到更多回饋,讓你變得更好。要減少批評帶來的刺痛有個辦法是:評估自己能不能好好處理批評。」(p.233)

公司如此,個人更是如此,要去指出錯誤不難,但要接受錯誤的指正有時候就難很多,因為,情緒上就容易過不去;這也是我到中年後更能體會的道理:包容,是要經過歲月的洗禮會更為完備,而能提升包容最好的、最快的方法,就是接受指正。不要怕被批評,更不要怕失敗,很多時候,批評與失敗是求之不得的經驗值,好好珍惜和學習後,後面的道路會走得更順遂。

什麼是成功的老師?從自己當家長「換位思考」後,到走下講台的「客觀旁望」,我終於明瞭:能瞭解自己、追求成長、不怕批評和失敗,才是教育工作者當中的「大師」,佼佼者是也!最近讀「失敗學: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生命系統的升級」,有一小段話很棒,當作本文的結語:

「我們認為成功是要受到眾人的認可,殊不知事實上最有意義的成功是理解與認識自己。」(p.147)

在包容中,我常常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註:照片說明~教學現場老師投入其中,常常渾然忘我,不容易看見自己。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749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