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花岡事件
2015/07/05 07:56:21瀏覽141|回應0|推薦0

前幾天日本電視台放映了秋田縣大館市所舉行的花岡事件70年的慰靈祭。除了該市的關係人物外,事件的犧牲者及遺族,也特地從中國來參加。

這個事件發生在1944年7月。當時從中國大陸強制帶來,大約千人左右的華工,被迫從事鹿島組(現在的鹿島建設)的花岡川工事。這些華工,因不堪凌虐,群起暴動。這個事件,華工被捕殺者達419人之多。事情經過的慘烈,死者人數之多,成為問題。

戰後,事件的倖存者耿諄,在1985年得知當地舉行40年的慰靈祭,決定要求事件的鹿島組謝罪賠償。80年代是日中的蜜月時期。1972年日中恢復邦交,1978年日本和中國訂立和平友好條約。出於對戰爭的懺悔和對中國放棄賠償的感謝,日本社會瀰漫著歡迎中國的氣氛。耿諄的呼籲與提案在日本民間得到一定的支持。在這個氣氛下,原本聲稱與華工是純粹契約關係的鹿島建設,也不能不見風轉舵,改變態度,答應賠償。

但是這個賠償的交涉,幾經波折,鹿島建設的態度,也隨著日中關係的變化,時代的變遷,時軟時硬。最後在2000年在日本高裁的和解勸告下,鹿島建設同意提供五億元,做為「花岡平和友好基金」,此款的部分基金,通過中國紅十字會,交付受害者·遺族。

鹿島建設的這個賠償方式其實是有樣學樣,模仿1995年的「亞洲婦女基金」。這個「亞洲婦女基金」,乃是為了解決二戰時的慰安婦的問題,向民間募款,集資而成的基金,基金的正式名稱「女性のためのアジア平和国民基金(有關女性的亞洲和平國民基金)」。兩者如出一轍似地打著「平和(和平)」口號。從這些基金的名義,不難看出,不管是日本政府也好,或者是鹿島建設,並不想正視問題的本身,而只想藉著金錢的提供來敷衍這些問題。說難聽一點,就是出示一個遮羞費的金額,要受害者閉嘴。更不應該的是中國的官場作風,鹿島建設提供給受害者·遺族的基金,並沒有如數地送到受害者·遺族手上。

在北海道也發生過類似花岡事件的事件。戰後過了13年,1名逃亡的華工劉連仁,在北海道石狩郡當別町的一個洞穴內,被發現了。劉連仁,是山東高密縣人。在二戰期間,被強制帶來日本,從事勞動。因不堪其苦而逃脫。戰後也繼續其逃亡生活13年,直到被發現為止。

高密縣,也就是常常在諾貝爾獎獲獎人莫言小說中登場的那個縣,從莫言的小說中,我們多少能了解這個高密縣的特色,也比較能猜想到劉連仁為何可能渡過苦難的13年。

劉連仁被發現的當時,日本首相是安倍總理的外祖父岸信介。岸信介內閣所採的立場,是把劉連仁當成非法入國,非法居留來辦。但是在劉連仁被強制送還前,卻由當時的官房長官送來一筆安慰金。這個安慰金,性質與「花岡平和友好基金」、「亞洲婦女基金」類似。

花岡事件的受害者耿諄和在北海道石狩郡當別町被發現的劉連仁,是不是痛恨花岡町(現在的大館市)和石狩郡當別町呢? 事實不然,他們兩位先後都多次訪問花岡町與石狩郡當別町,目睹當地每年舉行的慰靈祭,也與當地居民交流,先後都曾表示當地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也許這兩個小鎮的做法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和解道路也不一定。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2540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