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13 09:20:07瀏覽1804|回應3|推薦10 | |
這個年代最不缺的,就是酸民! 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自私,視野狹隘卻自以為是,只看新聞標題就開始罵人,活在自我的世界,有人說這是基因使然,但別忘了,人類也有惻隱之心的天性,要從利己到利人,常常是需要一些視野和學習才能促成的。 我曾經不只一次,為了學生的特殊特質「被霸凌」,而跳出來奮力和霸凌者「對槓」的,這樣的輔導老師,也許超出了工作的範圍了,但我最討厭那種「自以為是」的網路霸凌者,視如寇讎,因為在輔導室裡面,我已見識過各種因特質特殊被霸凌者的淒慘樣貌了! 魯迅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可惜,一般人只會在意那「可恨」之處,不願去理解「可悲」的苦,不只可惜更是可惡,不願理解就算了,還去欺負人家是最糟糕的;以我在輔導室所見,人類的身心問題何其多,能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那個「可能成為被討厭的人」的自己啊! 31年輔導老師的歷練,我陪伴過各式各樣「特殊」身心特質的孩子,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特殊生不是你認定的那樣!不是想自殺的都是憂鬱症!有時我們會因為不懂特殊,而只好用貼標籤來矇混。事實上,沒有人願意被稱「特殊」,而且就某方面來說,每個人也都是特殊的,畢竟沒有一模一樣特質的兩個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謙虛面對他人的各種身心特質或問題,好好去學習才能打開視野,如此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因為很有可能,他人的問題也會在你的家人親友中出現;然後我認為特別是教育人員,絕不能故步自封,更要與時俱進,讓自己因為有新的認知,而懂得如何面對、善待、處理不同身心特質的學生或問題。 譬如以下六種身心症狀您遇過嗎?我大學四年專攻心理輔導,所讀所知都沒有這六種症狀,但輔導實務上,我卻都碰上了,碰上了就趕快去補足,不要讓無知增加恐懼,然後用偽裝或自以為是去貼標籤!實務中,因為我的理解和謙虛,更讓這些孩子充分信任和接納,問題也因此有比較好的處理和發展。 1.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也稱為行為規範障礙,是指在青少年階段的患者出現反覆、持續的攻擊性、反社會性、對立違抗性的行為障礙。這些行為違反了與年齡相適應的社會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並因此影響患者自身的學習及社交功能、以及損害他人利益。品行障礙與普通的青少年頑皮及叛逆行為相比,更具備持久性的行為模式(通常在12個月以上)。行為障礙的特徵也可能是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狀。(錄自「維基百科」) 2.性單戀(Lithromantic):是一個網絡流行詞,至今沒有任何文獻或心理組織承認。在網絡上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浪漫傾向,是無浪漫傾向譜系的一支。指對某人產生好感,卻不希望從對方獲得情感回應的人。因此,這類族群的戀愛情結可能會因對方做了情感回應而消失。[3]性單戀的成因可能跟依附理論中的逃避型依附及混亂型依附有關。(錄自「維基百科」) 3.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又稱性別焦慮、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舊稱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或易性症(transsexualism),是由於一個人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性別不匹配而感到的痛苦。患有性別不安的人通常是跨性別。性別認同障礙在DSM-5 2013年被重新分類為性別不安,以消除與術語障礙相關的污名。(錄自「維基百科」) 4.膀胱害羞症(Paruresis):又稱害羞膀胱症候群(Shy Bladder Syndrome)、境遇性排尿障礙、尿羞症、公廁恐懼症等,是一種社會恐慌症。患者在有他人在場的情形下,出現排尿困難或無法排尿的情況。(錄自「維基百科」) 5.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就是男人出現腫脹的乳房組織,在社交上,有女乳症的男性大多會感到自卑,甚至受到霸凌,因此求醫者也非常多。造成女乳症的成因包括生理性、病理性、藥物以及年齡等。(錄自「康健知識庫」) 6.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s),指病患對於壓力極度無法調適,因而產生情緒或行為上的不恰當反應;當壓力來源消失之後,病患的情緒與行為症狀也會漸漸好轉。不過,絕大多數的壓力源常是很難被改變的,例如工作壓力或是婆媳問題,在壓力源持續存在的狀態下,只有一部分人的症狀可能好轉。很多適應障礙的患者,未能及時就醫,後來演變為重鬱症、焦慮症等更大的心理健康問題。(錄自「良醫健康網」)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