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1年(73屆)/七之一:細說「蔥」頭
2007/02/26 10:18:33瀏覽430|回應0|推薦1

3月21日(周一)奧斯卡即將頒獎,各大媒體已然對各入圍影片與巨星,進行各式各樣的大解剖,這些媒體上的奧斯卡預測文章,無論是耍大刀或舉怪劍,不免有令人「跳離影劇版」、「回到」政治版的幻覺,現代讀者那種「想看影劇版」的樂趣,被如此正經八百的文字給沉默地吞噬掉了。冤枉的是,支撐起奧斯卡背後的超級電影工業好萊塢,所生產的電影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吃人肉、亂倫、強暴、性虐待的電影「本事」,愈演愈烈。據此以觀,看似上流社會活動的奧斯卡,或不過是愈往半下流社會靠攏的好萊塢電影工業,一頂掩飾「沉淪」的帽子。

意思是,「單」以四大影展之首的角度去看奧斯卡,那麼,我們就得昧著良心、蓋著眼睛,說好萊塢的電影「實在滿好」──身為一個現代影劇版的讀者,不過為著幾分對快樂的幻想,就得一失足而讓(假正經的)奧斯卡(文章),啃掉了我們的良心?

據此以觀,關於奧斯卡,身為一個現代影劇版的現代讀者,不昧著良心地說,你我所真正關心的,「並不是」誰得獎、誰演的最好、誰拍的最好,「而是」有關於奧斯卡獎,什麼樣的東西「最能」激起我們全身上下,一股辣辣的動感(電影嘛,movie,就是要moving/動!),這個動感會令我們想笑、也想哭,沒有被迫把「究竟誰在解剖檯上」,強壓在自己胸口的這種額外的負擔。

換句話說,作為娛樂世代的影劇版,所當提供給現代讀者的是,一種近似「臥虎藏龍」中那種前所未有的無重力狀態的輕功──「最先進的影劇/娛樂版」奧斯卡文章,首先要給讀者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輕飄飄的失重感」,當然,透過多一點的文字以及一點圖片。

有此共識,我們這次的「七十三屆奧斯卡獎娛樂系列專文」,要率先演練的是奧斯卡「史」(更貼近的是「失」),先讓您那笑的神經與哭的腺條,來點開胃小菜,我們叫這菜作:細說「蔥」頭。祝您因此哭笑不得,獲得失重。

話先從此說:為什麼美國影藝學院頒的這個獎叫奧斯卡獎?不,您看錯了,這不是個「問題」,這的確是個笑話。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弄得清楚「為什麼」,只有一些人風聞或者是那「斑」──盡是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說「齒」!

第一說是,來自原本是影藝學院的一位圖書館員,瑪格莉特海瑞克,最後爬到了導演席,為了紀念她那叫奧斯卡的叔叔(奇怪,為什麼不是紀念自己老爸?),所以把小爸(叔叔嘛)的名字記在這大獎上囉。更好笑的是,另有一說是,影藝學院自1927年頒的獎本無「別名」(就是小名),但在第六屆時,有位好萊塢的有名的專欄作家叫薛尼史考斯基的,在凱薩琳赫本拿到第一座最佳女主角獎時,自作主張地貼上了奧斯卡這個別名,五年之後,影藝學院在世俗日漸習慣此稱的強大壓力下,就將此小名扶正取代自己的本名。這就是奧斯卡獎為什麼叫奧斯卡獎的「由來」,您不用相信,也大可不必不信,但管有沒有衛生紙──別小看,這是作為您快樂地失重的魔毯!

別小看底下這個「小蔥頭」,那可是我跟影劇版主管力爭半天來的,它要說的「東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夠嗆人的了,所以我要力爭給您看。很多人都讀過奧斯卡小金人是什麼材質作的報導,我們這裡要提供的新鮮事兒是,二次大戰奧斯卡獎照頒不誤,但大戰期間身為同盟國軍事資源最豐富的美國,其影藝學院卻作了件像中國八年抗戰的克難事,那就是將小金人用塑膠材質作成,不過,您別認為那些奧斯卡得獎者會就此罷休,一到戰後個個奧斯卡得主,都不厭其煩地拿塑膠小金人去換真正的小金人。我們話就說到這裡便好,您就別再去想「萬一」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小金人會被什麼材質代替了,這種思想會壞了您我的娛樂和氣呢!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77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