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25 11:34:19瀏覽1352|回應5|推薦83 | |
舒伯特的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D.957)是他的三大連篇歌曲之一,收錄了在他生命最後一年所創作的歌曲,共有十四首,詩人萊爾斯塔勃(Ludwig Rellstab)為第一到第七首的詩作者,海涅為第八到第十三首,第十四首作者是賽德爾(Gabriel Seidl),所以並不像他的"冬之旅"一樣有連續性的情節,而是在他去世後由出版商編輯而成,取名"天鵝之歌"是因為相傳天鵝死時叫聲最淒美,當然也是為了紀念他的逝世。 萊爾斯塔勃本來是委託貝多芬寫曲,但當時貝多芬身體已很差,只是他也沒委託舒伯特作曲,所以看到樂譜很驚訝,這位詩人也很有名,就是他將貝多芬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取名為"月光奏鳴曲"的。海涅則因為自己的詩能配上這麼好的音樂而感動,賽德爾本來就是舒伯特圈子裡的朋友。 與前一年完成的"冬之旅"類似,"天鵝之歌"多半都是以失戀,或思念為主題的歌曲,這真的是永遠寫不膩的主題。前幾天。我被一位樂友詢問,舒伯特的天鵝之歌,特色到底在哪裡呢? 於是我很認真的把這個曲集聽完,覺得音樂常常表面平靜,內心卻是憂慮,所以會運用表面大調,暗裡小調的手法,也讓曲子的意境充滿了轉折。 我先推薦歌詞翻譯的兩個版本,一個是由我的好友,部落格格主深河所翻譯的,他這個譯本辭句非常優雅,有詩的意涵,符合原作的文學性: https://classic-blog.udn.com/mobile/7speranze/180807700
非常感謝他們。先聽聽第一首"愛的信箋(Liebesbotschaft)",演唱者為著名男中音費雪狄斯考,鋼琴則是Moore,也是我認為的最佳版本。這明顯是思念遠方愛人的作品,歌詞如下:(由深河所翻譯) 小溪最信賴,請你當信差, 捎去我問候,遙寄千里外。 花兒朵朵在,伊人庭院栽, 鍾情而穿戴,綻放在胸懷; 所屬其玫瑰,深紅光澤開, 小溪受託拜,清涼洗塵埃。 岸邊若徘徊,恍神於夢懷, 想我思念起,低頭沉思還; 安慰我心愛,凝視如友在, 訴說心上人,盡快將歸來。 西下當斜陽,天邊染紅彩, 搖籃哄心愛,睡意使入懷; 輕輕流水聲,恬靜安歇待, 潺潺以私語,夢中情滿載。 剛開始是明顯的降E大調,在鋼琴如小溪流水的旋律中,主和弦降E-G-B,與第二級和弦F-A交錯,但沒有該和弦應有的C...此音正是降E大調的關係調c小調,在這裡被隱晦,但又呼之欲出,此為隱藏小調之手法,難怪在平靜中有些憂愁。 2.戰士的預感(Kriegers Ahnung) 還是一首思念愛人的曲子,主角換成了在前線的戰士,歌詞如下: 都沈睡了戰士弟兄, 武裝將我圍繞; 我的心卻焦慮沈重, 思念起而煎熬。 甜美蕩漾幾回曾夢, 在她溫暖懷抱; 壁爐火光多麼從容, 在我懷中依靠。 此處火焰黯淡火紅, 只對兵器嬉鬧; 茫然內心孤獨虛空, 悲淚翻滾浪濤。 但願撫慰不離心中, 更多決戰來報; 儘速我應入眠輕鬆, 晚安向愛人道。
"思念起而煎熬"這句,聽來要往關係大調降D(1:12),和聲卻是一個可怕的減七和弦~隨後比較平靜的大調(1:34),但也進行了轉調。 在"甜美蕩漾幾回曾夢,在她溫暖懷抱"的段落(1:40),此處雖為大調,但又受小調威脅,只好不惜把主音降D升半音到D(1:51),來抵抗關係小調降b,這個字正是"溫暖warm"... "此處火焰黯淡火紅,只對兵器嬉鬧;茫然內心孤獨虛空,悲淚翻滾浪濤" 這段本要在大調上振作,卻因為"完全的孤獨ganz allein"(2:23),又轉為小調,最後向愛人道晚安的段落,又回到了剛開始的降b小調和弦,一切仍是黯淡~"孤獨"掌握了所有的轉折,整首歌抵抗小調算是失敗了。 3.春的渴望(Frühlingssehnsucht) 又是首以大調掩蓋小調,也是思念愛人的曲子,剛開始是F大調,但一直沒以F大調和弦結尾,最後露出破綻~以F大調關係小調d小調結尾,這調性被隱藏到最後才出現!再度以失敗結束。 4. 小夜曲(Ständchen) 這是首我小時後就聽過的名曲,氣氛非常浪漫。b小調,剛開始鋼琴奏出類似在窗邊彈著吉他或曼陀林的聲響,以四小節為一單位的曲子,第一段卻只有三句,第二段也是,到第三段加以破格(0:45),出現b小調的導音升A(0:45),卻只有一下下,好像要戲弄小調似的,這裡就是歌詞”月光”的地方。 後來升了b小調第三級音d(0:54),把小調先消除,這已是舒伯特慣用從小調轉大調的方式,也是一種強調,要"愛人別聽,別驚慌Holde, nicht"(1:11)...但這只是虛張聲勢,夜晚掩蓋了一切(1:15),這是用升g小調的導音g,但沒解決到主音升g,再度戲弄了小調。 "願妳的心也受感動,我在焦急地等待你" 這段非常激動(2:43),把前面戲弄小調的地方加重,共反覆了兩次,當小調還是占了上風時,舒伯特將最後一個字"我mich(3:24)",突然以和聲變化轉為大調,並以此結束,又是一首抵抗小調的歌,而此處獲得成功,卻也非常迂迴,有種夜晚的曖昧。 6.在遠方(In der Ferne) 這首曲子的特色,在於是升g小調,卻頻頻出現還原g(0:04)(0:28)(0:50),唱到的字是”憎恨”。這個還原g是導音,但並未解決到主音g,配置的詞句都比較負面,例如"離開"…或有時在和聲中,會造成一種怪異感。 第二段終於把此音解決到升g,然後異名同音轉為降a,開始了降A大調的段落(3:19),不過為時不久,最後還是以降a小調(與開頭的升G小調異名同音)結束,流浪者還是沒找到家,此一常用導音,卻不解決到主音的方式,也象徵著有家歸不得。 7.告別(Abschied) 很明顯是告別的曲子,卻是很明快的B大調,但還是有極力避免小調之處,這裡再度把主音B升了半音(0:12)...第一段當然是大調,第二段結尾有轉到小調可能(1:24),馬上設置不是該調的和弦加以避免…到尾聲就不需要再裝,把主音B升了半音的方式就沒有了,反正快要結束了。 8.阿特拉斯(Der Atlas) 阿特拉斯,希臘神話用雙肩撐著天的神,降e小調,剛開始導音d都有在低音解決到主音降e(0:06),但歌者開始後(0:13),竟然就沒有了…這裡的字詞,就剛好是”阿特拉斯”,但他受不了重負,如同掙脫般唱出的”我要被撕碎了”,也剛好在這個音(0:41)! 後來又講到阿特拉斯時,伴奏也出現此音(1:26),最後他大喊”痛苦”的地方(1:48),將d音往上了一個全音到e,似乎要把主調降e小調消掉,但終歸失敗,還是以小調結束,整個氣氛是無法解決的,因為阿特拉斯背上的重負根本沒有消除。 描寫城市若隱若現的情景,剛開始就用了減七的分解和弦,製造魔幻的感覺,此和弦為升D,升F,A,C,除了A,C兩個音在本曲主調的a小調,其他的升D,升F都不在其中,一下子產生調性的混淆感,雖然最後還是以a小調結束,上面卻是層層音樂的迷霧。 13.幻影(Du Doppelgänger) 指的是一種幻覺,會出現多重影像,甚至是自己的分身。速度要很緩慢,但有一個固定的低音旋律(0:18),就像帕薩卡利亞舞曲,重覆著低音旋律,在高音做變化,好像這個低音旋律,就是分身那樣的…這個g小調的歌曲,導音升f還是被當作一個獨立的音來看待,這低音旋律就是如此,第一段描述的是他對著愛人住過的地方想她。 第二段”她已離開了這座城市Sie hat schon längst die Stadt verlassen” (1:08)此低音旋律又開始,上面的歌聲旋律做了變化。第三段也是如此(1:54),然後是第四段”你這雙重影子Du Doppelgänger”(3:03),那站在愛人家前的影子,竟然就是自己的"分身"!低音才有改變,充滿了不和諧的半音和聲,一樣受到”愛情的折磨”,這時自己與分身都不再重要...但尾奏與前奏一樣(3:39),還是有此低音主題的開頭,也一樣蒼涼。 最後一首信鴿(Die Taubenpost),據信是舒伯特最後的作品,除了表現鴿子偷偷看愛人窗口的地方有用到小調,其他幾乎都是大調,開頭有重音錯置的詼諧感,好像在描繪跳躍的鳥兒,後來這明朗的降E大調被轉了滿多調,幾乎是到了最後一段才回來降E大調,如同信鴿不停穿梭。既然愛意需要信鴿傳遞,表示距離很遠,但這鴿子並不是動物,而是"渴望",這種極度思念,似乎藉由鴿子的想像,來傳遞與抒發,就已然釋懷,本曲集到此結束。 |
|
( 創作|散文 ) |