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6 22:00:25瀏覽28214|回應11|推薦235 | |
最近天氣越來越暖和了,所以上床睡覺的時候,就不用像冬天那樣必須穿上厚襪子保暖。可是,貝拉娘反映:貝拉堅持睡覺的時候一定要穿上襪子,連帶地,跟她睡在一起的爸爸媽媽上床也得穿襪子,不然光著腳丫子上床,貝拉感覺那很髒、很髒、很髒……。(貝拉一直覺得別人的腳很髒,尤其是貝拉娘把腳指頭張開、讓貝拉看她的腳丫子的時候,貝拉就會嚇得尖聲大叫) 當然貝拉爹娘不可能因為貝拉嫌髒就穿上襪子睡覺,因此親子之間常因為「要不要穿襪子上床」這件事而生氣,甚至貝拉會因為爹娘不穿襪子睡覺而一直哭到睡著。所以貝拉娘強烈懷疑,貝拉有強迫症!!跟她有潔癖的阿嬤一樣……。 -------------------------------- 一提到強迫症,大家都會想到怕髒、不斷洗手、不斷重複做某件事。其實強迫症是一種痛苦指數很高的精神官能症,特徵是患者腦海中會不斷地出現強迫重複性的想法、影像或衝動,例如:害怕被汙染、擔心罹患疾病、害怕被攻擊傷害、反覆出現不合理的性畫面、擔心違反道德或褻瀆神明、擔心物品沒有排列整齊……等等,這樣的「強迫思考」念頭始終在腦海中縈繞、揮之不去,讓患者覺得焦慮不安。 所以為了消弭這些「強迫思考」所帶來的困擾,患者會不斷地進行「強迫行為」,例如:不斷清潔或清洗、檢查、計算、重複一些儀式、要求特定的排序或整理、不斷囤積或蒐集某些東西。如果沒有經過專業治療,患者很容易因為不堪折磨而產生憂鬱狀態,甚至萌生死意,出現自殺的念頭。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你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輕微的「強迫現象」,而這樣的現象是暫時的,當事人不會覺得痛苦,也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不需要求醫治療。可是,有些人的強迫症狀出現的次數非常頻繁、當事人無法控制這樣的狀況、常讓人產生沮喪的感覺,而且這些無法控制的重複念頭及行為,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他的學業、生活、工作、人際關係和社交的時候,這樣的狀況就需要求助專業醫師的治療。 目前臨床上認為「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是治療強迫症最有效的方式。「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要改善患者的錯誤想法,透過專業心理師的幫助,讓患者暴露在強迫症的焦慮之中,不去做任何反應(此即「暴露不反應法」),久而久之,重複的「強迫行為」就會逐漸改善。 例如:患者摸到鈔票就要趕快去洗手,如果不洗手的話,會感覺全身不對勁,沒辦法繼續其他工作。因此在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時,就要求患者觸摸鈔票,但不准去洗手。此時,摸了鈔票卻無法洗手時,患者的焦慮程度會升高,但是這樣的焦慮狀態會在半小時內逐漸消退。所以患者可以學到一件事:就算他不洗手,也不會發生不良的後果,如此一來可以去除患者藉著洗手來減少焦慮的狀況。換言之,即是削減對「強迫行為」的增強反應。 另外一種方式則是「中斷思考法」,先讓患者放鬆,放任腦中充滿了強迫意念,但無須去對抗,也就是說,不必急於去終止這些意念。等到腦中的強迫意念強度達到極點時,心理師就突然大喊:「停止!」,患者就得終止這些思考。這些程序可以透過一些反向或痛苦的刺激來增強,例如:當心理師大喊停止時,就用橡皮筋彈一下自己的手腕或是捏一下自己的手臂。反覆練習數次,到最後,患者就會學會如何自己停止這些令人不悅的「強迫思考」。 -------------------------------- 回歸本文主題,當父母發現孩子疑似有強迫行為的時候該怎麼辦? 當然一開始必須先確認孩子的行為是「強迫現象」?「強迫行為」?或「強迫症狀」?這三者之間有程度輕重的差異。除非經由醫師診斷評估確立,要不然,不要輕易為孩子貼上「強迫症」的標籤。 倘若孩子的「強迫行為」已經嚴重干擾到他的生活作息、學習或情緒,例如:洗個澡長達2-3小時、每次上完廁所擦屁股,至少要擦上100次才覺得乾淨、寫作業的時候,光是一個標點符號的使用就要來來回回修改數十次、出門前光是檢查手帕、衛生紙和書包,就要百般確認、重複檢查好幾個小時……等等。如果孩子陷入一種無效率且令人沮喪的重複想法與行為當中,卻一直無法擺脫它,那麼,這樣的狀況將會影響孩子的發展與學習。所以孩子若出現諸如此類的「強迫行為」或「強迫症狀」,則家長應該及早帶著孩子求助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 和大人一樣,孩子比較常見的強迫症狀為「怕髒」,或是害怕特定的「汙染源」,例如:血液或是一些看起來濃稠、黏黏、髒髒的東西,這些東西會讓他們覺得噁心、焦慮、渾身不舒服。而更深層的意涵則是,他們害怕這些東西可能會傷害他或是家人,讓他和家人生病、受傷、死亡或是招致可怕的災難等等。 所以他們會出現重複洗手或是避免接觸可能的「汙染源」,抑或是透過一些儀式化的行為來減低焦慮不安的感覺、企圖化解或逃避災難的發生。倘若這樣的「強迫行為」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用吵鬧、哭泣來表達心中的焦慮和痛苦。 這時候父母親應該試圖去瞭解孩子為什麼而哭?是什麼讓孩子將「○○○」跟「髒」連結在一起?孩子因為什麼而焦慮不安?那些讓他焦慮害怕的東西是什麼? 父母可以直接問孩子: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會怎麼樣?(如果不穿襪子睡覺會怎麼樣?、如果不洗澡會怎麼樣?)他們如何知道已經夠了?(妳怎麼知道穿了襪子,腳就不髒了呢?、你怎麼知道怎樣才算把身體洗乾淨呢?)用探問的方式,瞭解孩子的認知世界裡是如何看待這些「如果沒有完成會覺得非常不舒服」的事? 有時候當孩子表達挫折或是焦慮情緒時,父母願意耐心地傾聽、包容與安慰,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被關心、被理解,這樣的支持力量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能夠適時調整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要過分嚴格要求孩子,或是將自己「要求完美、重視細節」的行為強行加諸在孩子身上,也許孩子的一些壓力和焦慮就可以得到紓解,甚至一些「強迫行為」也可以得到轉移。 -------------------------------- 強迫症是一種痛苦指數極高的精神官能症,當「強迫思考」的念頭出現時,患者的大腦好像不受控制般地轉個不停,無法控制的重複念頭,只能透過不斷洗手、不斷重複同樣的動作,來減輕心中的焦慮與痛苦。 根據患者的描述,這種感覺是一種「攪擾」的感覺,患者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患者明明知道某些行為不合理,可是那種「感覺不太對」以及「異樣的感覺」一直在困擾著患者。 「其實我心裡有很多的掙扎,並不像表面上的平靜」,這種「難以被人理解的痛苦」以及「沒有生活品質的生活」是一種極度無奈、無助與掙扎的歷程。尤其旁人對強迫症狀的誤解、指責、不諒解或是異樣的眼光,不但增添患者更多的壓力與困擾,也增加了患者的挫敗感與無助感。 強迫症是一種需要長期抗戰的疾病,患者必須學會接受生病的事實、學會跟強迫症共處的藝術、能夠了解強迫症是如何控制個人的思考和行為,並且願意積極尋求有效的專業治療。而家人及週遭人群的理解、接納、包容、關心、鼓勵與協助,更是患者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期盼本文能夠增加您對強迫症的認識與理解,當您的家人或朋友罹患了強迫症,請用您的愛心、耐心、關心、信心與恆心,陪伴他戰勝強迫症、走出生命的幽谷。 ©2011.04.26 Ruru~心理學筆記系列之1:強迫症 延伸閱讀:Ruru@海豚灣~我的馬桶情結 好書推薦:薛西佛斯也瘋狂I—強迫症的認識與治療 好書推薦:薛西佛斯也瘋狂II—強迫症的案例與分析 好書推薦:神聖的約會—強迫症苦戰首度公開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