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澳門之旅
2023/11/01 20:56:41瀏覽359|回應0|推薦9

10月13日到10月25日間,回去香港一趟。除了見見家人和久未見面的同窗舊友之外,也去了一趟澳門。

澳門年輕的時候去過一次,當時是坐渡輪去的。這次則乘巴士。見識了2018年峻工的港珠澳大橋。入境時,香港居民只要出示香港身份證即可。之後,海關會給你一張小紙條,上面寫明你可以在澳門逗留的期間。香港居民大概是一年。

原本澳門只包括澳門半島與氹仔、路環兩個離島。後來因為土地不敷應用。乃將氹仔、路環兩離島間的海面填平,建立了一個新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命名,也就摘取「路環」的「路」與「氹仔」的「氹」,合併成「路氹」。

但是以葡文表示的地名,分別為「 Peninsula de Macau」「 Taipa ) 」「Cotai 」「Coloane 」。葡文地名與中文地名的「澳門半島」、 「氹仔」、「路氹」、「路環」,間,看不出有什麼關連。葡萄牙人為什麼忽視原本的中文地名,而另起爐灶,改用不同的名稱呢?

除了上述的中文地名外,偶爾在路上也會看到似乎是標示地名的漢字「馬交」。網上及一般通俗的說法是,當葡萄牙人在澳門半島上陸時,問當地人這裡是哪兒的時候,由於附近剛好有間「媽閣廟」,當地人便回答他們說「媽閣」。廣東話的「媽閣」,在葡萄牙人聽來就像「Macau」的發音。於是國際間就通用「Macau(葡文)」或「Macao(英文)」來稱呼澳門了。我們在澳門坐車時,司機也是如此向我們解釋。。似乎不僅外國人,連本地人也深信如此說法。在街上看到的「馬交」的漢字,就是由「Macau」音譯成廣東話的漢字。

但是據學者的考證,澳門媽閣廟的建立晚於葡萄牙人登陸。葡萄牙人登陸時,當地並未存在所謂的「媽閣廟」。也就是說葡萄牙人登陸在先,媽閣廟建立在後。因此所謂的澳門=媽閣=Macau的說法就難以成立。澳門為什麼成了Macau的原因,據學者的解釋,當時或許是葡萄牙人想利用命名權來顯示自己對澳門的擁有權。對澳門各地區重新命名,可以讓過去的地名成為歷史。過去的地名成為歷史, 與過去地名有連帶的隸屬關係,自然也可能成為歷史。

這次的澳門之旅,有家人同行。也就預先訂了旅館與晚餐。訂的旅館是雙人房,房價一天近港幣千元,晚餐一個人差不多六百塊港幣。以前一直以為香港澳門物價比日本稍微便宜一些,如今似乎並不如此。我們住宿的那間旅館就位於上述的填海而成的「Cotai (路氹)」區。這一帶如今成了澳門的賭城,旅館林立,每個旅館內除了娛樂設施外,都設有賭場。來賭的人,陸客為港客的5倍。我們入宿的這間旅館,中文地名有「新濠」兩字,據說與此地產蠔有關。但是晚上自助餐的生蠔卻是澳洲輸入品。

這間旅館鄰近澳門輕軌(Light Rail Transit)車站。我們想見識一下澳門輕軌。但是買票時才知道他們不收港幣。來澳門之前,聽熟人說澳門也通用港幣。來了之後才知道,一般民間收港幣,但是公家機關就只收澳幣和人民幣而已。結果是用信用卡付錢,才解決了問題。坐上輕軌時覺得和日本的沒什麼大差別,查了一下,才知道這個輕軌是日本三菱重工業建設的。難怪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們也到幾個比較著名的景點去參觀了一下,到處都是中國遊客。前面的導遊舉著一根小紅旗,後面跟了一群陸客。這個風景很熟悉,細想一下,那是70年代日本經濟大好時,大群日本觀光客湧到香港,也是如此一般。十年河東,十年河西。50年前是日本人大批大批地出國觀光,如今是到處有陸客。

賭城裏紙醉金迷,賭城外又是如何呢?我們坐車時,也常與司機閒聊。一個35歲的司機很健談。他提到他目前做三分工,才能維持生活。他上有老母,下有兒女,太太又沒有出外工作,一家的生活,由他一肩擔。另外他對澳門社會的將來也不很樂觀。據他說從前多少可以預測自己的將來,並相信努力,必有成果。現在並不一定如此。他也很想移民。但是那得等到母親終老,兒女成長以後。原本我以為想移民的是香港人,沒想到澳門人也是如此。

在日本的時候,雖然多少知道日本經濟走下坡,但是到了港澳才知道,日本經濟的衰退,遠遠超出我的想像。疫情之前2019年日圓港幣的平均數值是1:13.9左右,也就是說13.9日圓才能換1元港幣。去年2022年的平均數值是1:16.69,今年10月則是1:19.13了。短短四‧五年間日圓貶值,一瀉千里。

港澳兩地,居民多為廣東人,向來往來無間。這次的澳門之旅,卻感覺到澳門官方與民間在對待香港時,方針略有不同。港澳目前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港人入境,雖然不需要護照,身份證的登記卻是必須的。澳門如輕軌等公營機構收人民幣卻不收港幣。民間則多數仍然接收港幣。官方重視的是與中央的縱的關係。一般民間仍然重視向來的與香港的橫的連帶關係。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80028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