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棄國
2014/02/21 14:39:32瀏覽82|回應0|推薦0

以前每當有什麼風吹草動,香港就會引起移民潮。一次移動的人口以數十萬計。60年代的香港水荒,暴動那不用說。英國與中國大陸開始談論香港前途的80年代與歸還大陸的90年代的移民更達到了高峰。人人搶者移民出國。

殖民地要復歸祖國時,當地居民先是表示願意維持殖民地現狀,等到情勢比人強,歸還成了定局後,馬上採取舉家移民的這種情況,落在不明事理的外人眼中,似乎是不可思議的樣子。

當時日本的媒體,就對這種現象,如此說明。明治時代,因為食指浩大,國家養不起,把人民騙去中南美,讓他們在那兒自生自滅,屬於「棄民」行為。香港居民則是在祖國要來接收香港前,搶者變賣家財,遠離香港。不願接受主權復歸祖國事實的這種行徑,被看成是「棄國」的行動。

移民需要財力能力,不是所有的人輕易可以做得到的。大多數的港人,還是留在香港。這些留在香港的居民,在歸還祖國後的統計調查中,顯示出有6成以上的香港居民,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但是歸還祖國17年後的現在,香港人的香港人意識達到未曾有的高峰,認為自己也是中國人的香港居民的比例降到3成多。

香港人對香港意識的提高,一方面是因為在香港出生長大的人口,漸漸超過在其他地方出生的人口。另一方面是麥理浩的10年改革,改變了香港的社會構造,香港一躍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使香港人產生了自信,加強了他們對香港的歸屬感。

歸還以後,湧入香港的中國人,呈現出的不同的文明形態.使港人產生異樣的感覺。這種異樣的感覺,就表現在調查統計數字中。香港人在自我認可的意識中,將近7成的人開始把「中國」與「香港」區分開來。

有些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罵這種趨向為「奴性」。是長久殖民地經驗留下來的餘毒。被鄰國的媒體稱為「棄國」的移民朝,與被祖國指為「奴性」的「香港人意識」,是否匹夫無罪呢?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127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