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5/30 11:03:46瀏覽10622|回應14|推薦7 | |
台北的日本料理,每段時期都有獨領風騷者,近三、四年,北區農安街的《三井》必然是其中之一,甚至成為招待外來客必至的「觀光餐廳」。如果說三井是近年台北高級餐飲中的奇蹟,相信不少人同意。能夠如此,有幾個原因: 夠氣派:請客吃飯,總希望「有面子」,承襲《七都里》、《新都里》等上一代人氣店簡約日式風味、再加上一些《人間》系列亞洲設計風,看起來是舒適、具時代感。 食材佳:晚間套餐價位自 $1600 起,在當區尚非頂貴,但各套餐都能讓主人「有面子」,鮑魚、龍蝦、雲丹,當令的黑鮪魚、鱈場蟹、素質不錯的牛肉等都有可能出現。 份量足:又是「面子」,本地人多怕客人吃不飽,各套餐以現代水準來說,其實都有些超量,正常食量者逐一吃下去都會「吃撐」。 主事者會做生意:黃店長夫婦能說善道外,後來自《亞都飯店》挖來的副店長也不弱,能促使客人高興用膳。 預算易控制:大部份客人選擇套餐,委由店家 "Omakase" 配菜,但是價格明確,如未飲用太多酒類,十分易控制預算。 說來說去,好像大都與面子有關?的確,三井掌握了多項元素,使客人覺得物有(超)所值,也使它成為台北政商酬酢的首選之一。即使在拿下隔壁店面擴充為《三井上乘》再加價後,仍是一房難訂,外場散座也是天天座無虛席,散客到八點多仍需等位子。 既然這麼好,豈不是零缺點?非也!其實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的: 菜風:與其曰日本料理,不如說是「台式和風 Fusion」,如果想吃純正「料亭割烹」者,會有些無所適從;如果突如其來逸出套餐範圍點個菜,一面有得等、一面看來是廚師無所適從。 套餐:雖然內容佳、主菜也有當令的材料替換,但是吃多了總會膩。朋友中現今不乏避之大吉者,除非必要應酬,否則不大去。 氣氛:與早期七都里、新都里,近期《磯勢》、《澄江》比較,三井不太像高級料亭,反倒像平民化食堂。裝潢、食物是 Okay 的,但是散座區卻可以吵雜到港式飲茶一般鬧哄哄,週末去則更慘, 張張桌子「全家福」,孩童哭鬧吵嚷、四處奔竄。即使坐房間,左右前後隔牆划酒拳、勸酒敬酒還真夠熱鬧,這大概是風土民情吧? 檯前師傅(Itamae san):日式高級「料亭」少見壽司櫃台,多為房間。台灣則混合慣了,台式日本餐廳必有房間、散座、櫃檯。如以壽司屋來說,櫃檯座是靈魂、驕傲所在,也是檯前師傅大顯身手之處。三井的檯前師傅必須忙於大量套餐製作、與坐櫃檯之客互動少;熟客知道檯前師傅中有一位日本師傅竹先生(TaKe San),謂壽司手工甚巧,某次人少未訂房,與友人挑了日本師傅面前的位子坐下,只打算吃些握壽司(Nigiri),見到有頗新鮮的鮮魷(Ika),便請日本師傅來一份愛食的 Ika Somen(鮮魷切成極細如細麵狀),發現師傅似乎面有難色、看了一下我的友人,才開始下刀。一拿上來,已經不對,粗細不一、盛盤亦欠美觀。事後,友人說那天這位 TaKe San 是「看他熟客的面上」才做這道「麻煩」的料理。聽了實在無言以對:會點 Ika Somen 是對師傅刀工之信任,任一有水準之店中師傅會視為一種光榮與挑戰,用心的做。至於握壽司,也僅一般水準。從此,對三井檯前師傅印象大打折扣。 本文早開始寫,之後,三井又在對街開了家《三井極壽司》,沒有大招牌,店內純壽司櫃檯,主廚正是上述的竹先生。新店開張,第一週就被饕友找去,如何?且待下回再評。 2004 ~ 2005‧05(Picture courtesy of Mitsuitaipei.com.tw & other web sources) 後記:由於不合於個人之衛生要求,已不再前往系列餐廳(2007)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