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1/03 11:06:38瀏覽2050|回應0|推薦14 | |
教書31年,所感受到的尊師重道氛圍,雖是明顯地淡薄,但還不至於到完全沒有的程度,基本上,一般的家長,或是說一般的社會大眾,對於教師的「術業專攻」,總會多了一種身份上的認同和尊敬,這讓我覺得師道似乎也還不至於到蕩然無存的慘況。 但說來奇怪,在與他人互動時,尤其是因為孩子的問題而與家長聯繫時,總會因我的專業科目一說出來,而把一些家長弄得有點尷尬,「輔導老師喔!我的孩子出了什麼大問題嗎?」「他不需要輔導啦!」,撇開孩子的問題不說,您的心態就很有問題啦! 什麼是助人專業?不要說你翻過幾本心理勵志書,然後就說:「哦!我也懂一點心理輔導」;或是,也有這樣陳述的:「我在小學當了很多年志工媽媽,我也是你們的同行哦!」這當然都是大錯特錯的錯覺! 念過心理學只能算是一些些的皮毛,助人專業需要被訓練:助人談話的思想基礎和實務訓練,所以,心理學、生理學、哲學、社會學、社工......都要懂,諮商模式的演練、逐字稿、案例分析、督導......,這些更是一般人最不了解的「輔導技巧」專業養成的背景;更不要說還會有實務工作經驗上的累積。 我知道許多人是不相信「輔導」的,但,其實,這個認知本身就很需要輔導!因為這就是Carol Dweck教授所說的「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你所認定的自己,是優秀而不可撼動的,加上自尊心的黏附,你怎麼可能會需要輔導呢?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而且任何新的資訊對他來說怎麼會有意義呢? 但,只要不在我面前講這種「不相信輔導」的謬論,我當然一蓋不用理會,甚至還會默默祝福你;心理輔導,雖非萬能,但我多年來善用這個角色和專業,可也幫助了很多很多困頓的人,說不定還包括不相信輔導的你的孩子呢! 有兩次很特別被「當面吐槽」的不愉快經驗,倒是一定要提出來「闡述」一下;什麼人都有、什麼都不奇怪!最奇怪是,如此心態的養成,之前、之後,到底會有多少的問題,在荼毒、衝撞他們或周遭的人呢?又,我們心輔人員可以學到什麼? 一次是家暴通報案例:孩子陳述家暴也有驗傷,依法通報後,擔任法務人員(!)的父親,竟衝到輔導室「興師問罪」,一句「我不信你輔導那一套」的憤怒,也只是在遮掩他的狂妄自大,不要說法律上已違法的問題,連道德上也沒有對一個依法認真工作的老師給予最起碼的尊重!不用說,他始終都不覺得自己的思想、家庭和人生,會有什麼需要檢討的地方。 另一次是違規行為學生的案例:多次違反校規的孩子,總是在情緒躁動時造成學校管理的困擾,親師溝通做過,個案會議開過,轉介心理師也介入了,但孩子很精明,他挑老師說話,哄騙或威脅的話時常出現,當然,他就不會找我這種「有原則」的輔導老師談話了!在一次我阻止他「翹課」時,他突然用這一句「我不信你那一套」試圖激怒我,我當然也就笑笑,任他走了!留著他,我想我只會聽到更多羞辱話語的「激將法」吧! 越是定型心態的人,成長過程中往往越是聰明反應和獲得滿足的人 ,太早的自信,如果加上自尊心的敏感,就很容易變成自以為是的人,要承認自己錯很難,但要認定別人有問題,就容易多了!否定他人又不傷自尊,又能在在證明自己的優越感,何樂而不為? 心輔人的專業之一,就是要學會「劃界線」(這也是很多喜歡助人要謹記的觀念),能力有限量,關係有限制,輔導關係有倫理守則,不代表助人一方要無窮無盡的奉獻,當求助者的移情、不當行為或情緒的壓迫,我們當然要畫出安全界線,保護自己,這也是教導求助者:不可以越線或勒索! 說穿了,求助者和輔導者,就是小型人際關係的示範,輔導老師如果輕易就被情緒撩撥,輕易就(被)越線,那求助者看在眼內,學到的就是如此!越線有什麼關係!勒索你有什麼關係!我不痛快,你們就該接招!要哄我啊!還好,專業助人工作的日常,倫理觀念早已幫我採取好安全措施,我記得當時,我情緒不但很穩定,還多了一點點「不該有」的憐憫之心啊!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