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倒數計時:向野生黑鮪說再會?
2007/05/24 00:40:41瀏覽7651|回應15|推薦47

每年四至六月,本地總會為迴游而來的黑鮪魚瘋狂一陣。遷返台灣時黑鮪季已經沸沸揚揚,由何時開始就不知了。記憶中,鮪魚似乎並非本地那麼熱衷之魚類;在物質匱乏年代,台灣人的蛋白質來源沒那麼講究、昂貴,鮪獲也都是遠洋、供外銷輸出。那「海底雞」罐頭大概是當年一般人與各種鮪魚的最普遍接觸點。

「聞鮪色變」二年間

返台,忽見朋友興沖沖邀約吃黑鮪大餐、或購入大塊當季黑鮪腹(トロ、Toro)分享,真有些驚訝。雖喜日本料理,但未體驗現今那種跡近「通海」(無限)狂吃法。三年多前,應邀至後來因「駙馬爺」而家喻戶曉的餐廳品嚐「黑鮪全餐」,自是道道皆鮪。該店上菜節奏一向忽快忽慢,當晚也不例外、頻受抱怨,滿臉堆笑的店長便三不五時招待幾道菜,這些「傻必死」竟然... 仍全是黑鮪。能最快端出、塞住客人嘴巴的不外乎刺身與握壽司,於是珍味變成了 Excess、過量;(生鮮)不能打包、又不該浪費,赤身、中 Toro、大 Toro 塞、塞、塞,吃到變成折磨。自此,至少兩年「聞鮪色變」,至今仍想不通店家是「豪氣大放送」?還是「惡整」?

「恐鮪感」消退後,仍節制。赤身、Toro 握壽司各一貫即止,刺身亦是各一片嚐味就好;卻發現越是如此,越能 Appreciate、欣賞其味。所謂細嚼慢嚥、少吃多滋味,真有道理。充滿油脂的鮪腹,入口即融、以直截了當的富饒感人,紅肉赤身部份的香味、甘酸層次、餘韻則更細緻多彩。以食客角度言,吃得少、反而逐漸理解自己在吃什麼。近日某食記後,則想進一步了解此每年必讓台、日食客瘋狂的黑鮪魚(Bluefin Tuna,台日近海漁獲屬北方黑鮪中之太平洋亞種)。

地中海養殖業者圍網內之黑鮪

世界齊吃黑鮪

七屆(?)「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加上坊間媒體、購物網站推波助瀾大肆商業行銷之後,黑鮪介紹繁多。本地食客聽、看、吃得多了,那些基本資訊不需贅述;形容詞的堆砌,亦俯拾皆是。倒是愈查資料愈覺其學問深奧,值得探究。

日人自稱於距今一萬六千多年前「繩文時代」貝塚(遠古垃圾堆...)遺跡中便發現鮪骨、證明當時即已食用(此點堪保留)。較實際的是「江戶時代」(1603~1867 AD)開始捕食之記錄,漁獲提高則是 1920 年代出現柴油動力機漁船後之事。到了 60 年代,遠洋漁業、冷凍技術成熟,漁獲、消費便屢創新高(抑或說是黑鮪及海洋自然生態 Eco System 劫難之始?)。(下圖為 1950-2000 年間世界鮪獲種類比,BFT 為黑鮪)

1950-2000 世界鮪獲種類別(BFT 為黑鮪)

根據相關文獻,台灣之黑鮪熱始於 1990 年代、中國大陸的黑鮪熱始於 2000 年,海峽兩岸一熱衷,日本人便開始擔心不夠吃。深怕真的「華人一張口,天下什麼東西都吃光光」?另因日本料理近年於世界各地盛行(僅美國已近九千家)、壽司生魚皆興,各地鮪魚乃至黑鮪需求均開始激增。天然(野生)黑鮪本即稀少,未來更恐時日無多?

黑鮪被鈎上船前黑鮪剩多少?

目前三種黑鮪(北方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方黑鮪)中,南方黑鮪係由 1993 日紐澳簽訂的「南方黑鮪保育公約」(CCSBT)設定參與國每年補撈限額保護之;大西洋黑鮪方面,也由「國際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設定各國捕撈限額進行保護。但是多年以來,黑鮪數量並未顯著回升,因此飽受環保團體批判,認為這些漁業組織全由漁業團體把持,並無環保誠意。太平洋黑鮪是三種中唯一未受國際公約保護的品種,僅由主要捕撈國家日美台韓等自行紀錄漁獲量、送交「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備查,然而這些區域國家的許多非法捕撈情況並未能納入統計。

「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公布的遭受威脅生物物種「紅色清單」(Red list)中,已將南方黑鮪列為「嚴重瀕臨絕種」(Critically Endangered)動物,代表在短期內面臨絕種的風險極高。* 1961 年時南方黑鮪漁獲量曾達八萬噸,到了 1990 僅餘一萬三千噸,三十年少了84%

養殖 vs. 天然

養殖技術不斷進步,黑鮪養殖是否既能保持物種延續、又能讓人類續飽口腹之慾?可惜答案是模糊的。根據日本學界水產研究所資料,從黑鮪天然親魚的採卵一直未能突破,有若干孵化數量者、存活率亦偏低。各地所謂養殖,其實大多停留在「養而無殖」之階段:只是在漁場海域圍捕幼魚、再以圈養方式飼育,至成魚再宰殺販售。說穿了,人類只是 "Make Sure" 幼魚更高的生存率、數量、體重,以利商業消費。

日本除了自己養,更由西班牙、摩洛哥、澳洲、美加和墨西哥等地輸入養殖黑鮪。隨著需求增加、價格高漲,越來越多國家投入此業。消費者可食之黑鮪總數或許尚堪維持,但是野生天然品終為養殖品取代已是必然。或許,黑鮪還是黑鮪、可能也吃不出差異;甚至因養殖控制,Toro 油脂益高(投消費者所好)。但是,我們吃下肚的已不是那由東太平洋北上、橫跨至太平洋彼岸再南下、長征迴游到亞洲再北上之魚。經過數百萬年進化,體側發展出凹槽收納側鰭,以 300 公斤完美砲彈身型、時速 160 公里躍出水面追逐沙丁、魷群的北方太平洋黑鮪在圈養之下哪還有必要為生存、茁壯而奮鬥?

黑鮪腹(大 Toro)握壽司 by Peray無解之題?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報告,如欲大西洋黑鮪回復以往正常數量,當地撈捕作業必須立即完全停止十五年!無需研究,Common Sense 都知那是不可能的。

咱們不缺專家教人購買、消費、指點如何吞其下肚;甚至不缺憂心忡忡的國際環保組織、專家唸唸叨叨。但是,只要漁業組織、捕魚國一日視公約、Quota 限額為無物;消費者繼續漫無節制大啖,此現象只會日益嚴重、終至無法逆轉。

『海洋是人類真正的 Last Frontier(最後邊疆)』-- 但是,在人類力圖征服大海之後;是否就此衝擊了物種進化永久改變海洋生態平衡?後代是否就此只餘「海底雞」可嚐?

"Life Will Find Its Way"(生命會自尋出路),在自然反撲下,野生黑鮪如果撐到 2050 年,或許又能自在遨遊大洋 -- 因為,人類大部份城市屆時好像都將淹沒於海底啦...

2007‧05(Charts & Pictures courtesy of 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 Peray)


後記:原本單純想敘述、探討些黑鮪魚赤身(Akami、紅肉)之味二三事。誰知越看資料、越寫,越停不住。由於長期潛水經歷,對大海、海洋生物、環境一直有莫名的濃厚感情,文章取向竟完全「環保、保育」化。始料未及。有關黑鮪赤身之味?便收至另一篇吧。不過,現在想想,「味道」... 反而不太重要啦!

延伸閱讀飄渺的酸味:淺談黑鮪(赤身)之味一口吃掉未來(謝忠道先生)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台閩地區漁業統計年報‧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2000-2004
Historical trends of tuna catches in the world (M. Miyake, N. Miyabe & H. Nakano, FAO‧2004)
‧マグロの科学―その生産から消費まで(小野征一郎編著‧成山堂書店‧2004)
‧日本一うまい魚の食べ方(生田與克著‧中經出版‧2005)
‧日本マグロ白書‧網站
‧日本青森縣漁連(會)‧網站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網站 
以綠色消費觀點來看黑鮪魚季活動‧賴明伸‧綠色消費電子報(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 * 此二段即節錄改寫自此電子報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ubagolfer&aid=97435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碎碎念
安東尼小甜甜
2007/12/11 16:17

安東尼波登?

他連生魚片都吃不出個所以然來

人稱名廚?

scubagolfer(scubagolfer) 於 2007-12-11 17:05 回覆:

Bourdain?沒嚐過其廚藝。不過節目挺好看,Monologue 妙。

不知道他生魚片是否「吃得出所以然」來,不過會不會吃生魚片好像與名廚與否也沒什麼關係...


駱師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生態問題喔
2007/06/22 02:01

很久沒來貴版,又能看到好文章,實在很佩服版主。

鮪魚的問題,在台灣受到關注,跟政客的推波助欄其實很有關係,除了爭相做商業推廣,也包含了政爭互相的指控,所以才有一邊的首長們代言吃黑鮪,一邊有人說保育問題。其實,黑尾的問題,還是日本少捕一點才是正道,台灣捕一年,也比不上日本抓一個月,台灣在黑鮪問題,其實相對是比較少的。不過此話,倒不是說台灣不要去重視,反而更應深深思考環境與保育問題在經濟上的平衡點。

台灣本地有更多的保育問題,黑鮪魚其實比起台灣很多生物的瀕危性來說,根本屬於不危險的。我們身邊的台灣荒野,才是更應該注意的。比如很多水生植物或是魚蝦,幾乎是各位數的個體在存在而已,甚至因為過度的環境開發而趨向滅亡,更有甚者是已經在野外完全消失,這個對台灣才是很傷的。

或許鮪魚因為聲名大噪,才使得很多人重視,我倒是認為,回到台灣,找我們身邊的環境,山林溪水湖河海邊,想辦法讓環境變好,不要亂吃亂摧毀生態循環鏈,不只鮪魚會有數量改善,連我們台灣的濱危生物都會有救的。大家一起加油囉,改善我們的家園,保持生態環境,從自己生活做起,少點污染和浪費,就多點清淨和祥和。

scubagolfer(scubagolfer) 於 2007-07-28 16:29 回覆:
某位致力海洋教授有言『台灣沒有海洋文化,只有海鮮文化』...

GigglyFish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還有"吻仔魚"...
2007/06/05 11:10
據了解, 還有"吻仔魚"這種小而美味可以煎蛋乾炒成小魚肝很下飯的幼魚, 在七月底也不能吃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霍霍霍霍~霍霍霍霍
2007/05/28 10:05

很多茶的價格通常都是炒出來的, 其實根本沒有到上萬的價值.  跟台北的房地產差不多. 

野生黃魚早就被炸的差不多了, 蓮花瓣的肉質已從餐桌上消失.  不過有人把紅鼓當黃魚賣, 就有點缺德了.



scubagol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覆
2007/05/27 23:50

火星熊貓:"almost enough is enough" 約同中文「七八分飽」吧?挺好的標準呢。至於人類嘛... 相信「人類自己會找機會大量減少自己數量的」

meguro:由於圖表出處已有做連結(至整份報告),所以未另連。該報告即 "Historical trends of tuna catches in the world " (M. Miyake, N. Miyabe & H. Nakano, FAO‧2004)。

至於豆腐鯊(鯨鯊、Whale Shark),個人早已完全不吃;對於日人濫捕鯨,則非常不以為然,所以至日本亦不碰鯨(Kujira)之生魚片。另一絕不主動點來吃的東西便是魚翅(應酬碰上了則沒辦法)。

peray:對啊!怪不得那些 X 萬一斤的茶真不怎麼樣... 可能既未中心情、我又欠慧根吧?呵...

crazybird:我想那超市鮪大概不是野生本鮪吧(雖然日本近海延繩釣法六月多就開始了),總之,大家有些節制就不錯囉

CAUSA:也是。Fast Food Generation 可能不 care...


CAT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只野生黑鮪 !
2007/05/27 21:32

還有野生 黃魚,    鮑魚,大閘蟹 etc.........

不過沒關係,反正這一代是吃 7-11 長大的 !

沒吃過野生的,吃吃養殖的就很好了  !


瘋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是兇手之一
2007/05/25 15:36

前幾天才跑去超市買了一整塊鮪魚回宿舍煎成半熟魚排,

看來以後不吃可憐的鮪魚了,..................可是

不吃牠我會難過,我少吃點就好,大家一起改成一次只吃兩片就好吧!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07/05/25 15:12

看了電影《霍元甲》以後很認同它之中的論茶之道..

品茶是一種心情,心情中了,茶就不重要了。

茶乃自然之靈物,草木之精華,本身不分貴賤,是人將茶分成了高低。

用膳也應該是這樣..

新鮮的食材 + 廚師的手藝..才是重點.....



meguro
小建議
2007/05/25 12:41
感謝作者文後都有附上參考文獻,不過建議圖表可否直接標明出處?雖然增加麻煩,不過這樣可以順便看一下原圖表的文章,更能瞭解圖表意義喔!

題外話, 撇開黑鮪魚不講,台灣人嗜吃豆腐鯊,我看報紙說一直到今年3月27日因為每年限額已經捕完,然後明年開始禁止撈捕,所以可說是3月27日後都不准撈捕,我的媽壓~~Discovery一天到晚在撥鯨鯊(豆腐鯊)保育,台灣居然到現在才禁止撈捕。不過話說回來,跟日本捕撈鯨豚相比,台灣還是有進步一點啦。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數據真是可怕的又真實的東西
2007/05/25 11:44

雖然我是在吃到飽的美國低俗文化中長大, 但是 "almost enough is enough"是我吃東西一慣的原則.

或許人類真的應該死掉一半世界才有救呢......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