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国家與文化
2015/11/19 11:30:20瀏覽111|回應0|推薦3

香港和台灣的大學,一直都在調查兩地居民的認同感。有意思的是在長年的調查中,他們得出了類似的答案。

台灣政治大學的調查,認同中國,以中國人自認的居民比率,從開始調查的1992年開始,逐年下降,2015年6月時,低迷到3.3%。而香港的民意調查,也在2015年6月的數字中,顯示出在18歲到29歲這個年齡層,居然有高達87%的的年輕人以香港人自居,對中國的認同低調。

如果只看這兩個統計數字,似乎很容易得出兩地都不認同中國的結論。但是,從同一調查中的其他數字,我們也可以發現到,還有另一個事實存在。

在台灣的居民調查中,兩者皆是的,以為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比例,在2015年6月的比率為33.7%。這個比例如果加上自認為中國人的3.3%的話,那麼可以看出37%的台灣居民,仍然有中國人的意識。1992年時,兩者皆是的比率為46.4%、自認為中國人的比率為25.5%。與1992年相比較,到了2015年確實中國人的意識下降了34.9%。

香港方面在1997年8月的統計數字中,認為自己兩者皆是的比率為44.9%,2015年6月這個比率降到40.5%。但是仍然維持在4成左右。

台灣24年年間的統計數字與香港的18年年間的統計數字雖然顯示出在居民間,中國人意識下降了。但是目前台灣居民的37%,香港居民的40.5%仍然存在著自己是中國人的意識。兩地歷經數十年仍然能保持住近四成左右的這個中國意識到底意味著怎樣的一個現實呢?

就像台灣的「太陽花世代」不排除存在於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中華民國」國號那樣,大多數的華人,對自己生活於其間的中國,很難發生抗體反應。                           

大陸的人民生活在被國際認可的這個中國的大空間間,他們的國家實體與生活空間一致。但是生活在大陸以外的華人或華裔,他們生活在中華文化中,但是並沒生活在可視的中國的這個空間。

兩者皆是的認同,是對自己日常生活的中國(文化)的認同,而不是對實體的空間或政權的認同。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3607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