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3 13:02:37瀏覽6272|回應5|推薦48 | |
香港除了港島外還有大大小小兩百多個島嶼星羅棋佈於珠江口、南中國海。漁村時代起,島嶼間便靠船舶交通,至今仍有不少離島得靠渡輪往返;隨著殖民化、西方人遷入、富裕,船舶漸成休閒、運動、社交工具。駕車兜風有「遊車河」之稱,乘船遨遊便成了「遊船河」。 晚秋,天氣仍暖。與親戚相約乘其遊艇遊船河,由西貢匡湖遊艇會起碇出航,有些風浪,但船夠大、沒什麼顛簸。頂著鹹鹹的海風,遠眺滘西洲高爾夫球場,不疾不徐往目標糧船洲進發。此「洲」其實叫糧船灣,但連當地長大的船伕都以糧船洲稱之,糧船灣原為香港第四大島嶼,1969 時港英政府建水庫,才與陸地連接起來、成了西貢半島一部份。 聊天、看海、逗逗狗,一小時航程不知不覺已過;海上漸多竹圍養殖漁排(塭)、岸邊也轉為漁村風貌,已接近目的地。午前雲靄至此盡散、碧海藍天,陽光下的謐靜小漁港十分可愛。船伕早已去電岸上海鮮餐廳叫來駁船、接五人一狗上岸;親戚是常客,拉布拉多狗也熟路、一上岸便一「犬」當先衝過餐廳及後方沙灘,興奮跳下海玩水。
灣畔這家《有利》本是雜貨店,牆上猶有斑剝退色的「有記士多(store)」字樣,一家三代擴大經營、成了座位不少的半露天餐廳。每逢假日、好天氣,滿到要等位子,當天非假日、食客仍絡繹不絕。客群七、八成皆西方人,也都乘著大小遊艇來到。小漁村一家人硬是經營出一番事業,聽著英語流利的第三代與眾西方客寒暄、點菜,不由佩服。 鐵腳桌、漆了不知多少層防水藍漆的桌面、塑膠椅,再簡單不過的港邊餐廳。菜單看了還不如不看,問問店家當天有什麼、基本上已點完菜。白灼蝦新鮮、甘甜,不錯。白灼鮮魷材料也佳,但可惜師傅手重,所用豉油頗鹹、掩鮮。 上一道菜鹹了些,下一樣豉椒炒蟶子卻更是鹹得泛苦... 豉椒做法本就味重,但這麼鹹真不行。猛灌啤酒之餘,開始覺得這是店家賣酒的「陽謀」。還好,跟著來的蒸帶子(鮮貝柱)正常了些,蒸得雖略老、但也不差。
蒸鮑魚仔(九孔)又比貝柱掌握得好,追得上西貢港邊海鮮。炒通菜(空心菜)有一般小餐廳水準,且用的是較幼細的蕹菜。
店家拿了幾條當天鮮魚過來,大的太大、小的太小,但有一條白鯧,雖然既非「斑」又不是「衣」,但尺寸適中、新鮮厚實,便蒸來試試。賣相不怎麼樣,但是標準粵菜蒸魚味配上鯧魚口感頗有意思。最後吃個飽的豉油皇炒麵炒得好、味道正,不過還是鹹了些。
飯後沿著小海灣散步,往昔漁村規模應該更大,岸邊不少古厝今已成廢墟、還有一間已閉校的小學,看來居民外移到城市的比例不低。途經一海膽養殖場(附設幾張小桌供現場食用),可惜季節不對、沒得嚐。 一會兒工夫,已踱到餐廳的對岸。當地奉天后為保護討海人之神,凡有漁港就少不了大小天后廟,臨海便有一間頗有規模的天后宮;大夥進去瞻仰一下、上一支香,出來時駁船已在岸邊等候送客返艇。
歸途中,繞至另一長長碎波堤內的避風塘下錨,躺在船頭曬著午後秋陽、不覺便打了個盹。灣內僅三艘遊艇,一艘是一家大小出海玩樂,一艘是兩西方男女下了錨看書曬太陽,好個悠閒午後。 下午天氣好,回程海面熱鬧,遊艇、帆船、風浪板、水上摩托車點綴海面。不知不覺又已回到遊艇俱樂部小港,欣賞著碼頭光可鑑人的大小漂亮遊艇、回想起一小時航程外的古樸小漁村,何等對比。 2010‧01(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