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01 16:28:24瀏覽737|回應2|推薦16 | |
生命學習淺得(四)從自見己過,進入「感受、領悟、覺醒」 惠能大師說: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許多生命學習者也常能自見己過,卻又與道擦身而過,入門而未得,何以故? 第一、有些人雖能「自見己過」,但停留在懊悔,而未掌握機會,返求而證覺性。《維摩詰所說經》【弟子品第三】戒律第一的優波離為犯律行的二比丘從戒律的面向解說,然並未令二比丘解脫,反而重增二比丘罪。然維摩詰大士從「心相」說法,令比丘從自己的「慚愧心(始覺)」引至眾生確信「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本覺)」進而能隨時不失「觀照」而保守自己的心意念以及調控自己的外在行為。很多學人苦參:狗仔有佛性否?不若從自見己過,看見自己的佛性。 請延伸閱讀:淺讀維摩詰所說經(43)持戒的真義 第二、有人在這階段,從「自見己過」落在善惡對立,追求純善。 第三、有些人因為錯認覺(佛)性,雖覺性起用,常能自見己過,但仍往外找一個能見的自性。這類行者到最後常偏向尋求能量、磁場、光、七輪、中脈、炁等等外相,反而離覺,離自見己過。
第四、有些行者只能依文守戒,無法自己看見生命法則,這些也只算「入門未得」。 生命學習者若立下心願,不願入寶山而空回,必須從「自見己過」的經驗中,進入「感受、領悟、覺醒」的學習循環。自見己過是自性對自己當下的狀態與生命該有的狀態,有明顯的差距存在而起的感受。同樣的,自性對外在的人事物環境,也不停的「感受、領悟、覺醒」,從外在的人事物的規律現象中,發現生命法則。這時方能說: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請延伸閱讀:您是看到了貪?還是看到了覺?還是更深的一層?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