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清講和記念館
2015/03/20 09:59:05瀏覽161|回應0|推薦1

3月12·13·14號去了一趟山口縣。目的是去看看馬關條約締結的所在地,山口縣下關市的「日清講和紀念館」及荻市的「松陰神社」。原因很簡單,這兩個地方是決定臺灣的51年殖民地命運的關鍵地方。

「松陰神社」是紀念吉田寅次郎的神社。「松陰」是吉田的「號」。吉田在他的「幽囚錄」中,描述的日本國的未來圖中,指出日本應該開拓北海道,領有沖繩,將朝鮮半島收為屬國,占有滿洲,臺灣,呂宋等。明治維新以後,他的門生以此為藍圖,做為日本的國策。他的這個想法決定了日後的台灣的殖民地命運。

12號那天到了下關市以後,改乘往「火山公園(火の山公園)」巴士,坐到終站後,下車改為步行。到了火山公園,意外的看到了紀念第一屆「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的紀念碑。碑是2004年日本的下關市日中友好協會建的。根據說明是在紀念1979年5月搭乘中日友好船「明華號」來日的廖氏在下關市下船,並對廖氏促進青島市與下關市締結成為姊妹都市一事表示感謝。碑的上部刻有廖氏的頭部肖像。只是碑的部分已被抹黑。從廖氏的頭部肖像的角度,可以遠望到「関門海峡(馬關海峽)」。

由於離春暖日和的觀光季節,還有一段時間,紀念碑附近,除了我之外,一個人也沒有。也許是心理因素,似乎感覺到遠望著関門海峡的廖氏肖像透露著無盡的寂寞。

從火上公園下來,走到「御裳川公園」,這裏設有五門「長州(山口縣的別稱)炮」。有個身著兵卒裝束的婦人正口沫橫飛地熱心的講述這五門炮的歷史。也許是當地人吧,講到1864年的「下關攘夷戰爭」,英國·法國·美國·荷蘭四國聯軍在長州敗北後,要求了龐大的賠償金時,更是激動。經歷了戰敗者的被害國家,在30年以後以戰勝者出現時,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

從「御裳川公園」到「日清講和紀念館」有段距離,於是改乘巴士。「日清講和紀念館」設在旅館「春帆樓」外。原本日清講和時的會場是在春帆樓2樓,從2樓可以看到關門海峽。但是春帆樓曾經一度燒毀,重建時,在境內另建了一個別館做為「日清講和紀念館」。馬關條約訂立以後,當時會場裏使用的各種家具,曾經一度下賜。紀念館成立以後,為了恢復當時會場的情景,將家具又收回來了。會場雖然並非當時的會場,裏面的擺設,倒是當年的擺設。

為什麼日清講和的地點,不是東京,京都而是下關呢?「日清講和紀念館」裏有簡單的說明,謂從下關可以看到從關門海峽出發往中國的艦隊。對來談判的清朝官僚能造成一種抑壓的感覺,有利於談判等等,是耶非耶,後世很難判斷。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2161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