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偏見
2014/07/28 20:11:19瀏覽60|回應0|推薦0

60年代以後,香港政府開始限制大陸人口的流入。當時香港居民有廣東人,上海人,福建人,以及各省各縣的人。但是由於毗近廣東,居民中自然以廣東人居多數。60年代開始的與大陸的隔離政策,使在香港出生的人口漸漸增加。

這個香港出生的世代,不再像二戰後流亡到香港的那一代那樣,或者是電影「慕情」裏所描寫的那樣,以為自己只是這個「借來的土地」「借來的時間」的香港過客那樣,而是把香港當成自己的故鄉。漸漸形成一種「香港意識」,不再是祖籍的「○○省○○縣」的人了,而是以「香港人」自居。在語言方面,雖然當時仍以英語為法定語言,但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通用語言為占人口人數最多的廣東人所使用的「廣州話」。廣東以外其他省縣出身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廣州話代替了自己家鄉語言。

到了最後如果廣州話說得不夠字正腔圓的話,似乎就要被懷疑是不是正宗的香港人了。但是有趣的是到日本留學後,「廣州話」的地位就不同了。當時在日本除了「在日」的朝鮮半島出身的韓國人、朝鮮人及戰前移居日本的「在日」台灣人以外,鮮少看到外國人。有一次,香港留學生在電車裏,不改舊態,仍然以大聲浪談話時,周圍的日本人以訝異的眼光不時往這邊張望。

有個留學生比較機靈,馬上察覺到。當時他說的話,對剛剛來日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你們不要再說了,人家會當你是韓國佬」。這個前輩留學生的話語中,傳遞了兩個訊息。一是日本人對非日語的語言十分敏感。一是對「韓語」「韓國人」似乎存著偏見。

這以後,我在入國管理處及區役所(類似台湾的區公所),也不時看到公務員對一般在日韓國人、朝鮮人的刁難。看到了這個社會對他民族的不寬容的一面。

可是隨著日韓關係的改進,在日的韓國人的社會地位也逐漸改善。日本的入出境處的窗口,目前分成兩邊,一邊是日本人和「特別永住者」,一邊是一般「外國人」。這個區分顯示出被認定為「特別永住者」的在日「韓國人」等,與一般外國人不同,在某一方面來說等同「日本人」。

這次回港後,發現到回歸17年後的香港與大陸關係欠佳。「佔中(佔領中環)」的問題,「2017年的香港特首的普選」等的問題,大量大陸客來港所帶來的各式各樣的騷擾,都使港人覺得不堪其擾。現在如果在香港講普通話(華語),就有可能被當成大陸客來看。對一般香港人而言,大陸客是與自己不同的存在。

「先入為主」的偏見,不是容易消失的。無來由的偏見,常常跨越空間、時間,存在於各種不同的社會裏。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550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